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 精选6、谁说虎毒不食子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精选6、谁说虎毒不食子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5:15

精选6、谁说虎毒不食子

谁说虎毒不食子

虎毒不食子,是人们常说的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老虎虽然凶猛,却不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喻人人皆有爱子之心。然而,北魏的胡太后,却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她连凶狠的禽兽都不如。

《魏书》记载,胡太后是汉族,甘肃镇原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当过北魏的河州刺史,父亲在洛阳朝中做官。胡太后在洛阳出生。

胡太后生得美貌,而且聪颖有悟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多才多艺。胡太后有个姑姑,从小出家,后来成为有名的僧尼,胡太后常在她身边,受其影响,对佛学也很喜爱。

宣武帝信奉佛教,胡太后的姑姑常去皇宫讲授佛经,她经常对人宣扬,自己的侄女如何漂亮、如何有才。宣武帝听了,感到好奇,召她来见,果然才貌双全,于是纳她为妃。

宣武帝的皇后高英,貌美而性妒,不准任何嫔妃接近皇帝。胡太后聪明,千方百计讨好高皇后,哄得高皇后十分开心。于是,高皇后网开一面,特许她可以偶尔服侍皇帝。

当时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嫔妃们恐惧,都暗暗祈祷,千万不要生儿子。唯独胡太后不怕,笑着对嫔妃们说:“如果都不生儿子,皇帝岂不是要绝后了吗?我要能生儿子,死了也乐意。”

公元510年,胡太后如愿以偿,生下了皇子元诩。在此之前,宣武帝已经夭折了几个皇子,所以视元诩为珍宝,挑选最好的乳母和保姆,小心翼翼地抚养。元诩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确立了他继承人的地位。胡太后没有被赐死,反而晋封为贵嫔,子贵母死的制度被废除了。胡太后真是大幸!

公元515年,宣武帝病逝,五岁的元诩继承了皇位,被称为孝明帝。孝明帝封高皇后为皇太后,尊母亲为皇太妃。胡太后虽然是皇太妃,比皇太后低一级,但却是皇帝的生母,许多人都去奉承巴结她。胡太后对高皇后也一反常态,再不用低三下四了,反而施展手段,处处让高皇后难堪。高皇后心高气傲,受不了窝囊气,跑到瑶光寺当尼姑去了。逼走了高皇后,胡太后就名正言顺地成了皇太后,开始临朝听政。

胡太后的理由很过硬,皇帝年幼,不能理政,做母亲的为他操心,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大臣们也都认为合情合理。宣武帝在临终前,安排了宗室元雍、元澄为辅政大臣。这个时候,二人靠边站了,胡太后独揽了大权。群臣称呼胡太后为殿下,胡太后不乐意,自称联,群臣只好称她为陛下。

胡太后在执政之初,还算有些作为。她每日临朝,召集群臣,商议朝廷大事,晚上批阅奏章,常常忙到深夜。胡太后亲自决断重大事项,亲自考核地方官员,一时间,朝纲肃整,百官畏服。

胡太后还关心民间疾苦,她执政的第二年,就颁发诏令,让各地核查鳏寡孤独、残疾人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由政府给予救助。胡太后经常派大臣巡视四方,体察民情,访贫问苦。胡太后还造了一辆“申诉车”,自己坐于车内,外垂帘幕,定期出巡,接受百姓诉讼,伸冤案件,获得朝野好评。

胡太后的地位巩固以后,大权在握,无约无束,她那追求奢靡的阴暗面就暴露出来了。胡太后喜欢登山、射箭、饮乐,豪奢无度。为了取乐,胡太后命令打开国库,让嫔妃公主们随意搬取,但只能自己动手,不能由仆人帮忙。这些嫔妃公主们,都是金枝玉叶,弱不禁风,但为了财物,也顾不得了,一个个累得东倒西歪,丑态百出。胡太后抚掌大笑,乐得合不拢嘴。

胡太后崇尚佛教,斥巨资大建寺院,全国的寺庙猛增到三万多处,仅洛阳一地,就有寺院一千三百六十七所。胡太后在皇宫附近修建了庞大的永宁寺,其中一座浮图塔,高达九十丈,百里之外都能看到。北魏长期积累下来的财富,几乎都用到佛身上了。

胡太后的私生活十分糜烂,她荒淫无度,**极强,看见哪个男人漂亮雄壮,就召入后宫,通宵**。清河王元怿,是孝明帝的亲叔叔,胡太后也不管不顾,拉来乱搞,并将朝廷大权委托给他。

在封建社会,男性皇帝有无数美女,女性掌权者有几个男宠,也不必大惊小怪。可是,胡太后太过分了,闹得天下议论纷纷,胡太后污名远扬。胡太后的侄子胡僧敬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一次在亲属聚会的时候,哭泣着规劝她说:“陛下母仪天下,不应该如此轻佻。”胡太后恼羞成怒,从此不再见他。

胡太后如此**,自然威望尽失。公元520年,卫将军元乂、大臣刘腾等人,突然发动政变,杀死执政的元怿,软禁了胡太后,把持了朝廷。元乂是胡太后的妹夫,也与胡太后乱搞,胡太后对他很信任,没有防备,所以使得元乂政变得逞。

三年以后,刘腾病死,元乂对胡太后的防范有些松懈。这个时候,孝明帝已经十三岁,能起作用了。胡太后与孝明帝定下计策,联合宗室,下诏解除了元乂的职务,一举夺回大权,胡太后第二次临朝听政。胡太后将元乂赐死,对刘腾开棺戮尸。

孝明帝越长越大,他对母亲的**行为,自然是又羞又恼。孝明帝到了亲政年龄,胡太后却不让他亲政,自己仍然死死抓着权力不放。胡太后心里清楚,孝明帝一旦掌握了大权,她的那些男宠们,恐怕一个也活不了,她自己快乐的日子也要到头了。

孝明帝心中怨恨,便想利用皇帝的身份,拉拢大臣,培植亲信,积蓄自己的势力。可是,胡太后早有防范,孝明帝拉拢一个,她就杀掉一个,接连杀死多人。孝明帝终于大怒,与母亲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母子俩有点势不两立了。

公元528年2月25日,孝明帝在宫中突然死亡,年仅十八岁。对于孝明帝的死,《魏书》记载说,孝明帝与母亲屡次发生矛盾,男宠郑俨害怕有祸,便与太后商议对策。孝明帝突然死亡,人们都说他是被太后与郑俨合伙害死的,于是从朝廷到百姓,人人愤慨。《北史》则直截了当地说,孝明帝是被胡太后一伙毒死的。

胡太后身为母亲,却为了寻欢作乐,狠心毒杀亲生儿子,确实比凶残的老虎还要狠毒。胡太后如此胡作非为,有悖人伦,丧失人性,她的下场怎么样呢?能好得了吗?

食子妇命丧黄河

胡太后是个极端自私之人,她为了私欲,毒杀了亲生儿子,不料却引发众怒。北方军阀尔朱荣,借机兴兵讨伐,进入洛阳,把胡太后一伙全部诛灭。胡太后的极端自私,害了别人,也害了她自己。

《魏书》记载,孝明帝没有儿子,但他在被毒死的十多天前,潘妃生了一个女儿,她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血,史称元姑娘。胡太后在与男宠密谋害死孝明帝的时候,就已经谋划好了,对外诈称元姑娘是男孩,等孝明帝一死,就立这个女婴当了皇帝。

过了几天,胡太后见风头已过,形势逐渐稳定下来,又对外宣布,新皇帝是个女孩,需要重新立个皇帝,于是,又立宗室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元宝晖是宣武帝的侄子,已经死了,元钊当时不满三岁,很好控制。胡太后出尔反尔的拙劣表演,引起天下舆论一片哗然。

胡太后极端自私,又目光短浅,她急于害死儿子,以便延续自己的权力和快乐生活,但并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形势。胡太后执政十几年,由于她穷奢极欲,大兴佛事,北魏早已被她搞得一片狼籍,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天下很不稳定。尤其是北方六镇之乱,对北魏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北魏的前期,主要敌人是北方的柔然,为了抵御柔然,北魏在平城一带的边境上,设置了六个军事据点,称为六镇。驻守六镇的将士,多数是鲜卑人。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重心向南转移,六镇将士因戎边需要,仍然驻守原地。在孝文帝推行汉化过程中,六镇是一块被遗忘的角落。由于朝廷对六镇的政策有失误,六镇将士心怀不满,开始与朝廷离心离德,蕴藏着很大危机。

胡太后执政以后,由于她缺乏政治才干,在许多问题上对六镇处置不当,加深了矛盾。公元524年,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六镇之乱。六镇将士与当地民众联合起来,占据了北方边境地区,与朝廷对抗。胡太后派出大军,好不容易才把叛乱镇压下去,但并没有完全平息。

在镇压六镇之乱过程中,契胡酋长尔朱荣的势力迅速崛起。尔朱荣有勇有谋,也有野心,他一面帮助朝廷镇压叛乱,一面迅速扩充自己的势力。尔朱荣采取笼络政策,招降六镇将士,许多著名人物像侯景、高欢、宇文泰、贺拔岳等人,都被他招至麾下。尔朱荣很快成为北方地区实力最强的军阀。

孝明帝见尔朱荣势力崛起,便想拉拢他,先封他为征东将军,不久又升迁为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进位仪同三司,使得尔朱荣感恩戴德。孝明帝拉拢了尔朱荣,便想以御驾亲征柔然为名,进入尔朱荣军中,摆脱胡太后的控制,却被胡太后坚决阻止了。有的史书说,孝明帝甚至密令尔朱荣率军进京,辅佐朝廷。从当时情况看,孝明帝不甘心受胡太后控制,他想利用尔朱荣,是有可能的。

?ttǎ n?¢ ○

孝明帝突然死亡,立刻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朝野激愤。尔朱荣听说以后,勃然大怒,同时也觉得机会难得,他迅速调集兵马,发出檄文,率军杀向洛阳。尔朱荣的檄文说:“臣惊闻德高望重的皇上驾崩,痛苦万分,五脏六腑为之摧裂。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异口同声,都说是郑俨所害,并且推出女婴哄骗百姓。这是蒙住眼睛捉麻雀,塞着耳朵盗铜钟。微臣忠心赤胆,将赶赴朝廷,诛灭奸佞,为皇帝报仇雪恨。”

胡太后压根没有想到,毒杀了儿子,竟会惹出这么大的麻烦,听说尔朱荣发兵,急忙调兵遣将,前去抵御。可是,天下人都知道胡太后的罪行,没有人愿意为她出力。因此,尔朱荣没有遇到抵抗,就像旅游一样,顺顺当当地渡过黄河,进入了洛阳。

胡太后见大势已去,慌忙换上僧衣,剃光头发,想隐藏到寺院里,结果被士兵抓住,押送到尔朱荣面前。胡太后求生心切,顾不上太后的尊贵身份,跪地求饶,涕泪俱下,苦苦哀求,求尔朱荣饶她一条小命,她愿意居身寺院,终生为尼。

尔朱荣哈哈大笑,厉声喝斥:“你这个蛇蝎毒妇,哪里配得上去侍奉佛祖,只配到黄河里去喂鱼!”尔朱荣下令,把胡太后扔进汹涌奔腾的黄河之中。她立的小皇帝元钊,也被沉入黄河,小孩子却是无辜的!那个冒充皇子登基的女婴元姑娘,此后下落不明。胡太后的宠男郑俨等人,全被诛杀殆尽。

尔朱荣进入洛阳,杀了胡太后等人,为孝明帝报了仇。可是,尔朱荣并不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包藏野心。接下来,他对朝廷官员大开杀戒,北魏陷入灾难,遭受了灭顶之灾。

河阴之变北魏衰亡

尔朱荣杀了胡太后一伙,大快人心,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随即展开了对北魏官员和贵族的大屠杀,杀死数千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河阴之变。朝廷官员和贵族大家被屠杀殆尽,北魏开始衰亡。

《魏书》记载,尔朱荣虽是契胡,但并不是一介武夫,而是颇有智谋。他在出兵之前,就派侄子尔朱天光悄悄潜入洛阳,寻求内应。尔朱天光找到了宗室元子攸,元子攸从小是孝明帝的伴读,两人关系亲密,对胡太后一伙十分愤慨,因而愿意帮助尔朱荣。

当尔朱荣军队抵达黄河的时候,元子攸带领家族兄弟们渡过黄河,与尔朱荣会合。尔朱荣大喜,随即立元子攸为帝,被称为孝庄帝。尔朱荣打着孝庄帝的旗号,出师有名,军民振奋,所以没有遇到大的抵抗,顺利进入洛阳,诛杀了胡太后。

尔朱荣其实是想自己当皇帝,立孝庄帝只是权宜之计。但他在洛阳没有根基,朝中官员对他这个契胡也不买帐。另外,尔朱荣手下的将士们,很多是在六镇之乱中归降的,他们都是没有经过汉化的鲜卑人,与已经汉化的鲜卑贵族有着尖锐矛盾。尔朱荣想利用这种矛盾,将北魏官员和鲜卑贵族全部消灭,以利于他的统治。于是,尔朱荣秘密策划制造了历史上的重大惨案——河阴之变。

公元528年4月13日,尔朱荣以孝庄帝的名义下令,让朝廷百官和鲜卑贵族,一律到河阴祭祀天地,不许缺席,不准佩带武器。尔朱荣却在四周埋伏重兵,只等“请君入瓮”了。

孝庄帝和文武百官不知道是阴谋,更没有想到即将大难临头,全都遵令聚集到了河阴。尔朱荣登上高台,厉声训斥道:“皇帝暴崩,天下混乱,都是因为你们不能忠心辅佐,你们助纣为虐,个个该杀!”说着,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挥舞着刀枪斧戟,像恶狼般扑向人群。

百官和贵族们都被惊呆了,但赤手空拳,无法抵抗,陷入了绝境。尔朱荣的士兵凶狠残暴,他们对着手无寸铁的人群乱砍乱杀,刀枪齐下,飞矢交加,顿时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孝庄帝惊恐万分,但无力制止。这样,上至三公,下至普通官吏,朝廷百官被一网打尽,鲜卑贵族们也被杀死。《魏书》记载说,在河阴之变中,杀了一千三百多人,《北史》说杀了两千多人,总之是不少。

随后,尔朱荣又在洛阳城内展开搜捕,继续对漏网的皇帝宗室和贵族进行屠杀,不分良奸,统统杀掉。尔朱荣的士兵趁机烧杀抢掠,平民百姓也遭受屠戮。大批民众出逃避难,京城的繁华荡然无存。

尔朱荣将文武百官和贵族消灭之后,便想自己称帝,命人铸他的金像。当时的风俗是,凡做重大决定时,常常铸造金像以卜吉凶,结果尔朱荣连铸四次金像,都没有铸成,很不吉祥。尔朱荣无奈,只好悻悻地请回孝庄帝,仍然让他当皇帝。

尔朱荣虽然暂时没有称帝,但控制了政局。他自知杀戮过多,罪孽深重,没敢住在洛阳,而是屯兵晋阳,遥控朝廷。这个时候的北魏,已经分崩离析,不可同日而语了。

河阴之变以后,在地方任职的皇族宗室室,纷纷投降了南梁,致使河南之地尽失。北方的葛荣、河间的邢杲等人,以及关陇等地,先后聚众起兵,天下一片混乱。

孝庄帝经历了河阴之变,对尔朱荣的暴行恨之入骨,对他的野心也心知肚明,总想找机会除掉他。尔朱荣对孝庄帝的防范十分严密,左右大臣、内侍全是他安排的人。尔朱荣还不放心,又强迫孝庄帝娶了他的女儿做皇后。尔朱荣的女儿名为皇后,实为监督,她专横跋扈,常常对人说:“皇帝的位子是我爹让给他的,他敢不听话?”

在这种情况下,孝庄帝表面上不得不表示顺从,而且装得很胆小,让尔朱荣慢慢放松了警惕。起初,尔朱荣进宫见皇帝的时候,都要带一大群侍卫,戒备森严,后来就只带几个人了,有时也只身入宫。而孝庄帝却在耐心等待着机会,打算一举诛杀这个恶魔。孝庄帝虽然是傀儡,但凭着皇帝的身份,要想收买几个亲信,还是不难的。

公元530年9月的一天,孝庄帝做好了准备,派人告诉尔朱荣,说皇后生了太子,他当了外祖父。尔朱荣听了很高兴,没有丝毫怀疑,马上进宫,去探视女儿和外孙。

尔朱荣见了皇帝,刚要开口道喜,忽见帐后闯出两条大汉,手持钢刀,朝他扑了过来。尔朱荣情知不妙,一个箭步冲到龙座跟前,他想挟持皇帝当人质。

尔朱荣的反应还是挺快的,不料,孝庄帝事先在屁股底下藏了一把尖刀,见尔朱荣扑到眼前,急忙抽刀在手,一刀直刺过去,正中尔朱荣腹部。尔朱荣哀嚎一声,倒地翻滚。两个大汉扑上前去,砍下了他的脑袋。尔朱荣死时三十八岁。

孝庄帝虽然成功诛杀了尔朱荣,发泄了心中仇恨,却不能消灭他的军事力量。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闻讯后,立即率兵攻入洛阳,杀死了孝庄帝。孝庄帝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此后,北魏一片混乱,皇帝像走马灯似地轮换,先后出现了三个傀儡皇帝,在位时间都不到一年。特别严重的是,尔朱荣死了以后,他的部下分裂,各拉一派力量,相互攻打,局面变得不可收拾了。

公元534年,尔朱荣的大将高欢,占领了洛阳一带,立了元善见做傀儡皇帝。因为洛阳的地理位置容易遭受攻击,高欢下令,将都城迁到了邺城,史称东魏。

与此同时,尔朱荣另一大将宇文泰,占领了关中地区,拥立元宝炬为傀儡皇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

从此以后,曾经强大一时的北魏消失了,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北方开始了两魏对峙、相互攻打的历史。

北魏是北方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在文化方面产生了两部传世之作,分别是《水经注》和《木兰诗》,对后世影响巨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