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石器时代 > 第四十五章 纺织新工艺

回到石器时代 第四十五章 纺织新工艺

作者:射天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33

第四十五章 纺织新工艺

现在华族的木材竹材使用已经很普遍,不过限于工具的原因,一些石路急需的东西无法制作。族人中比较善于制作器物的人,技术也有些粗糙。随着铜的使用,让石路有了突破的机会。

石路把研发用的几栋房子改成匠人常驻的产所,在边上搭起了几个草棚。找几个人在那里把粗大的木头拉开成木板,为将来的建设提供材料。

匠人队伍现在扩充到三十个,每天都在这里忙活。这几年积累了不少的硬木,大部分已经干了,石路打算用这些上好的木材做成纺车以及织布机。

只是工具还是个问题,目前只有刀、凿子和锯子,除了他,少有人懂尺子的用法,这都需要一一的传授。

现在兴村那边每天能够运来四十斤的粗铜和一两斤的铅,锡矿石也在那炼成锡:冬天虽然不能行船,民兵训练的时候骑马很快就能到。

石路在冬天很少过去神马谷那边,而是带着薛开发制作更多的工具。第一批被制成的是一些铜尺,这是一把弯成九十度的铜片做的稍重的尺子,专门为木工和冶炼组准备的。

最大的尺子的一边长半米,另一边是二十五分米,为了度量的需要,小一些的也被造了出来。度量衡也被统一,就用米为基准,其他的分为分米厘米毫米等,重量为斤。

一把大尺子重半斤,小的有两种型号,二两半和一两。长度则为二十五分米以及二十分米,上面都有比较标准的刻度。

制成尺子以后,石路又用现在的秤为标准铸造了些秤砣,大大小小的都有。制成的一些小秤让薛的冶炼更方便,每次都能准确的投料,找到合适的比例。

青铜的比例也就是在这东西的帮助下,很快的确定下来。确定了青铜的比例以后,薛第一件事就是把制作完成了的武器和刀具逐一收回,换成新比例的,这样更锋利。

石路在有了合适的材料后,就按照尺寸和标准的重量制作了一批斧头和凿子,刨片,并且让薛记录下每一种物品尺寸、重量以及所需的铜的量,方便日后制作。锯子的样式也被定了下来,大大小小的有四五种。

在薛忙着按照石路规定的尺寸制作工具的时候,巫却是在寻找各种烟灰。最后找到一种松树的松脂燃烧后的烟灰适合用来调制墨水,他找来许多植物的根叶捣碎了,和烟灰搅合在一起,制成了最简单的墨。

石路给他几个刚刚制作出来的天平,让他确定配方然后做更多。墨水搞定以后,桑在石路的吩咐下,用苎麻搓了一些比较均匀的线。石路把这些组合在一起,又造了一个简单的摇把和小轮子安在一截竹筒上,就成了墨斗。

在桑制作绳子的时候,石路带着孩子在一边想事情,想了半天没有头绪,却发现桑拿着刀在割断绳子确定长度,他一下子想起来一种重要的东西——剪子。

想想他也该理发了 ,这些年都没有理过发,看水的倒影都没仔细看自己,想到这,放下孩子就跑去了薛的冶炼作坊。

铸造两个刀片,在中间留出眼儿,接着用铜钉穿在眼儿里,钉子的两头敲扁了就成一把锋利的青铜剪子,样子怪模怪样但是能用。

确定了剪子的规格以后,石路让薛赶紧制造一批,好在这东西简单,弄好模子,一坩埚铜水能造不少。

剪子弄出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理发,族人们不知道族长发什么疯,看到他的头发几乎被剪没了,脑袋上坑坑洼洼——桑和叶的手法都不熟,没把石路脑袋剪掉算不错了。

这还不算,人们看到族长连哄带骗把巫、和、陆果以及牛箭的脑袋都剪了一遍,照样是坑坑洼洼,好像是被他们骑的马给啃过的草皮。

几个人每天都哭丧着脸干活儿。和一看民兵们嘲笑他,就从薛那里弄来些剪子,强迫着给每个男民兵都弄了个马啃草皮的头型,结果是一群大男人哪怕在屋里吃饭也不愿脱下兔皮帽子。

石路很懊恼,这玩意儿还真不会用,是个技术活儿。最后找到一个平时善于用刀削制小东西的族人,让他去找孩子们练习。同时也让薛制作了一些锋利的小刀,让叶把自己的草皮头刮了干净,胡茬子也被一扫而光。

他也没忘记要给其他人弄,就到处的找人试,只是族人们有了马啃草皮的经验,哪怕他是威望最高的神族长,都不愿当试验品。

他只好朝自己儿子下手,趁着桑没注意,让叶帮忙着给兴刮了个光光头。刚弄好把孩子抱出去,就遇上巫来找石路。看到父子俩都光着个脑袋,巫问怎么回事,石路一阵吹嘘加恐吓,让他相信这可以除虫和辟邪。

第二天,巫就用神和石路的名义,宣布了光头的决定,所有的男人和孩子都要弄光头,女人每天都要到澡堂洗头,发现头上有虫子的统统弄光。

不几天,华部落上上下下千人到处是光头。铜带着他的采矿队顶着个光脑袋挖矿,冻得哆哆嗦嗦,叶就调了一批兔皮帽子过去。

备齐了工具以后,在锯子和凿子的帮助下,简单的纺车试制成功,并且教了桑怎么使用,开始把苎麻纺成线。

织布机最麻烦,石路只能根据在博物馆看到过的样子,做了个模型,然后慢慢的实验。单是经纬和梭子就忙活了半个多月,废品一大堆。

石路这时候才体会到小时候听说过的最好的木匠是能独立制作成织布机的人。进入十二月,一架简陋的玩意才被捣鼓出来,又在废了一些线以后,才改进成功。

叶和桑用苎麻线试着开始织布,苎麻今年收获的不多,仅弄了四米的布料就用完。这时的布还是有些粗糙,不过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石路决定把这块布作为部落的图腾旗,过年的时候启用。为此他还弄了些颜料染了一些线,让桑在布上绣梅花和龙,这次石路把后世的龙直接画上,反正现在已经有个龙头,补充完也没啥。

他给巫的解释是,龙头那就是代表了我们华的最初组成,在翻越狰兽山时融合为华部落的。至于后面么,我们不是捕杀鳄鱼嘛,那是爪子,捕鱼就是鱼鳞。

巫想了半天,心想这东西也不像鱼鳞,爪子更不是鳄鱼爪??????石路也不以为意,反正就是画了个不太像的动物,凑合着用。

在研发织布机的时候,石路也在准备造船的事儿。之前没有木板,没有钉子,无法造出合适的船。现在趁着冬天人手的充足,就在码头边上建了个船坞。

船坞用的是草顶,边上用栅栏围起来。陆果忙着砍各种硬木准备木板。石路回到匠人那里做了一些小的船模,并且教会木匠们使用尺子来按照尺寸做一些家具。

等到他们熟悉了如何用新的工具、如何在木头中凿眼儿,就开始为春天的建房活动做准备。木料是准备齐全的,这时候一些柱子,横梁以及椽子都可以先行加工。

弓箭由于有了更好的工具,就开始做一些竹木混合的弓,增加了射程。箭支已经能选更硬的竹子和木材,而且更直,箭头依然保持石器以及添加了一些兽类的牙。

民兵手中的长矛也摆脱了粗糙的杆儿的情况,节疤和枝杈都修理平,使用起来更顺手。

在整个过程中,石路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好多人在动手之前不知从哪儿入手,没有标准化的概念。

他召开了长老会议,决定把每一项工作的工序都记录下来,这时候能简单记录的人已经不少,正好准备一些竹简来做这事儿。

巫也决定用文字和图案记录一些资料,并且根据日晷的记录以及石路传授的知识修订了历法,确认了春分和秋风的日子,其他的节气还待确认,一个月的长短则是要观察月亮以后才决定新的标准。

石路也发现这里的气候比较特殊,河流封冻,主要原因是水量减少以及比较平缓所致,一些后世常见的植物都比较耐寒,这出乎他的意料。山谷中哪怕是下雪了还有一半的植被是绿色的,这包括竹子,这些为来此过冬的动物提供了足够的食物。

河的南边比北边更多绿色植物,北边的光照相对好,竹子却少一些。每年十月末进入冬季开始降温下雪,到二月末三月解冻,在他熟知的气候中,这类气候分布的区域应该是亚热带和温带交汇处。

不过河流的封冻就显得怪异了。也许是和风有关,西北边的许多高山是终年积雪的,每年冬季风都是从峡谷西北吹过来,顺着谷口出去。

在谷口的大沼泽上风比峡谷中还大,有时候雪更多。这样华谷就成了一个温暖的容易过冬的地方。他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打算作为未来种植作物以及修订历法时的参考。

饲料的储备还比较丰富,石路决定让和去寻找今年是否还有马群来山谷中过冬,如果发现就一并捕捉后驯养。

陆葱和牛箭没有跟着去,而是带着全族进行长矛和弓箭、滑雪的训练。冬小麦被积雪覆盖着,陆果除了平时查看有没有破坏麦田的老鼠兔子以外就不用再田里忙活。

不过其他的活还是不断,特别是冶炼组和匠人对竹木的需求越来越大,劳动组不得不冒着风雪砍树烧炭。

开完长老会议以后,石路一看手头也没有别的活儿,都分配出去了,新的内容还得等族人消化了新工具的使用以后再传授。于是就决定窝在家里陪儿子玩,同时记录一些资料,编写给孩子们用的教材。

有空的时候,石路就会去教匠人们制作些新的东西,传授零碎的新的知识。在别人忙碌而石路的悠闲中,又快过年了。

这是石路到这时空以后的第三个年头,三年取得的成就也就是定居下来,农业的发展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快,不过最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就是会提速的时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