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627章 斡旋

满唐华彩 第627章 斡旋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627章 斡旋

薛白一直盯着战场,因此很快就察觉到了郭子仪军中的异常。

当姜亥所部突破其左翼防线之后,郭子仪没有及时命人补防,时间一久,左翼的缺口愈大,使其中军也陷入了被动。

但郭子仪还不做出调整。

“突然间出现太多破绽了,怎么会?”薛白喃喃自语道。

这本该是好事,可他却是皱起了眉,首先感到的是疑惑与警惕,担心是计,并不敢立即下令全力进攻,而是命令候骑前去打探。

过了一会,候骑回来,带来了一个奇怪的消息。

“陛下,郭子仪的令旗指挥得很混乱,末将看不懂他的旗语。”

“怎么挥的?”

大家都是唐军,旗语原是共通的,可郭子仪突然用了新的旗语,难免让人怀疑是在与部将进行秘密沟通。

再加上时近黄昏,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太过激进的话很容易中伏。

薛白与几个心腹将领商议,都是认为今日既已占了上风,战事拖到后期对他们更有利,没有必要冒险。

可薛白却直觉这或许是个机会。

“郭子仪不可能认为这样诱敌之计骗得了朕,所以这很可能不是诱敌之计。”

“话虽如此,陛下实无冒险的必要。”

“不,与郭子仪僵持下去,难免会有变数。”

正此时有士卒跑来禀报道:“陛下,李泌求见。”

“李泌?”

薛白一听,隐隐已猜到了什么,点点头,吩咐招来李泌。

不一会儿,一袭道袍便像云朵般地飘然而至。

只看李泌这从容淡定的样子,薛白就知郭子仪军中的乱象果然与他有关。

“陛下,长安来使,群臣愿迎陛下回京。”李泌道。

薛白一听,第一反应却并不是高兴。

他与郭子仪鏖战正酣,准备分出个胜负之际,关陇贵族们投降,使得这一战草草收场,有一种强烈的潦草感。

对此,他并不赞赏李泌,而是觉得李泌多事了。

“看来,你暗地里已经为朕说服了关陇贵族投降。”

李泌很快就察觉到薛白的不悦,道:“臣并非是为陛下,而是为了保全他们,才劝说他们投降。”

“哦?”

“陛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攻郭子仪,必胜,关中公卿执迷不悟则必遭到清算,臣对他们心怀恻隐,故而劝他们改过自新,奉行陛下之旨意。”

“你很聪明。”薛白道,“可贵物们目光短浅,不施雷霆手段,想必他们不知道怕。”

“他们正是知道怕了,才会投降。”李泌道,“陛下击败了郭子仪,立了威,目的也就达到了。”

“朕要的不是这样的胜利。”

李泌道:“陛下就是胜了。”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以一种毋庸置疑的语气,难得显出一种忠诚之感来。

“虽然臣让陛下胜得更早了一些,可臣与每一个士卒一样皆忠诚于陛下,臣之谋略亦属于陛下的实力,故而,陛下今日击败郭子仪乃堂堂正正!”

“好个舌绽莲花的道士,你以怜悯关陇贵族之心,瞒着朕招抚他们,却妄想以一番言语迷惑朕?”

“臣是宣陛下之天威,使他们畏服陛下。”李泌道,极为有底气。

薛白竟是被他驳得无言以对。

现在,摆在眼前的事情就是对面已经投降,没有任何条件,义无反顾地直接就助薛白击败郭子仪。

他若是连这都不接受,那也太过拧巴了。

战场上没什么好矫情的,不能放过任何可以取胜的机会,不论这机会是用什么手段得来的。

“传朕的命令,全军渡河,攻下郭子仪的中军大旗。”

号角声顿时高昂,士卒们迎着夕阳,呐喊着冲向那杆大书着“郭”字的旗帜,因今日他们将要打败一个神话而无比亢奋。

直到此时,郭子仪的依旧没有发出命令。

“怎么回事?”

郭晞一次次地回头看向中军战台,心知郭子仪恐怕已被夺了兵权。

今日,他郭家父子为李氏宗庙而战,可惜,并没有那么多人在乎李氏宗庙,至少没有比自己的命还在乎。

“投降吧!”眼见大势已去,郭晞果断下令道。

“可是将军,我们攻击御驾是谋逆大罪,如何能降?”

郭晞道:“记住,我们是被利用的。”

他投降得很坦然。

他以为这一战的理由是“李氏宗庙,不容动摇”,可在他身后,还有那么多李氏子孙不顾祖宗基业,正逼迫郭子仪罢兵。

输得不冤,从一开始理由就错了。

于是,郭晞麾下一个个将士们丢掉了手中的武器,都不得输得冤枉。

薛白麾下也没有士卒在乎他们赢得光不光彩。

战场是最残酷的地方,只讲成王败寇,胜就是胜,败就是败。

很快,连郭子仪的旗帜也被降下,郭子仪下令全军投降,结束了这一仗。

一时之间,薛白麾下将士们欢呼声声震四野,仿佛能传到长安城。

虽然胜利来得太过突然,可薛白确实是胜了。

“万胜!”

“万胜!”

他们的皇帝击败了名扬天下郭子仪,不可能有更大的叛乱发生,意味着他们再一次立下从龙之功。

而与这欢呼声产生强烈对比的,是败军那死一般的沉寂,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所谓维护李氏社庙的行为成了谋逆。

这些士卒,每一个都曾在防秋战线上与吐蕃军战斗过,保家卫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可现在,他们丢掉了武器,低着头,缩坐在地上,等待着命运的惩罚。

一众身穿紫袍红袍的官员们从败军之中走过。

相比于败军士卒,他们显得那样鲜活。

哪怕他们作为罪魁祸首,理应担下的责任最重,可他们身上带着希望。

他们将再一次开始舌绽莲花的表演。

“陛下啊!”

“臣几番阻拦郭子仪,却没能拦住他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啊!”

“郭子仪公然造反,臣请斩郭子仪。”

“……”

薛白不愿听这一群人聒噪,道:“造反者不是郭子仪,而是朕。”

群臣一愣,实在是听不懂这句话了。

“你们不知吗?朕已诏告天下,朕名为薛白,并非李唐皇嗣。”

当即有个红袍官员站起来,吹胡子瞪眼,要争辩上几句,却立即被别的官员一拉,重新拜倒在地上。

“臣等追随的是陛下,不论陛下何名何姓!”

李栖筠带头说了一句,众人遂纷纷附和。

对于薛白而言,这是一个服从性测试。既然这些关陇贵族软弱到连这件事都能容忍,那往后不论薛白怎么变法,他们都不可能再敢公然反抗了。

如此,薛白的目的达到,再杀他们意义不大。

可他也没想到他们如此厚颜无耻,顿感索然无味,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下,只召郭子仪来见。

郭子仪被剥掉了盔甲,只穿着一身中衣,被五花大绑着押入了大帐。

他脸上写满了无奈,今日战败,他确实是“非战之罪”。

薛白屏退旁人,深深看了郭子仪一眼,上前,亲自为他解身上的绳索。

然而,郭子仪却后撤了一步。

“不可,我兴兵造反,若不被惩治,万一有人效仿……”

薛白不理会他,已拿出匕首一刀割掉了绳索。

他问道:“到头来,反而是你落得这个下场,值当吗?”

郭子仪应道:“没有值不值当一说,为人臣者,领受俸禄,当为宗庙而战。”

“朕与他们是利益之争、阶级之战,谁真在乎过宗庙?唯有你,因不相干之事,担了最大的罪。”

郭子仪松了绑,神色平和了下来,道:“打这一仗,臣深思熟虑过了。”

“是吗?”

“天下不能再起动荡,打上一仗,臣若胜了,陛下也该知道收敛,不能再胡闹下去;臣若败了,世家大族们也将心生惧意,不敢再反对朝廷法令。相比在洛阳被屠的公卿,因这一战,臣算是保全了长安官民。”

薛白摇了摇头,道:“你若肯助朕,自然不会有人敢反对朝廷法令。”

郭子仪苦笑道:“实话实说,我心里也不支持新法啊。”

“那你败得不冤。”

“陛下这一仗打得值了。”郭子仪道,“除掉了我们这些老顽固,往后陛下治国可随心所欲了。但老臣只求陛下一件事。”

他不等薛白回答,紧接着就说了自己的请求。

“打败了老臣,陛下也不必再与官员们怄气了,新法要如何执行都可以,姓名就不必再改了,正如陛下方才所言,既不在乎宗庙,又何必废李氏宗庙?”

“不。”

薛白果断地拒绝了他。

郭子仪遂问道:“那陛下想如何追封祖上,祭祀哪位祖宗?”

在当世,薛白确实没有祖宗可以祭祀。

这也是李隆基当年愿意认下他的原因。

“朕不会再自认为李倩,因为李倩代表的是软弱。”

对于薛白来说,若选择当李倩,这不仅是对官员们的妥协,也是对他自己的妥协。

那些世族公卿们会觉得他又能被说服了,而他则又走上了一条更容易、但走不远的路。

郭子仪叹道:“等陛下到了老臣这个年纪,岂还在乎是否软弱,那不过是旁人的看法罢了。”

“那是朕还没到郭公的境界。”

两日后,薛白回到了长安城。

让人意外的是,灞上发生了一场战乱,长安城依旧平静如常。

或许是因为权贵们在乎的那些虚头巴脑的事,其实与百姓们的生活无关。

薛白的仪驾到了大明宫外,只见一个中年男子只穿着一身麻布单衣,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臣有罪,请陛下恕罪!”

“你是谁?”薛白招他上前问道。

“臣是……李玢。”

薛白道:“你是李氏子孙,现在朕告诉你,朕篡夺了李氏江山,你现在要怎么办?”

李玢愣了一下,道:“陛下说笑了,臣从来就不相信洛阳那些叛逆的谤君之言,他们罪该万死,该杀!”

“朕没说笑,朕就叫薛白,并非什么李倩。”

“陛下确实曾姓薛,讳白,天下若有谁敢质疑,臣第一个反对!”

“听清楚,朕篡夺了你李氏的江山。”

“那……那……”李玢只好迟疑着道:“臣请李氏禅位于陛下?”

薛白被他的无耻气笑了,挥手便让他滚了。

李玢如蒙大赦,连忙便逃了。

御驾遂直接进宫,薛白回了蓬莱殿的起居室,环目四看,见殿内摆设与他走时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但他看得出来,地毯是重新洗过的,因他记得他走时有宫人无意中打翻了墨汁。

显然,有人进来过,踩脏了他的地毯。结果又因惧怕他,特意把地毯洗过。

这或许便是那些关陇贵族的顺服,欺软怕硬。

当夜,杜妗入宫与薛白商议,颇为欣喜地行了个万福。

“恭贺陛下,看往后谁还敢反对陛下。”

“你莫被他们的表象给骗了。”薛白道,“安知他们是否死性不敢,阳奉阴违。”

“连你姓‘薛’他们都能接受?还有什么事敢阳奉阴违的?”

“太多借口了。”薛白道:“他们找了太多借口才肯承认我不是李倩,不情不愿,往后让他们交田纳税,他们只会更不情不愿。”

杜妗低声道:“那你的意思是,还没杀够?”

“不可为了杀人而杀人。”薛白道:“你查一查,他们是真心投顺,还是背地里另有阴谋。”

“好。”

“元载查过了吗?”

“还在查。”杜妗道。

薛白点了点头,似漫不经心地说起另一件事。

“给妗娘一个名份如何?”

“什么?”

“贵妃。”

杜妗愣了一下,眼神不由有些发亮。

她张了张嘴,似要答应下来,须臾却是迟疑了起来,道:“陛下让我想想如何?”

“有何顾虑?”薛白道:“如今你已不必再考虑身份。”

“我替你做了许多事,一旦到了明面上来,朝臣必要指责我干政。”杜妗道,“这种时候,没必要添不必要的麻烦,再等一等。”

说着,她贴进薛白怀里,道:“你有这份心,我已经很高兴了。”

她确实是高兴,是夜柔情似水,虽无贵妃之名,却已有贵妃之实。

……

次日,杜妗出了宫,想到薛白吩咐之事,当即让手底下的探子们打探长安官员们,看看他们是否有阴谋。

到了下午,元载却前来求见。

杜妗本不愿见,想到薛瑶英之事,还是见了。

“见过二娘。”

“你可是为薛瑶英而来?”

“不,我是为李泌而来。”

元载开门见山,道:“今晨,圣人下旨,拜李泌为相了。”

“我知道。”杜妗道,“意料之中。”

“李泌曾效忠李亨,观其为人,岂可能真心辅佐陛下,此人定是阳奉阴违。”

杜妗知道,元载之所以如此着急,无非是因为李泌触动了他的利益而已。

但“阳奉阴违”四个字入耳,她又想到一事。

“与郭子仪一战时,李栖筠等官员投降,出于李泌的劝说。”杜妗道,“李泌此前在洛阳,我一直派人盯着,不太可能与李栖筠往来,唯有他随陛下出征后,在军中脱离了我的眼线。”

元载道:“他必是与李栖筠有所勾结。”

“郭子仪遣使来的那天,李泌借口到秦岭修道。你去查查,他与那使者说了什么。”

这事很难查,因为李泌与张邕的对话很可能只有他们二人知道。

但元载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应下,保证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李泌重新任相之后,很快便贬谪了一大批不支持变法的官员,包括那些改变态度迎奉薛白进入长安之人。

之后,他亲自过问,提拔了大量有实绩,愿意把新政落到实处的官员们。

这在最快的时间内,使得朝堂上气象一新。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栖筠被贬谪出京,离开之前,李泌去为他践行。

在场的还有张邕等人,几杯酒之后,李泌与李栖筠走到无人之处私下攀谈。

“我贬你出京,想必你心里要怪我。”

李栖筠道:“我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咎由自取,不敢怪你。”

“既然连郭子仪都不能胜,武力反对新政一途断不可取,往后不论如何,不可再冲动行事。”李泌道,“剩下的,便交给我吧。”

“那就拜托了。”

李栖筠执了一礼,转身准备踏往贬谪之路,想了想,却是回过头来,又说了一番话。

“回想起来,你是救了我们所有人的性命啊,否则我等只怕如洛阳公卿一般枉死于刀下。如今你好不容易安抚了他,行刺之事若无万全的把握,不可轻动,一旦激怒了他,后果不堪设想。”

李泌道:“多谢你提醒,我自当量力而为。”

李栖筠点点头,道:“其实,新法未必不好。我只是怕施行得不妥当,反贻祸无穷。如今有你在朝中主导,我也就放心多了。”

“我未必比得了颜公啊。”李泌感慨了一句。

“至少,颜公去后,局面没有变得更坏。”李栖筠道,“也该庆幸啊。”

他们都知道,是颜真卿不顾路途辛劳请李泌出山才维持住眼下的局面,否则真不知薛白要杀到什么地步。

若他们再不珍惜,一旦李泌也去了,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名臣收拾局面了。

“保重。”

“保重。”

两人拱手告别,张邕便走来目送着李栖筠的背影,末了,小声问道:“先生打算何时动手?”

“红丸我献给他服用了,且静待便是。”

张邕问道:“那……到时大唐不会乱了吧?”

“当不至于。”李泌还是云淡风轻的语气。

张邕犹豫了一会,低声道:“到时,先生想扶谁继位?”

“你觉得呢?”

“楚王李俅,可否?”

李泌不动声色,只是点了点头,挥手与张邕作别。

张邕如今受郭子仪牵连,已被贬为庶人,这还是李泌替他求情的结果。

郭家大难临头,他失了前程,压力自然是极大,今已变卖了那豪阔宅院,带着妻儿住在城南的保宁坊中。这日,他与李泌作别之后,却是没有回到家中。

而是前去拜会了一人。

“元公,我已见过李泌了。”

元载道:“我也有好消息给你,郭子仪当能保住性命。”

“多谢元公!”张邕大喜,事到如今终于能松了口气。

“说吧,李泌是如何说的?”

大明宫,宣政殿。

若只看奏章,薛白对李泌拜相以来主持变法的成果还是满意的。

这件事上,并非是李泌比颜真卿强很多,而是他们面临的处境不同,阻力也大不相同。

如今,反对派都被薛白杀了一批,剩下的也因薛白击败郭子仪而被震慑住,行事自然是顺利很多。

是日,李泌拿出了京畿检括的结果,呈于薛白分析,终于是得了薛白一句赞誉。

他早已在心里拟了腹稿,面对赞誉,当即借机劝谏。

“此非臣之功劳,乃借陛下天威。只要政通人和,想必陛下也已达到了目的?”

薛白一听,就知李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问道:“所以呢?”

“所以臣恭贺陛下,想给陛下献上尊号。”李泌道:“这也是百官对陛下功绩的推崇。”

说着,他动作潇洒地从袖子里拿出一封联名奏书来。

“臣等请尊陛下为‘乾元圣神章武孝皇帝’。”

这又是一桩大喜事,但薛白没有任何表情变化。

他知道,一旦接受了这个尊号,那便是与公卿贵胄们和解了。

之所以说是“和解”而不是“妥协”,因为在李泌的极力周旋之下,公卿贵胄们已经作出了极大的妥协,连薛白都诧异他们能做出这么大的让步。总之,李泌把朝堂收拾得颇为服帖,达到了薛白顺利治理的基本要求。

但是否就此罢手,薛白还在考虑。

主动权在他,他并不着急。

“朕何德何能?”薛白摆手道,“此事暂且不提,先务实做事。”

“臣遵旨。”

李泌并不再劝,很快退了下去。

但这场纷争,因为他的介入,已有了渐渐平息之态。

紧接着,元载便来求见,一入殿就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显然,元载并不希望这场纷争就此平息。

“陛下,臣查到李泌阳奉阴违、意图不轨,请诛李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