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 第1207章 安民诏书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第1207章 安民诏书

作者:九剑本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31

第1207章 安民诏书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出征高句丽的禁军走的七七八八,实际上也就相当于……

原来屯驻幽州,保护涿州的几万禁军,如今搬迁到了原高句丽境内。

而高句丽这地方,如今当然也改换名称。

新地理名词也因此产生,唤作辽州,黑州。

这个名称在李盛听到消息的一刻,感到十分奇妙,因为高句丽那地方也有好几十做大大小小的城池。

而这些城池之中明明有安市城这种闻名天下的大城,但……

为何又要叫做辽州和黑州?转念间李盛倒也想的明白,这估计八成是为了全方位的设法吸引汉人百姓过去……而这项工作的细节,当然是奔着着黑土地这个高句丽最大的资产而去,最后自是连名称也按“沃野千里”这个意蕴上取。

这种小事李盛当然也就付之一笑,感叹一下历史长河当中果然一切都有原因。

换言之,总体而言,如今的高句……不,或者应该叫辽东地带。

已经变得地广人稀,相比黑土地的辽阔,数万禁军其实并不多。

但即便这样,

高句丽覆灭的消息传出,依旧导致了整个漠北世界的极大震动。

不知多少游牧部族连夜迁徙,远遁逃离!

就怕被唐军携余威一并扫荡。

这个威慑力是如此之巨大,乃至于整个高句丽附近……如今几乎形成了一片人口真空区——这直接导致了出镇辽东的张亮不得不考虑接着往外拓地设郡的选项,毕竟那么大的人口真空容易滋生盗匪啥的……

不过张亮也不急,因为就在高句丽平定之后,长安的陛下李二也发布了悬赏寻获油田的诏书,以及安民诏书。

悬赏油田的诏书李二从前就发过,但从前也就是为了油田本身……很单纯的悬赏。

而这次比较精髓的,却是安民诏书。这份诏书一方面重述了大军出征之初讨高句丽的檄文中的内容,毕竟你高句丽打了我中原百姓这么多次草谷,这回也得让我们打一下。

但安民诏书和讨伐檄文不同的是,当中又或明或暗的点出了高句丽有油田的消息……并且明确告诉了百姓,朝廷目前尚未寻获油田,但依据可靠消息,油田一定存在!

这份安民诏书一下,果然便有许多因为印刷术的问世开了眼界,心思浮动起来的百姓纷纷踏上前往辽东的路途。

数目之多,甚至张亮已经开始感到忙不胜忙,因为自称要在辽东开垦荒地安家的刁毛太多了……

如今的大唐本就因为海贸的兴起,民风变得勇武而进取。

如今安民诏书又“不慎透露出”大家去了辽东可以找到油田的事……

想想朝廷对油田的悬赏金额之高,那简直是一夜暴富的级别,因此大量不安分的豪杰自然纷纷闻风而动。同时朝廷当然也安排了对辽东黑土地的科普,从天下各地的“报刊”渠道,从朝廷的布告,从各地学院庠序……

总之种种途径来推广黑土地的辽阔空旷……以及肥沃程度,农业价值等等!

有找到油田暴富的机会,往往百姓也还会有所疑虑——万一别人赶上了自己没赶上,那岂不拉闸。但加上了对黑土地的土质科普,这就等于额外给了百姓一层信心,即便未能找到油田暴富,那地方的土地也绝对是一份安家立业的好所在……

李孝恭也好,李二、魏征、长孙无忌这些也好,大唐朝中的君臣当然都没听说过金融心理学这种花里胡哨神乎其神的东西,但李盛双吸引点的策略毕竟是暗合了其中原理,同时,因为冬季的原因……无论这一年的春夏秋三季过的怎么样,但粮食歉收的地方到了这个时候也算都得出了“考试成绩”。对家乡的二亩地一头牛的生活感到不满意的百姓,自然也就选择冬季行动。

于是一时之间……

往常在冬季,总是大唐北方百姓苦不堪言的时候,一方面是严寒,不能耕种,食物短缺,同时因为北边的好邻居们战马经过秋季攒了一身肥膘,不免还要南下来健身。

但这一年……

总之这一年冬季,张亮是忙了个够呛。而因为人流密集壮观,幽、涿两州百姓这一年不但再也不见半个打草谷的胡人下来,反倒因为朝廷送了许多鲜卑人来做奴隶,还有辽东的土地,含泪收了不知多少米。甚至……

因为迁移的潮流开始的飞快,往来的旅人还顺带贡献了不少消费在河东路。

这一年的冬季自然也便成为了河东路百姓数百年来,最为幸福的一个冬天。

不过自古战争这种事,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即便是因为欠揍而挨揍,挨的并不冤,但挨揍毕竟不是啥正面体验……

除了大唐这边朝野士气大振,而鲜卑人首先就心中不太好受。不过鲜卑人并非心中最不好受的,因为首先有邪教专家袁天罡的辛勤劳动,第二琼州岛的吸引力正如李盛对李孝恭所言,也并不低。

相比鲜卑人,新罗人和百济人心中才是最恐惧的。不过新罗人也不是最难顶的,因为很短暂的难顶过后……唐军就直接消除了新罗人恐惧的理由,于是他们也不是最难过的。

当年关过去,春季到来,消息真正传开之后。

真正最恐惧的,一是一直跟高句丽混,但又没有加入高句丽的草原部族。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这帮人没有加入高句丽,但又跟高句丽过从甚密。如今高句丽帝国烟消云散,作为依附者那心中之惊惧可想而知,也就出现了让张亮头疼的边缘区人口真空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

消息不但往西传,当然也会往东传。

一来而去,当然也就到了东瀛……

不过即便是从新罗和百济出发,要前往东瀛也是一间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虽然相隔的是海峡,但却是基本可以视为世界最大海峡的一块地方,因此其名称在后世干脆就不叫海峡,而被东瀛人命名为宫古海道。

不过到了冬季,消息也终于向东瀛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