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灵魂迷宫 > 第三章 放逐年代(一)

灵魂迷宫 第三章 放逐年代(一)

作者:林语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3:32

第三章 放逐年代(一)

世间的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

1923年,马提亚斯·韦德科普离开自己家乡的偏远山村,前往哈尔科夫谋生。他在那里的北顿涅茨出版社某得职位,由于年青没有经验,所以只能从事最基本的校对工作。那可真是个枯燥又繁重的活计,每天埋头核对那些密密麻麻的书稿,桌子上永远放着一本厚厚的词典,工作一天眼睛、脖子、腰都难受得要命,可就是这样一份工作,他做了足足三年!因为——说出来你可能不太相信——他爱上了出版社老板的女儿。他的老板是个古板刻薄的俄国人,名叫亨里克·佩德尔维茨。当然,像他们这样的底层员工很少有机会见到他,但有一次,编辑部的人对马提亚斯说老板要见他,他受宠若惊地跟随那人来到老板办公室,只见那个提醒魁梧的俄国人坐在他的椅子里,办公桌上放着一摞厚厚的书稿。老板指着书稿问这是不是他负责校对的,马提亚斯有些紧张慌乱,以为自己的工作出了错误,但还是大胆承认了,因为那就是他不久前刚刚校对过的一部书稿。

“非常好,”老板点点头说,“简直可以直接拿去出版了。”

马提亚斯被说得心里没底,不知道他是真的在夸奖自己,还是揶揄,抑或是暴风雨般呵斥的前兆。事实证明他想多了,老板非常肯定他的工作,还说他的笔记做得非常好,简直是专业编辑的水准。校对工作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非常考验人。要负责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找出拼写错误、逻辑错误,甚至历史时间、事件背景等等方方面面的错误和漏洞,所以办公桌上放一本词典是不够的,简直要放一套完整的百科全书!不过或许是马提亚斯初来乍到的缘故,对待工作极其认真。他从来不会在作者的书稿上涂涂写写,而是另外准备一个本子,用铅笔在书稿需要修改的地方标注数字,然后在本子上相应的数字后面做详细说明,哪错了,怎么改,甚至依据是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

老板或许正是看好了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所以才特意传唤他与自己见面。马提亚斯以为只是单纯地给予自己肯定与鼓励,谁知老板接下来的话更让他出乎意料、受宠若惊。

“这本书的作者看了你修改的书稿,”他说,“作者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想见面跟你谈谈。”马提亚斯几乎不敢相信,因为那本书稿的作者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就连孤陋寡闻的自己对他的名字都有所耳闻——米凯尔·埃利诺斯。他已经出版的作品《生命之河》那几年名声大噪,甚至连学校里的老师都会推荐学生阅读他的作品。而马提亚斯刚刚校对过的是他的新作《放逐岁月》,涉及到很多与历史有关的情节,所以在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或许与史实稍有出入,都被细心的马提亚斯大胆地指了出来。或许一个自认清高的知名作家被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校对员纠正错误会感觉既佩服又有那么一点点不屑,所以这位作者才想要会会这个亲自为自己的作品做校对的无名小卒。

于是两人就在出版社里一个平时被闲置的小会议室里碰面了。见了面才知道,那位叫米凯尔·埃利诺斯的小有名气的作者其实是个温文尔雅的人,说话彬彬有礼,穿着也十分得体。那天他并没有穿一身西装革履以彰显自己的地位,而是用干净体面的格子衬衣和羊毛背心增添了亲切感。“或许是我在创作的时候稍有大意了,”米凯尔恭谦地说,“再加上故事背景年代久远,很多细节没有认真考证,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让你见笑了。”

“您谦虚了,”马提亚斯说话的时候心里也在犯嘀咕,这位作者会不会笑里藏刀给他难堪?事实证明他多虑了,对方似乎并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恰巧对小部分历史稍有了解,为了确保无误还特意翻阅了资料,是我班门弄斧了。”

初次见面的两个人自然说了很多客套话,但身为作者的米凯尔·埃利诺斯很快便表明了此次会面的目的——他打算写一本新书,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写,也算是一部半回忆录式的作品,并有意将其打造成像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三部曲那样的自传体小说。他有意想让马提亚斯做自己的助手,帮自己审阅和修改。因为他相信旁观者清,作者以外的人一定能指出作者本人察觉不到的疏漏。听闻此言的马提亚斯大喜过望,想到与一位知名作家合作写书定能学到很多东西,他欣然同意了对方的邀请。于是,在出版社老板亨里克·佩德尔维茨的授意下,马提亚斯暂时停止了原来的校对工作,开始一心一意做米凯尔·埃利诺斯的私人助手。

或许是第一次给人家当助手,起初马提亚斯多少有点不适应,似乎总感觉米凯尔的新作较之以前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点不搭,而且文笔似乎也有所收敛,不再有之前作品里的那种大气磅礴,而是变得支离琐碎,虽然写的同样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却掺杂了很多个人情节。

马提亚斯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这大概是一个文思枯竭的作家,一时间写不出有创作性的作品,便想借着自己前作的名声,写点引人注目的历史故事,美其名曰“史诗巨作”,借此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想到这儿马提亚斯暗地里就有点儿懈怠了,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就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做。

米凯尔的新书名叫《加利西亚》,是他的故乡的名字,虽然只是块巴掌大小的地方,自古以来却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期为俄、奥争夺目标。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时,西加利西亚被奥匈帝国占据。故事就是从加里西亚归属奥地利的那年开始,他甚至还给自己故事的主人公找了个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原型——弗兰茨·卡尔王子,并将其描绘成一个智勇双全的翩翩少年。可是据马提亚斯所知,历史上的弗兰茨·卡尔实际上是个毫无野心、平庸无能的男人。而且由于父母近亲结婚的缘故,弗兰茨·卡尔既没有聪明的头脑也没有强健的体魄,自幼一直生活在宫廷之中。米凯尔却将他打造成了一个厌倦了宫廷生活、年纪轻轻便独自骑马外出闯荡的潇洒王子。他离开维也纳舒适的皇宫,独自骑马一直往东,来到了水草肥美、风景如画的维斯瓦河畔,在那里,他遇到了自称是德列夫利安人的后代的人,这个神秘的古老民族自古生活在广阔的东欧平原,居住在原始的木屋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的名字来的斯拉夫词语дрeво,意思是“树屋”。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原始部落里,他听到了人们用古罗斯语唱的歌,悠扬的歌谣赞美了第聂伯河畔广阔美丽的大草原,那里有像湖面一样宽广湛蓝的河水,和像地毯一样碧绿的草地。

弗兰茨·卡尔听了他们唱的歌,被歌中所描绘的美景深深吸引,决定前去第聂伯河畔亲眼看一看。

自从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奥地利与俄罗斯的关系就进入了蜜月期。1815年,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王国更是结成了神圣同盟,这三个国家的君主在打败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后缔结同盟,目的是维护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革命理想,旨在镇压一切革命运动。

当时的第聂伯河畔属于俄罗斯帝国,所以作为奥地利王子的弗兰茨·卡尔前往那里简直畅通无阻。但为了尽量低调行事,他有意隐藏了自己皇室成员的身份,乔装成一位游学的青年,深入到当地的百姓之中体验纯朴的风土民情。有一次,他走累了,便行至河边打算喝点水,就在他用手捧起河水的时候,却在河面的倒影中看到,一匹白色的马在身后的河岸上快速走过。白马的倒影在河面上略过的那一霎那,他看到了马背上一个婀娜的身影——蓝色的长裙垂下马背,金色的长发随风飘扬。弗兰茨·卡尔赶紧站起身转过头去,却见一名骑马的女子刚刚从他身后翩翩走过,曼妙的身影如同一片绚丽的彩云,在碧绿的草地上急驰而过,却在他的心中留下了色彩缤纷的剪影。

弗兰茨·卡尔想要跟上去,无奈马的速度太快,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姑娘的背影越走越远,直到消失在远处河岸的树林中。

弗兰茨·卡尔沿着女子骑马行进的方向一直向东走,走了两天果然看到河水注入一条南北走向的宽阔河道,河面像湖泊一样波澜壮阔,河岸两边是像地毯一样碧绿的草地。这里果然像德列夫利安人的歌中所唱的那样,风景秀丽宛若天堂!他在这美丽的地方流连忘返,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情——找到那个骑马的姑娘!他沿着河边四处打听,热情朴实的当地人告诉他,那个女孩应该是这里一位勋爵的女儿,名叫斯维特兰娜,是这里有名的漂亮女孩和贵族小姐,家就住在离河岸不远的山地上,但遗世独立的勋爵不太好客,所以想要见到这位小姐并非易事。但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能在河边的彼切尔洞窟修道院见到她,因为她有时会去那里做礼拜,偶尔还会去上课(早年的修道院建立了若干教育机构,给那些受过教育的阶层家庭的女儿来上课)。

弗兰茨·卡尔听了大喜过望,决定守候在修道院门外,静静等待美丽的姑娘。可是一连等了好几天,也未见到那个姑娘的身影。他白天静坐在修道院门前Lavrska大街对面的路边等待,到了晚上就去历史博物馆旁边的河畔公园里找地方露宿。此时正置深秋,河边的夜晚凉意袭人,他蜷缩在被常春藤覆盖的长廊里,睡梦中似乎能看到遍地的白雪,晴朗的夜空中有绸缎似的荧光,在遥远的天际摇曳飘飖。古人说,那是女武神瓦尔基里驱马在夜空中奔驰时,铠甲闪耀的光芒。

“Kalte F露gel……”他不由自主地在梦中喃喃自语,“Kalte F露gel……”他被自己的呓语惊醒,睁开眼睛却见夜空晴朗,璀璨的繁星如同闪烁的宝石般布满夜空。梦幻般的星空下,宽阔的第聂伯河如同一条坠落凡间的银丝带,波光粼粼的河面映着星光,在迷人的夜色中静静流淌。一名女子的身影伫立河边,泛着波光的河水勾勒出她婀娜的剪影,宛如夜色中静谧的女神。

弗兰茨·卡尔惊讶地起身走到河边,行至那名女子身后,轻轻地唤了一声:“斯维特兰娜……”

河边的女子转过身来,夜色中她的微笑极其纯净,明亮的眼睛如同闪烁的繁星。

弗兰茨·卡尔如痴如醉地迈动脚步,不由自主地伸出一只手,微微颤动的手指缓缓接近那如梦似幻的女子,然而就在即将触碰到她的那一瞬间,那女子的身影却如同风中的雪雾,化作一缕星尘,向河面上弥散开去……

弗兰茨·卡尔再次从梦中惊醒,原来是梦中梦。他猛地从长椅上坐起来,发现天色已亮,公园中弥漫着稀薄的晨雾,但已经可见零散的路人。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快速起身奔跑着离开公园,向彼切尔洞窟修道院的方向赶去。修道院距离河边公园很近,待他跑到Lavrska大街,发现修道院门前的街道上人头攒动,人们的手里都捧着东西,好像是在赶集。可是这条第聂伯河沿岸的主干道上怎么会有集市?弗兰茨·卡尔步入人群中,发现接踵而至的人群都向着修道院的门口涌去。他沿着人潮涌动的方向抬头望去,却看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一幕——修道院门前停着一辆马车,车斗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一位披着金色长发的妙龄女子站在车斗旁,正忙碌着为聚集而来的人发放食物。她面带微笑,那笑容真诚而洁净,在白色的雾气中如同散发着幽微光晕的圣洁天使将双手伸向黎民百姓,不断地将手中的面包、玉米饼、卷心菜、南瓜和胡萝卜递给那些聚拢而来的人们。那些人大都是布衣百姓,想必是前来领取救济的平苦人民,而修道院通常会有救济贫民的善举。弗兰茨·卡尔顾不想驻足痴望,他立即走上前去,捧起马车里的食物,转身将它们逐一传递给那些伸出双手等待接济的人们,而且同样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笑容传递内心的善意。待晨雾在温暖的阳光中逐渐散去,马车里的食物也很快分发完毕。人们带着感激的神情手捧食物陆续离开,将街道留给那些奔波忙碌的身影。弗兰茨·卡尔原本打算跟随人群一同消失在繁忙的街道上,转身欲走的时候,身后传来的声音却让他再也迈不动脚步。

“谢谢您,先生!”

弗兰茨·卡尔无法克制自己再次转过身来,面向眼前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她蓝色的双眸如同纯净湖面上的波澜,不断荡漾进他的心里。

“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吗?”女孩真诚地问。

“我从遥远的地方而来,只为能见到你。”弗兰茨·卡尔没有说出自己心中渴望呐喊的声音,只是向她礼貌地点点头,说了句:“没有,谢谢您。我只是想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

说完他便强迫自己转过身,背对着自己心爱的女孩离她而去。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冒昧侵犯了女孩的纯洁与神圣。但他当然不会就此离去,因为只要那个女孩还在这里,他脚下的路便不再会有其他方向。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依旧每天守候在彼切尔洞窟修道院对面的街道旁,只为能看一眼自己心爱的女孩。那善良的女子时常还是会用马车送一些新鲜的面包和蔬菜来分给穷人,每当这个时候,弗兰茨·卡尔就会走上前去,默默捧起马车里的食物帮忙传递给人们。

转眼间秋去冬来,地上的落叶被白雪覆盖。有一次,当弗兰茨·卡尔看到分送完食物的姑娘两手已冻得僵硬,只能一边往手中哈气,一边艰难地握住缰绳,便再也忍不住走上前去,说:“请问,我能给您当车夫吗?我不要工钱,只是希望您的手能暖和一下。”

那姑娘坐在马车上看着他,目光中掺杂着诧异与感激。弗兰茨·卡尔让她坐进车斗里,自己则坐在驾驶位上,牵着缰绳驱赶马车驶向附近的山地。女孩的家就住在山上,一座古老的庄园依山而建,古藤环绕,庄严肃穆。弗兰茨·卡尔并未走进庄园的大门,在门外便向车上的女孩告辞,随即转身离开,以克制自己内心的悸动。虽然这一路上并无过多言语,但他激动的情绪已如这落雪般洒满了整片沿途。

接下来的几天,守候在彼切尔洞窟修道院对面的弗兰茨·卡尔一连几日都没有看到心爱女孩的身影,他略显焦虑,担心那姑娘受凉生病了,便起身打算前去她的家门前一探究竟。

来到勋爵家所在的山上,还未走到庄园门口,弗兰茨·卡尔便听到一阵轻快的马蹄声,他寻声望去,正看到那女孩骑着她的白马离开庄园,沿着山路的缓坡向山下走去。弗兰茨·卡尔跟在后面,却发现她并没有经过黄金之门(又称基辅金门,乌克兰中世纪古城的防御城门)前往彼切尔洞窟修道院,而是一路向东朝着河边的方向走去。河边不远处有一座圣弗拉基米尔山,是一片沿河的高地,在那里可以俯瞰第聂伯河两岸的美景。弗兰茨·卡尔脚步太慢跟不上女孩的白马,只能沿着女孩走过的路紧紧跟随,发现她正是向着圣弗拉基米尔山的方向走去。从女孩的家到河畔的高地只有一英里路,弗兰茨·卡尔却跑得气喘吁吁。待他终于在高地上找到女孩的白马,却发现它正跟一匹灰色的马在一起,而不远处的女孩身边,竟然也多了一个陌生的男孩!

看到这一幕的弗兰茨·卡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像她这样一个纯洁的女孩,离开家的时间几乎都在修道院里,又怎么会结识其他男孩?他希望是自己想多了,她与那人只是为了其他事情碰面。于是他躲在一棵高大的椴树后面,远远地观察两人的言行。他发现两人的交谈很安静却非常投入,他们或是沿着小路并肩散步,或者坐在雪地上眺望宽阔的河面,虽然自始至终都没有过任何肢体接触,但交谈的时间却很长,就连下雪了也不离开,而是站在雪中任凭河面上吹来的冷风将雪花扬到自己身上,他们依旧像两棵并肩的雪松,一动不动地站立在寒冷的风雪之中。弗兰茨·卡尔看不下去了,他从椴树的身后走出来,大步走到两人跟前,对着女孩说:“斯维特兰娜小姐,雪下得太大了,您这样会着凉的,我送……”说着无意间看了旁边的人一眼,没说完的话却突然中止了。

对面的那名男子看上去很年轻,仍是个涉世未深的大男孩,但看到他眼睛的那一瞬间,弗兰茨·卡尔却被一种突如其来的莫名恐惧摄住心魄。那男孩面容平和,目光中亦无敌意,弗兰茨·卡尔却在他黑色的瞳孔中看到了无比寒冷的东西。男孩的睫毛上铺落一层细细的雪片,眼中的黑洞如同无底的深渊,令人产生一中难以名状的畏惧,如同陆地生物对深海的原始恐惧,毫无理由却源自本能。

“那我们今天就到这吧,斯维塔,回去的路上小心。”那男子说完这句话,迈步走到自己的灰色马匹身边,翻身上马,又转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女孩和弗兰茨,随即在风雪中驱马离开。弗兰茨将女孩扶上马背的时候,心里还很不是滋味,因为刚才那个男孩竟然脱口而出女孩的昵称“斯维塔”,这可不是一般陌生人能用的称呼,他自己都还只是恭敬地称她为“小姐”,那男子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自己与他素未谋面,却如同见到多年的宿敌一样心生寒意?

但他并未在心爱的女孩面前表现出丝毫忧虑,待女孩跨上马背转过身来看着他,他的脸上又恢复了亲切的笑容。

“快回家吧,斯维特兰娜小姐。”说着他抬手拍了一下马的后腰,那匹白马驮着女孩快步跑下了高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