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再创新大明 > 第123章 勉为其难

再创新大明 第123章 勉为其难

作者:龙醉九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1:21

第123章 勉为其难

第123章 勉为其难

一晃到了11月,9日,下午。

大明皇家百信济南酒店的总统套房内,朱棣、朱瞻基、夏原吉、户部左侍郎邱思理几个人正看着面前的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卓士郎、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蓝臻、济南府知府田富锦。

济南府的摊丁入亩工作已经完成,就是田富锦、卓士郎、蓝臻的鱼鳞册勘验、修订工作不能让朱棣满意孟歆给朱瞻基的济南府数字卫星地图(穹鸟智能无人机拍摄)上核算济南府实有耕地830多万亩;而田富锦、卓士郎、蓝臻报上来的数目是780万亩,有50万亩的差距。现在是摊丁入亩了,差一亩地,就差一份田税。而,就一个小小的济南府就差出了50万亩?够养多少个济南府?况且,这些藏匿起来的耕地,税率必定超过了10000亩对应的50%。

朱棣面沉似水,朱瞻基给周博诚使了一个眼色。

周博诚屁颠屁颠地把孟歆给哄骗来了。

看着朱棣、朱瞻基、夏原吉,又看看田富锦、卓士郎、蓝臻,孟歆又请来了范之理、计之然、沈之毅、鲁世奇、百灵。

范之理、沈之毅核对鱼鳞册的耕地地图,计之然、鲁世奇盯着济南府数字卫星地图的实景对照济南府的耕地已经完成了冬小麦的播种、耕地一目了然,百灵核对、记录、汇总数据。这些个妖孽干了不到一个时辰,在鱼鳞册里漏报的耕地,在卫星地图上一一被标注出来位置、面积等等。50万亩漏报的耕地一一核对完毕。

朱棣示意,夏原吉让卓士郎、蓝臻、田富锦从10日起,开始对着50万亩耕地重新核查、勘验、造册。

晚上,孟歆让金立德上了两桌涮羊肉,金立德用了菌汤香菇、猴头菇、鸡腿菇等等炖的清汤鲜美无比、沁人心脾。

一盘又一盘的羊肉片,一盘又一盘的香菇、金针菇、、蟹味菇、杏鲍菇、白玉菇、秀珍菇、茶树菇、双孢菇、香菇、滑子菇、口蘑、白灵菇、姬菇、花菇、草菇、鸡腿菇等等,豆腐、粉条、土豆等等。兰陵王上了一瓶又一瓶。

在孟歆的反反复复劝说之下,朱棣答应考虑给大明的官员改善薪资待遇。

夏原吉成功地打进大明皇家百信集团公司内部,代表大明、代表国家担任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并将排遣会计人员进驻大明皇家百信集团公司及其各个下属企业,集团公司的皇家股权收益将由户部收取。

夏原吉诺大个户部尚书、老大不小的了竟然有一些志得意满。孟歆无所谓反正一直是范之理老爷子在管事,他就不信夏原吉能够玩过拥有海量大数据的智能仿生机器人范蠡。

孟歆问他:“大明皇家百信济南农厂的名下耕地已经超过了百万亩,比如济南农厂就有曲阜孔家的10万亩耕地的股份,将来还有100万亩的耕地股份。我们给孔家折算了大明皇家百信济南公司的1%的股份。所以,户部的征税对象是大明皇家百信济南公司,不是曲阜孔家,适用税率是工商税,最高35%的税率。”

夏原吉脸红脖子粗地据理力争,范之理和颜悦色、慢条斯理地摆出《大明律》、《摊丁入亩税收法》等等与之周旋。

孟歆其实是无所谓的,淘换几件瓷器、家具倒卖出去就什么都有了。主要是朱瞻基一向从公司调用物资分文未付,范之理坚持好兄弟,明算账。随他去吧,我不管了。

范之理就问夏原吉一句话:“济南农厂的粮食生产是地主完成的农业生产,还是农业工人完成的机械化、工业化生产?”

夏原吉没有了脾气。但是,夏原吉又质问范之理:“难道就让曲阜孔家吃着这100万亩的地租,一劳永逸?”

范之理眨了眨眼睛,说道:“推恩令不是在那呢吗?看看《大明律》没有剥夺次子、庶子的继承权不是?”

夏原吉一想:那是猴年马月的事啊!算了,夏原吉欢欣鼓舞啊!这一个济南府就是20多万的田税,整个山东八个州府就是100多万啊!全国十二路,就是1000多万!翻番了。

这一边,礼部尚书吕震被兵部尚书杨士奇、工部尚书宋礼、户部左侍郎邱思理纠缠的恼火万分。杨士奇坚持科举加试军事历史和中国地理;宋礼坚持科举加试物理、化学;邱思理坚持科举加试数学。最后,吕震把难题抛给了朱棣。

朱棣看了看孟歆,问道:“又是你小子出的幺蛾子吧?”

孟歆说道:“不着急,慢慢来。先考的简单一点总可以吧。不能大明的政府官员连个账本都看不懂吧?”

夏原吉说道:“就是,就是做知县的有钱粮师爷,管理一县的老百姓那也是要算计民生、经济的呀!”

杨士奇说道:“院试可以加试一些基础的数理知识;乡试再提高一些数理知识的难度、增加一些史地知识;会试怎么办?大家伙说说看。”

孟歆深深地感觉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艰难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 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 明代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礼》、《春秋》、 《礼记》命题。其文略仿宋经义,代古人语气为之,形成“体 用排偶,谓之八股”。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慢慢来吧”孟歆暗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