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军中当先生 > 011章 挽留

蜀汉军中当先生 011章 挽留

作者:高山伴流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0:21

011章 挽留

011章 挽留

对那些房契,李坤随县丞跑了一趟,明白那个县令为什么官声不好了。县城十字街两侧好地段的酒楼,饭馆,客栈都是他家的,而且在安阳是仅此一家。安慰了掌柜,让他们继续干,利润拿出一成分给他们,到元旦佳节的时候奖励。其他交给官府,特别注明是收入特缴。

接下来就是在这里等了。看县丞不错,就让他处理些日常事务,总之就是让利于民。

兴之所至,李坤拉着县丞到了县衙门口,在门口的两侧墙上开竖槽,镶了两块条石进去,左右各一,然后刻上一句话,

“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刨黄土。”

让以后当官的明白。

等了三天,还没有信,派了一个亲卫到西城附近打探。距离是一百六十里,来回三百二,怎么也得四五天吧。李坤决定休息。

期间倒是遇到一件事情,李坤没有做主。

有一天,一些欠债的人到县衙谢李坤,然后想投军,跟在李坤身边。李坤一看太敏感了,而且自己又没有需要,就没有答应。但是也没有让他们失望,让他们按里或亭,或乡的区划,这些人可以组成护卫队,保护自己的庄稼不再被外人欺凌。以后有需要再找他们。现在蜀汉休养生息,还是耕地的人口需求大。

五天后,消息传来,王平欢迎先生去西城。原先不知道李坤到了安阳,所以没有送信。

出发吧。出了安阳不远,就是河谷盆地。这块平地在秦岭大巴山深处,论面积是最大的。沿着汉水两岸,终于可以看到大片的田野,实在是不容易。这么大面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给汉中增加负担。

上庸其他地方就不行了,所以攻取其他地方没有必要。攻取了,反而要派军防守,人数还不能少,还要运送粮草过去,就是个负担。如果失去了,反而负面影响太大,所以对魏兴郡所属沿汉水东下的铴县,平阳两个县城,李坤没有建议攻取,离得太远了,距离西城约三百里,根本来不及救援。

但是,李坤低估了王平的决心,一句话就让他没词了:不取二县却奏报收取魏兴郡,是欺君。

“那你去吧,但是别留兵马驻守。你的手下是精兵,是野战用的,不能用来守备。”李坤提醒。

王平答应,又言道,“听亲卫言,有人想当汉军,被先生拒绝了。”

“是,别的可以做,但是扩军,还是将军自己拿主意吧。”李坤心说,自己又不想当诸侯,组建军队做什么。

“不过我让他们组建了护卫队,保护自己的庄子。朝廷需要的话,去征就可以了。”

“谢先生。”王平道,“西城交给先生,训儿在城内巡逻,东侧三十里险要扎有大寨,先生只管做事就可。”

王平走后,李坤又重复了一次安阳的事情。只不过规模更大,涉及的人数,田地更多,李坤这次没有让被处理的那些人自生自灭,听天由命,而是判没收财产,去南中服苦役。至于田地,又重新写了文书,盖了官印。欠条逐一烧掉。

至于后来的投军问题,李坤没有拒绝,而是给了一个过渡,暂时让王训安排,等王平回来再说。

到七月底,王平才回来。这次出去,王平带上了保护李坤的那些亲卫,按李坤的办法做了一通。区别则是王平带回来了二百免去债务的人,交给王训管理。又在西城招了二百,其他让他们编入护卫队。在安阳招一百,其他搬入护卫队。这样,王训手里有了六百人。

至此,建兴十五年(237年)七月,安汉将军王平利用王训在安阳练兵的机会,伏击西城援军,趁势袭占西城,随后占领魏兴郡其他县城,魏兴郡收复。

随后,利用雨季汉水涨水,魏军不宜增援的机会,汉中的汉军完成了调防。无当飞军返回南郑,调过来普通士卒。五百守木兰塞,一千守上庸方向的大寨,三千守城内。

王训得到褒奖,提为军侯,带领六百多人,实际为一曲。李坤按照原来的编制,编为五个屯,五百五十人,另外五十做了亲卫,兼任传令,探查等任务。

八月初,在王平收复二县返回西城后,李坤向王平辞行,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各自珍重。王平不舍,以雨季河水暴涨,船行危险为由劝说,态度恳切。

“将军莫不是还有想法?”

王平倒是实诚,“不瞒先生,上庸未下,終是遗憾。虽如先生言,上庸地域平地较少,价值不大,但毕竟有上庸之名,不可放弃。”

“那原先蜀汉还有新城郡呢?你也想?”

“不,这个平还是明白的,新城郡东接襄阳,南联秭归,远离汉中,即使取了,也是守不住。所以到上庸为止。”王平道。

“将军不会说让我陪你取上庸吧。”李坤言道。

“先生若是愿意,自然是好。”

愿意个大头鬼。现在是雨季,山路难行。王平已经探查到,上庸魏军已得到消息,收集各县人马于上庸城内,又有后方支援,大概也有五千人吧。

现在根本没有机会,如果留在这里,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先生说的是。”王平同意,“先生不如在此期间练兵备战,也是有事情的。”

“将军是实诚人,这话不是你说的。”

“不瞒先生,是大将军一直嘱咐不敢忘北伐事,指令平在汉中时刻要练兵备战。”

随即补充道,现在这个摊子,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可是总是要做些什么。“难道先生想看到汉军北进,又是徒劳无功?”

“你们现在的这批人吧,是丞相留下来守摊子的,根本没有北伐的实力。能够防守好就不错了。”李坤在耐心地劝。

蒋琬,费祎,董允,都是文官,军事能力不足,在军中做的最长时间的职责是粮草供应,而不是前方征战。现在军中职务最有经验的就是王平了,让王平去北伐,根本不可能。

“总是不甘。”

王平的执着很明显。

那就需要发掘新的人才,悉心培养,重点锻炼,打造成一支新的汉军,才可能有机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里那么容易?

至于其中有没有可能是极其优秀的人才,那就看老天的意思了。

“训儿原来在军中默默无闻,现在提为军侯,多是先生助力。先生何不为蜀汉再培养一些,也是行的。”王平不放弃。

“将军,你不觉得过分吗?那是很累的,我可不想累死。”李坤道。那样事情太多了。

“先生但有所求,凡能做到,平尽全力。”

“我要一条小船,顺水而下。”李坤言道。

王平不说话了。

“是有人让将军这么做的吧。”

“不瞒先生,是,”王平道,“不过,平也是赞成的。希望先生留下。”

“不行,那太累了。”

“那先生就看看这附近的风景,也是不错的。闲时想做些事情,平自是感激。”

“坤帮助将军,原是因为将军对丞相的执念。世态炎凉,人走茶凉,将军不忘丞相的提携,可交。又是出身寒门,与坤相似,坤才帮忙的,其他都是虚的。所以留下就算了。”

李坤慨叹,看看王平的失望。也罢,告诉你怎么训练的吧,然后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现在蜀汉多年用兵,已经不适合大举起兵了,想想一千人就够了。即使加上轮换,也超不过两千,现在还不需要。没有经过实战是不行的,而现在实战明显不多,就一千够了。

将领吗?那就需要列个清单,再看看人家愿意不愿意来参与。

“先生说。”王平立刻高兴了。

“现在高兴了?”李坤冷笑。

“先生但凡有所需,平自会办。”

“不需要。虚名,俺鄙视之,官位,俺不想当官,钱财,那是身外之物,够吃喝就行了。没有什么需要的。”李坤道。

名单自然是二人参详的。王平把自己掌握的人提供一些,然后根据年龄,家世,职位,听闻的表现,过去的经历,形成了一个名单。包括傅彤之子傅佥,霍峻之子霍弋,赵云之子赵广,蒋琬之子蒋斌,罗蒙之子罗宪,南中的句扶。

“西城不稳定,还是汉中最好,往汉中去吧。”李坤道,“听说蜀中有柳隐,比丞相小八岁,是个人才,让他换将军吧,守住魏兴郡问题不大。”

“谢先生。”他也在想留谁守卫合适,有了先生的话,自是有些道理。

回返汉中,需要准备的事务不少。此次缴获颇丰,又要等别人来交接,八月真是一个闹腾的月份。李坤把安阳的那些地契房契给了王平,让他按照以前的旧例改为官田。那样那些佃户就安稳多了了,不怕土地被兼并了。加上低的租金,生活就有些保证了。本来两汉就有官田的做法,只是后来慢慢地变味了,所以倒也不突兀,人们接受很容易。

虽然李坤也没有特别想走,但是西城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做,上庸没有机会。训练工作,王训自己就可以了。既然无事,那就返回汉中吧。

随着王平到了汉中,观看了选定的营寨。这个地方,南临汉水,北靠大山,房舍齐备,不需要再盖,定为练兵的地方。

王平又拨三百多无当飞军,组成三个屯,汉人再加一个屯,组成一个有九个屯的营,由王训代管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