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军中当先生 > 004章 整军

蜀汉军中当先生 004章 整军

作者:高山伴流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0:21

004章 整军

004章 整军

规格随意,想做多大都行,能用就行,都可以按需调整。只是精细程度加强不少,尺寸要求更加严格。

李坤还做了个方形长木筒,两边开口,用于连接风箱和火炉子。也是按需调整。

本质上就是先做个样子,其他让木匠自己琢磨。

四天后,李坤已经带着王训去训练了,陈大海告诉他,样品做出来了,李坤赶回来,试了试,对一些漏洞做了调整,主要是漏气的地方,实施密封,尽可能严实一些,精细一些。

然后就可以工作了。李坤让陈大海把伙房的灶台侧面凿了一个差不多大的孔,用风筒连上,再接上风箱。试了试,有些漏风,还容易烧着木头。于是让陈大海用泥巴抹了一个长点的泥巴风道,再安上木头风筒,试了试。哦,终于可以一用了。

当天,李峰让陈大海通知王平,过来看看演示。怎么说呢,效果不错,李坤自己觉得。

训练的地方,王平替儿子选的就是在太守府内,在自己的身边。李坤没有同意,让选择一个城外靠着山的地方。随后王平选择了南郑城东约二十里的一个军营,一个叫南水的乡村里边,是一个可以驻守三千的大营,看来对李坤的支持很是敞亮。

李坤跟随着王训,带着那些士卒搬到了南水大营。南水大营在南郑东边,距离南郑约二十里,背后是大山,前面是平原,不远处是汉水,是个训练的好地方。而且,顺着大营前的官道,一直往东,过了西乡县,就是魏蜀边境。

真是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很合适的地方。

王平提出派几个营中书吏到大营来,记录一些东西,李坤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但还是同意了。

随后的几天,李坤做了几件事情,对这个“屯”的百人队进行了重新编组和改进。重新编组就是按照李坤的要求重新组织7。改进就是在汉军已经有的东西进行一个加强细化。自然,绝大部分的东西都没有动。

训练分为重新编组,加强指挥,强化纪律,思想,组织训练几个部分:

最重要的是重新编组。就是把王训的手下进行了重新编制,重建队伍的编成,这是改造的第一步。说白了,就是按照李坤自己的要求,对下边的人进行重新组合,以便符合自己的战术思想。但是在表面上看来,就是进行了一些修修补补。

最底层的什和伍这两个层级没动。即:伍:5人。什:5 5 111人。

随之的队一级变化较大,由原来的五个什为一队,改为了三个什为一队。队的头目称为“督伯”,李坤改为了“队长”,这样士卒好记。自然,这些人习惯了叫原来的称呼也行。在队一级,李坤增设了副职一人,辅助队长工作。即:

队:

11 11 11 1 135人

三队为一屯,设屯长一人,副职二人,其中一个辅助屯长工作,另一个负责缁重方面的保障。另外增加亲卫兼传令兵二人。即,屯:35 35 35 2 2 1110,这样把王训手下的人全都用完了。

以后具体实施起来可以临时做些调整,比如凑个整数什么的。只要把手中的力量都组织使用起来,不用那么死板。

基本的架构就是这样,好处是加强了指挥,还保持了基本结构,这些人也容易接受,不算是伤筋动骨。

加强指挥的办法,除了编制的头目外,就是成立了一个指挥部。

指挥部的人员构成,定为:

屯长:1,

副职:2;

队长:1*33,

副职:1*33;

什长:3*39。

计算下来的总人数就是:1 2 6 917,约占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工作职责设定为:指挥部是屯的最高军务指挥机构,由屯长主持,上述十七人参加,参详军事及相关工作,包括粮草,士气等。

屯长为指挥,其他人战时依次替补。

每旬由队长轮流担任副指挥,负责组织训练,日常生活等事宜。

另外规定,在队伍打散或者人数不足的情况下,或者在指挥部不能正常履职的情况下,凡是以上十七人中,有三人(含三人)以上的,都组成临时指挥部,职务高着,服众者,资历深者担任指挥。指挥手下的人员,决定各种事项。

这样布置可以提高队伍在损失较大,或者被打散之后的重组机会,保持基本的战斗力。只是后来因为李坤的谨慎,这样的时候并不多。

另外,把自己的地位加了进去,设“先生”一职。先生可以指挥任何人,伍,什,队,屯,但一般不参与指挥。但在涉及造反,投敌,抗命,哗变等重大事项时,先生有最后决定权,最高指挥权。

队伍中任何人在涉及造反,投敌,哗变事项时,皆可举报,斩杀之,记军功。

三是纪律。

汉军的纪律本来就严格,主要是进行了简化,分为了三项:服从指令,保护民众,对待俘虏,另外附加一些日常要求,就是把汉军的一些纪律具体化,不能骚扰民众什么的。概括起来就是做“仁义之师”。

总起来,李坤的通俗解释简单明了,就是:

让你打谁就打谁,不要你打谁就别打谁。

你们也是从普通民众中来的,以后大多数还是要回到民众中去生活,所以你们自己非常清楚军队来了,害怕发生什么,所以,不让你做的就不要做,要去讨民众的喜欢,不要讨民众的嫌。

对于敌军的俘虏,也是大多从对方民众过来的,既然不打了,又不是罪大恶极,苦大仇深的,放下武器不逃跑,那就算了,好好对待。

四是征战思路,核心就是学学彭越。楚汉相争的时候,让楚霸王无可奈何的名将彭越。

首先是魏军后方征战战。这是李坤给王训立些功劳想出来的,就是把征战引向曹魏地区的基本思路。要求这些人学学楚汉相争的时候,活动在项羽后方的名将彭越,要敢于勇敢地插入到魏军后方去作战,基本方法是学彭越的办法,游击做战。不停地移动,进退,出击,并且注意这些之间的迅速转换。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要可以集中起来,将在野外的小部分魏军兵力消灭于运动中。概括起来就是:基本的是游击,适时转化成有条件下的野战。

对于指挥部的组成人员来说,伏击,夜袭,奇袭,夜间作战的注意事项,联络方法,这些是基本要求。

对一个普通士卒,进攻,撤退,联络是必须掌握的基础。

其次就是外出作战的基本要求:先保存自己,然后再去打击魏军。

只有先保存好自己,才能有效地打击魏军;逞匹夫之勇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结论就是: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这个方面,李坤费了好大的劲做这个事情,让这些人转过弯来。可以说是:唾沫星子乱飞,一点一点地和这些人打拉锯战,果然是改变人的想法是最难的。到最后,李坤决定训练工作改为一半一半。上午做体能和战术,下午进行战法,把所以的人集中起来,在大营里,改变这一百来人的想法。

比如,为什么打进魏军后方的区域。这些人都是底层的士卒,根本不管这些,上面让打就打呗,想那么多干什么。现在不行了,李坤要求他们必须想,必须想明白。为了刺激这些人想,李坤画了一个大饼,现在你们是一名伍长,什长,队长,但是以后呢,魏军强大,蜀汉弱小,有大量立功的机会,以后你们就可能是屯长,军侯,都尉,是百人将,牙门将,是将军。谁也不是天生就是打仗的料,现在就开始想这些问题,以后才可能更有机会。一介武夫是不行的,是走不远的。

打到魏军后方,具有极大的好处,自己可以休养生息,魏军不断的被消耗,让对方不停的变弱等等。自然,也有好多的问题,粮草,扎营,消息等等都需要自己做,任何一点都要亲力亲为,不能等待。

比如,为什么要学彭越,而不是别人。因为这样做,成本最小,收益最高,适合现在汉魏双方正面相持的实际。

比如,能不能打进去。这个李坤没有说准,他对这些人没有把握,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就是依托汉魏边境线,前出不超过一百里。这样背后有汉军大军为依托,随时可以撤回来,没有了后顾之忧。

说实话,这已经不是打到后方,而是交界处了。但是这么做,现实性很高。

五是强化训练。重点是:奔袭,夜袭,分散和聚合,分分合合,及其分合时的联络。

训练的基础是体能,这个方面李坤下了苦功夫。

每天早晨起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爬山,爬大营后面的山,爬上去之后再回来吃饭。

令王训和众军惊讶的是,这个瘦高个的先生,别看不会骑马,走路不快,可是爬山却也是不慢,和平地上竟然差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