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再创新大明 > 第五十章 潜移默化

再创新大明 第五十章 潜移默化

作者:龙醉九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1:21

第五十章 潜移默化

第五十章 潜移默化

下午,参加完毕业典礼,朱瞻基回到紫禁城清明宫以后,再三斟酌以后,找到了朱高炽。问道:“老爸,皇爷爷为什么非要小二去南直隶?”

朱高炽语重心长地说道:“一是,二小子锋芒毕露,在京师容易招人构陷,在南直隶可以稍微地避一避风头;二是,小二是你的玩伴、发小、朋友,你爷爷是想要把他留给你用。这小子现在的作为,你爷爷已经是没有办法处置了。不能到了你的手里,对他赏无可赏,提无可提吧?”

朱高炽摇了摇头,说道:“孩儿仔仔细细看了小二写的《国富论》。里面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历朝历代都逃不过200多年的国祚?他指出两个突出问题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就是日益积累、深化的土地兼并下农民的生存危机和朝廷日益庞大、冗余的官僚机器本就是大地主的官员们的低效、贪腐、无能甚至是推波助澜,加上士绅地主集团的自私自利。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激化是一个国家政权分崩离析根本原因。尤其是汉唐的情况。小二的想法就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工业化和推进钢铁、机械、纺织等生产的工业化进程抑制土地兼并,避免主要矛盾的激化。

另外,他积极地肯定了唐宋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唐朝,万国来朝,气度恢弘。而宋朝的繁荣有一半的原因是贸易的兴盛。

他强调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出路,商业是途径。所以,必须开放对外贸易。

太祖确立的对外政策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努力营造以“厚往薄来”为特征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的睦邻友好关系,二是严禁中外商民自由贸易。洪武三年(1370)“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明太祖实录》卷49)。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1381),“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卷139)。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大明律》)。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于洪武十九年(1386)废昌国县,二十年将舟山岛城区和镇外鼓吹两里以外的居民和其他46山(岛)的居民徙迁内陆。太祖“严交通外藩之禁”,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如“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明太祖实录》卷159)。“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明大祖实录》卷231)。“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谈迁:《国榷》卷12)。昌国县“民常从倭为寇”(《明太祖实录》卷183)。

皇爷爷开始对外开放。郑和下西洋,建立南洋及印度洋地区的和平秩序,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朝贡。今诸藩国,愿入中国者听。

对东北、西北也应该开通陆路贸易。用经济手段,改变女真、鞑靼、瓦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内附、融合。不战而屈人之兵。再进一步实现汉化。

孩儿想跟小二去南直隶,看看他的农业生产工业化,去看看他的对外贸易。”朱瞻啰里啰嗦、基转弯抹角,终于露出了马脚。

与此同时,卫忠勤和朱荣求见了朱棣要求孟歆参加情报班的培训和后续的实训演练。

当天晚上,张辅拉着仇向天喝酒透露出想要延请老爷子回五军都督府继续当枪棒教头的意思。陪酒的仇英提出了想当特种兵的想法。张辅详细询问缘由以后,开始向朱棣要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