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再创新大明 > 第118章 毫末累土

再创新大明 第118章 毫末累土

作者:龙醉九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1:21

第118章 毫末累土

第118章 毫末累土

晚上,朱瞻基又来蹭饭,孟歆让金立德炒了两个素菜:醋溜白、酸辣土豆丝,又上了一只德州扒鸡、一盘九转大肠。主食是驴肉火烧。喝的是扳倒井。

朱瞻基吃的是分外欢畅。

孟歆还在算计着曲阜孔家:济南府孔家的税赋是200亩,基础税率十五税一是6.66%。每增加100亩,加税1%;一千亩地就增加到了16.66%;朝廷预备定的税负上限是10000亩地50%;10万亩地60%;100万亩地70%。孔家还没有看见谷神麦的1700斤小麦的产量;更没有看见隆平水稻3000斤的产量。没有高产的预期,70%的税赋会要了他的命,到时候,农业合作社、济南农厂拒绝与他合作,曲阜孔家肯定就会想方设法卖地......

朱瞻基吃的是酒足饭饱,自己又自斟自饮,端起一杯张裕干红,问道:“二子,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有什么不同?”

孟歆非常耐心,他知道:这也是朱棣的疑问,说道:“一条鞭法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合多为一,是为一条鞭法包括简化为折银,只收银子。但是,还有丁税人头税。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摊丁入亩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各省地方政府,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

关键是取消丁税,这是政府鼓励生育,刺激人口增长的政策。我们现在大明满打满算不到9000万人,不鼓励生育怎么行?

丁税的来源没有了,我们增加了商税,按营业收入的5%起征,原来TmD是三十税一3.33%,比农民的田税还低这不扯嘛,这些商人无非是士绅的爪牙罢了还说什么不与民争利他们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民良田千万,还个个投机钻营、脑满肠肥。10万元营收以上,每增加10万元,税率增加1%;300万元以上,改为营收每增加100万元,税率增加1%,到35%止步。起征5%的商税可是不少啊!而且,士绅名下的商铺、作坊、矿场原来都不缴税。现在,门都没有。济南府只是牛刀小试而已。”

朱瞻基问道:“为什么士绅要那么多的土地?”

孟歆说道:“现在,真正的士绅哪里有住在乡下的?有,那也是别院。大东家住在城里,乡下就会出现二地主,名为大地主的管家,实际上是土地租赁的二道贩子,暗中在大地主的田租上扒一层皮。二地主人单势薄,就会雇佣一帮地痞流氓二混子,农民就会雪上加霜。”

朱瞻基惊讶道:“怎么这么多弯弯绕绕。”

孟歆苦笑,说道:“洪武帝要过饭,什么龌龊事没有见过?官员们对你们歌功颂德,你们的眼里只有阳光的一面;有阳光,就会有黑暗。到了200年以后,大明鱼鳞册上的耕地只剩下350万顷,不及洪武帝是的一半。大明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仅仅400万两。不及京城士绅现银的6%。崇祯亡国时卖光、当尽了家财细软凑不出1万两银子,求爷爷告奶奶找士绅借钱,凑不出10万两银子。国家财政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贫富分化、贫富极化,土地集中在不缴纳赋税徭役的士绅手里,财富集中在这些士绅手里。士绅和文人勾结一体成为东林党,为大地主争权夺利。流民遍野,又遇天下大旱,官员倒卖赈灾口粮发财。天下大乱,官逼民反啊!现在,大明是最好的时候,摊丁入亩恰逢其时。”孟歆也是费尽口舌了。

17日,上午,大明皇家百信农厂客家围楼二楼会议室。

铺着蓝色桌布的长案两边坐着:吏部尚书:蹇义、工部尚书 宋礼 金纯、户部尚书夏原吉 、兵部尚书杨士奇、礼部尚书吕震 、户部左侍郎邱思理、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卓士郎、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蓝臻、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沈睿、户部军储仓大使齐闵等等一干人等。

另一边坐着:计之然、沈之毅、刘玉盈、关轩、项阳 陆琪 。

北首坐着朱棣、朱瞻基;

南首坐着孟歆、范之理。

朱棣宣布会议开始,大明皇家百信济南公司总经理计之然向与会人员宣读了《大明济南府摊丁入亩试行办法》,大明皇家百信济南农厂经理刘玉盈宣读了《济南府农业合作社发展状况报告》,大明皇家百信济南农厂经营经理关轩宣读了《济南府农会发展状况报告》。

会议吵吵嚷嚷了一整天,在朱棣的授意下,以试点实行的名义,达成共识如下:

1、土地国有,大明的子民享有土地使用权。

2、士农工商一律平等,一体缴税纳粮。

3、所有赋税徭役(包括田税、丁税)纳入田亩,以大明人民币缴纳。

4、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蓝臻核定大明济南府黄册、鱼鳞册、赋税徭役等等。

5、户部留任济南府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沈睿为大明皇家银行济南分行经理总览摊丁入亩的执行;户部军储仓大使齐闵协助。

孟歆、百灵整理、记录《会议纪要》,朱棣签发。

孟歆心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