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 4、无故冤杀檀道济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4、无故冤杀檀道济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5:15

4、无故冤杀檀道济

无故冤杀檀道济

檀道济,是中国古代名将、军事家,著名兵书《三十六计》的形成,就有他的重大贡献。檀道济跟随刘裕多年,南征北战,是南朝宋开国元勋;宋文帝刘义隆时期,他对内平定叛乱,对外抵御北魏,功勋卓著,是朝廷重臣,名望甚高。

正是因为檀道济既有大功,又有才能和威望,所以,刘义隆对他很不放心,担心自己死了以后,儿子难以驾御他,于是下令将檀道济斩杀,以绝后患。真是令人无语!

《宋书》记载,檀道济是山东金乡人,后来家族南迁,居住在京口。檀道济从小父母双亡,与哥哥檀韶、檀祗相依为命。兄弟三人关系很好,受到乡里称赞。

公元404年,刘裕在京口起兵,兄弟三人一同加入了刘裕的队伍,从此忠心耿耿跟随刘裕打天下。大哥檀韶官至左将军,刘裕称帝次年去世,享年五十六岁。二哥檀祗官至右将军,在刘裕称帝前一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檀道济的两位哥哥,都久经沙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南朝宋的开国功臣。

檀道济入伍以后,跟随刘裕转战四方,先后讨伐桓玄、镇压农民起义、平定各地叛乱,参加大小战斗不计其数。檀道济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又有谋略,逐步升迁至冠军将军。

公元416年,刘裕北伐,任命檀道济为先锋。檀道济率军从淮河、淝水出发,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无敌,很快攻克许昌、颍川、成皋等地,俘获后秦将领姚坦等人,攻占兖州。檀道济继续进兵,很快占领了洛阳。

在北伐过程中,檀道济部队共俘虏敌兵四千余人。进入洛阳后,有人建议,将四千俘虏当众斩首,以展示军威。檀道济说:“如今,我们讨伐了罪人,占领了城池,正是慰抚民众、彰显仁义的好机会,怎么能背道而驰呢?”檀道济下令,将俘虏集合起来,当众宣布释放,遣散回家。俘虏们感激涕零,民众也大加赞扬。

公元420年,刘裕称帝之后,表彰檀道济辅佐创业的功劳,封他为永修县公,食邑两千户,并任命他为护军将军、丹阳尹,给他配备了二十人的仪仗队,还给予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的殊荣。后来,檀道济又担任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手握重兵,都督江北、淮南诸军事。

檀道济在任江州刺史期间,听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此地隐居。这个时候,陶渊明已经年老,而且穷困潦倒。檀道济与陶渊明素不相识,但敬佩他的为人和骨气,便买了礼物,带着酒肉美食,去看望陶渊明。

檀道济好不容易打听到陶渊明的住处,走进一个残败颓圯的院落,只见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正孤独地躺在一张破床上。大名鼎鼎的一代文豪,晚年竟如此落魄,檀道济心中一片酸楚。可是,对当地长官的来访,陶渊明却无动于衷,更是坚决拒绝接受礼物和酒内美食,因为陶渊明一身傲骨,从不与官府来往。檀道济在回去的路上,感叹不已。

公元422年,刘裕病逝,刘义符继位。刘裕临终前,任命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为顾命大臣,辅佐宋少帝。徐羡之等人泣跪接受了遗命。徐羡之等三人在朝辅政,檀道济则领兵在外,抵御北魏。

公元424年,檀道济被动地参与了废杀宋少帝、拥立宋文帝的政变。两年之后,宋文帝追究徐羡之等人弑君的罪行,徐羡之自杀,傅亮被捕处死,谢晦不甘束手就擒,举兵反抗。

宋文帝的心腹王华说:“檀道济参与了阴谋,也应该除掉。”宋文帝却说:“檀道济是跟从别人的,不是他的主意。檀道济是有名的勇将,应该安抚和任用他。”

宋文帝把檀道济召进宫来,好言慰抚,并让他与到彦之一起,领兵平定谢晦叛乱。檀道济入宫时,心中忐忑不安,如今见皇上宽宏大量,又委以重任,心中十分感激,表态说:“我对谢晦十分了解,他虽然有谋略,但领兵打仗,并不是他的长处,恐怕不等列阵,就能把他捉住。”宋文帝听了大喜。

谢晦本来认为,檀道济会被宋文帝杀掉,如今却见他领兵前来,大吃一惊。他知道檀道济的厉害,自知不是对手,手下将士也都畏惧檀道济威名,结果军心动摇,不战自溃。檀道济预料的没错,没等列阵,谢晦军队就溃散了,谢晦被俘处死。

檀道济平定内乱,立了大功,他感激宋文帝的宽容和信任,因而忠心耿耿地为宋文帝效力。檀道济善于治军,军纪严整;他有八个儿子,个个能征善战;他还有两名大将,叫薛彤、高进之,勇猛无敌,人称“关羽、张飞”。因此,檀道济部队战斗力很强,多次打败北魏,几乎没有遇到对手。

公元431年,宋文帝命心腹将领到彦之率军北伐,起初进军顺利,收复了河南之地。后来,北魏皇帝拓跋焘亲自领兵反击。拔跋焘是位英雄人物,有勇有谋,很快击败到彦之,夺回了河南,并乘胜向南进军,形势十分危急。

宋文帝急令檀道济部队迎敌,檀道济与拓跋焘连战二十多天,打了三十多仗,最终将魏军驱逐出去。魏军称檀道济是南朝宋的“万里长城”,畏之如虎,从此不敢南犯。

檀道济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深通谋略,善于总结经验,他根据自己一生的作战经历,总结概括了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著名兵书,起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凝聚着许多军事家的心血,檀道济也为《三十六计》做出了重大贡献。据《南齐书》记载,檀道济曾经总结过三十六计,并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说法。《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不是一回事,是两部兵书。

俗话说,功高震主,一点也不假。檀道济既功高,又才高,宋文帝怎能放心?宋文帝心里琢磨,他活着,檀道济不会作乱,而且有用;一旦他死了,朝中无人能控制住他,谁敢保证,檀道济不会像司马懿那样,篡权夺位呢?所以,宋文帝必须让檀道济死在他的前面。

公元435年,宋文帝病重,赶紧召檀道济入朝,意图除掉。檀道济正在边境与北魏对抗,见皇帝急诏,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急忙赶往建康。等檀道济风尘仆仆地来到京师后,宋文帝的病却好了,只好搪塞一番,又让他回去了。

檀道济大惑不解,更不知道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圈。他不了解皇帝的心思,皇帝为了他的皇位,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第二年,宋文帝又病了,再次将檀道济召回宫中。这一次,宋文帝没有犹豫,檀道济一到京师,立刻被逮捕入狱,随后处死。为了斩草除根,宋文帝下令,将檀道济的儿子们和如同“关张”的勇将薛彤、高进之等十几人,一并处死。可怜忠勇的檀道济等人,至死也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檀道济被抓的时候,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妙,他将头巾抓下来,狠狠地摔在地上,气愤地说:“这是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被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魏,北魏将士一片欢腾,弹冠相庆,高兴地说:“檀道济一死,南方就没有可畏惧的人了。”

檀道济死了,宋文帝的病却好了,而且又活了十七年。不过,没有了檀道济,宋文帝的日子很不好过。北魏经常袭扰南方,有一次,竟然打到长江边上,并且将江北六州烧为废墟,使南朝宋遭受重大损失。宋文帝自毁长城,只能是自食其果。

从《宋书》记载来看,宋文帝冤杀檀道济等人,充分暴露了他的戾气。不过,《南史》的记载,却与《宋书》有所不同,它把杀害檀道济的罪魁祸首,按在了宋文帝弟弟刘义康的头上。

《南史》记载,刘义康是刘裕的第四子、宋文帝的弟弟,当时任丞相,执掌朝政。刘义康经常提醒哥哥,要防止檀道济成为司马懿。

公元436年,宋文帝病重,刘义康伪造诏令,召檀道济进宫。檀道济妻子说:“你功勋高于世人,这是大忌。如今无事召你进宫,怕是灾祸到了。”

檀道济坦然地说:“我率师抵御外寇,一心为了国家,没有丝毫对不起皇上的地方,皇上怎么会辜负我呢?”檀道济入宫后,刘义康又假借皇帝的名义,请檀道济赴宴,在席间将其抓获,随后杀害。

《南史》的说法,显然减轻了宋文帝的责任。不过,皇帝如果没有此意,刘义康怎敢如此擅权妄为呢?所以,最大的祸首,仍然是宋文帝。

《南史》还记载说,檀道济死后,北魏猖獗,有一次打到长江边上,宋文帝登上石头城远望,脸色非常忧愁,感叹道:“如果檀道济还在,哪会弄到这种地步!”

这倒是有可能的,宋文帝无故杀害檀道济,并不是出于个人恩怨,而是为了他的皇位,如今皇位受到威胁,他又想起了檀道济,也是符合情理的。不过,宋文帝这个时候才想起良将,已经太晚了。

檀道济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死,是南朝宋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使得对北魏作战失去了优势。后来,宋文帝几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并且遭受了惨痛损失,致使国力大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