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石器时代 > 第二十五章 刀耕火种

回到石器时代 第二十五章 刀耕火种

作者:射天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33

第二十五章 刀耕火种

丰收之后,巫特地准备了一个盛大的祭祀活动。全族人集中在马场上,架起几个锅,煮上各种肉。同时为了保留大荒原的传统,石路也吩咐叶烤了一些涂满油的鱼和几只狼。

等祭祀仪式结束,收回骨矛以及图腾兽旗以后,盛大的宴会开始。这次宴会一是庆祝丰收,二是顺便欢迎新加入的成员。

按之前的规定,这六十人都要改姓华,自动成为部落中华氏族的成员。石路认为以后可能陆续的还会有加入的人,所有的都姓华也不合适。

接受完这一批以后,新来的成员除非长老会议有特殊要求,都将不会姓现有的四个氏族姓氏,以后只传本氏族的后代。

新加入的六十人一开始很紧张。他们没有坐过竹排,回来的路上都担心被人给扔下去,又怕被抓去祭祀神灵。

不过进入华村以后就被这里的环境惊叹了,住着比帐篷好的房子,吃着从未吃过的煮的汤,以及几乎吃不完的鱼和肉。

在他们心目中,这里就像巫口中的神住的地方了。而这里的人个个面色红润力气十足,不像他们面黄肌瘦,全身都有些泥巴和寄生虫。

一开始族人带着他们去洗身子,草木灰简单的消毒,用艾草擦全身的时候,他们都面如死灰,觉着这是准备把他们当做祭品。

但看到这里每个人都会积极的洗澡洗脸,打扫周围的枯枝败叶的时候,才明白这里的人爱干净,这也是华族人看起来比他们清爽多了的原因。

发现华族人不再烤肉,而是用一种从未见过的工具,放入水和肉,煮熟了吃,让从未见过这个的新族人一下子就被肉汤吸引。要不是有人阻止,可能连锅都会被啃。有的孩子差点就啃了竹碗,幸好太硬吃不动。

而当看到比大荒原里找到的更白的盐的时候,他们都以为华族人遇到了神,才有这种传说中的东西。而对于房子,他们更好奇,为何整个墙壁都是白色的。

安排这些人的时候,桑特别兴奋,因为除了五个女人划归给叶以外,剩下的都将要进入劳动组。

分配完这些人的住房以及把他们分到各个组里跟着学习规矩以后,巫挨个的问了他们这一年在南方的经历。

当巫花了几天问完后,石路大致了解熊族这一年的状况了。熊族本来有六百多人,算是一个大的氏族了。就在去年春天快到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湖边等待羚羊群和牛群的北归。

熊族刚好就在湖东南遇到了狐部落的几个氏族,双方发生了战斗。熊族不敌,只好沿着湖出口的大河往南逃避,找到一个浅水的地方过了河,找了个山洞暂时躲避风雪。

当要返回的时候,河水涨了,就没法回去。

族长带着他们一直往南走,一路上食物非常匮乏,死了不少人。走了一段时间以后遇到了些从未见过的氏族和部落,有的友好而且和他们交换东西,有的则不断的攻击他们。

那些氏族生活的地方比较热,而且蛇类等特别多,族长就带着熊族往东南走,走了不知多久就见到一条向东的大河。顺着河往东走,直到冬天才到了一个巨湖边,巨大的湖经常卷起风浪,水是咸的没法喝。

熊族一看前路不通,只好后退了些距离,找到个森林,就在那过冬。

过完冬天以后,由于食物缺乏,好多人又病倒,族长只好带着人们顺着河岸逆流而上,期间也看到不少的支流但基本都没离开过主河道。就这么走了很久,逐渐的猎物多了起来,有时候碰到支流阻断了前行的道路还得绕很远的路。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众人才发现这河的上游好像很熟悉。继续往上游走,到了七月的时候发现了当初他们渡河的那地方。只是这时的水量依然很大,所以熊族长就打算先在周围打猎。只要在下雪前能回到星星湖边就行。

他们的南方之行是失败的,最终还是要回去自己熟悉的土地。

而他们也透露说,南方的一些地方他们见到过类似华族用来堆放柴草的草棚的建筑,当地人就住在里面。不过没看清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就被赶了出来,有的也使用一些有毒的长矛,没有看到华族使用的弓箭。

石路一琢磨,也许这附近还真没有什么人,华谷短期倒是安全了。三面高山一面大沼泽,能够进来的目前就两条路,一条是野马来的路,一条则是沼泽南边进入狭长草地的路,那片地现在被命名为华坪。

不过这里还是显得太封闭,华谷里可以住很多人,开发了住个十几万都不成问题,只是人口来源是最大难题。只有等明年农业稳定才能考虑出远门,如果能建立一些贸易关系,发展速度就快了。

休息了两天,石路又让族人忙碌起来,九月初的时候应该种植一部分小麦,而紧接着新的建设就要开始。这次除了修理屋顶,多建点房子以外,还得用砖头把屋里以及院子的广场统统的铺好。不然从五月以来到九月,都是被人踩的乱七八糟的泥潭。

人居住的屋子边也得建些厕所,以免族人半夜都懒得出去而用以前的坏习惯,门口就解决。而给每个屋建设土炕的建议,是长老们一直都希望完成的。

村里用水已经增加,还得在北边引来一些水,地下用陶管铺设。陶管早就做好,薛选择了一些圆柱的干木头,把粘土粘上去,抹平了晒干,一整个连带木头放进窑里烧,质量一般但是胜在厚实。

和以及陆果带着民兵队先开始大采伐和建设,在溪水上游建了个水坝,把水分别引到马场和采石场。接着铺砖,砌火炕,建房等等。现在族人基本熟练了这些活儿。而薛则开始不停的烧制早就做好的砖,陶管。

石路带着劳作组在华村西边开始整理土地。民兵队采伐过后,先带着人在划定的地的周围割草,割出防火带。接着就把枯枝败叶等等统统的集中起来烧,整整烧了三天,才把底下的树根之类给烧没。

下了一场雨以后,灰烬才熄灭。劳动组这才把地化成几块,上面打一些平行的浅沟,然后慢慢的播种小麦——这次只用一半的种子,并且都是点种,保证节省。经过出芽率观测,每一亩八斤左右,按原来时空的标准太少,而且中间沟壑太多种的太散。

到了九月中旬,十五亩小麦才算播种完毕,要是种子足够用撒的方式,则没这么累。每块麦田一亩左右,都连在一起。

刀耕火种完成以后,建设的队伍还在继续忙碌,在麦田周边开挖排水沟,万一干旱了用来灌水,涝了得排水。附近现在由于狼之类减少,老鼠和野兔,各种鸟等增多,也得采取相关措施。

当石路把耕地的事儿搞定以后,民兵的建设工程也到了尾声,只有神马谷那里的房屋由于石路要亲自去布置,而没有弄。

神马谷中,石路打算把山洞修成一个干燥的仓库,一些设计的规划他自己虽然迷迷糊糊,别人更是一无所知,所以还是得他上。

石路先让人把山洞彻底清扫一遍,接着把里面的洞顶以及边上的突出石头敲平。坑坑洞洞全用石灰和石头填住,敷上一层草木灰、石灰、干草细沙的混合物。

接着在石壁上砌上砖头,顶部石路亲自砌,弄成拱形。砖砌好以后,就在内壁上刷些厚厚的石灰,这样 ,仓库就成了。

连着洞口处建了一栋房,房的一面墙就紧贴山洞,留个门用来进入仓库,分两间屋子,用来煮盐和居住。灶是专门砌的,有四五个,其中有煮粗盐的,有过滤简单的精盐的。

这次还把木栅栏扩充一下,把洞顶上也围起来。洞顶则铲平了盖上草棚储存柴禾,原来的泥潭边上也用砖头铺了一亩左右的平地,天气好可以用来晒盐。神马谷通往河边的路被修理一番,方便运送东西。

河边为了运盐的方便,石路特地用竹木做了个简易的码头,还建起一座小屋。

当所有建设完成以后,天气都有些凉了,雨也逐渐少了。快进入十月的时候,几乎没有雨。粟可以收了。

粟的收获很不错,将近三百斤,看起来很适应这里的环境。按势头明年可以种植十多亩。芋头叶这个时候也枯萎了。让桑带着人挖掘以后称,几亩芋头收获了将近三千斤。

冬天的食物更丰富,兔子已经有三百多只,有部分应该宰杀了,以免冬天食料不足而饿死。野猪也可以宰杀三头左右,繁殖还得等明年。

倒是鱼塘里不错,现在有上万斤活鱼,原来挖掘土锅泥的地方也建了个新的养鱼坑。与去年朝不保夕相比,今年彻底的解决温饱了。

现在就剩下准备过冬的事情,主要是烧制更多的陶器以及砖头,准备好材料,在冬天制作修理工具等事儿。

陶器的技术的改进也到了可以实施的时候,石路几个月前让人动手刻制的木盘,终于完成。他把木盘和竹管连接起来,就成一个简易的转盘,用来制陶。这种工具做出的陶比手捏制的更耐用。

当转盘最好以后,薛就进入了紧张的制胚中。石路要求他在下雪前多做一些,到了冬天就不用在冰冷的水中和泥。至于烧制,冬天那么多的时间,根本不用急。

这一年多以来一直忙忙碌碌,接任了族长就几乎没有放松过的石路打算好好的休息一下。明年还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四周,事情或许更多,至今找不到金属矿石,以及人口少,都让他很着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