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 第880章 长久之计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第880章 长久之计

作者:九剑本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31

第880章 长久之计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正文第880章长久之计魏征所说的金银流入流出之奥秘,并非其他,恰恰便是方才丹青所说的那些!

只不过魏征等人久处朝堂,不在百姓之中,因此一时间才没想到思路。但方才……

“但是方才因为丹青姑娘点拨,老朽才想了个通透!”

“这大唐,其实也和这杭州一样,和这西湖工业区并无区别!”

魏征神色无比兴奋,“杭州此地,船工船匠们收入虽高,但日常开销反而日渐奢侈,要存下家底反而困难。则试想大唐,相较于海外化外之地,岂非一样?那化外之地,人不识礼乐荣辱,但却知饱暖饥寒,我大唐所制之奇货,要销路看似容易,实则有不易之处……”

看起来不管多容易的产品计划,但如果实际上并不容易,那么这个不容易早晚就会显露到价格上,或者价格看似不便但销售却要依赖更高营销成本,实际还是价格崩了。

魏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价格崩了,下去了,利润就会下去。

利润下去了……又岂能为群贾追逐之?这个时候官方的奖励引导手段才变得逐渐重要。

而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有大量的商贾无视朝廷奖励,原因依旧明了了,神州百姓的消费能力——远强于海外的许多化外之地。

李二,杜如晦,房玄龄……

三人原本放松下来的神情,逐渐凝固。

表情直接瞬间石化!

而这石化的一刻,李二等人才顿时明白魏征刚才在发什么魔怔,原来是这样……

恍然大悟!

困扰了这近一月的时间的大问题,李二等人简直都没想到,居然会这么轻松就弄明白了。

而且还是因为李盛身边一个侍女……这搞得李二只觉得哭笑不得。

自己身边的这帮大臣,竟然还不如李盛身边的侍女看的明白……

难道这小子……

真是天选之姿?

……

不过……

因为丹青的一番谈话点拨,魏征思路一开,这下李二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不错,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唐百姓的确是比海外富裕,消费能力更强。

这样的背景下,金银岂能留得住,能像现在这样不失血就谢天谢地了……

这问题总算是搞明白了,不过李二还是心烦。

这可怎么办,如今竟然因为大唐更富裕,导致国策难以执行……

总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唐变穷吧,这不是扯淡吗?

不光李二觉得扯淡,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还有什么段纶柴绍李孝恭,这些天子近臣但凡知道这件事的,全是一筹莫展——要问乱世之中怎么生存,这帮人每一个都能给你搞出无数篇干货来,但现在的问题偏偏就是相反。

乱世是没有吃的穿的人容易死,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唐太平稳定,而且经济蒸蒸日上。

这样的环境下那消费倾向自然远胜海外,这金银的流动方向那也就可想而知。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唐还是有大唐的厉害之处。毕竟是文明古国,即便不提这片西湖工业区,这个地方的手工业也有着漫长的辉煌历史和积淀,

即便不谈工厂出品的那些东西,其他的手工制品,比如铁锅瓷瓶等,在海外也是销路极为牛逼。

至于工厂出来的货物那就更不用多说,懂的都懂——不懂的,货物摆在面前也是自然懂。

这样的条件,再加上李二专门拨动国库给出诱人的奖励刺激,这才让大唐有了不少贸易顺差来平衡强势的海货消费,将悄然流失的贵金属储备留下来,或者说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但这始终不是办法,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念头仿佛古神低语,不断在李二,魏征,杜如晦,房玄龄,还有一票大臣脑海中不断回荡。

不是长久之计!

而一个解决方案不是长久之计,矛盾却是大矛盾大节奏。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集体的领袖来说都是必须搞定。

但具体要怎么做,李二心中却着实犯难,因为大唐的消费能力就是比许多化外之地厉害,这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便在立政殿的廷议和甘露殿的议事气氛压抑,一筹莫展的时候,尚书省正在当值的萧瑀,忽然收到了一封奏疏。

这奏疏不是来自其他人,而是来自李盛!

地方的奏疏进入长安,除了李二本人点名要自己直接看的,其他的都有尚书省的各路大臣去看——否则神州这么大地盘李二也管不过来……

萧瑀便是看到了李盛的奏疏。

说起来,李盛还是萧瑀的大恩人!

如果说之前,李盛打断萧瑀之子萧锐的腿,直接废掉了这货一辈子,萧瑀对李盛是恨之入骨,那么……

从棉纺工厂开始,萧瑀的观念已经完全转变了。

打断腿怎么了,没眼色的憨批娃,被打断腿不是早晚的事?不成器的货色就忘了得了。

咱萧氏又不是没有比的英才,比如说胜钰这孩子……古人不是说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孩子就很有出息嘛……

当然,萧瑀发现了李盛的奏疏不是因为他对李盛的态度发生变化,而是因为李盛是很少往朝中发奏疏的,一般发了就全是干货,都是有用的。

像什么日常的述职性质的内容,那都是要么李靖代发,反正是西北的事,要么是柴绍代发,无非是中左所跟杭州的事……

李盛本人却很少写奏疏。

如今李盛可是隐隐有了超越魏征,成为大唐第一名臣的趋势,甚至可以说在民间不少地方,百姓已经是这么想了。

不过和朝廷关系疏离,随时一副要脱坑朝廷去哪座山里修道闭关的样子,这的确是有点问题……但也就止步于有点问题,毕竟这类人都是高人,总不能搞劳役摊派强征民夫吧……

不过这也不是重点,

重点是第一,萧瑀在尚书省值班。

第二,李盛的奏疏发到了尚书省。

第三,在尚书省的萧瑀看到了奏疏。于是……

于是萧瑀就将奏疏递交给了李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