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集众筹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集众筹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集众筹

何白看了倍感委屈的罗培一眼,猛然推翻案几,骂道:“吾是让尔等前来出谋画策的,尔等许久并无一策,却来攻奸一心为吾出谋的罗增之是为何故?指责其包藏祸心,不为吾的安危考量,来证明他的不忠,显示尔等的忠义么?荒唐,吾最恨的更是事临别无一策,大难之时却妄自叫嚣忠义之辈。”

“忠与不忠,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拿出实际的行动来。罗增之所谋无论好与不好,妙与不妙,但他至少已经尽到了自已身为臣下的责任,纵然所谋不对,那也是能力使然,而不是忠义之罪。不当受此诛心之言。”

众宾客被斥责的默然无语,都有羞愧之意。那名攻奸罗培的宾客更被骂得跪下请罪,罗培则感激的叩首拜道:“培多谢主公的体谅。”

何白点点头道:“都起来吧,为臣之道,是尽心尽力的为主出谋画策,恪尽职守,吾自会采纳有益的一方。然而世间别无完美无缺之人,亦无完美无缺之策。民间有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需知个人的力量终是有限,个人的能力亦很单薄;但是有众人的帮忙,集众人之智,筹众人之力,拾缺补遗。五百人便能补足五百个漏洞,纵良、平之谋,亦不过如此罢。”

众人听后,尽皆点头叹服。在坐的宾客有五百余人之多,多是读书之辈,谁也不认为自已愚蠢。想出一条奇计或者困难,但在别人想出之后找破绽,倒是在行。而在场又有这么多人,有破绽总会有人能够设法补足。一来二去之后,纵是错漏百出的计谋,经众人之手后,也会变得完美无缺起来了。

何白又道:“方才增之言说到,要愤而发义兵以讨暴乱残民之贼董卓,目地想是以讨董为名,搏取仁义爱民之望。让雒阳众人知晓,吾何天明不是他们那等苟且求全之辈,而是见义勇为的豪杰之士也。闻暴而敢以下犯上,知难亦肯以弱敌强,此不正是英雄所为之事乎?”

罗培所言之策,还是以搏取名望为要。董卓残暴,无人敢跳出指责于他,若何白跳出,不论是胜是负,都会跟曹操谋刺董卓一般,受世人所敬仰。纵然有人忌惮,但人不遭忌是庸才也。如今天下将乱,庸才可不好混迹,唯有敢做敢为敢承担重任的英雄人物方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更何况董卓所害者不单只是雒阳其他百姓,其中更有我夕阳亭侯之封民也。封民乃我衣食之源,乃我治下之子民。董卓胆敢犯之,吾岂有置之不理之事?他既敢残戮吾封民,吾就敢于虎口拔牙也。不然天下人将会如何看待我何天明?传令,下军全营二千正兵、二千辅兵全员武装准备,辰时末,吾将至西园整军出征讨伐残民之贼董卓。”

立时有随侍的军中传令兵应喏而出,匆匆出厅策马而走。何白这才又说道:“先前有人说此战胜则遭人所忌,败则恐遭人出卖。那么此战就必须取胜,不可以失败。大伙,此时便以如何以弱凌强,以少敌众而参谋一番吧。时间只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吾必须出城了。”

众宾客面容一肃,何白既然已经定下了调子,众人就不再作他想了,而是认真的思索破敌之策。有人说道:“主公,吾闻西园军上下对主公颇有好感,何不邀请他们一同攻打董卓?”

何白摇摇头道:“不行,此战本属吾义愤之私战,并不得朝庭之令,不可牵连太多。况且西园军全军参战,必然会酿成一场大的会战,恐祸及整个河南尹矣。”实际是何白不想在此时就暴露西园军已经不堪使用的实情,于是一口拒绝了。

有人又道:“能有高低,力有大小,我军兵少乃是不争之事。况且董军亦是朝庭兵马,纵然义愤惩治,也不能太过,酿成两军死战,动辄数千人丧命可就不好了。主公可摆出强硬的姿态,并且小败董军,让其认错,放归所掳掠的妇人,抚恤伤亡的吏民,并赔偿君侯的损失便好。”

何白点点头道:“此言所说甚是,然而吾纵然顾忌董军亦是朝庭兵马,不扩大战事。但董卓是否会甘心认错,而不是暴怒交加,反而自持兵强,一意要扩大战事?此皆是不可度测之事。因此此战的进展大小不全在我,而是在董卓。所以我军出兵的目地,是本着击溃董军之心,而不是起初就抱着小胜心态。不然,战事一但扩大,我军反而无所适从,陷入到慌乱之中去矣。”

有宾客又出列述说了几条见解,但都被何白一一反驳了,众人终无一个能安坐后方便能破敌的军师之才。这本就在何白的意料之中,因此何白毫不在意。今日问计的目地,就是想养成麾下宾客们的众筹之心,以应对将来的乱事,倒也不是真的想听到什么妙计来。

就在一个小时将至,何白准备出发之际,罗培突然喃喃说道:“不对不对,听闻董军之前是驻在长安的上林苑,只有数千兵马先期抵达河东。董军最先抵达京师的兵马,应是河东的兵马才是。而后抵达的兵马一路有潼关、函谷关相阻,不得何大将军之令,是绝对不可能放过的。他们又是从何而来?”

何白一怔,罗培总算是说到点子上来了。董卓的大部兵马想来雒阳,一路有险关相阻,守关将校不得何进之令,必不会轻放董军过关。纵有袁绍诈称是何进之令,一路没有人供应粮草,没有民夫帮忙运粮,董卓的数万人马也无这么快的进军速度。

所以三千人马不带辎重,不带民夫一**前来雒阳的,只是董卓在玩手段障眼法而已。实际上董卓的军营中,还是只有那三千羌骑而已。

众宾客先是一愣,之后有急智之人反应过来后,立即大喜,拜道:“君侯,那董卓别无大军在京,实际上只是三千兵马而已。此是虚张声势之计也。”

何白点点头道:“确切的说,此是春秋战国时,孙膑的‘树上开花’之计也。”说着,何白把历史上,孙膑使用“树上开花”之计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说与众人听。

“树上开花”,是指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点缀在上面,让人真假难辨。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当自己的力量薄弱时,可以借别人的势力或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以此虚张声势,慑服敌人。当己方处于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真相,以便能出奇制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众人听了无不叹服此计之妙也,对于将要对敌的董卓,不由生出警惕之心。能使出此等妙计之人,绝对非易予之人。刚开始还有点看破董卓兵少的得意,顿时消失无影无踪了。

众人对于何白的博学顿起佩服之心,需知此时还无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世人读书多是借书抄书。而书籍又多藏于世族之家,寒族士人为能读得好书,只得依附于各地的世族之下。因此才有罗培、乐彭及朱勉等人在王氏族学门下求学之事发生。

在场众人能读书百卷便是大才了,似蔡邕那般读书万卷,那是最顶尖的,千古闻名之博学鸿儒了。何白自来京师雒阳之后,所展现的博学程度比之当世大儒也不差什么。虽说对于才学的领悟还太过浅薄,但已经生出了自已独特的思想体系来,有了自成一家之像。

因此何白才被饱读经史子集的儒生官员们所接受,认为何白虽然家世一般,但才学的确渊博,而且品性不差,加上已经封侯,食禄二千石,勉强可算士族之列。但比之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等世阀大族,还是要低贱一些。此时能有这么多的寒门士人来投,其中的一个目地,未尝不是想向何白求教非儒学的学问。

既然罗培与众宾客已经看破了董卓之计,立时对接下来的战争充满了希望。同时众人也对何白早就目光如炬,看破一切而深感敬服。至于具体作战之事就是何白等军中大将的事了,众宾客只能恭祝何白旗开得胜了。

何白令众宾客们守住董卓兵少的秘密,因为破军一万二千余与破军三千骑,对世人的震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众宾客既拜何白为主君,自然要为何白的利益作考量,无不点头认同。只有何白好,他们才能跟着也好。此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事。此时的人要相对更有职业操守一些,得到吩咐,自然遵守。

时间已到,计议也定,今日首次聚众开会商讨大事总算是团满结束了。何白对将来入主北海一国充满了信心,有这些不算差的宾客相助,自已绝对可在短时间内取得北海国大权。

出得府门后,何白飞身上马,领着韩荣、黄忠、荀耶及二十骑扈从、六十名尚武宾客匆匆向西园奔去。纵然要让董卓取得朝庭的大权,自已也要让董卓知晓得罪自已的下场。要让董卓向惧怕孙坚那般,也同样的惧怕自已,不敢轻易招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