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石器时代 > 第七十三章 沼泽改造

回到石器时代 第七十三章 沼泽改造

作者:射天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33

第七十三章 沼泽改造

在华坪北边的沼泽地一直没有被利用起来,一直都是作为族人的捕猎场所。随着华坪的建设,沼泽的开发也纳入了石路的视线。

从华坪到河岸将近一里宽的地域,基本上都是一些长着杂草芦苇的泥泞地,这是云梦泽的起点。

北岸的旧河床的沼泽开发时机未到,南岸的这片区域的开发已经时机成熟,不然等建设好交易场所以后,这片地域就会成陷阱,妨碍华谷的发展。

沼泽的改造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其中的关键在于排水。至于调节气候的作用,外面的大片沼泽已经够了,谷内部分改造以后还会减少蚊虫,对居住有利。

雨季的时候,沼泽里水很多,几乎和梅河连在一起,这对施工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地方。最有利的就是可以乘着竹排,往水较深的地方行进,到达容易施工的地方。同时挖掘所需工具也能顺利的带进去,这样比铺着木板操作安全多了。

第一个要施工的地方就是华谷的出口。石路打算横着挖一条水道,从北边的梅河岸边开始一直延伸到关山边缘,这样整个谷口就被悬崖和水路封锁,加上山上的据点就形成一个完美的防御体系。

沼泽中挖掘泥土相对容易一些,难的是湿漉漉的泥土不容易被堆积起来,运输到远处又太重。

规划好水道的路线以后,石路经过实地的实验终于想出了办法。他让陆果准备了许多较长的木桩,这些木桩选的是河岸边上常见的柳树。在要挖掘的地方,把这些柳树桩紧挨着钉下去,挖土的队伍把沼泽中的泥往两边倒。

由于水太多,只要挖出几尺深,水就满了,这时候小的竹排就能航行,可以运送人和工具。

遇到那些几乎能把人陷进去,无法站立的地方,就铺上木板,站在木板上捞泥以及打桩,这样就不耽误施工。

工程的进度很快,动用不到四百人,十几个竹排轮流的作业,每天能完成几百米。

一看速度这么快,谷口也才一里多宽,估计没几天就能完事儿,石路就交给别人去负责,他转向规划别的方面。

第二个需要施工的就是华坪和沼泽的交界地带,这一地带适合开垦一些稻田。只是这地带的水实在太多,所以今年是赶不上种植,只能先开出来再说。

仔细搜寻了沼泽里面的状况之后,改造队伍选择了一个半干半湿的交界地带,沿着东西方向规划了一条沟用于排水,把沟修起来后,适当的在南边填上更多的土,一年以后水就会被排干不少。

这个活儿相对简单,还没有开挖水道那么复杂,因此在东边那条水道开挖结束后,施工队伍就会来这里建排水沟。

第三个施工的区域就是排水沟到河岸之间的地带。这里是谷内沼泽的中心地域,由于水太多,又长满各式水草芦苇,显然不大合适修建稻田。

这片区域被规划成许多池塘,只要找到里面一些比较干的地儿,沿着这些地方挖掘排水沟,沟边的泥土上种植柳树和芦苇,工程就算完毕。河岸边同样是采取柳木桩的方式,边上堆积淤泥。

今后每年不断的把建成的池塘里的泥加在上面,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道堤坝。当池塘建成后,养鱼的中心就能放在这,并且沟渠还能和梅河相通,方便换水。

小溪和生活用水的出口也改向沼泽区,这里未来会是池塘,又能和河水交换,万一积肥太多就可以通过河水把污秽冲走。

如果有可能,石路都还想把那部分池塘改造成一个微型的湖,既美观又实用,当那需要大量的人工,部落才基本告别温饱,没闲心整那些呢。

水道完工的很快,本来也不长。由于怕与河水联通后,水就一下子漫过施工的地儿,完工后并没有马上就把河岸挖开。

经过一番分析后,施工的族人在石路的指挥下,沿着关山西南方向又挖了几十米。那里的地势相对低一些,能够从那里把水排出去。

挖好以后,河岸被挖开,河水就涌了进来。河水的冲刷有些破坏堆起来的堤坝,特别是东边的部分,经过用树枝加固以后才解决问题。

排出去的水在谷口外面的大沼泽中到处乱流,冲倒了不少的芦苇,有些本来是泥潭的地方现在又重新蓄水,看起来好像河面拓宽了不少。

这样水漫金山似的样子延续了一里,最后又会合到梅河,石路心想幸亏河岸被挖开的地方其实不多,由于河面较低的原因能引来的水也少,不然大沼泽就要变湖泊了。

这一条原始的防御用河完成后,本来还打算在关山这里建一个码头,只不过由于水太浅,除了小竹排以外就没法进入,石路就不再考虑,只能等到几年后拓宽了,或许才能航行大船。

完成了南岸的规划让族人继续施工,几个比较优秀的族人在石路的带领下组成考察队,在北岸仔细的寻找这里能利用的东西。老河床如今是一条狭长的沼泽,年月久了或许水也会消失,要么就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重新成为新的河道。

新老河床之间的竹林几乎没有被砍伐过,这几年族里用的都是在南边获取,这地方别的不多就竹子到处是。

这一地带要如何开发,暂时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案。现在生产集中在南岸,并且短期内也能满足部落的需求,石路要寻找的是一个合适的渡河点,看能不能建桥梁。这是为了今后的交易做准备的。

大荒原的部族要到达华坪就必须有个过河的方式,如果只靠着竹排和船,先不说有的部族不愿意下水,华部落也没那么多人力去搞额外运输。

现在所知的陆路,最快的就是穿过荷花盆地的马群迁徙通道,找到一条路绕过谷口进入华谷没有太大难度。只是过河么就成了难题。

现在的技术条件,要让石路在百米宽的河上修建一座桥,那简直不可能。即便是修了桥,也足以把河面给挡住,行船就不行了。浮桥也更不能,那东西麻烦,看起来只能是选用水路这种方式了。

北岸现在唯一有建筑的也就是稍远的山上的陵园,平日都是通过竹排渡河来往,也没有什么不便。

没有找到合适的渡河方法,石路就放弃了造桥的念头,而是转向规划这北岸的土地如何使用。

沼泽的部分可以按照南岸的模式进行改造,竹林就有些难办。他很想保留这些竹子,作为每年的竹笋和材料的源地,毕竟从这一直延伸到老虎湾有着近万亩的上好竹材林。

但竹林所在的位置是最佳的建筑用地,即便在四周开辟农田,没有砍掉一半的竹子的话,庄稼的阳光就被挡住。

超过十里的旧河床,开发起来倒是容易一些,不论是养殖还是开辟成稻田,都比外面的沼泽方便多了。只是陪同着石路的华猛,就是桑的孩子提出是不是可以把水引进来,形成一条河,用来运输呢?仔细一琢磨,石路觉着有些可行。

在老虎湾开一个水闸,控制两河的水流量,那中间狭长的地带就成了一个河中的岛。如果遇到洪水,除非是华谷的谷口被堵住,整个部落都会是安全的。

主意定下来后,队伍暂停了考察,而是返回了部落。这个工程还需要仔细计算和衡量,首先就是不能影响到十里平原的灌溉系统。至于别的地带的开发,除了村子对面的地带可以进行部分的利用之外,就暂不做别的变动。

老河道同梅河的交汇处紧挨着北面从熊山上延伸的缓坡,这里的河道开始变宽,而且左右两边都是沼泽。如果把两边沼泽的泥土挖走,拓宽河面,就能形成一个宽阔的天然水库。

水库和所挖的鱼塘连接起来,鱼还能自由游动。装上栅栏,鱼不能逃脱出去,河水却能随时进出,这很有利于养殖。

拓宽的河面边缘,如果建造码头以及造船场,能停泊的船会更多,对于扩大航运规模来说是个有利的条件。

那里的劣势是离着华村有一里,而且只能建在北岸,防御起来就难一些。以华部落当前的需求,也不必要扩充多大的码头,石路同样打消了立马建设的念头,而是决定在那里建一个小据点,供巡逻的警卫队水上中队使用。

捕鱼的劳作断断续续的一直在进行着,河道里有一大部分的鱼是洄游的,族人根本捉不完,等水库成型后,据点也可以作为一个加工鱼类的场所。

随着对沼泽的规划完成,华部落东面的防御体系基本完善,剩下的就是尽快完工然后投入使用。其实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这个时空抵御攻击的需求,或许是石路的不安全感,暂时不想扩张的表现。

迄今为止华部落同外族的战斗都没有在华谷里爆发过,只是所有的长老都相信,随着华部落被更多部族所知,这里迟早会被袭击,大荒原中这类经验比比皆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