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返2003 > 第22章:必胜公式

重返2003 第22章:必胜公式

作者:不能喝别喝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6 12:18:38

第22章:必胜公式

现场的气氛,一瞬间紧张到不行。

闫四伯冷眼地观望着这两家人被马东一个小辈收拾的情景,心里竟然莫名感觉到有些畅快。

“就你聪明,你有眼光,结果连个大学都考不上。”杨晓燕气愤得冷嘲热讽,“那你倒是给我们分享分享,你都是怎么赚钱的,也让我们这些拿死工资的,多跟你长长见识。”

“是啊,嘴炮谁不会打?我就还不信你个乡巴佬的见识,还能教育我们城里人了。”宋大伟也在一旁附和道。

众人这才想起马东的身份。

一个人生的前十八年,都是在乡下度过的小镇青年,学习不咋地,打架抽烟样样行。

父母也不是什么能耐人,这次来临安,爷俩都还是人生中第一次进城。

这样的背景和履历,谁能指望他能讲出什么高见?

“想学就直说,还跟我玩什么激将法?”马东一脸无趣地道,随后隐约间透过门缝看到包厢外站着一个男子。

“算了,既然你们想听,那我就随便给你们讲讲吧,反正,以你们的见识和胆识,也未必有那个魄力敢去尝试。”

说完,马东缓缓地起身,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环顾一周,前世时那种游刃于正邪之间的混不吝气场,顿时都显现了出来,看得杨晓燕等人心里竟有些发虚。

“那我就先说说,我为什么只把上大学当成一种娱乐吧,其实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国家,对大学的定位和态度所发生的根本性转变。”

杨晓燕本来都已经被马东的气场给唬住了,结果一听这句直接笑了。

“呦,这还都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了,那我就默默地看看你到底要如何给我们装逼。”

马东懒得搭理对方,继续道,“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国家自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的大学生录取人数是28万,这是第一批尝到果子的人,对比当年的人口基数,确实是相当值钱了。”

“可是呢,这个数据到了99年,就已经变成了160万,全国大学生人口也已经将近2000万,之后的每年还在加倍扩招,可自打计划生育执行以来,每年的报考人数已经明显减少了,到了我们这一代,10个人里,有5个以上都是大学生,比农民还多。”

听到这,众人的脸色明显一变。

他们虽然不清楚马东是如何知道这些数据的,但是这些年,大学生因为数量的增多,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他们还不知道,高等教育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俨然地向商业运作去演化了。

努努力就能考上,混一混就能毕业,除去那些顶级的院校,大部分二三类院校、哪怕是一些重点的名牌,学历的含金量也正在逐年的降低。

“98年,国家正式取消大学生就业分配,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已经太多,不值钱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分配,并没有给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正向的促进作用,毕业进国企,然后就像你们一样一辈子混吃等死的大学生,大有人在。”

听到‘混吃等死’这几个字,杨晓燕和宋大伟尴尬地老脸一红。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的,90年代毕业的,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也有不少,也有不少进科研单位的,要么是精英学校里的精英,要么,就是有独到的眼光和魄力,辞掉了安逸的工作,从事了和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领域。”

“所以,说到21世纪干什么行业最好?过去那些蓝海的行业,早已经挤到头破血流了,必须要紧跟住国家的政策风向,通讯、地产、金融、环保、互联网、甚至是大娱乐版块......”

说到这,房间里的人早已经听傻了。

房地产和通讯,他们听到的还多些,至于金融、环保、互联网什么的,他们是完全搞不清楚这里面是做啥的。

到了大娱乐版块更是连听都没听过。

正是这时,饭庄的服务员推门进来上菜了,大家转过头,发现还有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子,正趴在门外。

“亮子。”闫四伯直接招呼道,“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爸,马叔。”门口的男子走了进来,正是闫四伯的儿子闫亮。

闫四伯之前的水果生意,这几年已经在他的手里被发扬光大,杨伯和宋叔今天之所以会撺掇马保民组这个饭局,就是为了找到机会和闫亮套近乎。

见到闫亮进屋,那两家人连忙都换上了一副笑脸。

“亮子过来了。”

“几年没见,越来越精神了啊。”

闫亮淡淡地点了点头,略作表示,然后默默地坐到了闫四伯旁边的位置上,“没事,你们接着说,别在意我。”

马东将视线转向闫亮,对方肯定地点了点头,送过来一个鼓励的眼神。

“我就以闫四伯刚说过的期货为例吧,这其实就是金融领域下的一个子类目,除了需要你对操作的商品市场和规则熟悉之外,还需要你有独到的眼光,和一套稳定的算法与投资公式,不骄不躁的恒心,具备了这些,想不赚钱都难。”

“说得那么简单,连个大学都没上,啥都不懂你就能干这些行业了?”杨晓燕仿佛一下子抓住了马东的弱点。

“是啊,举例子都不会举,要不是今天亮哥在这,说不定我们还真被你唬住了。”宋大伟也在一旁揶揄道。

马东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回到座位上,本来这些话也不是要说给他们听得。

“马叔,这就是您家东子吧?”闫亮面色凝重地向马保民询问到,大家感觉这下有好戏看了。

马保国尴尬地点了点头,“是啊,东子,快来认识一下你亮哥。”

“亮哥。”马东站起身打了个招呼。

“没事没事,坐着说话,咱们两家父亲都是老交情了,不用搞得这么客气。”闫亮脸上堆笑地回复道,眼神里面透着亮光。

“东子,我刚听你说的那些,跟我最近对期货的领悟十分一致,你对这个领域也十分了解吗?”

杨伯和宋叔两家当场就懵逼了,这特么是什么情况?闫亮这是在请教马东?

马东礼貌地一笑,“我现在主攻的领域,暂时还在通讯行业,只是后期也想在期货这个方面做些尝试,所以也就研究了些皮毛。”

“那敢情好,咱们正好可以好好交流一下,我最近发现一套公式技巧,不知道能不能使用......”

之后的饭局,几乎成了马东和闫亮两个人专属的,期货投资技巧交流会。

众人听着他们嘴里的什么仓位控制、均线、止损幅度等词汇,感觉受到了智商和见识上的降维打击。

实际上,马东对期货的了解和认知,包括一些投资方面的技巧,都是前世时闫亮教给他的,这也是为什么闫亮会感觉到马东和他想法一致的原因。

在前世时,闫亮利用他自己研究出的一套打法,可以将期货投资的胜率做到60%,与此同时,再加上他对水果市场的了解和预判,只要不贪功,预设好指定的抛售值,就可以保证他在一个阶段内的稳赚不赔,闫亮正是利用此,在五年后成为了临安当地有名的期货大王。

只是这一世,因为马东和他的相见,这个周期,可能就要被提前了。

“亮哥,我觉得你的这个方法,和我当初研究的几乎**不离十,只是必须依托于较大的资金量,做出足量的买进次数,抵出我们要的那个概率,才能保证稳赚不赔。”

“是啊,只可惜,我最近的现金流,大部分都压在了水果生意上,只能等资金回流以后,才能验证这个方法的可行性了。”闫亮略带遗憾地道。

在马东顺水推舟地刻意引导下,针对水果期货市场,闫亮真的提前找到了他的那套,稳赚不赔的制胜公式。

按照估算,一个阶段的投资下来,每个月的盈余波动能够达到本金的2%-6%,具体要看期货市场的整体情况,但对于一些家底丰厚的有钱人来说,这个24%-72%的波动年化收益率,已经是非常恐怖了。

“亮哥,要不然这样吧。”马东忽然抖了个机灵,“反正我对水果市场的行情也没有你了解,手上呢正好也有一些闲置资金,我想把这部分钱交给你来帮我操作,到时赚到了我们一块分,亏了我就知道这个方法不可行了,而不是输在我对市场的判断方面,同时又能验证你的方法,你觉得如何?”

“太好了,东子。”闫亮兴奋地手都痒了,“你放心吧,我这当哥的不会让你吃亏,到时赚了全给你,输了算我的,我资金一回流就给你填上。”

听着两个赚钱狂人疯狂的对话,现场的众人,早已被惊吓到手脚冰凉。

“说得倒是好听,还手头上有点闲置资金,看来你还是真是吹牛吹到忘乎所以了啊。”杨晓燕心里极度不爽地嘟囔道。

本来好好的巴结闫亮的机会,竟然被马东这个学渣搅黄了,自己完全成了个过来吃白饭的,现在好不容易抓到机会能攻击对方,自然是丝毫不留情面。

宋大伟也是在一旁面色发青,“吹牛逼不打草稿,我就看看,你今天到底能拿出多少闲置资金。”

马东本来都已经忘了这两个骚包,结果对方现在又跳出来,自然不能再给他们好脸。

故意用中指掏了掏自己的耳朵,马东戏虐地看向对方,“对了,我记得你之前曾说过你一年能收入个小两万是吧?”

杨晓燕拿眼一斜,拒绝回答马东的挑衅。

“你还说,我要达到这个标准,毕业后还得10年的时间。”说到这,马东的语言上已经更加轻佻。

杨晓燕终于忍不了了,“就是我说得,怎么了?”

“不怎么,就是给了我一点灵感。”马东直接掏出手机,“亮哥,我就先跟您那放20万吧,手机银行转账,您给说下卡号。”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

其实就连闫亮和马保民,都没想到马东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更别说对马东的真实财富毫不知情的杨伯、宋叔一家了,杨晓燕和宋大伟的肤色,当即从头顶黑到了脚后跟。

“2万乘以10年,刚好是20万。”闫四伯憨笑着大声讲道,“你这个小东子,当真是坏得很啊,哈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