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圣人之仁 > 第二十章 荧惑守心

圣人之仁 第二十章 荧惑守心

作者:平江夜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2:55

第二十章 荧惑守心

三十七年,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史记·宋微子世家》

王莽的守孝被夺情了。

其实王政君不想这么做的,但是捱不过朝堂上众臣的轮番上奏。她现在已经意识到王莽的尾大不掉了。上次敬武长公主被王莽鸩杀,她出于皇族亲情的关系想要前去吊唁一番,结果被王莽连哄带骗地给劝了回来,说是暴病身亡,怕传染了太皇太后,引起朝局动荡。王政君远远地看着正在听杜吴讲课的平帝,叹了口气,王莽羽翼已成,想换掉他,怕是已经无能为力了。

大司马府,西院。

杜吴正坐在院子里乘凉。琵琶靠在他的身边,两个人有一搭无一搭地说着话,天气有些炎热,大黄趴在脚边,伸着舌头散热。此时院门口有脚步声传来,琵琶警觉地站起身。杜吴拍了拍她的手背,指了指夹着尾巴往屋里跑的大黄:“是紫苏。”

果然,一身淡服的紫苏期期艾艾地走了进来。最近的紫苏一直是这个状态,丢魂失魄一般整天浑浑噩噩,琵琶心疼地走过去搀着她坐下。

“夫子,你能把叔父救出来吗?我怕他有一天也会……”

紫苏说不下去了,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杜吴理解紫苏的心情。她最亲近的父母和祖母已经离她而去,现在跟她最亲的有血缘关系的也只有王获了。杜吴这几日一直在想对策,如何才能让王获避免历史的悲剧结局重演。

“能,只要你照我说的办。”

wшw?ttá n?¢o

紫苏猛地抬起头:“真的?”

“真的。”杜吴站起来,看着夜空,就像在躲避紫苏的目光,“自掖廷回来之后,为师时时想起世子妃的嘱托,几不能眠。你父母已去,在这世间,能保护你的人,就只有为师和你的叔父了。为师这几日已经想到了稳妥的法子把你叔父救出来。为师不会再让别人伤害到你,哪怕是你的阿翁安汉公。”

小姑娘终于绷不住了,扑进杜吴的怀里大哭起来。琵琶轻轻地拍着紫苏的后背,也悄悄地拭了下眼角。

那晚是紫苏一个月以来最开心的一个晚上。师娘做了拿手的粔籹和髓饼,紫苏吃得满嘴流油,一边吃还一边喂大黄,大黄看紫苏开心了,也摇着尾巴围着紫苏跑来跑去。

入夜时分,王莽到了未央宫旁的偏殿,此时华灯初上。王莽挥手散去了身边的羽林骑,立刻有二十名亲兵不远不近地靠了过来。走上台阶,王莽抬头看了看天,盛夏的天空,繁星点点,看起来颇为绚烂。正准备进入偏殿,忽然看见荧惑星入太阴,王莽心中一动:荧惑入月,如同荧惑入太微,主帝位不保。他有点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这么巧吧。想到这里,王莽更觉得冥冥之中有某些预兆。

大殿门口等待的老太监早早地迎了过来,看到羽林骑又讪讪地住了脚步。如今这世道真的是变了,臣子僭用皇家卫率,这在哪朝都是大逆的行为,如今就这么活生生地展现在面前,让在宫中生活了四十几年的老太监更加地小心翼翼。

“老奴给安汉公请安,陛下正在大殿等您。”

老太监刚要转过身去引路,一名亲兵用剑柄抵住他的后背:“以后记得叫宰衡,老东西!”老太监冷汗刷的就下来了,一边点头一边唯唯诺诺地弓着腰小跑着到前面去带路。王莽嗯了一声,那名亲兵拱手退了下来。王莽和颜悦色地对老太监说:“公公不要跟他一般见识,那就是个粗人。叫什么都行,其实老夫更喜欢听别人叫安汉公,宰衡嘛,我是当不起的,奈何陛下和太皇太后太盛情,老夫推了三次才接受。走吧。”

此时的老太监一句多余的话不敢说,只是陪着笑脸在前面走着。

虽说只是个偏殿,殿内的布置还是很豪华。已是入夜时分,偏殿内的蜜烛早早地点了起来,跳跃的烛光将整个大殿映得富丽堂皇。平帝看见王莽进来,不等他跪拜就先走下台阶,执后辈礼与王莽见礼,王莽连忙跪倒在地,口称陛下,君臣二人客套了一番,分宾主坐下。

平帝开口道:“自朕登基以来,宰衡全力辅佐,今日朕特备薄酒,一来感谢宰衡素日里对朕的教导,二来感谢宰衡推荐给朕的博士杜吴,此人学识渊博,授课风趣,是个难得的人才。来,朕敬宰衡一卮。”

王莽连忙起身:“谢陛下,此乃陛下龙威所致,老臣只是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而已。臣回去后必会将陛下的赏识之意转给杜博士,让天下臣民都能沐浴到皇恩浩荡。”

王莽放下玉卮,跟平帝有一搭无一搭地应付着,心里却在想着刚才看到的异常天象,平帝看王莽有些心不在焉,便问道:“宰衡可是有心事?”

王莽起身道:“蒙陛下下问,老臣并无心事。老臣心中所想之事,唯有尽职尽责,辅佐陛下成为一代英主,以慰先帝托孤之情。”说罢居然拭了一下眼眶。

平帝撇了撇嘴,好一个老狐狸。

“刚才陛下提到博士杜吴时称赞不已,老臣对他略知一二,知道他有些才华,但是学识渊博应该算不上吧,不要说孔司徒,就是太中大夫刘歆,他也比不上啊,想问陛下为何如此高看杜吴?”

“他会讲故事。”平帝开心地说道。

“讲故事?他讲了什么故事,陛下能不能也讲给老臣听听,让老臣也开开眼界?”

平帝少年心性,自然架不住老狐狸的恭维,再加上今天请王莽赴宴的本意也是将这个故事讲给他听,用意自然就是希望王莽能还政于君,于是兴高采烈地复述起来:

“夫子说,相传在前朝,有个朝代叫大宋,宋太祖赵匡胤最初是个禁军将领,辅佐着……”平帝故事刚开了个头,就被王莽打断了。

“陛下,前朝乃是暴秦,哪里来的大宋,老臣虽说不是经史大家,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宰衡休要打断朕,夫子说这只是个故事,不要较真。”平帝有些不太开心,“赵匡胤是个禁军将领,辅佐着后周的小皇帝和太后,有一天,他的部下在陈桥发动兵变,给赵匡胤披上了龙袍,认他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他的这些部下也都升官加爵,成了朝廷的高官。宋太祖做了皇帝不久,请这些老部下宴饮,酒席之间,宋太祖说:朕自登基以来,无一日不惶恐,最近几日竟然发展到彻夜难眠的地步了。

老部下纷纷问他原因,宋太祖说,朕知道你们对朕忠心耿耿,但是你们的部下并不一定这么想。你们拥立朕做了皇帝,你们也都位高权重,成了朝廷的重臣,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也想升官加爵,会不会也把龙袍披在你们的身上呢?

部下们一听,惶恐不已,嗯,夫子说的是冷汗直流,问宋太祖该怎么办,宋太祖说,我知道你们都对朕很忠心,可是你们也不能寒了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的心,不如这样,朕给你们把爵位提到最高,赏赐给你们大量的田宅美女,再跟你们结成儿女亲家,朕还赐你们免死金牌,只要你们的子孙不犯忤逆之罪,就能一直做个富家翁,你们觉得怎么样?

部下们听完,恍然大悟,第二天纷纷上书,说自己旧伤复发,请求辞去兵权,宋太祖也都依照前言,赏赐极为丰厚,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平帝讲完,满眼期待地等着王莽评价,却见王莽沉默了半晌,徐徐说出一句话:“杜博士果然博学啊!”

此时黄门官忽然进来禀报,说太常寺卿匡咸请求见驾。平帝与王莽对望了一眼,不禁泛起了嘀咕:此时并非朝见之时,太常寺卿有什么急事非要此刻见驾呢?

伴随着老太监的一声“宣太常寺卿”,匡咸匆匆忙忙跑了进来,或许是过于着急,进大殿的时候居然平地绊了一跤,这让平帝更加疑惑了。

“臣匡咸,冒死觐见陛下,打扰陛下雅兴,实乃事发突然,请陛下恕罪。”

“爱卿平身,何事如此慌张?”

“见过宰衡,”匡咸给王莽见了礼,转身说道:“臣刚得到太常令奏报,一个时辰前,荧惑入月,臣唯恐太常令危言耸听,亲至观星台查勘,果然见荧惑直冲太阴。虽说并未出现荧惑守心,但是依旧让人胆战心惊。《石氏星经》记载,荧惑守心,大人易政,主去其宫,此事不得不引起重视,故臣不顾宫中礼仪,冒然觐见,请陛下察之。”

平帝并不知道何为荧惑守心,但是看匡咸的神情如临大敌,也觉察到了此事的严重性,习惯性地问向王莽:“宰衡如何看?”

王莽站起身,走到匡咸身边,“陛下,匡太常有些小题大做了,区区荧惑,何足道哉,况且并不是荧惑守心,是冲月,陛下乃是紫微星,两者之间有何关联,匡咸,还不速速退下!”

匡咸闻言一愣:“宰衡乃是三朝元老,学识更是翘楚,难道忘了本朝孝成皇帝绥和二年,夜空突现荧惑守心,郎官贲丽献计可移于相,于是丞相翟方进自杀殉国,然而命运终究没有改变,次月,孝成皇帝就驾崩于未央宫。更不用说前朝始皇帝三十六年出现荧惑守心,当年始皇帝就暴病而薨。如果说前朝旧事乃儒生编撰,尚不足以取信于人的话,那孝成皇帝当年驾崩之时,宰衡正居大司马之位,如何不能记得?”

平帝现在听明白了,匡咸急着见驾的原因是因为自古以来荧惑守心主皇帝大灾,要么丢掉皇位,要么丢掉脑袋,而且还有不少前车之鉴,也难怪匡咸如此慌张了。想到这里,平帝忽然觉得自己刚才好像不应该把“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讲给王莽听,这不就明摆着自己刚对他起了疑心,上天就预警了吗?

“大胆匡咸,陛下面前竟敢如此胡言乱语,陛下,老臣以为,匡太常乃是危言耸听,还请陛下宽心,我朝自陛下登基以来,虽说偶有天灾,然而不过是疥癣之疾,且陛下和太皇太后运筹帷幄,九州之地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请陛下宽心,但有差池,老臣愿效犬马之劳,以慰陛下和太皇太后之心。”说完,不等平帝发话,便朝大殿外喊道:“来人,将匡太常请下去,好生照看。”

话音刚落,就见几名彪形大汉挎刀进殿,拖着还想跟平帝奏报的匡咸快步出了大殿。行动之快,完全出乎平帝意料。

“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