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喧嚣之后 > 第八十五章 刘爱雨做公益

喧嚣之后 第八十五章 刘爱雨做公益

作者:东篱把酒月在中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6 12:14:59

第八十五章 刘爱雨做公益

刘爱雨和东亮商议,说:“我看咱村里的路好些年没修了,大坑小坑的;变压器太少,电压不够;也没有自来水,基础设施差,我想先把村里的路修一修。

东亮说:“这是好事。过去,那些有钱人不是铺路架桥、就是修庙,这都是积阴德的事,肯定人人欢迎。”

得到东亮的赞同,刘爱雨有了信心,说:“我年底回一趟家,把手续办好,开春就修,越快越好。”

东亮随即宣布了一条重大决定,刘爱雨要给村里修路。

嗬,修路?人们自然想起了刘麦秆的父亲刘秉德,他当年可是做了不少好事,铺路、架桥、修庙、抚恤孤寡,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孙女现在发达了,又要给村里修路了,还是人家祖坟上的风水好,出人才啊。

在夸奖刘爱雨的同时,人们又有一个疑问,何以状元公陈望春一直杳无音信?他都十年不回家了,现在是做官还是做生意?

陈背篓出面解释说,陈望春在国家一个秘密机构里,这个机构警卫森严,外面有荷枪实弹的武警站岗,里面有穿黑衣制服的便衣,一共要过十八道门,每一道门都要指纹验证。

这个机构为国家研制一种秘密武器,一旦成功了,在五分钟内就能让美国和日本磕头下跪、举手投降。

从事秘密工作的陈望春,不能写信、不能打电话、更不能见外人。

陈背篓说的话,虽言过其实,但大家觉得陈望春肯定是在做大事。

刘爱雨家的小洋楼成了油坊门标志性的建筑物,相当于伦敦的白金汉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几天后,徐朝阳校长来油坊门,他专程声援陈背篓,给他鼓劲打气的。

徐朝阳校长拜访了魁星楼和荣誉碑,充分肯定了陈望春的价值和作用。

徐校长对陈背篓说,我正在写一部油坊门学校的历史,要把陈望春大书特书一番,让几十年几百年之后的人,都知道我们油坊门发射过一颗卫星。

陈背篓感动得鼻涕横流。

当东亮等人要徐朝阳校长对刘爱雨和陈望春做个高低评判时,徐朝阳校长说,小草和大树,母鸡和老鹰,大伙一听,这差别可够大的,但徐朝阳校长并没有明确地说谁是小树、谁是大树;谁是母鸡谁是老鹰。

东亮说:“你们真笨!徐校长看了魁星楼,而没有瞅刘爱雨的小洋楼一眼,他心里的意思,你们还不明白吗?”

村里人就糊涂了,说:“徐校长年龄大了,睁着眼睛说瞎话呢;刘爱雨的富贵摸得见看得着,陈望春呢,就是个虚名儿,哎,一只没线的风筝,放上天就不见影了。”

刘爱雨这次回家,是李县长陪同。

刘爱雨在北京和李县长通了电话,说了打算给油坊门村修路的事,李县长非常高兴,说县里财政极其困难,每年只能勉强给财政人员发半年的工资,另外半年要挪用或借贷,基础设施欠账大。

由于交通落后,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兄弟县市相比,面貌没有发生变化。

李县长说:“我大力支持你,希望在你的带动下,关心家乡建设的有志人才都能出一把力。”

刘爱雨先回到县里,和李县长见面,李县长给刘爱雨接风洗尘,请她吃了手抓羊肉,然后,一同去油坊门。

当刘爱雨和李县长并肩出现在油坊门村时,村里的人惊呆了,以为在看电视剧。

在乡里领导的陪同下,李县长查看了油坊门的村容村貌,的确落后太多,这几年,县里的钱都花在了县道边的乡镇,因为那是县里的门面,上面领导经常检查,油坊门由于偏远,被冷落了多年。

刘爱雨乘机向李县长反映了油坊门的电力设施和用水问题,李县长当场拍板,将油坊门列入了农网改造的名单,责成水利部门,抓紧实施油坊门的自来水工程,力争明年面貌大变样。

这一幕让人们自然地回想起十年前,县委书记来油坊门,给陈望春送录取通知书的情景,人们感慨唏嘘,油坊门出了两个牛逼的人物。

李县长行程匆匆,告别了刘爱雨和村里人,去了下一个检查点。

这天晚上,村里人聚在老磨坊前面,村里电路老化、电压不够、用水困难的问题,从村里反映到乡上再反映到县上,嚷了有好七八年,都没有动静。

现在,刘爱雨一句话,李县长就点头答应了,可见这个丫头的能量非同一般。

因为是刘爱雨出彩的机会,陈背篓很知趣地没有露面。

刘麦秆却把刘爱雨骂了个狗头喷血:一个丫头片子,逞啥能?咱有钱不会自己花,去填那无底洞?刘麦秆的父亲刘秉德,当年一心积德行善,灾荒年间赊粥,平常铺路修桥,最后落了个人人戳脊梁骨的结局。

刘爱雨看不惯父亲的小家子气,也懒得理他,说钱是我赚的,我想怎么花我说了算。

刘麦秆哑口了。

三天后,供电所就来规划线路,按油坊门村民的居住情况,一共设计了一条主线,四条支线。

线路确定后,为安全通电,供电所的人要求,线路经过的地方,树头要削掉。

村里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栽着树,杏树、桃树、梨树、核桃树、榆树、柳树、杨树、槐树,啥树都有,没有规划,想怎么栽就怎么栽,随意性很大,布局极其混乱,好多树都枯死了,但舍不得砍掉,就那么戳着。

人人都想通电,但只要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便寸步不让,有的不让削树头,有的不让在自己地界上栽电杆、安置变压器。

这样吵吵嚷嚷的,施工队没办法干活,供电所所长说:“你们自己协调吧,如果能协商一致,把影响供电线路的树头砍掉、能栽电线杆、安放变压器,立马给你们施工通电;如果协商不通,这个项目就给别的村了。

晚上,每家每户来了一个主事的,聚在刘麦秆家新盖的小洋楼里议事。

东亮对部分人的自私自利很愤怒,说通电是好事,谁阻拦谁缺德,大家要柠成一股绳。

东亮搞基建,由于电压低,他的搅拌机、电夯等设备无法运转;村里的磨面机、粉碎机启动不起来,只能到五六里外别的村子去;村里有的人想办个加工厂,也没办法搞。

东亮说:“不就是个树头吗?又不是砍你们的脑袋!”

没人吭声,谁先出声,谁就是挨枪的靶子,就都垂着脑袋抽烟,屋子里烟雾笼罩。

东亮气恼地问:“这个线路到底改不改?”

有人说改也行,不改也行,这么些年都过来了,凑合吧。

有人问东亮:“你急得上火,是不是从中捞了点好处?”

东亮气得甩手而去。

众人的表现,刘爱雨都看清楚了,她心里愤怒悲哀,但又无可奈何,这个项目是她争取来的,现在半路夭折了,不但丢了自己的脸,也扫了李县长的兴。

刘爱雨说:“这样吧,需要砍的树头给点赔偿,钱我出。”

刘麦秆一下子跳了起来:“凭啥你掏钱?你常年住在北京,用不上村里的电,他们自己都不着急,你急啥?弄不成就拉倒,你当啥冤大头?”

刘爱雨白了他一眼,转头对大伙说:“就这样,钱我赔,树你们砍。”

众人马上活跃起来,一个个眉开眼笑,有人问:“一棵树赔多少钱?”

刘爱雨问:“你想要多少?”

几个人咬了一阵耳朵说:“大树每棵200 、中树100 、小树50。”

刘麦秆火了:“狮子大开口,你们是土匪,是趁火打劫!”

有人说:“砍了树头,就等于砍了树,人没头能活吗?”

在确定赔偿标准上,又吵成了一锅粥。

树和树不一样,松树柏树比杨树柳树值钱;核桃树、杏树、苹果树、梨树有经济效益,赔偿要高;有的树早就死了,能烧柴火了,就该一分钱不赔。

于是重新核定赔偿标准,但新标准又引发新一轮争议。

重新回来的东亮,苦笑着对刘爱雨说:“看看,就这素质,给他们自己办事,却不知好歹,漫天要价,真是贱骨头,活该让他们点着煤油灯,吃着红薯干,过苦日子。”

刘爱雨叹口气,没想到,自己一片好心,却惹了这么大的麻烦。

商议了大半夜,终于达成了方案,众人散去,有人喜欢有人抱怨。

第二天,开始砍树头了,量尺寸时,有的说尺子拉歪了,差一苍蝇卵就是大树,少了一百元。

争吵不休,撒泼打滚,闹得不可开交,劝的劝骂的骂,没有一家省事的。

整整一天,才砍了十几棵树头,而整个线路上,需要砍掉200多个树头。

刘麦秆阴沉着脸抽烟叹气,刘爱雨真正后悔了,可惜买不到后悔药,只能咬牙坚持。

磕磕碰碰的,线路改造终于完成了,全村安置了四台变压器,电压足了,电灯亮了,啥机器都能转动了,大家伙都兴高采烈的。

刘麦秆家没有一丝喜庆的气象,刘麦秆因为刘爱雨乱出头,不但花了冤枉钱,还挨了骂,太亏了。

刘爱雨却想的是,做件事怎么就这么难?以后还做不做?怎么做?

接下来的自来水管道的铺设,村道的改造,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自来水公司召集村民开会,说主线支线的管道和配件是免费的,进户以后的水表和相应配件需要用户自己承担。

有人算了一笔帐,说花下来得四五百块钱,还不如吃井水河水,便不愿意压自来水了。

有人则拒绝自来水管道从自己家的地界上通过,说会坏了风水,要赔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一群狗乱咬。

东亮看得清,说:“他们闹的目的,还是为了钱,他们像狗一样,尝到甜头了,你不给根骨头,他们就乱咬,这事也就弄不成。”

刘爱雨便掏自己的腰包,让大家心满意足。

通水的那天,村里响了鞭炮,有了自来水,好多人家就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像城里人一样,天天洗澡了。

东亮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你们用上了方便干净的自来水,应该感谢谁啊?”

人们说:“感谢政府。”

通电和通水,刘爱雨一共赔偿了十多万,却没落个夸奖,刘麦秆心里有气,说:“前几年哭爹喊娘的,咋不见政府?还不是享我闺女的福。”

陈背篓顶了一句:“她有钱了,给大伙半点事就亏了?就有功劳了?还不知道她那钱是不是干净的。”

此时,刘爱雨正在回北京的路上,她搭了去咸阳的班车,然后从咸阳机场飞往北京,本来她没有急着要走,但是通电和通水这两件事,让她心身疲惫,苦不堪言。

第二年春天,村里的路如期动工,村里人又故伎重演,线路如果沾上了自己的地界,就耍赖、要求赔钱,不赔钱就不让动工。

有的躺在挖掘机前面,有的抱着卡车的轮子,吵着吵着打了起来,有两个重伤。

派出所来了,乡政府来了,这次,政府来硬的了,该拘留的拘留,该罚款的罚款。

乡政府派驻了工作组,施工队划了白线,白线之内的建筑、树木、障碍物,无条件拆除,无理取闹的,立即拘留。

看政府动真的了,村里人这才老实了,没有人再阻挠,工程进展顺利。

很多人因此没有拿到赔偿,而怨恨刘爱雨,都说她逞能显摆,修什么路?刘爱雨新修的洋楼上的玻璃,被人晚上砸了。

刘爱雨将老家的事说给孙教授和赵波听,孙教授沉默了好久说:“大多数人自私、短见、狭隘、愚昧,鲁迅批判的国民的劣根性,任重道远啊!”

赵波说起了他做过的一件事。

他给家乡的小学校捐了十台电脑,但这些电脑根本就没打开,而是转手卖了出去,用卖得的钱,支付了学校的招待费。

他捐了1000本书,学校都懒得拆包装,管理图书的老师抱怨要登记要借阅,太麻烦了,不如捐成现金实惠。

赵波说:“我们看起来是富了,但是人的素养没有根本性的提高,这是个畸形的现象。”

刘爱雨伤感地说:“我们逃出了老家,但又忘不了老家,我们爱它,又恨它,该拿它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