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喧嚣之后 > 第九十四章 彩云之南的浪漫之旅

第九十四章 彩云之南的浪漫之旅

转眼间,又到了年底,赵波本来想打算回家的,但刘爱雨不回,他就留下来陪伴她。

茶馆的开业一般要到元宵节之后,那么他们有两周的时间,过去几年,刘爱雨一直呆在北京,而春节期间的北京冷冷清清,毫无趣味,度日如年。

赵波和刘爱雨翻看一本中国地图册,寻找一个理想的度假地,北方太冷,冰天雪地的,不适合;东南一带的城市,因为潮湿,在春节期间,也显得阴冷无比。

赵波建议去三亚,说那里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可以整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但刘爱雨觉得人太多了,她看过新闻,沙滩上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她想找个清静的地方。

刘爱雨选来选去,选中了云南的普洱,经营茶庄一年多了,她特别想去普洱茶的产地看一看。

赵波迅速百度:普洱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的美称;森林覆盖率超过70%,负氧离子含量高达七级以上,是动植物王国的缩影。

普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有哈尼、彝族、傣族等14个民族。

特产有普洱咖啡、墨江紫米、普洱瓢鸡。

传统节日有佤族木鼓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

有无数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各种特色小吃。

赵波拍拍手说:“好,我们就去普洱。”

他们预订了从北京飞往昆明的机票,开始准备一场浪漫的旅行。

腊月二十八日下午,“问雨轩”茶庄关门歇业,刘爱雨和赵波查看了店里的设施,关锁好门窗,安排了值班人员。

天快黑了,街上行人熙攘,比平常多了几倍,马路上的车堵得水泄不通,有脾气暴躁的车主,长时间地按着喇叭,像是传染病一样,整条街的车都响起了喇叭。

明天这个时候,大街上将变得空荡荡的,几乎有三分之二的人,将离开这座城市,每年的春节期间,是北京最冷清最没人气的时刻。

因为明天早晨要去机场,吃过晚饭,刘爱雨和赵波早早地睡了。

三个多小时的飞行后,空客350-1000XwB平稳地降落在长水国际机场,一下飞机,刘爱雨就被昆明温暖的阳光拥入怀中,她看到了碧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高原城市。

他们乘坐大巴进城,所经过的街道上,刘爱雨看到了比树还高的铁树,怒放的花,那是樱花,粉红似霞、花团锦簇。

刘爱雨惊叹了,在她的老家,这个时候百草凋零、万物枯萎,只有冰冷的雪花,而昆明烂漫的花,人的心都被陶醉了。

本来昆明只是路过,但因为樱花,刘爱雨坚持要在昆明住两天,他们看到的是红塔西路上的樱花,一问之下才知道,昆明,竟然是一座樱花的城市。

他们登记了个酒店,放下行李,吃了久负盛名的过桥米线,然后去看樱花。

圆通山、昆明理工大、云南大学、云南师大、昆明学院,所到之处,樱花怒放,像极了一片片绚丽的晚霞。

春城无处不飞花。

黑龙潭、龙泉路、盘宁寺的梅花。

金殿昆明植物园的茶花。

无处不在的炮仗花、玉兰花。

其实,昆明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城。

之后,他们去了翠湖公园,去了滇池,那里人山人海,人们都在围观红嘴鸥,它是冬天昆明最美的一道风景。

自1985年秋天,来自遥远北方的红嘴鸥,将昆明当作了家,此后的每年秋天,数万只红嘴鸥准时到昆明过冬,城区的水域里,到处都有红嘴鸥,它们飞翔着,落在人们的肩上手上,上演了人鸟和谐的一幕。

刘爱雨买了一袋面包,掰了一小块,放在掌心里,一会,就有一只红嘴鸥飞了过来,落在她的手上,啄起了面包,令刘爱雨发出刺激的大笑。

昆明的阳光太温暖了,天空蔚蓝,没有阴云,像是一只巨大的手擦拭过的一样,明净澄澈,湖水一样透亮。

刘爱雨感慨:在冬天,居然有这么舒适的地方。

赵波说:“普洱比昆明还温暖。”

除夕的下午,刘爱雨和赵波坐上了去普洱的火车,车厢里空荡荡的,只有五六个人,他们坐在窗前,贪婪地欣赏着路上的风景。

普洱的游客还是不少,背着包,悠闲地走着,到了云南的小镇,人不知不觉地就慢了下来,不像在北京,走路匆匆,吃饭匆匆,一切都是快节奏的。

他们租了一家民居,傣族的,虽然语言不通,但看出他们淳朴热情,他们拿着树枝,蘸了花瓣水,轻轻地洒在客人身上,祝福吉祥。

刘爱雨他们住在二楼,木制的楼梯,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屋子里很整洁,有一张木制大床,摆着几盆花,刘爱雨认出来了,是茶花和梅花,这里的茶花居然有碗大,而梅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

他们尝了傣族特色的美食。

香茅草烤鱼: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放在火上烧烤,香气扑鼻。

包烧:用天然的芭蕉叶子,把食物裹在一起,在炭火里烤熟。

菠萝紫米饭:紫糯米和猪肉搅拌后,放入挖空的菠萝内,蒸上一个小时即可,清甜润肺。

竹筒饭:在新鲜的竹节内,放入糯米,用芭蕉叶塞住口,放在火塘上慢火煮熟。

酸笋煮鸡:将酸笋煮熟再和鸡肉一起煮,又酸又辣,特别开胃。

一道道菜,看得他们眼花缭乱、馋涎欲滴,主人捧上来一罐米酒,度数不高,但香甜可口。

饭后,刘爱雨和赵波品尝了竹筒茶,感觉滋味鲜爽、甘甜、解渴解乏,舒畅惬意。

第二天,他们吃过早饭,便去了茶马古道。

这里已开辟成一个景区,有水映茶马区、缆车观光区、古道朔源区、马帮寻迹、古树问茶、野美湿地等景点。游人络绎不绝,听口音,来自天南地北。

刘爱雨和赵波参观了制茶工艺,作坊里,艺人详细讲解了制茶的过程,分为采茶、品茶、揉茶、踩茶、烘干等环节。

街上有好多家茶店,店主教客人分辨生熟普洱。

生普洱颜色墨绿色偏青,熟普洱因为经过人工发酵,颜色多为褐色或红褐色;冲泡以后,生普洱为金黄色,熟普洱为红色。

生普洱有一山一寒一味的特点,层次感强,有意犹未尽之感;熟普洱温和平淡,无苦涩味。

刘爱雨买了两块极品熟普洱,她打算过段时间,去看看她的教授爷。

2000多年前,从这里出发的一条古道,延申到了东南亚南亚,将普洱茶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那柯里便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傣族的意思是小桥流水、土地肥沃,放眼望去,这里到处是绿油油的茶园,低矮的茶树和傣族的竹楼相间,顺着山势,层叠铺开。

刘爱雨端着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普洱茶,好像听到了山道上叮当的马铃声,面容黝黑的马帮人高亢的歌声,不断延申进云雾深处的青石板小道。

在普洱,赵波和刘爱雨参加了一个傣族婚礼。

婚礼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拴线仪式,傣族把拴线叫拴魂。在一张小桌上,放着两个用芭蕉叶做成的帽子,下面各放着一只煮熟的公鸡母鸡,新郎新娘并排跪在地上,听老人的祝福。

主婚人拿起桌上的白线,从左至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将线的两头搭在桌子上,意思两个人的魂已经拴在了一起,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接着,在座的老人,每人拿起一根线,拴在新郎和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们幸福吉祥,生的儿子会耕田会盖房,生的女儿能织布能栽秧。

婚礼当天,男方的亲朋好友陪着新郎,敲着象脚鼓,一路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

女方家的门口铺着花毯,上面摆着小供桌,放着鲜花和酒,和尚念完经后,用彩色丝线,拴在新郎新娘的手上。

婚后,男方一般要在女方家住满三年,才能带着妻子回男方家,住满三年后,再回到女方家,称作三年去三年来。

夫妻如果离婚,由提出离婚的一方给对方一对腊条,或双方拉一块白布,从中剪断,表示从此恩断义绝、形同陌路。

刘爱雨瞅瞅赵波,赵波也正在看她,两人心意相通,刘爱雨走到主持婚礼的老者面前,要他为她和赵波,也来一个拴魂仪式,老人欣然同意。

赵波和刘爱雨并排跪着,老者拿着一根白线,绕过两人的肩头,将线的两头搭在桌上。

在座的傣族人,每人也拿起一根线,拴在刘爱雨和赵波的手腕上,祝福他们白头到老。一群傣族青年男女,围着他们跳起欢快的舞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