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宋瓷娘子 > 第一百八十四章 隐藏的大拿

大宋瓷娘子 第一百八十四章 隐藏的大拿

作者:前后卿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10:50:49

这话说的功利心十足。

可叶青釉却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

不是她不意外刘老先生追名逐利,而是恰恰相反,她从一开始,就不觉得老先生是追求名利的人。

或许是先有老先生帮着写讼纸在前,后又有老先生画作里的自然洒脱之意在后。

叶青釉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老先生会是追名逐利的人,反倒是给人一种生硬的喜好名利之感,似乎是想让别人觉得他自己喜好追求名利.......

为什么要如此呢?

这可和老先生原先表现出来的文人风骨不太一样啊......

叶青釉思考着,手上的动作也没停,顺势就将那块馋了许久的镶枣金丝米糕放入了自己的嘴里。

老先生话说完后,稍稍后仰,似有些感慨,可半天没人追问,神色又多了一些莫名:

“你们父女怎么如今变成锯嘴葫芦了?”

叶小娘子的爹是个真正的锯嘴葫芦,他虽接触不多,但也是看得出来的。

但叶小娘子这么玲珑心思,又擅揣度的人,也不说话......

这让他如何往下说啊!

叶青釉颇为矜持的擦了擦吃米糕时唇边沾染的枣丝,言道:

“老先生自己要这么说,咱们总不能还说‘老先生说得对’吧?”

“况且原本我就觉得老先生想追名逐利是没有影的事情,老先生能有如此感慨,没准就是年轻的时候遇见了什么事情,没准......”

叶青釉略一犹疑,想了想,还是在老先生陡然亮起的眼神中继续说道:

“没准就是同老先生的发妻有关。”

毕竟,老先生说改名的时候,也接连提起了这位显然已经逝去许久的夫人。

但这些,却是不好细问的。

“老先生想说肯定是会说的,这些咱们问了,先不说冒不冒犯,光说会勾起您伤心事这一点,咱们也不能这么做。”

叶青釉如实讲话说了,末了才将自己的心思也展露出一角:

“况且,谁还没些歪心思呢?”

“我若直白的同老先生说,我请您吃这顿饭,就是想让您在字画上指点指点我,好让我制瓷雕刻的时候,能更为精进,好将我的瓷器能卖出更高的价.......”

“先生是不是也会觉得我追名逐利?”

叶青釉身量还是矮了一些,累了几日,想要歇歇,也只能勉强在桌上撑着脑袋,才能不完全趴着说话:

“追名逐利的心,大家都有,不然就不叫做人,而是真正的神仙。”

“可心里怎么想,做法怎么做,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圣人说君子品行具优,可他却没有说要怎么样才能窥视旁人的内心。”

“如此,依我看,哪怕是心中有恶念之人,若真能表面做出善人的模样,装的像,还能装一辈子.......”

叶青釉轻声道:

“如此以来,其实也算作是君子吧?”

这话,着实是有些离经叛道。

刘老先生活了七十多载,从未有人在他这个正统的读书人面前,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听了这话,总是疑心对面的小娘子几乎是明摆着戳着他的脊梁骨同他说,‘你是个恶人,但你装得像。’

可偏偏,小娘子话里的深意,却又好似在说,他是个善人,是个君子,不必为自心的困境所累。

这话放在其他人身上,或许就应了。

可他偏偏确实没有办法承认自己是个善人,是个君子。

刘老先生长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连原本的端着的酒杯都放下了:

“吃小娘子一杯酒,连带着成年老本都得翻出来了.......”

叶青釉欲笑,却只听刘老先生又叹了一口气,继续道:

“可我不算,我有大错,所以才急着离开龙泉。”

“我出身寒门,年少就喜读书,读书费笔墨,娶妻后家中杂务更是无以为继,只得为人写些东西为生.......后来,犯了笔墨之讳,家中遭受巨变。”

这转折太大,叶青釉一时都挺愣住,但寥寥一句过后,刘老先生又开始说其后续的生平:

“我发妻与三岁的幼子皆死于我之罪过,只有我侥幸活了下来,我夜深人静的时候想了好些年,觉得这就是我没有追名逐利的结果。”

“当时明明有一大笔银钱放在我的面前,明明我可以携妻儿可以搬离.......可我,没有抓住机会,然后害的他们被卷了进去。”

“四十多年,四十多年,我的霖儿若是能长大......其实也得有叶小娘子的爹那么大了,没准孙辈,都有叶小娘子这么大了。”

人间惨事,莫过于骨肉分别。

父女俩除了宽慰,也做不到别的什么。

只有叶青釉稍稍对刘老先生先前犯下的事情疑惑了一瞬,不过也很快了然——

人家想不想说,何时想说,其实都是人家的事情。

这不是她一个外人能够多嘴的事情。

刘老先生继续道:

“而后,我才化名成为喻荣道人,在龙泉以写书,卖字,作画为生,当然,明面上还是替人写讼状。”

叶青釉终于有所了然,刘老先生那个宅邸很好,折买的价格都在几百两银钱不等,买下的时候,自然更不会便宜。

普通的读书人只怕是攒不到这些银钱的。

只怕老先生写讼状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前三种,只是由于郁结于当年的‘罪过’,说不准也是因为什么‘冤案’招致妻儿之死,骨肉分离,所以才这么纠结于写讼状,既是替自己,也是想替人承明冤屈,博得一个好结局。

如此,才能让叶青釉见到这样的刘老先生。

叶青釉心中终于将一切串联起来,本想开口宽慰,心中年头一闪,突然暗道一声不好,开口询问道:

“老先生.......”

“您急着要将东西卖掉离开龙泉,不会是因为在那张讼状上面写了什么会暴露你自己原先身份的东西吧?”

今早在隔壁宅院中见到刘老先生的时候,刘老先生就特别在意那张讼状,如今他虽然遮遮掩掩,但也是能听出来他原先的罪过其实是不小的,不然也不会累及妻儿。

提问,一个对政事有些昏聩无能的县令,还有只会溜须拍马的底下人,对什么会感兴趣呢?

当然是政绩!

抓到一个已经定过罪的人,总比起一个下落不明的暗娼政绩要更大吧?

等等,好像又有些不对.......

那也没道理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要冒着暴露自身的危险去拉叶珍金下马。

除非......

刘老先生当时说一定会好好写好讼状,难道是讼状写的太好,也会带出当年的事情?

好像也有些不对......

叶青釉百思不得其解,刘老先生脸色稍稍变化,看着叶青釉半晌,终于还是开口道:

“小娘子,老朽已经七十多岁了,也是真难得,才能遇见用得上老朽的地方,既然答应你要好好写讼状,就会好好写讼状的。”

“我早就听闻县令昏聩,若有人认出我,不也早些将叶珍金那婆子的事情抖落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事儿吗?”

这话,已然算是承认。

可,可刘老先生为什么敢肯定会有人知道是他,并且他的罪过比绝对要比叶珍金要大,肯定会引人重视这件事呢?

叶青釉斟酌一番,又听刘老先生似是有些看出来叶青釉的脸色,凑近叶青釉压低声音继续道:

“小娘子,你真看错人了,老朽真不是君子,甚至不能算作一个善人。”

“四十多年前,那时候还是....庆历,那时候,你还未降生,你爹或许也不太清楚,但......因着我的罪过,确实是死了不少人的。”

叶青釉下意识抬头同自家老爹对上了一个眼神,两人四目相对,叶守钱没听清老先生的话,眼中是疑惑和茫然,但叶青釉的眼中,具是前所未有的震惊,与惊恐。

四十多年前,庆历,死了不少人。

这些字眼放在其他人的耳朵里或许意义不明,也听不出别的什么。

但放在叶青釉的耳中,却堪称天雷轰然作响!

一次性死不少人的事情,在这个年头,除了瘟疫,就只剩下兵祸动乱!

若要说起四十多年前,那在叶青釉的印象中,最大的一次灾祸,就是仁宗时期的庆历兵变!

北宋建立后,采取“守内虚外”的基本国策,收缴藩镇节度兵权于中央,“强干弱枝”,极大地加强禁军。

又因实行“养兵”政策,凡遇饥荒之年,即由官府派人赴灾区,招募大批强壮饥民充军入伍,以此防止饥民作乱。

因此宋朝军队庞大,军费支出巨大。

然而统治集团的**,加之官吏、军将肆意克扣军饷,随意役使兵士,亦引起下层军校和士兵的极度不满,时有反抗,进而发展为士兵暴动。

真宗在位期间,即发生过王均兵变和宜州暴动。

这些兵变虽遭到镇压,但将士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直至庆历年,兵变愈演愈烈,且与农民起义交织一起,他们“陵侮朝廷”,“杀官吏,据州城,尽取官私财物,招募徒众”,甚至,称王称朕,与朝廷抗礼”,给宋朝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那几场出了名的兵变,恰巧都在四十多年前!

再结合刘老先生反复说自己是因笔墨而获罪,叶青釉脑中想法乍现,真是觉得自己都要疯了。

“爹,劳您给老先生再订一壶酒来,行吗?”

叶青釉勉强定了定神,对着自家老爹说出这句话,叶守钱应了一声,索性坐着也都听不懂,对自家闺女的决定也没什么反对,当即站起身就走了,走之前还不忘将门也合上了。

叶青釉几乎是在自家老爹一走后,就噗通一声跪到了地上,吓了原本还在叹息的刘老先生一跳。

刘老先生吃了一惊,立马要来扶:

“小娘子,你这是做什么?”

叶青釉压根没准备起,只是也压低声音问道:

“刘老先生,你可别告诉我,你当时获罪的缘由,是因为你写的......是檄文?”

檄文,古时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想要出征,必得有此书,才算是出师有名。

这么一说,也许品不出什么,但要是说起,基本都是叛军写给朝廷檄文,声讨朝廷的失职,听的人应该就懂了大半。

不,不该是这样吧?

叶青釉百思不得其解,但偏偏这种想法又在心中,怎么也挥之不去。

按道理来说,笔墨之讳基本也没有第二种缘由,基本也就是因为犯了隐射朝廷的事儿,才会招致祸端。

可普通的读书人,哪怕多写些嘲讽朝廷的诗句,也顶多是抓来打几个板子,再严重些,也就是骂的难听些,没准才会抓人审理。

刘老先生这种,祸及家人的情况是很少的,更别提明明犯事,却说自己‘面前有一大笔银钱,只是当时没有收’的情况.......

什么人会资助已然犯下笔墨之讳的人?

又是什么样的允诺,才会被刘老先生称作是‘名利’,与叛军谋皮,或许能获得利,但能获得名吗?

加上刘老先生说自己没有去追名逐利,若要非说对面是普通人......

如何说,也是说不过去的!

没准,是因为朝廷‘招安’不下此人,所以才后期清算的!

叶青釉大惊,刘老先生听到檄文二字之后,明显也是大惊,这回不再是神色与言辞中的含糊其辞,而是实打实的骇然,言语之间,连花白的胡须都在颤抖:

“小,小,小娘子,你这,不会也是猜,猜出来的吧?”

真是值得惊叹。

要不然怎么说英雄出少年,又说天下英豪如过江之鲫,他刘赟自年少启蒙起,就被人称赞为神童,三岁知书,四岁明礼,十六岁更是以诗书通达,名震一方。

可哪怕是这样,他也不敢说他十二三岁的时候,有叶家小娘子这样敏锐的洞察力,只要稍稍几句,只觉自己都什么丑事都要被洞悉了个干净!

两人各有各的吃惊,两人就这么一扶,一跪,好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

叶青釉真是被这大消息震的不轻,等反应过来后,脑中就只剩下了一句话——

牛。

牛人。

这回可真是让她遇见牛人了。

要知道古往今来,能够写檄文的人都是什么人?

无一例外都是文中的豪杰!

檄文这东西,稍有弱项,不但己军士气不振,而且还容易被对面抓住把柄,声讨的体无完肤,遗笑百年。

叶青釉虽然没有特别关注过那些战役的檄文都是谁所写的,但是看刘老先生现在非但没有遗臭百年,反倒是落败之后才被清算,毕生所遗憾之事也是自己未有追名逐利,导致妻儿身死的事情来看,对方的造诣,绝对是不低的......甚至,很高。

这样的人.......

叶青釉大大方方,直直白白的将自己‘势利’的心表露了出来,认认真真看着对面的老先生道:

“老先生,要是这回没人来抓您,您能将您毕生所学教给我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