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574章 最后的机会

满唐华彩 第574章 最后的机会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574章 最后的机会

傍晚,军营中升起几道炊烟,士卒们列队领着每日的口粮。

待遇最好的是田神功的亲兵营,共一百余人,都是从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每人都是蒸饼管饱、餐餐有肉。

嘈杂的声音传到了大帐中,睡了一下午的田神玉翻身而起,走到门外,与亲兵聊了几句,叼着块饼就去找田神功。

“阿兄,听说杜五郎来过了,怎不喊我醒来相见?”

“你见他做什么?”

田神功正在练字,气定神闲地站在桌案前,颇有大家风范。

虽然是驻扎在营中,他还带了不少报纸,笔墨酣畅的字就是写在旧报纸上,临摹着一本名为《雍王集句帖》的字帖。

这字帖是一些商人根据市井流传的拓本模仿薛白的字迹制作出来的,其中还有那首《念奴娇》,是一年多以前的版本,田神功已把字练得不错,有三分神韵。

“阿兄你整天练字有甚用?”田神玉探头看了一眼,道:“五郎是我们的旧识,又是殿下的至交,他来了我没出来相见,多失礼啊。”

“失礼不怕,怕你一天到晚说话没个分寸,失言。”

田神玉不以为然道:“殿下派五郎来,肯定是相信我们。”

正说着,有亲兵赶到大帐,禀道:“将军,杜五郎又来了。”

田神功遂搁下笔,眉头微微蹙起,接着转向田神玉道:“你去躺着。”

“为何?”

“我说你骑马摔了。”

“得做到这一步?”田神玉此前一直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此时看着田神功那张愈发阴沉下来的脸,不由愤然道:“军中那么做的人多了!”

“先去躺着。”

“凭什么只针对我们?他们哪个不是烧杀抢掳、杀良冒功?不过是嫌我等兄弟出身低,或为了对付殿下针对我们!”

“够了。”田神功道:“我让你回避,我自会处置。”

“还怎么处置?倒不如早些告诉殿下。”田神玉咧了咧嘴,“我不信这种时候,殿下离得了我们。”

“滚!”

田神玉被喝了一声,这才转身往外走去,嘴里还骂骂咧咧道:“一个个都在装,军律严明、勤俭节约,谁他娘的出生入死不是为了当人上人?”

走回帐中的路上,他遇到与他亲近的亲兵。

“将军,何时带我们去平康坊长见识?攒了那许多财宝,没花销了总不过瘾。”

“急什么?”田神玉一把拎住对方的衣领,叱道:“等办完了大事,自有你快活的时候。”

“刀头舔血的兵,就怕命没了,钱还在。”

“上进的日子还在后面,等着。”

田神玉这才松开手,回到了自己的营帐。

帐中,一个肤白貌美的女子正蹲在一口大箱子前,那箱子是打开的,里面装满了金玉首饰。

这是田神玉原本想进献给薛白的,田神功却不让。

此时火把一亮,箱子里的珠光宝气映着美人的面容,田神玉看着这一幕就感到了骄傲与满足。

“将军回来了。”

“过来。”

田神玉卸下盔甲,褪掉一件破旧的军袍,显出里面那件光滑的丝绸。

在剑南,他都是大大方方地穿金戴银,只是这次回长安,田神功说殿下崇尚节俭,特意让他注意一点。

对此他其实颇不理解,既不理解殿下,更不理解他阿兄。

他解开丝绸春衫,露出里面满是伤痕的魁梧身躯。

~~

夜渐渐黑下来。

杜五郎与田神功说,他从灞上回长安的路上,在树林里解了个手,费时太久,因此赶不回长安,遂返回大营住上一宿。

待到夜里,他却是翻身而起,往外走去。

帐外,篝火边立着两个守夜的士卒,杜五郎朝他们招了招手,道:“我去放点水。”

“那边。”

田神功这营地扎得颇有章法,命人挖了几个大坑,铺上木板,作为如厕的地方,以免出现瘟疫。

杜五郎抬头望了一会,十分为难,道:“这么黑,陪我过去吧。”

“喏。”

“我真是佩服田将军,他是我家的恩人。”

杜五郎一路上说些有的没的,末了问道:“收复当狗城那一战,你在田将军麾下吗?”

“在。”

“那你也去追击吐蕃军了吗?”

“没有,我们围攻当狗城的南门,每日就是挖土、射箭,将军只带了亲兵营去追击吐蕃大军。”

“听你这语气很遗憾啊,可是错过了立功的机会?”

杜五郎这一问,那士卒顿时有些紧张了起来,连忙否认,道:“小人没有遗憾,就是想杀敌立功。”

“哦,我听说田神玉将军昨日领兵巡视地形了,今日一直没回来,是去那个……三官庙了是吗?”

“是。”

杜五郎也就没再问什么了,回去的路上,他几次走错路,想去各个营帐看一看,结果都被那兵士拦住,送回了帐篷。

重新躺下之后,他双手枕着头,思来想去,还是不能够确认,于是重新站起身往外看去,他看到远处田神功的大帐里还亮着火光,却不知田神功此刻正在做什么。

~~

田神功正在见一个不速之客。

那是一个风韵犹存、楚楚可怜的妇人,还带来了一个孩子。一边说着话,一边哭哭啼啼,仿佛是若不能勾起田神功的恻隐之心就誓不罢休。

“早年间,将军与他共患难,几番出手救他性命,他如今又是如何回报你的?将军只怕还想着能凭借与他的旧谊而青云直上,可我告诉将军,别再痴心妄想了,这条路你已经彻底走不通了。他是铁石心肠,从你违背他的意志,几次瞒着他开始,他就必然杀你。”

田神功不答,坐在那很有耐心地听着。

那妇人的声音很好听,似乎让他一点都不觉得腻。

“人这一生,只有一个贵人是不够的,将军有心上进,只登上一个台阶也是不够的。他只能让将军施展这么点才华,往后你不论再做什么,于他,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哦,他还嫌你纵兵抢掠,不遵李光弼的军法,在他眼里,你永远不如李光弼。”

“你们呢?”田神功道:“你们更瞧不起我。”

“我敬将军威武,如何敢瞧不起将军?我不过是一个弱女子,而这孩子年岁尚小,将军若肯出手襄助,我们母子往后除了将军又能依靠谁?”

这一句话最是关键,田神功的脸色虽然不变,眼神立即有了变化。

他的目光不合时宜地落在了那妇人襦裙上的饱满之处,显出些贪婪之色。

她其实已经不算太年轻了,已为人母,可还是很美,正是风韵最盛之时。

田神功这些年也算是阅人无数,凡是看上眼的,想霸占便霸占,可此时在这女人面前,他的目光虽是俯视的,心里却是在仰视着她。

他太卑贱了,出身低微,而她又太尊贵了,一个尊贵的女人在他面前柔柔弱弱地提出请求,挠得他的心痒痒的。

能够想象到往后权倾朝野,再让这对母子看他的脸色行事,该有多快活。

当然是比倚赖一个强势、严酷的君主要舒坦得多。

但,田神功咽了咽口水,还是克制住了,道:“我兵微将寡,当不了你的依靠。”

“将军神功盖世,现今这个长安城,将军是真正能凭武力决定大势的人。圣人就快要驾崩了,这是最后的机会,这次,将军可以见识到,反对他的力量有多大。”

田神功知道她说的意思,目光闪烁着,思忖了起来。

现在关中几乎所有的兵马都被吐蕃牵制着,他这支兵马确实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他并不急着回应,待价而沽。

妇人等了许久,不见他回应,便道:“或者,将军可将我们母子擒下,献给他报功,看看他能给将军多少赏赐。”

田神功盯着她丰腴的身段,终于道:“你又能给我什么?”

“将军若力挽狂澜,则对大唐有再造之恩,当得起我儿一声‘仲父’。”

说着,妇人轻轻抚摸着她儿子的后脑勺,那小孩也懂事,乖巧地叉手执礼,唤道:“仲父。”

这一瞬间,田神功是感到不可思议的,他觉得这事太荒唐了,因为他不配。

他不仅卑贱,至今官位也不大,岂当得起皇家贵胄唤一声仲父?

~~

天明时,宫门缓缓打开。

杜媗与杜妗夜里在少阳院折腾了一夜,坐在马车中,疲倦地闭目养神。

“阿姐。”杜妗忽然开口道:“你说长安城有哪个重臣、勋贵能避开我的耳目?”

“想必天子驾崩之日不远,蠢蠢欲动的人不少。”杜媗道:“你啊,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总觉得自己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你这才经营了多久?这长安城里,大唐皇室一百余年,尚且被世族嫌弃。”

“我的情报就是覆盖长安,不该发现不了端倪。”

杜媗摇了摇头,道:“你越是这般自大,越是危险。”

“依你之意当如何?”

“回去之后,我们再重新梳理一遍吧。”杜媗道:“想必是有些痕迹被我们疏忽了。”

“阿姐是说,我们也曾发现过端倪,但没有重视……”

话到这里,有下属策马赶到马车边。

“二姐,出事了。”

“说。”

“小人照你的吩咐,派人送走张汀母子,可我的人死在了半路上,张汀母子不见了。”

杜妗一听,顿时面若寒霜。

许诺张汀好处,让她盯着李亨,继而挫败李亨父子想借着灭佛闹事的图谋,助薛白收服杨炎,以及稳定朝纲。这一系列之事,是杜妗的得意之作。

事后她没有为难张汀。

原本,她以为自己这么做也是顺手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可当张汀发疯一般笑着说被和离时李亨是什么表情时,杜妗心里毫无波澜,她早就无所谓这些了。

当时张汀还很讶异,问道:“怎么?我替你报仇了,我让李亨像狗一样趴在我面前求我不要和离。”

“你知道我平时和谁共榻而眠吗?”

张汀原本还在笑,闻言,笑容就渐渐僵住了,莫名其妙地开始刺痛杜妗,说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话。

“知道吗?李亨早就看出你野心勃勃,让李静忠给你下药,就怕你有朝一日害死李俶。可他却让我生下了佋儿,是我野心不够吗?还是……我比你强?”

杜妗问道:“你想死吗?”

“你嫉妒我?”张汀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像是脑子有问题。

杜妗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和这样的疯女人一般见识,就吩咐人将他们母子送走。

在今日之前,她一直就没把张汀当成一回事,连李亨、李俶都颓废下去了,张汀又能做什么?

但现在张汀成了一个逃脱了她视线而且身份至关重要的人。

杜妗大为愤怒。

她生气时没有大吼大叫,而是愈发冷峻,喃喃自语道:“我还是不够心狠。”

杜媗道:“你需要的不是更心狠,而是容忍自己出些错。”

“现在说这些没用,想想她能去哪吧。”

说着,姐妹俩对视了一眼,很快就想到张汀有可能去了哪里。

……

薛白近来国事繁忙,并没有太多心神放在权位之争上。

秦陇战场的战事愈发吃紧、河南又出现了旱灾、各地本该运来的夏粮因各种原因延迟了,漕运也出了问题,使得江淮的税赋与榷盐的收入被卡在两淮。

薛白怀疑是有一部分州县的官员故意的,比如河南转运使李峘就是李岘的兄弟,很有可能扣留了漕船,为的就是给他下绊子。

李琮快死了,必然有人按耐不住。

唯今之计,一边派人去查,一边拆东墙补西墙先应付着。

这让薛白手底下能用的人手十分不足,也牵扯了他大量的心神。

连着几日他都被官员们拖着不停议事。

原本以为百官会逼迫他处置田神功,可这两天却是没人再提,任由这件事情发酵着。

但危机显然没有就此解除,信任的裂缝反而在变得越来越深。

这日,才难得歇了一口气,薛白便听闻杜家姐妹转回来了,他心知又出了变故,遂赶回少阳院相见。

“张汀?”

“是,我们怀疑她躲到了田神功军中。”

薛白往门外看了一眼,并不见有人来报田神功求见。

他遂沉吟着,道:“我不宜派人到他军中去要人。”

“派人去查呢?”

薛白踱了几步,没有立即派人去查田神功,眼下双方之间的信任很脆弱,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它断掉。

“秘召老凉、姜亥回京,不必带太多兵马,但要快。”

这件事,薛白没有用官方的驿马,而是写了封亲笔信,盖上私章,让杜妗暗中遣人送去。

杜妗接过,问道:“田神功怎么办?”

“我不能等到朝臣们逼我处置他,得抢在他们前面作决断。”薛白道:“等五郎与刁丙回来,看田神功是否有话要带给我。”

等杜家姐妹离开,薛白回到宣政殿,想了想,召郭千里来见。

一直以来,薛白都是让郭千里担任龙武军大将军,这是举足轻重的位置,按理说,他应该换上更信任的心腹,但他反而认为郭千里很稳。

旁人看郭千里大大咧咧、马马虎虎,怎么都与稳重沾不上边。可薛白认为的稳,是郭千里从来不完全倒向谁,身为禁军的原则就是谁当皇帝听谁的,不参与任何的皇位之争,也是真的不感兴趣。

三庶人案发生后,李隆基没杀郭千里,当时薛白不明白。可当薛白如日中天的时候,也从没见郭千里跑来表忠。

有这种心态,反而不容易被挑唆。

而且,禁军将士绝大多数都是跟着薛白守卫过长安的,基本掀不起大乱来。

从这方面来看,他们反而比田神功的兵马可靠些。

然而,等了半天,薛白却得到一个让他十分惊讶的消息。

“殿下,郭将军遇刺了!”

消息来得太过突兀,换作别人难免要措手不及或是恼羞成怒,薛白却还很冷静,先问道:“人如何了?死了?”

“未死,但重伤了。”

“慢慢说,发生了什么?”

“今日郭将军休沐,带着孙女在东市的戏园看戏,他是微服出门,带了六个随从,看过戏,在路上遇到有回纥商人与人争执,他便命人过去查看发生了什么。人群混乱,忽然就有人拿匕首刺向郭将军,他牵着孙女,没来得及避开,挨了一下,捉住对方的手腕拧断了,这才未死,后来随从杀上来,凶手见行刺不成,自尽了。”

薛白又问了些细节,线索已经断了。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郭千里暂时肯定是主持不了北衙的局势了,需有人暂代其职。

薛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出一个他能绝对信任、有足够能力,还得有足够威望的人来统领禁军,且这人最好还就在京城不远。

他得在李琮死之前布署好此事。

至此,薛白知道已经没必要浪费时间去查真相,留给他的时间只够让他完成兵力部署,保证李琮一死他就能够顺利登基。

登基就是赢,否则就是输,别的都不重要。

阴谋背后的主使者是李隆基也好,不是也罢,他都得控制好大明宫、太极宫。能第一时间得知李琮驾崩的消息,并控制住李隆基。

有时他也会考虑,能否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李琮。但想到达扎鲁恭就在秦陇、随时有杀入关中的可能,李琮多活一天就有多活一天的好处。

~~

春明门。

杜五郎才进入长安城,前方忽然有一队衙役向他走来,问道:“可是杜相公家的五郎?”

“何事?”刁丙沉声问了一句。

杜五郎连忙以眼神示意刁丙,他们正在扮道士,别走漏了身份,让人知道殿下包庇田神功。

接着,来人道:“今日龙武军大将军在东市戏园遇刺了,京兆府想请五郎问几句话,请。”

“郭千里?!”杜五郎大为惊讶道:“他怎么样了?”

“五郎放心,人还活着。但此案事关重大,还须五郎配合。”

杜五郎当然也知在皇帝大限将至之时禁军大将忽然出事意味着什么,因此连忙与刁丙道:“你快回去保护殿下,我去查查发生了什么。”

这长安城现今的情形,倒像是离不开他了。

刁丙关心宫中局势,知道杜五郎如今是太子挚友、宰相之子,想来也是没人敢为难他,身边又带了不少随从护卫。遂点点头,先赶回宫中。

这边,杜五郎仔细看了来人一眼,道:“我常去京兆府,怎未见过你?”

“这是下官的牌符,这是京兆府的公文。下官升京兆法曹已有两年多了,还未曾有幸与五郎打过交道。”

“你不说我还忘了,我是有两年了不怎么被捉了。”

杜五郎看了一眼那牌符,道:“你名叫吴凑?有礼了。”

“五郎客气了。”

众人遂往京兆府而去。

杜五郎问道:“上次我到京兆府带走一个小和尚,没见到你。”

“那案子不是下官办的。”

“为何?”

这个问题,吴凑没有回答,直到进入京兆府,说要带杜五郎去问话,他再次拿出了文书。

“这是……黎少尹的印信?”

“是。”

杜五郎不知黎少尹与杨京尹的批文有什么不同,左顾右盼地与一些熟识之人打着招呼,又安排了随从们在前院喝茶等候,随着吴凑穿过长廊,进入一间公房。

“问吧。”

吴凑问道:“当初,教坊诸伶人是在五郎的安排下开戏园唱戏的?”

“是。”

“这便是凶徒,五郎可认得?”吴凑拿起一张画像。

“不认得。”

杜五郎摇了摇头,道:“戏园里虽然有胡人乐师,但这个我可没印象,至少画像上看不出来。可以给我看一看尸体。”

“不必了。”吴凑道,“尸体在别的地方。”

“你不带我去吗?”

吴凑道:“还有另一桩案子,京中有户人家的妻儿失踪了,有人称是杜家下人带走的。”

杜五郎讶道:“有这种事?我家里出了这等恶奴?!”

吴凑再次拿起两张画像,问道:“五郎见过他们吗?”

杜五郎仔细一瞧,愣了一下,揉了揉眼,迟疑着,缓缓道:“这不会是忠王的张夫人吧?”

“看来,五郎见过她。”

“你这是什么意思?”杜五郎问道:“你……不会是想对付我吧?”

他不太敢相信这件事。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了,他以前能被京兆法曹的儿子狠狠欺负,如今他的地位已远不是京兆法曹能比。

“查案。”吴凑显得正气凛然,道:“市井都说五郎强抢民女,我原本不信。但如今有妇孺失踪,我官职虽小,却也要查个明白。”

见他如此正义,杜五郎被气极了,抛出一句只有恶少吉祥才会说的话。

“你想动我?你知道我是谁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