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石器时代 > 第一百章 矿产开发

回到石器时代 第一百章 矿产开发

作者:射天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33

第一百章 矿产开发

祭祀完毕后,石路让各据点的负责人返回,他接着去查看了陶器和铜的生产情况。

进入作坊里,族人正在忙碌。如今矿石供应稳定,神马谷那边每天能出产五十斤的粗铜。锡村每五天能够运矿石回来一次,加上煤炭如今也在生产。所以薛就不用为别的琐事分心,能一直专注于华村里。

冬天的寒冷更有利于冶炼的进行,干起活儿来比其他季节舒服许多。薛打算多做一些铜器,为来年做准备。

实际上目前的产量并不算多,加上技术条件的限制,铜还不能广泛使用。目前,部落里也就是军队的武器由石器变为铜、个别小组有铜制作的工具以外,其他小组依然使用大量的石器。

木工拥有足够的锯子和刀斧等,因此他们的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能满足族里的需求。

桃那里,依然缺少工具。除了有几把伐木用的斧头和锯之外,整理枝叶都只能用石刀。采石使用的部分,铜工具的消耗很大,每天都有工具需要回炉。

公共食堂里有铜锅和部分铜菜刀,普通族人家里还只能用陶器。为了让长老们方便,石路特地让薛给长老们一家送两个锅,算是特殊待遇。

“现在做出来的铜器容易损坏,繁忙的时候修理都跟不上。”薛说,“除了铜锅和武器,几乎每隔几天就得修理一次。”

“你做几个大锤。”说着石路在地上画出了形状。薛赶紧安排人去制作模具,按照石路所说,做了些锤子和敲打用的台子。

过去薛只依靠铸造的方法,加工各种工具,做好之后在石头上打磨。现在就试着结合锻造的手段。

石路一开始也没有太大的信心,他对金属的了解也不是太多。不过当薛做出来更硬的铜钻子后,他的担心就没了。

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薛能敲打出很薄的铜皮。根据不同的厚度,铜皮就有各种用途。首先能够在木犁上覆盖上铜,敲打过后就是犁头,非常节省资源。

除了犁头,弓上也能用上,让弓箭的韧性更好,增强了射程。其他的用途如车轮、船上等都用得上。

砖瓦的制作,是最成熟的技术。这些年由于建筑的需要,几乎天天都在准备这些材料。

“现在熟练的人多吗?”石路问。

“很多了,有十几个人,能够独立完成,不用我再看着。”薛答道。

“分开几组,到各个村都建些砖瓦窑,不能什么都集中在华村。”石路吩咐道。

这是石路一直想做的事情。毕竟从华村运出去,是一件费力的事儿,不是万不得已,就不必如此耗费周章。

同时,由于华村附近能够利用的土,已经不多。毕竟要得到好的材料,总不能随便的选土。随着建设的进一步展开,说不定还得从外面调集砖瓦回来。提前做好安排,未来就减少些繁琐的事情。

城墙所需的砖头倒是已经积累了不少,只需要等石头地基完成,就可以随时开始往上建设。那时候,进度就能加快不少。

陶器如今也形成了一定的制作规模,部落里早就够用了。不过随着交换的扩大,还需要囤积更多的成品。这可是目前华部落的优势,石路希望通过陶和盐,控制接触到的区域的交换。

目前,薛制作的陶器种类还不多,主要是陶盆和陶罐。石路让他多做些陶碗和陶壶,并且给他画了图样。

这对于如今的薛已经不是难题,他能够做出更多样式的物品。陶土的加工,他已经有一套别样的工艺。

现在薛的制陶作坊很大,也不像一开始那样简陋。陶土挖出来后,就会经过几个池子,在里面冲洗,沉淀。最终才形成能用的泥。

这样精细的工艺,制作出来的陶不像一开始石路捣鼓的土锅那样容易漏水,可塑性也增强了许多。

为了增强防水性能以及外观的华美,薛还在陶胚外面涂上一层涂料,这是用一些植物和有颜色的石头捣鼓成的。烧制以后,陶器就变成暗红色的,还有些光泽。

这过程中石路并没有指导他,不过做出来的效果却非常棒。在众多族人中,薛算是一个能钻研的人了,石路为此很高兴。只要多出这样的几个人,凡事就不必他亲力亲为了。

虽然这里并没有太好的土质,瓷器似乎很遥远。不过石路也不在乎,能有的用就行。至于进一步的美学之类,还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只能顺其自然。

“族长,能烧石灰的石头,华村已经不多,我们也不能挖华洞。”薛在石路看石灰窑的时候说。

“别的地方有没有发现合适的?”

“煤村东边的桃花林,那里的断崖多的是。”薛回答。

“开春就去建窑,刚好那里不用担心燃料。”石路决定道。

薛听完后,就带着众人去忙活了。石路坐上雪橇,趁着这几天风雪很少,去神马谷看了看。

如今煮盐的地方已经形成一个大的作坊,那个充当仓库的山洞随时堆满了煮好的盐。为了节省燃料,在天气好的时候也能晒盐,陆果还在东边开辟了一块广场,作为盐田。

煮盐的工具由陶盆换成了七八个大铜锅,盐井也被扩大了。这里每天能够煮出将近一百斤的盐,春秋两季阳光好,还能增加不少产量。这么多的盐,已经足够族人日常所需以及交换的需要。

现在整个制盐的工序也改善了很多。年初的时候,石路特地让薛和陆果按照自己的意思,改变了过去简单的方法。

煮盐的时候,先是汲出卤水,然后晒成粗盐。粗盐再放进铜锅里慢慢的熬,并且用麻布做成的纱网过滤。这样得到的就不是又苦又涩,还带有腥味的盐块了。

为了运输方便,过滤完毕的盐水,会被放进铜锅里继续熬。这时用的铜锅,应该是一个铜鼎的样子,长方形的。

当水分煮干之后,盐就凝结成一块,端出锅翻过来轻轻的敲打,一整块长形的盐就倒了出来。这样做出来的盐块很坚硬,拿到炭火边烘烤过后,敲碎下来都很费劲。

每块盐砖的重量,在二十斤左右,这是为了同外族方便的交换。交易的时候,就不必每次都过秤,至于族内所需的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盐粒和小块的盐砖都行。

石路之所以采取这个方法,是因为目前用麻袋或者陶罐装,成本不合算。至于兽皮袋,同样不合适,潮湿的时候,整的盐有怪味。

换给大荒原和南方的部族后,他们怎么敲碎使用,石路也就管不着了。这盐块总比过去用兽皮袋装的粗盐好很多,南方的部族都把这叫做雪盐。

石路统计了一下,今年被换出去的盐已经够多了。其中南方去了两千斤,北方去了三千斤。这几乎把前几年囤积的都掏空了,要不是今年增产,可能都不够。

不算不知道,原来这里的盐矿也不算小。换出去那么多,怪不得造成南北两边的原始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华部落的需求来看,每人一年需要三斤盐左右。至于其他部族,远远达不到这标准。过去的羚族就没法天天都吃到盐,一年里换来个几十斤是常有的事情。

“还是要扩充人手,保证每年有足够的盐能换出去。”石路说道。

他决定添加几个锅,把长期保持不变的煮盐人数扩充为四十个。至于盐井他不再担心,现在有了铜,能够钻出更深的的矿。

铜矿一直都在忙碌着,别的地方需要人手时,陆果也不会从这里抽调。铜已经去跟着牛箭忙活了,如今就由警卫队管着一帮俘虏在挖矿。

现在的矿基本上还是在地表,俘虏们每天都拿着石锤敲敲打打,效率不是很高。不过一天能保证四五十斤的粗铜产量,已经不错了。

这个矿的储藏量有多少还是未知,石路也不知如何估算,反正先让他们开采着,等挖完再说。矿井的建设还不着急,毕竟那样子比露天开矿危险许多。

要不是当初这里出现过滑坡,挖矿就没这么简单了。也许要发现铜矿都得很久以后,因为石路也不懂怎么探测地下有什么东西。

他那可怜的地质知识加上任何工具都没,主动去找的话,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找到。

叫过一起来看的陆果,石路吩咐道:“在神马谷里多建一些房子,今后逐步的安排人来常住。”

这里是华部落的命脉,石路必须开发并且防卫好这里。不过这里的优势很明显 ,东西两边都不用担心,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来自神马山西南的入侵。

他决定明年沿着神马山,爬上南华山脉看一看,如果有合适的开发据点,就建一个。这么一来,华谷简直就成乌龟壳了。

神马山未来的规划是作为竹材和木材的供应地,桃已经按照要求在建设。华谷中大部分的竹林都会被开垦,到时候必须保证竹子的供应,目前部落根本无法缺少这种简便的材料。

当初长老们也提出在山上修路,被石路否决了。目前铜矿的盐作坊通往河边码头的路已经够用,除非是山上发现别的资源,暂时就不用费那个力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