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 58、北朝民歌《木兰诗》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58、北朝民歌《木兰诗》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5:15

58、北朝民歌《木兰诗》

北朝民歌《木兰诗》

花木兰,是中国人最尊敬的古代巾帼英雄,她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表现了大忠大孝,受到历代人们广泛推崇。她的事迹,充满了银屏和舞台;她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可是,花木兰只是一个人物形象,并不是历史史实。

花木兰的形象,最早源于北朝民歌《木兰诗》,也叫《木兰辞》。《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一个少数民族国家里,有一次外族入侵,可汗紧急征兵。有个叫木兰的女孩,她的父亲在征召之列,但父亲年老体衰,又没有年长的儿子,于是,木兰毅然决定,女扮男装,代父出征。

木兰征战沙场十几年,奋勇杀敌,屡立战功。木兰跟随可汗打到过燕山,燕山在今蒙古国境内。得胜回朝以后,可汗要封木兰官职,木兰却思念父母,不慕富贵,返回家乡,恢复了女儿身份。诗歌题材新颖,叙事简明,情节感人,富有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受到人们喜爱,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木兰诗》中的场景,十分符合北魏与柔然的战争情况,所以,学术界一般认为,《木兰诗》应该是北魏时期的作品,作者已不可考。由于《木兰诗》属于作品,木兰自然是个艺术形象。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见的杰作,它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感人。木兰既是英勇的战士,又是娇美的女儿,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她忠孝两全,不慕高官而热爱家庭,具备了英雄品格和女性特点,完全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精神,所以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木兰诗》是北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木兰诗》并没有说木兰姓什么,到了明代,有个叫徐渭的家,把《木兰诗》改编成《雌木兰替父从军》的杂剧,剧中的主人公,叫花木兰,木兰从此就姓花了。剧中还说,花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雌木兰替父从军》属于作品,这些自然都是虚构出来的。

花木兰是形象,不是历史上的真人。不过,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女扮男装、征战沙场的女英雄,而且从古到今都有。在电影《战火中的青春》中,有个女扮男装的战士,叫高山,原型就是郭俊卿。郭俊卿是辽宁人,十四岁冒充男孩参加东北民主联军,五年没有暴露女儿身份,先后立功八次,后来被中央军委授予“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一九八三年病逝。

作品《木兰诗》,也可能有原型,而且可能性极大。《河南通志》、《黄陂县志》、《商丘县志》等,都有女扮男装、从军杀敌的记载,她们应该都是花木兰的原型。县志属于史籍,可信度是比较高的。由于原型较多,花木兰有姓朱、姓魏、姓任、姓韩等多种说法,故里也有魏郡、宋州、黄州、谯郡、商丘之争。

木兰事迹突出,精神感人,很快就流传开来,受到人们赞颂。唐朝皇帝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并在商丘虞城建造了木兰祠。木兰祠经过历代重修扩建,到清代时候,形成了一万多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可恨被日寇烧毁了。一九九二年,虞城县启动重建工程,恢复了木兰祠,而且还修建了木兰公园、木兰陵园、木兰碑林等,到此观瞻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到了现代,随着戏曲的发展,有京剧、越剧、平剧、昆曲、黄梅戏等二十多个剧种,纷纷上演花木兰,歌颂花木兰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使花木兰这个艺术形象更加完美、更加丰满。特别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花木兰》,在全国巡回演出,影响极大。花木兰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传颂和赞美。

花木兰不仅得到中国人的尊崇,也得到外国人的赞扬。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木兰》,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在东南亚国家,花木兰的故事更是广泛流传。

北魏诞生了不朽民歌《木兰诗》,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中华精神增添了绚丽的篇章,是可以引以为豪的。

曾经强盛一时的北魏消失了,分裂成东魏和西魏。那么,这两个政权是个什么情况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