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喧嚣之后 > 第五章 田满仓报恩

喧嚣之后 第五章 田满仓报恩

作者:东篱把酒月在中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6 12:14:59

第五章 田满仓报恩

三十二岁的刘麦秆,人生最辉煌的是做记工员的那几年。

在油坊门,除了队长牛大舌头和保管员,就数记工员有权有势了。

那时候六爷靠边站,他老人家动不动拿孔子孟子说事,贩卖忠孝仁义那一套,被批斗了一两次,嘴巴上就挂了一把锁,像闭关修行的老僧,不再过问纠缠世俗事务。

一个村子三四百人,都眼巴巴地盯着这几个位子,不是谁想坐就能坐上的。

刘麦秆从小养成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力气活干不了,每天一收工就腰酸腿疼,躺在炕上嗷嗷叫,干不了活,挣不来工分,分不了粮食,一家人就要饿肚子。

刘麦秆家的房子有上百年历史了,三间破屋,东倒西歪、走风漏气,屋内夏天雨淋淋、冬天飘雪花。

刘麦秆躺在破席上,瞅着黑洞洞的屋顶,听着肚子里咕噜咕噜的叫声,五味杂陈.

奶奶的,回到三十年前,老子就是少爷、公子哥,回家有一桌子山珍海味,困了有丫鬟捶腿捏脚,出门不是坐轿就是骑马,口袋里老有一把咣当响的银元,每年光打发叫花子,也能甩出几十块。

哎,虎卧平地、龙困浅滩,此一时彼一时。

刘麦秆祖上有良田上千亩、羊几百、牛马数十。

那时候,村里一半人给他家当雇工,包括陈背篓的父亲。

据村里人说,他们家的银子用缸装,胶皮轱辘的大车,就拴了十几辆,比全县加起来还多。

刘麦秆运气不好,出生时锦衣玉食、百般溺爱,但五六岁懂事时,分化了,万贯家财随风散,此恨绵绵无绝期。

1977年,刘麦秆已经26岁,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龄青年,村里和他一般大的,不但结婚成家,而且至少有两个孩子了,大的能上学,小的能打酱油,就他还单着。

他家底不算薄,有他爹留下的半个院子,清一色的砖瓦房,是当时村里的豪宅;据说,还有埋在某处的一罐银子或镯子玉石之类的宝物。

这一年,刘麦秆身高175米,相貌端正,验兵时,体检过关,证明身体没啥毛病;按理,以这样的条件,找个媳妇不难,但他就是找不上,说到底,还是那个出身苦了他,当不了兵,招不了工,对象也难找。

刘麦秆眼看着要打光棍了,当时的队长牛大舌头找上门来说:“你光棍一条,占着这么多屋子不是白白浪费吗?腾出来,给村里最需要的人住。”

队长牛大舌头的侄子,看了几个对象,都嫌弃他一家三代七八口人住在两个破窑洞里,连个洞房都没有,这婚怎么结?刘麦秆虽有一百个不情愿,但不敢违抗,队长牛大舌头手里有法,一不高兴了就开你的批斗会。

刘麦秆敢怒不敢言,六爷晓得了,把队长牛大舌头臭骂一通,说做人不能没有良心,刘麦秆的爹刘秉德在世时,给村里修桥铺路、抚恤孤寡、接济老人,对油坊门有恩,他现在留下一根独苗,还要赶尽杀绝?

六爷这一骂,骂醒了懵懵懂懂的村人,他们也记起了刘秉德的好来,便随声附和,反对队长牛大舌头;好屋子谁不喜欢?凭啥就由你说了算?众人拾柴火焰高,七嘴八舌地,就推翻了队长牛大舌头精心酝酿的计划。

这年秋天,辘辘把山的田满仓,推着一辆满载粮食、瓜果、蔬菜的独轮车,吱吱扭扭地走了六十多里地,来看刘麦秆。

田满仓和刘麦秆没啥交情,他是给刘秉德赶车的,人本分老实,手脚勤快,深受刘秉德喜欢。

田满仓十九岁那年相中了一门亲,拿不出彩礼钱,愁得长吁短叹,刘秉德知道了,说:“借你三十块大洋。”

田满仓问:“东家,利息多少?”

刘秉德说:“不要你一文钱的利息,拿去用吧。”

两年后,田满仓还钱,刘秉德知道他刚添了孩子,就说先用着,手头宽裕了再还。

接下来的几年,田满仓的爹娘陆续去世,家里又不断地添孩子,一大家人要吃要穿要住,花钱如流水,田满仓刚攒够三十块大洋,家里有点事,就花出去了,这个钱就一直没还上。

刘秉德咽气时,田满仓愧疚地跪倒在他的炕头下,要砸锅卖铁还上这笔债,再不还,就永远还不上了。

刘秉德摇摇头说:“这债不用还了,你要有良心,遇上我儿有过不去的坎,就帮衬他一把。”那时,刘麦秆还在他娘怀里吃奶。

看着已长大成人的刘麦秆,田满仓感慨唏嘘,像是看到了老东家,田满仓对刘麦秆格外亲切,一口一个少东家地叫着,叫得刘麦秆心里美滋滋的。

得知刘麦秆婚事屡屡受挫,至今还单身,田满仓感叹现在的人眼窝子太浅了,只看到眼前头一团黑,看不到山那边的好风光。

他卸下了车上的粮食、蔬菜、瓜果,发现刘麦秆屋子里凌乱不堪,他缺的是一个加工烹饪的厨师,一个洒扫庭除的佣人,一个晚上给他暖脚、给他生儿育女的媳妇。

田满仓看透了世道人情,东家的身份不值钱了,遭人唾弃,弄不好,就断子绝孙了。

从油坊门返回,田满仓想了一路,当初,要不是老东家侠义豪爽,他田满仓哪能讨得起媳妇?哪会有现在的儿女满堂?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老东家给他借了三十块大洋,他用了几十年,没有付一分钱利息,这是山一样重、海一样深的恩情,这辈子不报,他田满仓有何颜面去见地下的老东家?

当天晚上,在饭桌上,田满仓说了刘麦秆的处境,当年声名显赫的一家人,只剩下了刘麦秆光棍一条,说着说着痛哭流涕。

关于刘秉德对田满仓的恩惠,田满仓已经说过不下几十遍,田家的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

目前,刘家在困境之中,田家能袖手旁观吗?田满仓生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五个儿子都已成亲,给他生了**个孙子孙女,女儿田明丽,今年十九岁,待字闺中。

田满仓说:“刘麦秆不缺屋不缺粮,就缺个媳妇。”

老伴听他一说,就明白了他的心思,这是打算把宝贝女儿许配给刘麦秆还债。

刘麦秆长得咋样?人品如何?她一概不知,是不是托人打听打听再说?但田满仓一摆手:“老东家仁义,小东家差不到哪去;我们是下人,配东家,是攀了高枝。”

看样子,田满仓已经决定了,老伴说:“急啥?处个一年半载的,相互摸摸脾性。”

田满仓火了,一拍桌子:“少东家都快三十了,还等啥?照个面,年底就过门。”

第二天,田满仓便打发媒婆,领着田明丽去了油坊门。

刘麦秆看田明丽,瘦高的个子,模样虽不出众,但还端正,性子也绵软。

刘麦秆叹息一声,不娶田明丽,他这辈子就再也闻不到女人味了。就像一个饥饿许久的人,是没有资格选择食物的类型和品种的,在刘麦秆心里,他始终给田明丽贴了一个饥不择食的标签,赶着送上门的,不要白不要。

田明丽眼里,刘麦秆倒是一表人才,腰板挺直、细皮嫩肉得像个教书先生,不像乡下的大头红脸的粗鲁汉子。田明丽满心欢喜。

刘麦秆田明丽对上眼了,田满仓一声令下,五个儿媳妇昼夜不停地给田明丽做嫁妆,从被褥到枕头到鞋袜,一件不落。

五个儿子也不甘落后,老大老二是木匠,带着学徒赶做桌子、板凳、柜子等家具;老三老四老五是泥瓦匠,带了徒弟去刘麦秆家,修补房屋、抹墙整地。

田满仓如此大动干戈,五个儿媳妇心里不满,向婆婆发牢骚,婆婆瘪着嘴说:“我管不了事,当不了家。”

媳妇们夜里吹枕头风,但都遭到自家男人拳头的威胁,几十年里,田满仓孜孜不倦地知恩图报的思想灌输,在几个儿子心里扎了根,他们和田满仓一样,要报老东家的恩。

田满仓不要一分钱彩礼,老伴说:“一个彩礼不要,显得我们女子不值钱,过门后抬不起头。”

田满仓说:“就不让她抬头,她是伺候少东家的,处处要低他一等。”老伴气得骂他老脑筋,解放都几十年了,还东家东家的。

田明丽出嫁时,田满仓叮咛:“在家,你是爹娘的心头肉;嫁人了,你就是当牛做马的命。一心一意伺候好少东家,不要犯性子耍脾气,少东家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得还嘴还手。”

田明丽那时心里阳光灿烂,她眼里的刘麦秆,帅气爽朗,怎么会打她骂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