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喧嚣之后 > 第四十五章 何采菊离家出走

第四十五章 何采菊离家出走

何采菊住进了走风漏气的老磨坊。

老磨坊是油坊门的公产,前些年,有两台老式的磨面机在运行,后来,附近村庄有了大型磨面机,老机器自然就淘汰了,屋子里蛛网遍布,积了厚厚一层尘土。

何采菊搬进老磨坊,惊动了油坊门,六爷怒火冲天:“去几个人,把陈背篓给我绑了来,没王法了。”

牛大舌头也生气了,说这个陈背篓,无视党纪国法,无法无天,我写一封状子告他。

何采菊说:“六爷,村长,不怪他,是我不想和他过了,我自愿搬出来的,不是他赶我出来的。”

何采菊这么一说,大家伙都转过了话头,说搬出来好,晾着他,给他点苦头尝尝。

女人们给何采菊出主意,这一次,你要硬着心肠,他不求你,不给你赔礼道歉,坚决不回去,忙死他、累死他、急死他。

女人们咯咯地笑着,像一群兴奋的麻雀。

牛大舌头说:“陈背篓这是家暴,是违法的,这坏毛病不能给惯着,村委会支持你和他斗争到底。”

在男人堆里,陈背篓说起何采菊,委屈得鼻一把泪一把:“说走就走了,十几年的夫妻感情一风吹了。”

有人说:“你下那么狠的手,还谈啥夫妻感情?不怪何采菊,她不走,迟早被你打死!”

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嘛,你说几句好听的,她就回心转意了,女人最好哄。”。

陈背篓说:“我跑了七八趟,赔礼了道歉了,她就是铁了心,九头牛都拽不回来,心里肯定有人了。”

大伙就猜,谁呢?真的是刘麦秆吗?

这话传到刘麦秆耳朵里,他恼了,说:“陈背篓是借刀杀人,这锅我不背;我有自知之明,我是只癞蛤蟆,何采菊是一只天鹅,我搭上高梯也够不着她。”

全村只有刘麦秆才清楚,何采菊是被陈背篓一脚给踹出去的,一墙之隔,打了多年的交道,刘麦秆算是摸熟了陈背篓底子,那人狼心狗肺,啥狠事都能做出来,但刘麦秆不能说出实情,他要给何采菊留一点面子。

家庭的重大变故,陈望春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当他发现母亲住进了老磨坊之后,他完全迷惘了。

在这个家里,他不但没有发言权,也没有知情权,陈背篓不屑告诉陈望春,他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陈背篓是这样给陈望春解释的:你娘嫌我脾气不好,爱发火,这些年她受够了,她不能再做一个受气包,她需要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搬出去找清净了。

陈背篓叹一口气说:“儿啊,从今以后,咱父子俩相依为命,我既要当爹,又要当妈,种地、放羊、喂牲口、洗衣做饭;累点苦点,我不在乎,只要你能高中状元,考进北京城,我即使累死也心甘情愿。”

陈望春听着,陡然感觉身上压上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沉重无比。脊梁骨都要断了。

陈望春偷空去了老磨坊,看见狭小黑暗的屋子里,母亲一动不动地坐着发呆。

天下着雨,屋顶滴答滴答地漏雨,那雨点就滴在母亲身上,她不避不躲,半个身子都湿透了。

陈望春心里一酸,拿起地上的盆子,接在床上,让娘挪挪地方。

何采菊心里哀叹,儿啊,你只看见淋在娘身上的雨,你不知道,娘的心里在下着瓢泼大雨。

只几天不见,陈望春就明显地感觉娘憔悴了,老了,就像骤然遭遇了秋霜的花草。

陈望春问:“娘,你不回家了?”

何采菊说:“望春,好好念你的书,爹和娘的事不用管;娘虽然搬出来了,还是你的娘,你啥时候想来就来,娘还给你做饭吃。”

因毒打何采菊,陈背篓的口碑降到了冰点之下,用刘麦秆的话说,陈背篓就是一坨臭狗屎,人人懒得理他,人们声援支持何采菊,以此来表达对陈背篓的愤懑之情。

老磨坊因为何采菊的入住,而显得生气勃勃、热闹非凡。

在牛大舌头的倡议下,村里的木匠、泥瓦匠,无偿地修缮了陈旧的房屋,该换的椽子换了、该换的屋瓦换了,烟囱通了,快坍塌的炕也重新盘了,破门烂窗也收拾得焕然一新。

地面原来坑洼不平,现在铺上了一层青砖,显得平整好看。

女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老磨坊,边做针线活,边拉闲话。

吃过晚饭后,勤快的人,从井里打上两桶水,洒在磨坊前的空地上,飞扬的尘土压住了,弥漫着一股新鲜的泥土味。

月亮上来了,磨坊前挤满了人,听何采菊唱戏,今晚《哑女告状》,明晚《秦香莲》,人们点啥,何采菊唱啥,闹腾到半夜才慢慢散去。

要在以往,刘麦秆早就拎着板胡去了,但现在,他脑子里多了一根筋,他总觉得何采菊出走这件事不同寻常,这里面有啥猫腻呢?

刘麦秆悄悄趴上墙头,瞥见陈背篓坐在门槛上抽烟,听着老磨坊方向传来的欢笑声,嘿嘿地冷笑。

油坊门人帮何采菊,不是真的要鼓动怂恿她和陈背篓离婚,毕竟十多年的夫妻了,他们只是要陈背篓低头认错。

夫妻哪有不吵嘴动手的?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能凑合就凑合,就像穿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人这一生很短暂,一晃,一辈子就过去了。

人们等待着陈背篓低头,但陈背篓说,我给她认错了道歉了,难道还要我给她下跪吗?

既然陈背篓认错了,给了下来的梯子,何采菊要是还僵持着,那就是她的不对了。

六爷出面了,说:“媳妇子,回家去吧,陈背篓认错了,你有家有儿子,住在老磨坊也不是个办法。”

何采菊说:“六爷,他来接我,我就回。”

六爷说包我身上。

六爷让人去喊陈背篓,陈背篓跟着脚后跟就来了,他拉着车子,把何采菊的东西收拢一起,装在车上,笑嘻嘻地说:“回吧,夫妻哪有隔夜的仇?床头吵架床尾和;走吧,大伙都劝了你几遍,要听话呢,你不看我面,该看六爷的面子。”

六爷亲自送何采菊回了家,说牛顶麦秸垛,两家都有错,就当牙咬了舌头,还是一家人嘛,这事就算过去了,以后要好好过日子。

何采菊回家了,陈望春高兴坏了,因为有陈背篓在,他不敢流露真情,但兴奋的心情难以抑制,便吹起了口哨。

以前,只要他吹口哨,几秒钟后,刘爱雨必然回应,但现在,刘爱雨不搭理他,他尴尬无趣地闭上了嘴巴。

陈背篓指责陈望春:“学习时打啥口哨?一心能二用吗?”

陈望春小心地辩解:“老师说打口哨能集中注意力。”

陈背篓半信半疑,但他知道陈望春是不敢欺骗他的。

陈背篓听过刘爱雨也吹口哨,他认为一个女孩子打口哨,是缺少教养的表现,而陈望春却在口哨声中钻研学问,这个差距可大了,只要有利于学习,吹就吹吧。

楼下的刘爱雨当然听到了口哨声,她的心里开始掀起了波浪,她正在和刘麦秆怄气,她说她实在学不进去,书上的字,在她眼里就是一堆蚂蚁;那些题目古怪奇特,一个个像拦路的老虎狮子,她不行,她一步都走不了。

刘麦秆探头望着魁星楼,他感觉楼越高了,灯光越亮了,追赶陈望春,他自己都有点力不从心了,何况刘爱雨,但得硬撑着,不能怂啊。

当着六爷和全村人的面,陈背篓诚恳地给何采菊道了歉,大度宽容地接她回家,一副知错就改、浪子回头的好男人模样。

但回家后,陈背篓换上了另一张面具,他瞅都不瞅何采菊,说:“你还得走,不能呆在这个家里。”

何采菊愣住了,大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她以为这一切过去了呢。

陈背篓说:“你要不走,陈望春就要吃皮肉之苦。”

何采菊领教了陈背篓的冷酷无情,他说得出就做得出,陈望春的旧伤疤上不能再添上新伤疤了,何采菊只能委屈自己。

陈背篓平缓了一下语气说:“这次,你不要去老磨坊,你出去赚钱吧;陈望春上高中上大学,需要一大笔钱,家里这点出产,连牙缝都不够塞。”总之,陈背篓要何采菊离开这个家。

在陈背篓不断地催促下,第二天早晨,何采菊提着个包袱,离开了她生活了十七年的院子。

象征着她和陈背篓爱情的合欢树长高了长粗了,三年前的夏天,就开出了一树美丽的繁花。现在,合欢树依然青葱茂盛,他们的爱却先死亡了。

树杈上,还遗留着戏服的残片,或许感受到了即将来临的寒霜和冰雪,紧张地瑟瑟发抖。

何采菊步行二里路,到了油坊门学校,她请门卫给她叫一下刘爱雨,她要见见她。

刘爱雨的座位在教室最后面,靠着右边,是整个教室光线最差的地方,如果她不出教室,一天之中,她很少能照到阳光。

一周了,班上还是没学生理她,但他们几乎能将陈望春的悔过书倒背如流,对其中的细节,进行了再创造再加工,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黄色故事。

所有的课任老师约好了似的,都不提问她,瘟疫一样躲避着她。

班主任吴老师的课上,他每隔几分钟,总要停下来,批评某某同学,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自尊自爱。

刘爱雨知道吴老师在说她,可她定定地坐着,什么也没干啊。

放学时,她走过初三(1)班教室,走过校园,走出校门,一路上,她都盼着能看到陈望春。

升旗仪式上陈望春的忏悔,让她名誉扫地,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她因此被转班。

在她最痛苦、伤心、迷惘的时刻,她觉得他应该有点表示,惊讶、不解或者安慰,哪怕一个抱歉关切的眼神,也足够了,但他毫无表示。

还有一件事令她耿耿于怀,她爹穿她娘裤头的事,她只告诉了他一个人,但是现在,全天下人都知道了,他出卖了她,而且传着传着,竟然成了她爹穿了她的裤头。

八年了,洒满阳光和温暖的油坊门学校,第一次让她感到孤独寒冷。

刘爱雨心生去意,以前只是说说而已,她说不想念书了,陈望春就着急了,极力挽留她,这给了她些许安慰;而现在,她觉得这个校园毫无依恋之处,那些美好的往事,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

校园里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影,学生都在教室上课,何采菊等啊等,好不容易下课了,看着学生们潮水一样地涌出了教室,她怕陈望春看到她,躲到校门口的柱子后面。

在校门口的雪松下,何采菊拉着刘爱雨的手,感慨唏嘘,这孩子,一眨眼长得和她一样高了,她想起她小时候的情景,想起她的母亲田明丽,泪水婆娑。

刘爱雨问:“干妈,你要去哪?”

何采菊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陈背篓希望她走得远远的,最好到天涯海角,谁也找不见的地方。

何采菊说:“我去外面转转。”

何采菊从兜里摸出一只玉镯,那是田明丽临咽气时,戴在刘爱雨手上的,那时她小,何采菊怕弄丢了,一直珍藏着。

何采菊把手镯给刘爱雨戴上,她长大了,手镯不大不小,刚刚合适。

刘爱雨听说过这只手镯,是她母亲留给她的嫁妆,但刘麦秆却一直抱怨,是陈背篓私吞了这只镯子。

刘爱雨对和她一起生存了七年的母亲,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即使有,也模模糊糊的恍如梦境,现在,她从这只镯子上,似乎闻到了母亲的气息,她的鼻子酸了。

何采菊抚摸着刘爱雨的头说:“把镯子戴好,以后,不管你嫁给谁,这只镯子就是你娘给你的嫁妆。”

刘爱雨问:“干妈,你不见陈望春吗?”

何采菊望着校园出神,临出家门时,陈背篓严厉地警告她,不得去见陈望春,她想见,但不敢见。

何采菊说:“爱雨,陈望春就学习好,不会做事、不会做人,他被吓破了胆,你替我照看着他。”

刘爱雨像预感到了什么,拽住何采菊,问:“干妈,你还回来吗?”

何采菊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她忍住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傻孩子,我肯定会回来的。”

何采菊在路上拦了上了一辆拉沙子的蹦蹦车,车启动了,声嘶力竭地长吼一声,喷出了大团大团的黑烟,油坊门学校和远处的村庄,一片模糊。

晌午饭时候,陈背篓高举着两只糊满面粉的手,头发凌乱地出现在老磨坊前,他装模做样地在磨坊里找何采菊,当然没找见,嘴里骂骂咧咧的,他把何采菊再度离家出走的消息广为传播。

六爷问:“去哪了?”

陈背篓哭丧着脸说:“六爷,不知道去哪了;我留住她的人,留不住她的心。”

六爷翘着愤怒的胡子说:“水性杨花的女人,咱油坊门从此没这号货。”

晚上,陈望春回家吃饭时,陈背篓端给他一碗烧糊了的稀饭,说:“你娘又跑了,啥都不管不顾了,我忙里忙外地,粥都烧糊了。”

陈背篓要极力造成一个何采菊不顾家不管儿子、去找别的男人的假象,让陈望春对何采菊由爱变为恨。

陈背篓高超的演技和丰富的表情包,使何采菊在油坊门人眼里的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她由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变成了一个卖弄风情的狐狸精。

油坊门每当有新媳妇娶进门的时候,婆婆给新媳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以何采菊为例,当初人见人爱,后来跟野男人跑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你可不要学她的样。

当何采菊仁慈和善的母爱形象,在陈望春心里坍塌后,他对何采菊的思念之情,渐渐淡漠了,此后,再想到她,就只有深深的屈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