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8,三个西瓜打天下 > 第74章 真有那么多人么

“各单位,各乡镇的人过来交钱的时候,也是直接送到这房间里的···”

这就麻烦了。

全县十几个乡镇,一百多个单位、学校,就算按一个单位来一个人来算,也得将近两百人知道这间屋子。

万一单位为了安全,来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弄不好人数得五百靠上···

我又陷入了沉默。

这他么还怎么秘密的查,大张旗鼓都不一定能搞得定呢。

从知情人这个角度没办法入手,那就换个方向吧。

“孙伯伯,据我所知,财务上都有制度,下班之前,所有的钱款都必须锁起来,就算没有保险柜,也得找个柜子吧。”

“这个···”

“据民政局那边儿说,这笔款子粗略的算来只有十七万多,但是各种面值的都有,堆起来有好大一堆,什么柜子都装不下。”

“库房里的那些柜子,原本都已经装满了东西,腾出来再装这些钱太过于费事儿。”

“而且,那些柜子基本上都没有上锁,放在桌子上和装在柜子里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呃,这个事儿我不好评论。而且目前来看,民政局的这个解释倒也算合理,除了有点不太符合财务制度之外,倒也没什么明显的疑点。

“孙伯伯,那个鞋印···,你们局技术科是什么结论?”

“那是小半个双星运动鞋的鞋印,技术科分析是一个四十一码的双星鞋,鞋的主人应该是一个一米七五左右的男性,体重大概七十到八十公斤。”

双星鞋是这时候很流行的大众运动鞋品牌,很多人都有可能买上一双,这条线索,聊胜于无吧。

哎?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老孙刚刚说那个财务科长在下班前,是把房间打扫了一遍的,为什么公安局才取到了小半个鞋印?

不应该有很多鞋印的么?

就算第二天进去了很多人,把鞋印弄乱了,但老孙不是说那个财务科长发现钱丢了之后,就立刻命令大家不要乱动,不要靠近库房中间的桌子了么?

这样还不能提取到更多的鞋印么?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老孙解释道。

“这个鞋印不是在库房里面提到的···”

按老孙所说,小偷在偷走捐款之后,似乎还很好整以暇的把房间打扫了一遍,结果让他们在房间里没有找到任何的痕迹。

但这个库房有一个接近二十公分高的门槛,应该是为了挡耗子用的,平时没人会故意在上面踩一下,知道这回事儿的人都是一脚就跨过去了。

但那天的小偷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在这上面踩了一脚,留下了痕迹,而且在打扫房间毁灭痕迹的时候,还偏偏忘记了这里。

“能确认就是小偷留下的?”

“基本能确认。财务科的科长说那几天,因为屋里面堆了不少钱,民政局的人都为了避嫌,连库房的门口都不怎么去了。”

好吧,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鞋印儿估计还真是小偷留下来的。

但是那小偷能细心到偷完东西还把屋里面打扫一遍···

这脚印儿是有意还是无意留下来的,还真是两说。

“民政局院子里养的有狗么?”

“有,但是半夜没听见狗叫。”

得,这小偷估计还懂的怎么训狗。

哎,我忽然想起来一个似乎忽略的问题。

“那些钱,堆起来有多高,一共有多重?你们判断这些小偷,是一个人,还是好几个人?”

“这个···,我们找银行帮了忙,如果这些钱全是一元的,大概是八十公斤,但如果全是一毛的,那就是八百多公斤。”

“这些钱当中还有不少的硬币,所以我们估计最少也得一百多公斤,也就是说,可能有三百斤左右的重量。”

“他们能悄无声息的偷走这么多钱,还能躲得过民政局值班人员的眼睛,我们估计最少也有四个人···”

嘶···

我吸了口凉气。

三百斤,如果真是四个人,一个人就得七八十斤的重量。

一般一个家用煤气罐的重量也才三十多斤,充满了气之后重量增加一倍,也就是六十多斤。

也就是说,这四个人,每个人都能轻轻松松扛起一罐充满了气的煤气罐。

我的印象里,小偷好像都说自己是技术工种,力气活儿可不是他们擅长的。

难道真是四个彪形大汉的小偷么?

还是说,小偷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四个人。

“这一点,我们队里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觉得四个有力气的小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有人觉得作案人数应该比四个还要多。”

“但是人数越多,越容易露出马脚,可是人数越少,运送这些钱又越困难。”

“哎,一个多星期了,连作案人数都没搞清楚···”

老孙喝了一杯闷酒。

这案子说到这里,我也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本来我就不是个搞刑侦的,上次那个案子是因为我知道结果么。

倒着推当然容易。

这次么···

我可不敢瞎建议,弄错了的话可是要误导刑警们的侦查方向的。

想了想,我跑到里屋拿出了我的作业本和一支笔,把刚刚分析的结论和一些证据一条一条的写上。

会撬锁。

会训狗。

作案人数多于四人。

有人穿了双双星鞋。

知道民政局收款的时间。

知道民政局房间的布局。

胆大心细(做完案还敢把房间的地面打扫一遍)。

知道民政局值班人员夜里巡察的时间,或者是有专门的人在外边放风,盯着值班人员。

最后,对民政局那个库房不熟悉,无意中竟然在门槛上踩了一脚。

写完之后,我把作业本递给老孙,让他看看有没有遗漏。

自己坐在一旁托着腮帮子考虑起来。

能够躲过值班人员的巡察,要么是知道巡察的规律,要么就是有人防风,专门盯着值班室。

可犯罪分子真的有这么多人么?

所谓 “六耳不同谋!”

如果真的有那么多人参与了这个案子,那主谋如何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守口如瓶,不会露出马脚呢?

可如果人少了,又如何能顺顺利利的把钱偷走,连一毛钱都没给民政局留下来呢?

我在脑海中搜刮着后世曾经听说过,或者在文艺作品中曾经见到过的偷窃案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