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谢少的大佬太太 > 第214章 杜之衡

重生之谢少的大佬太太 第214章 杜之衡

作者:月白风清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6 12:15:16

第214章 杜之衡

第214章 杜之衡

因为谢旌这一出,去乡下的日子推迟了一天。

不过,趁着这一日空闲,青偃也去街上逛了一圈,买了要送给杜之衡的见面礼。

谢旌探过头来看:“就送这啊,是不是寒碜了点?我还以为你会送黄金呢。”

要不是见他脸色不好,青偃早就一拳揍过去了,这话说的,显得她又土又没品位,埋汰她呢!她假笑道:“那请问谢督理送什么?”

谢旌回得理直气壮:“黄金啊!”

鬼才信!青偃懒得理他。

清早出发,又在最近的县城住了一晚,直到次日午后,才辗转到了杜之衡所住的村落。

北方的春天来得比江南晚,青偃他们从江城出发时,已是姹紫嫣红,这里才刚冰雪消融。不过,至少是有了春日的味道。

春风拂面,流水潺潺,举目望去,苍翠一片,倒确实是个山清水秀、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如果忽略这里穷的话。

像如今大多数的乡下,这里没几间像样的屋子。大都是茅草屋,偶尔有几间瓦房,也是破旧不堪,更别说住里面的人了,衣衫褴褛,真与乞丐没多少差别。

陈敦在一边道:“前年黄河发大水,去年闹蝗灾和干旱,津省和周围几省的日子都不好过。”

青偃想起前世记忆,这还仅仅是有个开端,北方灾民活不下去,只能往南迁移。流民迫于生计,烧杀抢掠,将还算安稳的江南鱼米之乡弄得人心惶惶。此时,长江又发大水,千万百姓流离失所,农田变成汪洋,路上饿殍无数,惨不忍睹。

青偃不禁抬头看谢旌,那时候,他该怎么办?

谢旌不明所以:“怎么了?”

青偃摇摇头,指着前面三间二层瓦房的院落,问陈敦:“那儿就是杜先生的住处了吧?”

陈敦回:“应该是。”

几人正要前去敲门,却被一个背着布包的孩子喊住:“你们也是来找杜先生的吗?杜先生不见外人,你们回去吧。”

青偃过去问他:“除了我们,还有谁来找杜先生?”

孩子摇头:“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不过穿得跟你们一样。”

谢旌和陈敦对视一眼,谁来过了?

“都说了,杜先生不见外人的!”孩子见谢旌他们仍是往前走,不由地急了。

青偃回头对他说:“我们不是外人。”

*

二层瓦房有些陈旧,但院落却很大,用篱笆围了。篱笆上爬满了深深浅浅的绿色枝蔓,黄色、白色、红色、紫色的花竞相开放,未曾辜负这明媚春光。

篱笆不高,能看清院落里的情景。院落被分成了两半,一半种着花草,一半开垦成了田地,一位白须飘飘的老人正在除草。

陈敦敲了敲门,老人直起腰来,定睛看了看他。

陈敦恭敬道:“杜先生您好,我是希文先生的学生陈敦。”

杜之衡淡淡回:“要给夏希文扫墓,直接去,不用知会我。”

陈敦正要开口,却听青偃轻声道:“陈先生,我来。”

她从林副官手里拿过装礼物的盒子,打开了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木门,径直走了进去。

杜之衡不悦地看着她,可待青偃走近,他看清她的脸时,却皱了眉头:仿佛在哪里见过,一时却想不起来。

青偃朝杜之衡深深地鞠了一躬:“杜伯伯,您好,我是夏晏。多年不见,您风采依旧。”

杜之衡平静无澜的脸上掀起惊浪:“夏晏?夏希文的女儿,夏晏?!”

青偃点点头,打开了礼物盒:“小时候我淘气,拿了您的帽子去给鸟儿当窝。如今我买了一顶,算是迟来的赔礼。”

杜之衡放下手里的锄头,微微颤着手,从青偃手里接过盒子,连连点头:“好,好,好——”又看了眼篱笆外:“都进来吧。”

谢旌和陈敦进了屋,林副官他们在门口站着。

一位年轻的妇人泡了茶来。茶具粗陋,茶也是普通的野茶,入口的滋味十分苦涩。

杜之衡又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青偃,感叹道:“你和你娘长得很像,夏希文总算还是给给夏家留了血脉。”

青偃站起身来,不由分说跪在地上,对着杜之衡磕了三个头。

“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杜之衡去扶青偃。

青偃红着眼眶,说道:“收我父母尸骨,这份恩情重如泰山,就算拿我这条命相报,也是应该的。”

杜之衡叹息:“孩子,不必如此。你父亲与我是至交好友,区区小事,又何足挂齿。等会我同你一起去看看你的父母。”

“谢谢杜伯伯。”青偃由衷感激。

杜之衡的目光落在谢旌身上:“这位怎么称呼?”

谢旌恭敬道:“杜先生您好,我是谢旌。”

“谢旌?谢明承的儿子?”杜之衡面上表情迅速冷淡了下来:“你现在是吴、淮、庸三省督理,这千里迢迢的,来我这做什么?”

谢旌拱手道:“一来是有事相求先生,二来——”他看了看青偃,目光亦不由放柔了几分:“陪我未婚妻来扫墓。”

杜之衡似对后半句有些诧异,至于前半句,他回得不冷不热:“老夫风烛残年,哪能帮得上什么?想来谢督理找错人了。”

这话就有几分逐客的意思了,不过谢旌倒是一点脾气都没有,杜之衡没用大扫把将他扫地出门,他已经谢天谢地了。

既然没明着让他滚蛋,那他就不客气地继续说了:“此次来拜访杜先生,是想请杜先生出山,担任新学校校长,兴教育之事,一改当前萎靡风气。”

“全国四万万人,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前朝科举有万般不是,但至少给了读书人一条阶级跃升的路子。举国上下,本来能读书的人便少之又少,没了科举,即便读了书也难出头。久而久之恶性循环,社会所有的资源都会往固有阶层靠拢,优秀的会一直优秀,而贫穷的永远贫穷。一个阶级固化的国家,恕我直言,是没有未来的。”

“您读了一辈子孔孟之道,所谓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敢问先生,这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如果弃了‘教育’二字,是否就此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杜先生,我今日前来,不谈政治,只谈‘传承’二字。无论是华夏的优秀文化也好,还是西方的先进思想也罢,我希望都能在这里传承下去。”他指了指脚下的土地,又道:“我谢旌能力有限,能做的不多,也许到最后也改变不了什么,但路总是要有人走的,我愿意去走一走,试一试,也恳请先生出山相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