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场寒酸的婚礼
14
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四年来,阮如璋在伏龙滩派出所所长任上做的一系列改革虽然一直没有得到以邹南粤为首的市公安局肯定,但阮如璋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经验却被邹南粤全盘照抄了过去,稍加包装改进,然后在全市范围里推行。比如在外资企业成立联络处,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控由之前的公安机关单一负责转变成公安机关与企业共同负责,大大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而之后龙踞市政府因为发现了联络处的好处,经过优化调整,在联络处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企业党支部,对外资企业有了更为有效的管理。又比如放宽对各类外来人口的审查和管理,使得外来务工人员有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工作生活环境,直接地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再比如组织以村和街道为单位的义务联防队,发动人民战争,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弥补了公安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义务联防队,便是后来城管的前身。也就是说,阮如璋在伏龙滩派出所期间的多项开创性创举,经过更高层面的优化改进,最后变成了全国通用的政策,并沿用至今。可开创者阮如璋却没有从中获得相应嘉奖,获益的是局长邹南粤。因为这一系列创新之举,邹南粤那几年拿奖可以说拿到手软,连公安部都注意到了他,甚至官场当时就有预言,说邹南粤未来铁定能做到省委书记,比他老丈人有出息。
客观地说,阮如璋一系列的工作,由于它的开创性和试验性,也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一面,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让伏龙滩的治安变差,市场混乱无序,违法犯罪事件频发,等等。但不能由于出现了这些问题便否定这些工作的建设性,因为它的建设意义远远大于破坏意义,比如降低了政府工作成本,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促进了人才流动,激活了市场经济,等等。事实上这一切从数据统计上就有充分体现,短短数年,伏龙滩的外来务工人员每年以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同时期龙踞其他区域。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也为伏龙滩的企业提供了优质充沛的人才和劳动力。反过来,由于充沛的人才和劳动力储备以及政府的高效管理,进入龙踞的外资企业也愿意首选落户伏龙滩。而大量的外资企业进驻伏龙滩,又迅速地促成了产业链的完整。而产业链的完善,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降低,又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企业落户伏龙滩……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阮如璋只是扇了一下翅膀,到八六年他离开的时候,伏龙滩由四年前的偏安一隅一跃成为龙踞乃至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城镇。遗憾的是,此时的阮如璋级别还太低了,中央一级看不到他,省一级看不到他。市一级看到他了,又有意把他屏蔽。他做的大量工作,最后全都被邹南粤包装成了自己的政绩。邹南粤也因此为自己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坚实基础。
值得欣慰的是,龙踞公安系统里也有明白人,并非所有人都唯邹南粤是从。就像当年不服阮如璋,不服邹南粤的也大有人在。在这些人的眼里,当初阮如璋是靠老丈人上位的,你邹南粤不也是靠老丈人上位的么,你们其实是一路货。现在人家阮如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水平,你邹南粤呢?你邹南粤的威信不是凭你做出了多少成绩,纯粹是因为你老丈人让你坐在那个位置上。你邹南粤剽窃了阮如璋的政绩,却没有给人家应有的嘉奖,总有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你邹南粤的权威也永远树立不起来。何况,前任市长安立海的班底当年只是失势而已,并没有被你邹南粤老丈人赶尽杀绝。他们可还在各个角落里坐冷板凳呢,都在积累实力等待机会翻盘。这些人会看到阮如璋的成绩和能力,为了下一次的斗争,他们不会让阮如璋埋没在那个小小的派出所里。
龙踞开始新一轮派系倾轧的标志**件是八五年李向辉的到来。李向辉是省宣传系统出身的干部,作为前任市委书记安立海一手提拔起来的左膀右臂,七八年没有随安立海来龙踞,而是被安立海安排去了隔壁的千鹿锻炼。安立海此举可谓睿智,正因为当年没把李向辉带来龙踞,李向辉才侥幸躲开了八二年龙踞政坛的那场洗牌。李向辉这样的身份,现在调来龙踞做二把手,如果不替老领导雪耻,不替坐了四年冷板凳的兄弟们出头,他李向辉就是叛徒,就会被人所不齿。反过来,如果替兄弟们雪耻,他就要跟本省籍当权派开战,因为此时的龙踞党政一把手依旧是周澎。总之,第一副市长李向辉无论如何都要选队站。李向辉不傻,绝对不可能选择站到周澎那边去,何况周澎也不会要他。李向辉唯一的选择就是整合老领导安立海当年的队伍,准备跟周澎开战。而阮如璋作为老领导的女婿,李向辉在重振队伍的时候没道理把他落下。
李向辉新官上任第一次下基层视察工作选择了伏龙滩。那是一次声势浩大的下访,随行的有市政府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人事局、税务局、城建局、劳动局等一把手,当然,公安局一把手邹南粤也在列,还有省电视台。一天行程下来,一行人参观了港资工厂和龙踞建筑公司以及龙踞电器厂(前电风扇厂),召开了座谈,听取了报告,发表了讲话。下午临离开的时候,一行人随第一副市长慰问了奋斗在第一线的伏龙滩派出所的同志们,认真听取了所长阮如璋的工作汇报。李向辉对派出所这些年取得的成果大加赞赏,鼓励同志们认真工作,无私奉献。最后,李向辉指示各部门单位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伏龙滩派出所的先进改革经验,省电视台也要对派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做重点报道,要树立典型,要宣传先进。李向辉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把宣传阮如璋的工作交给市电视台,因为市电视台听命于周澎。但省电视台愿意配合他,因为他曾经是省委宣传部的重要领导。
李向辉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公安局长邹南粤因此陷入了两难。对李向辉新官上任烧的第一把火,邹南粤不能佯装看不懂。跟进罢,让阮如璋东山再起了;不跟进罢,等于跟李向辉正面对抗。对抗也无所谓,本来就不在一个阵营。问题不在于对抗,问题在于老丈人周澎斗不斗得过李向辉。
肯定是斗不过的。首先,两人的年纪摆在那,老丈人六十好几,李向辉才五十出头。其次,李向辉是前省委书记高宏耕的女婿、现任省长郭量才的内侄女婿。尽管李向辉跟现任省长助理(也是小舅子)高联升关系不睦,但他们毕竟是一家人。这种背景下,周澎跟李向辉斗,短时间里或许能占上风,但把时间拉长,赢家终归是李向辉。除非老丈人周澎能在任上把李向辉干趴下,不然邹南粤跟李向辉对抗注定要倒大霉。这个时候,邹南粤该怎么办?邹南粤想,我得赶紧走啊,趁老丈人还大权在握,我得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不然自己就是下一个阮如璋。而现在离开龙踞,说不定几年后就是下一个李向辉。
邹南粤把自己想离开龙踞调到外地去的想法跟老丈人谈了一下,当然,他没有把实情说出来。女婿一翘屁股,周澎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搞了一辈子政治,周澎怎能看不出女婿心里这点小九九。周澎自然不希望看到女婿将来倒霉,但也绝不能让女婿弃船逃跑。女婿一旦弃船,自己这个队伍的人心也就散了。再说了,你邹南粤不是他李向辉。李向辉不是安立海的女婿,可你邹南粤是我女婿啊。我为了保你现在把你调出去,不但我的威信没了,将来你邹南粤回来也收拾不起人心啊,因为你是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的,谁也不会再服你啊。在周澎看来,自己这个宝贝女婿哪哪都好,长的一表人才,家庭出身高贵、政治素质过硬,就是缺乏点自主意识,背后要没个人撑着不敢往前迈。过去以为他是还没成熟起来,现在看来成熟起来也就这个样子,属于那种屁股上踹一脚才会往前奔的怂人。比如这一次,邹南粤政治上的幼稚和面对险恶的政治斗争所表现出来的怯懦着实令周澎痛心——仗还没打起来就想着脚底抹油开溜,这要在战争年月,我他娘非毙了他不可!
“愚蠢!”周澎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办法千百种,你偏偏选了最不可取的一个,愚蠢至极!”
“那么,我就算不走,李副市长那里我又该怎么应对?”邹南粤知道,走肯定是走不了了,所以只能把眼下的包袱甩给岳父。
“工作还是要做嘛,不能抵触领导的工作嘛。”周澎说,接着话锋一转:“他阮如璋这几年工作下来就一点错误没犯?”
邹南粤想,老丈人都发话了,看来这回我是真的跑不了了,不跟李向辉对着干都不行了。
邹南粤的反击可谓雷霆。李向辉高度赞扬阮如璋没出俩月,省电视台对阮如璋的宣传余热还未消散,邹南粤就对阮如璋展开了调查。阮如璋这几年有没有问题?肯定是有的,伏龙滩派出所那幢规格严重超标的两层小楼当初是怎么来的?这就是问题。法律法规确实没规定不准募捐,但也没规定准许啊!政府单位找外资企业募捐建楼,这他娘是什么性质?这是丢国格!另外,你阮如璋个人在其中有没有手脚不干净?
邹南粤一声令下:查,查他娘个底朝天。先从捐款的香港老板身上下手,请到局里喝茶谈话,是不是自愿?有没有强制?是否遭到威胁?香港老板们不懂大陆的政治,但对大陆官场的残酷性却早有耳闻,所以也不傻,别说是自愿,没有被强制,没有遭恐吓,就算非自愿,被强制了,被恐吓了,那也不能承认,绝对不能。何况阮如璋也不傻,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所以当初募捐的时候并没有强制摊派,也没有行政施压,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备忘,只是在工作之余跟有私交的老板朋友们暗示了一下而已,财务上也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老板朋友们发现竟然有一个不用行贿便能跟政府领导建立私人交情、同时还能获得一个好名声的大好机会,怎么可能不踊跃表现呢?
没从香港老板身上找出问题,接下来就叫镇长林炳辉来局里问话。伏龙滩派出所新大楼的土地是不是你批的?你为什么要批?你有没有权力批?是你批的,你不能批,你也没权利批,可你却批了,这里面有什么情况?林炳辉的回答是,是我批的,之前工商所新大楼的土地是我批的,建筑公司新大楼的土地也是我批的,电风扇厂扩建的土地也是我批的,你们一直也没说过我没权力批,所以我一直以为我有这个权力,所以谁找我要土地我都批,怎么这回突然说我没这个权力?那我究竟有没有这个权力呢?至于这里面有什么情况,你们说能有什么情况?你们发现什么情况啦。还有,我就算是违规了,那也没犯法罢,还轮不到你们公安局来过问罢,不然要土地局干什么,不然要市委干什么。我堂堂一个镇的党政一把手,在伏龙滩跺一脚整个龙踞都得颤三颤,因为这么个破事被你们叫过来问话,民间会怎么议论我?同僚会怎么传我闲话?会对我造成什么不良政治影响?林炳辉气急败坏,直接在邹南粤面前拍了桌子。
林炳辉身上也没发现大问题,那接下来就是给阮如璋手下那三个喽啰过堂了。他们是系统内部的人,用不着跟他们客气,审,不交代?打,不交代?再打,还是不交代。两个礼拜,三个人出来的时候分别瘦了十来斤。
最后只能找阮如璋本人问话了。你建楼为什么不找局里要钱?你为什么找港商募捐?你考虑过政治影响没有?阮如璋的回答是,我给局里打过申请,局里批了没有。我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你们看到了没有。我没有找港商募捐,是港商主动提出捐款,因为派出所这几年帮他们解决了许多困难。什么政治影响?建设四化还分谁可以谁不可以?
“你什么时候递交过申请?”邹南粤问阮如璋。
“八二年我就递交过了。”阮如璋说。
“派出所那栋楼是哪一年建起来的?”
“八四年。”
“你八四年怎么不递申请?”邹南粤问。
“局里八二年怎么没批?”阮如璋反问。
“八二年局里没钱嘛。”邹南粤狡辩。
“就是说八四年申请了局里就有钱?”
“你申请了局里肯定会认真研究嘛。”
“那我就要问问南粤同志你了,伏龙滩派出所作为你治下的一级机构,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这事到底是等我这个所长申请了你才重视,还是你这个局长本来就该重视?”
“我这几年没去过伏龙滩嘛。”邹南粤说。
“你没去过那也总该听过罢?”
“没有。”
“你连自己治下的情况都没掌握,那你这个局长这几年都在干什么!”阮如璋一剑封喉。
因为有林向辉的背书,又有省电视台的大力宣传,阮如璋东山再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跟几年前不能同日而语的是,阮如璋如今也有了班底。当年阮如璋虽说是龙踞公安局二号人物,但那是老丈人一手提拔的,阮如璋并没有自己的班底,说白了不过是老丈人手下的一个兵。经历了那场变故,阮如璋也看明白了,没有自己的团队,把前程完全寄托在领导身上,结果是爬得越高,最后也摔得越惨——因为领导会有退下来的那一天。
四年的蛰伏让阮如璋有足够的时间打造自己的班底。首先,自己的三个手下,安玉柱、郭密、龙珊珊,即要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更要培养他们对自己绝对忠诚。其次是和覃长弓赵守政结盟,互相提携,共患难,共进退。虽然这个小小的班底此时还不能发挥作用,但至少是个火种,终有一天会燎原起来。当然,手下对你绝对服从,盟友跟你共患难,不能光凭义气,不能光说不练,你也得拿出真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