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平乱
李律禛怀揣圣旨,先乘火车又骑马,匆忙赶往霸州,其父李律禛正焦急地等着他的消息。常庆钰准备下令新军二十镇截留大肃从辽东运往荆湘前线途径霸州的军火列车,计步枪6000支,子弹800万发。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兵变一触即发,许多忠于朝廷和不知所措的军官纷纷赶来李律禛的住处,向平日素忠于朝廷,偏于保守派的李律禛请示下一步该怎么办。
话说这李律禛,21年前,他叫李圆蛋,三晋人,16岁那年家乡遭遇瘟疫,被路过的军队救起,继而从军,因做的一手好菜,得上官青睐,平步青云,升任哨官,后得保举进入津口武备学堂,20多年间升任副统制,同僚中有好事者称其为“菜将军”。李律禛是个惜福的老实人,幼年时的挨饿受冻让他刻骨铭心,为人慈悲,见不得有和自己一样受苦的人,军中有谁家里遇到过不去的坎儿,他都会能帮尽帮,为官多年,除了打点上官,其余钱财皆花在了军中兄弟们身上,竟是家无余财,他家夫人至今仍是整日旧衣旧衫。
此次常庆钰准备起事着实让李律禛吃了一惊,虽然早就知道常庆钰他们这些新派在军中串联传播新思想,但真正造反确是让人难以置信。但事情来了挡不住,李律禛不知道新思潮为何物,但他知道,若不是这身军服,他早就饿死在21年前的那场瘟疫里了,当年的那场瘟疫,村子里的人除了他都死了。参军之后,他获得了新生,吃饱了饭,还有了名字。他的名字是他的老上官看他勤快上进给他起的,意思是自己能管好自己,一生就受益无穷。如今要在常庆钰的命令下背叛朝廷,背叛救他的军队,他是怎样都做不到的。何况一旦造反不成,军中兄弟大多要被牵连,这些整日厮混的小的们皆是有家有口,有妻有女的贫苦农家子弟。好多是他亲自招募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不是父子,胜似父子。让李律禛眼看着他们放弃眼前的安稳生活,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起事,李律禛是如何都不肯答应的。
正在苦恼之际,他的儿子恪仁终于回来了。“恪仁,老亲王有何安排示下?”李律禛急忙问道,李恪仁来不及休整,便从怀中掏出一卷黄布,“父帅,有圣旨,命你即刻联结忠义之士平叛,稳定新军二十镇,退出京畿,撤回原防驻扎。”
一夜忙碌,未听枪响。“父帅,已经把统制和为首的三个管带及一些将兵看管起来了。父帅,要不要把他们就地处决?”李恪仁自打京城回来便连夜平叛,此时已是累到了极点,脸色黄白,头上尽是虚汗,唯有一双眼睛还是充满精光。“不可,皆是自家兄弟袍泽,把他们严加看管,过一段时间,悄悄放了吧。杀人者,人恒杀之啊!恪仁,老神仙的话你忘了?”话说这李恪仁,出生时是六指,当地一个易学大师看后惊奇不已,连叹霸王之相,命不久长!李律禛出了100银元,为其求破解之法,老者长叹:“克己复礼,多行仁义!”说罢匆匆离去。
李律禛召集全军,当中宣示了圣旨,老部下官灵榘和韩国昌带头拥护朝廷,拥护新统制。李律禛自掏腰包给官兵们发了开拔费,军心大定,全军乘火车回防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