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声名雀起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一十七章 声名雀起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一十七章 声名雀起

时间就在平淡的时日之中慢慢的渡过,河东卫氏的迎亲队伍尚未渡河,就接到了何白、何进以及袁绍三人的劝告书信。以何白的官位与名望,还不能使卫氏有所畏惧,但是大将军何进与士人之楷模袁绍二人,就不得不让卫氏认真的考量起来。

蔡氏并非是不肯嫁女,而是因为蔡邕突发重症,卧床不起。身为大女的蔡昭姬欲尽孝道,而希望婚期能沿后三年。此时天大地大,然孝道最大,你卫氏总不能不让人家尽孝吧。

然而卫氏也有卫氏之苦,卫仲道身体一直不好,如今更有恶化之迹象。卫氏急着迎取蔡昭姬,一是想要冲喜,希望借大喜之气冲好卫仲道的身体。二是如若卫仲道有所不测,希望蔡昭姬能为卫仲道留下一子半女来。

此事虽然她人亦可能做到,但怎么也比不了蔡邕之女的身份来。而且以蔡邕外孙或外孙女的身份,将来的前程必定不可限量。只是如今既接到了何进与袁绍的劝告书信,卫氏不可能胆敢同时得罪二人,迎亲队伍也只能是怏怏不乐的重返河东安邑去了。

何白去了此事之后,日子就过得十分逍遥。太中大夫并无什么具体的政事,除了早朝之外,每日里只是在大将军府中闲逛一下,下午就自由活动了。或呼朋唤友饮宴,或四处交际,或至西园,或去司徒府接受询问。晚上时练习基础枪术,或在家中看蔡邕写史,或帮其借书,又或教授蔡氏二女与貂蝉后世音乐。一转眼间便到四月中旬了。

经过近一月时间的交际之后,何白与历史中的名人大都混了一个脸熟,至于关系怎样,就看他人对何白的观感了。反正何白自我感觉一般,没几个能交心的。主要还是他们并非何白刻意拉拢的对象,投入的功夫少了,关系自然也就一般般了。

即使是荀攸,也因为此人一向少言寡语,又别无爱好,何白很难找到能让他感兴趣的话题。最终去了几次荀府,二人时常相对无言,十分尴尬,之后便就去得少了。不过高度酒每日都会送去两斤,就算关系一般,何白也存了一个念想。

能够算关系不错的居然是黄祖与淳于琼二人,淳于琼生性好酒,喜欢往何白这里凑合,何白能够明了。但黄祖此人时而高洁傲慢,时而春风拂面,时而狂躁莫测,时而风流浪荡,为人性情很难把握。何白本想与其泛泛而交,不想黄祖偏偏就与何白深交,时不时的就来何府打秋风,或者醉宿府中,完全不拿自已当外人。何白无奈,只能由着他了。

因为何白的官位不小,通过宣传之后,名声日高,爱好养士与仗义疏财之名也得以广传司隶诸郡,前来投奔者日渐增多。只是多为客居之士,只有少许几人到来不久,便看好何白,拜之为主,有托身之心。这几人的才能一般,算是能治一县之才吧。年纪已到四旬左右,没有了出仕朝庭之心,这才投在何白麾下。何白用之为府中的书佐。

金钱上的求助者也不少,只要合情合理,何白一并予之,并不书写借条与收取高利贷。还不还钱只看个人的诚信。这在后世可不敢,但在重视信诺的汉末,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信守承诺的。

经过几事之后,洛阳人始信何白是真正的仗义疏财之人,前来求助者络绎不绝。幸好只是一些商借小钱的老实人,都没有超过十万钱的,一月时间也就借出了五百万钱,却让世人皆知晓了何白的仁义之名来。

加上百官对何白府中的清澈白酒十分喜爱,更把何白比作杜康那般的酒中之圣,不但为之取名唤作“天明酒”或“何白酒”,更有千金求取酿酒之方的。然而何白毫不在意千金之重,不卖酒方。只是开门迎宾前来饮酒,绝对不卖。

因此白酒的名声虽响,但市面上却欲求一斤而不可得。通过如此饥饿性的宣传,白酒的名声非但不弱,反而与何白好客的名声同时雀起。在百姓商贾们的口中,更是成为了贤士酒,唯有贤士才可以品尝的美酒。传闻市面上已经炒到了一金一石的地步,这可是粮食的百倍之利,然而却依然无酒可卖。

到了后来,就连汉灵帝也有所耳闻,命内侍前来索取。何白迫于汉灵帝的权力,只能送出了十石。却被一见心喜的汉灵帝指定为贡酒,每月都需进贡给汉灵帝三十石,用作偿还何白封爵夕阳亭侯时未交纳的政治献金。因此,短短时间内,何白与“天明酒”的名声就响彻了全国,而何白也正式与“酒祖杜康”那般,隐隐有了“酒宗”之名号了。

至于郑步对于忠义之士的召纳,因为郑步相对谨慎,寻了一月之久,也只是找到三十名义士。这决对不是普通忠义之士,而是真正的讲义气,守承诺,轻生死,重声名的忠诚义士。只要何白愿意,就是让他们自杀,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何白见之大喜,全部好酒好肉的招待着,天明酒管够。每人一次性的就给了五十万的养家钱,日后若有所需,可只管开口。并让罗培教授他们学文,让韩荣教授他们学武,等日后何白有空之时,再教他们如何做好一名简谍来。

这日午时,太阳突然之间变暗,洛阳城满城百姓惊恐的大嚷大叫,全城都沸腾了起来。有敲锣的,有敲盆的,似乎不这样做就赶不走吞食烈日的天狗。闹剧足足持续了十多分钟,就连何白的府中,也有人惊慌失措的到处奔走。直到众人看见何白气定神闲的端坐胡椅在院中欣赏日全食,众人这才慢慢的平定下来。

罗培拱手问道:“主公,您博学多才,不知这日食当主何吉凶?”

何白摇头笑道:“日食虽是天下稀有之景,却不主任何吉凶。就如乌云蔽日,又能主何吉凶?”

罗培一怔,眼见太阳逐渐出现,这才醒悟过来,说道:“原来是我等一叶障目了,主公,不知这障目者是谁?”

何白笑道:“高挂天际,圆圆的,看起来与太阳一般,又还有什么?”

罗培一禁拍额大笑,说道:“不想我等世人竟被明月欺骗了无数年啊,哈哈哈……”说完,又与众人解说开来,众人似懂非懂,还欲拜问何白之时,突闻宫城的登闻鼓大作,这是皇帝要召集众臣入宫之讯息。众人这才放过何白,何白急急换上朝服,由耶荀驾车朝宫门而去。

南宫侧门大开,无人阻拦,任由百官涌入。等何白入德阳殿时,百官们已来得差不多了。百官们满面肃容,仿佛有什么不好的大事发生。汉灵帝高坐帝位,手扶额头皱眉不已。

直到百官到齐,汉灵帝这才开口问道:“太史令何在?今日妖犬食日,当主何吉凶?又是哪里有兵灾?又或者是谁失德么?”

一名六旬有余的官员出列拜道:“仆臣不敢,此灾异之事,太中大夫何天明见识颇多,可唤他出列作答。”

百官之中顿时有不少的轻笑声发出,自从何白来后,满朝文武虽然奇讶灾异之事,但是无人敢于轻易开口说明原由。因为至从那日之后,无人再敢以灾异问皇帝罪责了。所以平素早就开锅的论灾异朝议,此时却鸦雀无声,只等何白前来解说。

何白整整衣襟,步出朝列,朝汉灵帝拜道:“日食者,乃天上之明月与日行之轨迹相合,属一叶障目,乌云蔽日之效也,无主吉凶祸福,皇帝陛下大可不必担心。”

说着,何白把日食之原由大至说给汉灵帝与百官们听,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般回事。有时日月同时临空,正是它们的轨迹逐渐重合之故。有时天上出现双日,而大地却不见温度上升,则是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的原故。

日食之事解说完毕,汉灵帝本还有些隐忧的心情顿时舒展开来,有些玩味的看着百官。百官又没了一项乘灾异之事上疏劝告皇帝的理由,不免对何白有些不爽。只是如今何白的名声雀起,有皇帝的看重,还有大将军何进莫名的帮助,百官们也无可奈何了。

汉灵帝想了想后,又问道:“前数年,洛阳有女子生兒,两头四臂,又有女子生兒,两头共身,此事又作何解?”

天地异象可以用时间来验证,而这异事不属于天地异象,百官都以为何白不知。因为世人常说,最难测的是腹中胎儿的左右上下。在商纣王时,就有妖后妲已与纣王打赌,猜测孕妇胎儿的方位,而纣王不信,强自杀人取胎验证,而被世人传为暴君的佐证。

这不同于天地异象,可以通过时间来证明。任何白的知识面再广,学识再博,也无法验证胎儿之事。如果这都能验,那岂不是就连传说中,女娲是如何造人的都能够知晓。那可算得上是神仙之才了。

这是卵子变异的原因,但古人不知,却不好回答。而且此类变异儿多数难以存活很久,又十分的可怜。何白想了又想,这才组织了一番言语之后,说道:“有两种原因,一是亲缘很近的男女成婚,比如表兄妹,表叔侄,表姑侄等,因血缘太近,胎儿于腹中产生了异变之故。因此在曾祖以下世代有共同祖先者,三代之内不可以成婚,三代之后倒也不妨。”

“另一种原因,则是先辈之中有人无良,受坑害者纷纷投胎以作报复。故使胎儿有两头四臂,两头共身。此类异胎通常有怨气在身,只要父母家人给予无私关爱,便可消除他们的怨气。怨气消解之时,便是他们命丧重生之时。趟若父母家人继续无良,将之弃之杀之,必使怨气加重。到时就不是异胎作警,而是血仇临身了,恐有败家之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