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章 从籍口到段谷
061章 从籍口到段谷
没有多久,魏军大队人马到来。这次,傅佥李歆二人抵抗一阵之后,退走,退往木门谷口的大寨。
此时,魏军前出五十里,也停下了脚步,在籍口附近扎营。
“要不要晚上劫营。”霍弋问。
“不,他们现在正是进攻的时候,防守必然也是严密,没必要费精神。上邽的大营怎么样?留了多少人?”
“还是不少的,我们没有机会。”
“那算了,就是问问,他们不会有这么大的空挡。即便留了空隙,我也不敢去,怕是陷阱。睡吧。”
随着木门谷口大营的失陷,魏军打开了攻击卤城和祁山的大门。
当晚,探子回报,魏军重新占领了卤城和祁山。卤城大约是一千人,防守明显是加强了。其他魏军都在祁山扎营。
“那籍口和木门谷口的兵力呢?”李坤问霍弋,
“大约三百,”
“确定吗?”
“能,那个大营最多驻扎五百,按照先生的意思,扎得更小一点,更有利于劫营。”
“那就劫营吧。分别劫营,以赶跑为主。俘虏就别要了,咱们没地方留,也送不回去。主要是占住大营,告诉他们,他们的后路被断了。”
“诺。”
次日,李坤带刘云往西看去,那面“替天行道”的大旗又飘了起来。
霍弋回来了,木门谷的大营由傅佥守着,守籍口大营的是李歆和刘林。
“魏军来就撤,末将告知他们了。把魏军留在营里的东西也都搬走了,整个大营就是空营。”霍弋言道。
“嗯,对,就是这个思路。”
李坤道,“你知道我的目标是什么吗?”
“请先生告知。”
“守住籍口和木门谷口的大寨,进而把祁山和卤城掌握在汉军手中。”李坤言道,
祁山太重要了,祁山又太险了,汉军必须夺取过来。
第一次的奇袭,魏军没有准备,其他两次则因为魏军守军是普通士卒,战斗经验比较欠缺,战斗意志不强。
如果换成现在的魏军精锐士卒,汉军的机会并不大,对方加强巡逻就可以了。
“所以,我想到了这个前出的法子。”李坤道,
现在汉军只要占住大寨守在这里,卤城和祁山的魏军就是孤立的。
魏军将领就需要考虑南面的那两支孤军。谁知道哪天建威的汉军过河把他们吃掉呢。
所以,明面上是争夺两个大寨,其实还是争夺祁山和卤城。
“属下明白了。”
“让别人也明白这个想法。这比爬城要安全多了,而且我们随时可以撤退。”
“诺。”
随后的几日,在籍口大营,发生了反复争夺的场面。魏军从上邽赶来,到这里也算是行了五十里,比较疲累。一般是到第二日才争夺大寨。
自然大寨到手,赶到南边的木门谷口,又是一顿相似的经历,夺取了大寨。
然而身后边的籍口随即被攻占,只好回头再夺籍口。
祁山周边扎营的魏军,最终停止了进山剿匪,撤回北上,接应上邽的人马。
霍弋从木门谷南口开始,布置傅佥等人在两侧的山崖上,隔一段距离就扔下石头,木头,点燃的树枝,阻止魏军北上增援,使其速度非常缓慢。
等到快要走出木门谷的时候,霍弋让人断了这支魏军的南下之路,做出要围歼卤城和祁山魏军的态势。
魏军随即南下争夺。如此十余日,双方都是精疲力尽,陷入了僵持。
李坤随即传令,让王训营过河,多打旗帜,形成汉军要渡过西汉水,趁火打劫的姿态。
魏军惊恐,迅速集结祁山卤城人马,突破木门谷口汉军大营的防御,冲过籍口大营,退回上邽。
如此,祁山和卤城再次落到了汉军的手中。
李坤调王训营接管了籍口和木门谷口的大寨。
让霍弋军撤回到祁山休整。这次争夺,前军的士卒有了损失。李坤传信给张翼,让他给前军补充了士卒,仍然保持原来的规模。
此时已经是六月初。
大军征战,虽然是不断休整,但是体力上消耗不少,在心态上,在精力上,特别是将领的恢复上,需要一些时间。
所以在后营接管两座大寨后,留句扶带四个屯的兵力守籍口,罗宪带三个屯的人守木门谷口。
李坤一行人,带着其他两个屯的兵力,由黄崇和王训跟随,转而向东穿插,向段谷而去。
段谷来源于一条河,名为段谷水,段溪水。这条河发源于上邽东南的山中,向东北流去,最后汇入籍水。而后籍水又汇入渭水,再往下就是广魏郡的治城临渭。
段谷水流出的那座山谷就是段谷。
这里已经靠近籍水和渭水的汇合处,是该段平原地带的中央。
李坤来到这里,就是给上邽的魏军一个信号,汉军准备截断上邽与临渭的联系,看你怎么办。
据霍弋的探查结果,因为有上邽在,临渭的人马并不多,西出支持上邽的可能性不大。
而上邽如果不想坐以待毙,就要分兵来守临渭。
如此,从籍口到上邽近五十里,上邽到临渭有三十多里。八十多里的防线,一条长蛇阵,看你的兵力分散不分散。
到段谷后,李坤立刻让王训组织人在段谷深处择地建密营。
先给这二百人住的地方,然后扩展开,争取有一个千人的分散营地。李坤准备以后有机会搞他一下子。
又让黄崇负责,在附近拔除魏军的一些哨卡,据点,打击点地痞恶霸什么的,这样在密营里积累些粮草,为以后储存一些物资。
正在准备的时候,刘云出状况了。
只要没有怀孕,每个月都会有的。只是刘云现在年龄还是偏小,有时候不规律,一直没什么事情,也就没有怎么在意。
可能是这次向东穿插了近八十里,体力有些吃不消,加上过西汉水后一直没有休息好,积累下来,身体出状况了。
而且,从表情可以看出,除了难受,还有点失望。
成亲的时间也不短了,在一起的时间也不短,但是肚子始终没有动静,让刘云心里总有些失落。
倒是李坤不停的安慰她,人家丞相夫妇在一起的时间长多了,还是老来得子呢,不要强求。
对付这些事情,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法子,只能是多喝点热水。
现在是六月,天并不冷,也想了一些法子注意保暖。山里的密营还是潮湿,阴凉,李坤把妻子抱在怀里,让她舒服点。
这是公主吗?有这样的公主吗?李坤后悔了,商量把她送回去。
“不,”刘云态度极其坚决。
“你不能着凉的,否则……,”李坤寻思,太冷了,会让女子不孕的。
“否则什么,反正妾不回去。”
那就算了,保暖吧。李坤原来准备看看籍水和渭水合流的情况,骚扰一下魏军。但是现在都泡汤了。
“把侍女招两个过来吧。现在好多了,不用躲在山里了。这次回去就找过来。”
“好。”
随后,李坤找来了黄崇,王训,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基本意思就是,现在上邽的魏军优势明显,但是也不出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所以,李坤想在上邽的后方,就是现在的位置,做些动作,让二人去探查渭水这一带的地形,包括埋伏,屯兵等,画些图出来,给别人来时用。
黄崇做计划,王训执行。遇到魏军,以保存自己为要,不用强求。
二人应诺而去。
几日后,二人回来,回报了一些情况。
引起李坤注意的是,此次他们出去,遇到了去临渭的客商。据在酒馆聊天听来的消息,临渭城的人马真的不多,约有三千,重点在上邽。
看刘云情况好了一点,李坤带着这些人回到了籍口。用了三天时间,主要是因为刘云不舒服。
刚到籍口的临时营地,句扶就过来回报,说是魏军有动作,大营内调动频繁。
“没完了?”李坤自言自语。剩这七八百人可不行,他们打些埋伏还行,但是夜袭,冲击,像前营那样和几倍于自己的魏军有来有往是不可能的。
“传信张翼,让他带四千人过西汉水,留一千守建威。
“句扶,你带你的人抵抗魏军,接触之后,择机迅速撤退,到木门谷口大营继续抵抗,然后撤向西侧的密营。待魏军回撤时,封锁住木门谷。多准备石头,木头,树枝,越多越好,如果有魏军从你的谷口突出去,唯你是问。”
“诺。”
“让罗宪撤回卤城坚守。”
“咱们回卤城。让前营的将领与张翼将军一起到卤城集中。”
“诺,”众人领命而去。
“这是要打大仗吗?”刘云问,
“差不多吧。我发现只是把他们打回去吧,他们老是不死心。现在换个做法,把去祁山的魏军人马吃掉,看还想不想夺回祁山。”
到了卤城,前营,张翼,后营除了句扶都到了。
李坤谈了自己的想法。核心意思是,如果想在祁山占住脚,必须让魏军长点记性。最简单的就是消灭南来的魏军。
这次魏军还是五千,情况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