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石器时代 > 第十六章 播种备材预建房

回到石器时代 第十六章 播种备材预建房

作者:射天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33

第十六章 播种备材预建房

三月份的时候,天气逐渐变暖了。河水开始融化并且上涨,超过了冰冻时的河岸一米左右。河边和大沼泽也充满了生气,草开始发芽,一些花也陆陆续续的开放。

沼泽南边的狭长地带里也经常有群鸟关顾。一群狼把那里当成了家,每天夜里都会来马场边缘嚎叫。劳动组的也采集到了不少的野菜,就是暂时没有发现适合种植的品种。

石路改进了弓箭,用多年生的老竹子作为新的材料,使得威力大大超过了原先的木弓。现在民兵队每人一把弓,一把的长矛。

由于乌头已经消耗的差不多,只留下一点打算种植的种子,所以狩猎时往往采取陷阱加弓箭的模式。一群人前堵后追,把猎物引到陷阱边上,旁边挂着网,猎物不是在陷阱里被困就是被网裹住而被射死。

这样的捕猎效率比起以前大大的提高,也使得族里逐渐有了剩余。由于河水解冻了,河里的鱼显得更多,这时候已经不用竹矛了,用的是网。

由于食物的增多,石路决定每三天狩猎一次,而且周围十里的丛林森林里很少见到食草的动物了,一些鹿群和山羊群等要到十里以外才发现踪迹。除了兔子和野猪。

三月中旬左右,河里基本融化了,到处可以看到从上游飘下来的浮冰,有几次还毁了几张网。梅河水量很大,不过河水在这附近并不太深,最深的地方用竹竿测也就十米附近,大部分地方只有两米深。

简易陶器的制作依然在继续,现在后勤组里都保存了三十多个备用的锅和盆,以及近百个小的陶罐。薛找了两个助手,和他一起带孩子们玩泥巴以及拿着竹矛,弓箭训练。

其他劳动组和民兵队则集中于清理华洞周围三里以内的树木杂草,砍倒的树和竹子统统经过整理,按照石路的要求留下的材料以外统统作为柴火。一时间整个马场堆满了柴禾。石路打算把这周围变得更安全些,也为未来建设做准备。

巫也趁着春暖花开的时候随着民兵队活动,带着助手采集了一大堆的药材,有些他还得实验以后才能确定疗效。

现在他也和石路学会了熬药,并且采集了一些吴茱萸,蒲公英,车前草,木通等等熬了几大锅。族人们在长老们的权威下,每人喝了几碗。

这是石路要求的,按照大锅药的模式,为了预防疾病。

就在雪融化的时候石路还赶着除了老弱和孕妇以外的族人下河里洗了一遍澡,每人身上都弄下了不少的泥,用细沙擦了以后,基本上以前涂着的颜料都被搓掉了。

从此每隔两三天他们都会被要求去洗一遍,本来石路是想每天一次的,不过春水很寒冷,长老们反对才作罢。

随着清理进行,石路也觉着应可以种豆麦了,于是就在洞口西北边,马场边缘开辟了几亩地。

开荒的方法很原始,把里面的杂草树木全砍了烧一把火,接着把洞里的草木灰统统洒在上面。完事之后加了些建设挖沟的时候留下的土,才开始播种。

除了乌头种了很小的一块地以外,小麦只种了两亩左右,豆则一亩不到:毕竟找到的不多,而且能种这么多还是因为石路在地里采取了打沟点种的方式。

粟米也种了一亩。种好以后在地的四周又建了篱笆围起来。一开始的时候还有鸟来寻食,后来石路特地嘱咐薛每天让几个小孩去守着。

老鼠偶尔也出现,只是暂时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在地的周围绕着篱笆挖了个沟,放上更多的荆棘。

刚刚种好地以后,一个孕妇在白天生产了。按照石路和巫制定的计划,先把孕妇安排到计划好的地方,拿出预备了的兽皮等物,几个熟练的妇女在桑和叶的带领下烧水忙碌。

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母女平安:生了一个女孩,父亲并不确定。这是到来华谷的第一个新生命,母亲是林氏族的,石路为了纪念就起名叫梅。

对于孕妇物资上的需求,石路特地制定了一个标准,让后勤组的为孕妇单独做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因为石路也知道有些植物可能不利于哺乳,就和巫沟通了具体的药物怎么使用,今后巫还要负责制定个标准出来。

在顺利生产以后,巫也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比如用烧红的黑曜石石刀割断肚脐,热水用量多少等等。

为了今后更好的传授相关知识,他特地请石路在兽皮上刻画了相关的记录。

找石路的原因是,暂时除了石路还是没有人能顺畅书写,一是看不懂,二是不熟练,刻字太难。每一次理解兽皮的内容都需要石路讲解。不过巫和桑已经能初步读懂一些了。

巫对于这次顺利生产也十分重视,特地的举行了一次祭祀。由于几个小孩已经算是成人标准了,其实就十四岁,石路就建议为他们举行个成人仪式,从此他们就会被分配到各个劳动的组里。

石路依然很忙,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要处理些物资上的小事,其次是这个月把每天两餐改为每天三餐,后勤组的负责做饭。但是由于刚刚使用锅不久,每次做饭的时候都由他来指导。

虽说暂时也就是有些鱼和肉,加上一些野菜,不过常常被后勤组弄得没法吃。这时候石路也发现了没有锅盖的问题,用土锅泥做的话太厚,所以他就选择了竹子——竹篾加上草茎编了几个锅盖。好多事儿都得亲自来,周围人会的太少。

每天忙碌中。石路又有了新的计划,就是建房。石洞里生活有很多问题,首先是烟雾太重,其次是光线不好,再次是随着春季到来,石灰岩的洞穴开始渗水了。

这可是对健康的极大威胁,巫都几次提出不如在外住帐篷。所以这时候石路召开了长老会议,长老们似乎没有固定的房子的概念,也就以为和帐篷差不多。再说了谁也不会,就都听族长的了。

经过规划,石路打算从石洞口开始,石洞口建设一个大厅,作为平时召开长老会议,分配任务的地方,同时也是仓库。

大厅的北边则建一个小一些的屋子,作为族长居住以及放置相关资料的地方。桑和叶也要和他住一起,因此规划的时候就基本和大厅差不多大了。好在这年头没有国土局没人干涉。

紧挨着族长的屋子本来打算建巫要用的房子,后来巫说他想离华洞近一些,就在大厅右侧首起,小溪边上给他安排。接着顺次的挨着族长和巫的房子往下建设几间给族人们住。

整个布局就成为大厅正中首起,往东方向建设两排房屋,中间的空道作为祭祀以及活动的广场,同时也算兼顾了采光。厕所则安排在南侧的靠近溪水下游的地方。

简单的规划完了以后,整个氏族就开始准备了。清理周围的竹木则继续进行,首先石路让劳动组和民兵队把竹叶和树叶密集的枝条分类,统统整齐的按照根部尖部的顺序整理好。

整理好的枝条拿到马场上晒,晒了一两天基本不会再缩水。这时就用草绳捆起来放好,这是用来准备做屋顶的。

接着是在洞口南侧小溪的对面发现一个石丘,那是石灰石和其他石类混合的一个地方,石路估计能够用些日子。而且那地方在未来石路的规划以内,迟早要被挖平,所以老人们和一队狩猎队就在那负责采石头。

石路让他们采取火烧然后浇水的方式,石头裂开了用木头撬开,

建设房屋还得考虑粘合剂的问题,他吩咐族人在采石场边上的土坎中挖了一个窑,准备烧石灰。石路对这很熟悉,掏空土坎顶部直接往下,又在底部掏出一个一人高的洞作为添燃料的入口。

窑里面用的是石头砌成的放置烧制物品的台子,缝隙用粘土填满。在窑洞的四边打了几个孔作为烟囱,直接连到窑的底部。

烧制的时候,只要填满要烧制的材料以后用泥封住窑顶。这样子,火苗从中间升起碰到窑的顶部就往四周窜,寻找烟囱,能够使得内部充分受热。

石路让薛暂时停止制作陶器,并且调给他几个人负责烧石灰。用了三天以后,第一次烧石灰开始了。窑洞的质量不错,一天后烧制取得了成功。

等到做屋顶的材料准备完毕以后,劳动组的和狩猎队的分成两队。一队是去帮忙采集石料,经过老人们以及孩子打磨一下。

当打磨成能够用来作地基的石头完成后,族人用几根粗壮的木头滚着把石料运到马场。另一队则在石路的带领下挖掘地基以及制作泥砖。

后勤组的就负责饮食以及分配工具。整体来说人手还是不够,石路不时地还得带人去狩猎采集。

泥砖则是相对简单一些,在马场边上先挖了一个坑,挖地基挖来的土放在里面。然后吧溪水用竹管引来,小一些的没能在采石场帮忙的孩子们在里面踩来踩去。

踩踏好了以后就把泥土放进用竹子编成的十几模框里压实了,拆掉框就成。

所有的泥砖都放在马场上,为了怕下雨,所以石路让后勤组的抱来枯枝败叶在泥砖周围点起了几堆火。从远处看整个沼泽西边一片烟雾。

就这样,凭着这点儿人手忙碌了一个多月,到了四月中旬的时候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完成。石头勉强够,不够也就凑合了。泥砖和石灰基本够用。一米五深的地基也挖好了。

这期间石路都没有出过马场周围,除了偶尔的看看小麦和黄豆生长情况,除除草以外都在为建设忙碌。

巫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建筑的时候一些磕磕碰碰多,每天他都在为人治疗伤口。幸好没出啥大事儿,只有一个在采石头的时候被砸伤,腿不能动却帮着修理工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