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486章 幸蜀

满唐华彩 第486章 幸蜀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486章 幸蜀

第486章 幸蜀

长安,皇城。

自从李琮暂时任命颜真卿为宰执以来,颜真卿若非在守城,一向是在尚书省处置国事。扭转了从李林甫任相以来形成的私宅务公的风气。

尚书省西南的院落属于兵部,这两日李光弼便常过来,向颜真卿讨要兵粮。有时也与薛白谈论最新的战略变化。

“如今崔乾佑、田承嗣已于长安以西合兵,目的必是突围,与安庆绪汇合返回范阳。”李光弼在地图上划了两条线,道:“他们有两条路,一是夺潼关,二是渡过黄河,走河东。”

“能确定他们已放弃攻打长安了?”薛白问道。

“崔乾佑若有信心从我手中攻下长安,便来。”李光弼随口应着,不经意间流露出了睥睨之态,继续道:“我的主张是,围困住这支叛军,待他们粮草耗尽、士气疲弱,一举攻破。但绝不能仓促与之交锋,出城决战于野,我方未必能胜。”

薛白对此十分认同。

平叛绝不是守住长安就够的,若能吃下这七万范阳精锐,就算是保住了大唐的军事实力。至不济,也不能为了平叛而折损太多的兵力。

但要做到围困叛军又不在短时间内与之决战,很难,一则需要关中各个州县坚壁清野,不让叛军搜刮到粮草,二则官兵这边要保证有足够的军粮供应,别没等叛军饥饿疲弱,自己这边先被饿垮了。

李光弼今日就是来给他们这边施加压力的,官军要如何布防他胸有成竹,可关中各个州县的协调,粮草的运输,却都需要长安朝廷来解决。

“放心,李节帅带来的粮草用尽之前,第一批从南阳来的军粮必定抵达。”

“若是食言,我饿着无妨,前来勤王的这数万兵马却不好弹压。”

在军粮之事上,李光弼态度很强硬,有种不好相与之感。

几人谈罢,末了,他正要离开,却又问道:“对了,圣人抵达蜀郡之事,如何对天下人交代?”

薛白道:“待解决了关中这支敌军,方好迎圣驾归来。”

“朝廷也须尽快给出说法,以免世人混淆了。”李光弼提醒道。

这不是小事,让薛白忽然宣布他带回的圣人是假的、真的圣人到了蜀郡,必然使天下哗然,可拖下去只怕会更糟糕。

~~

李光弼才离开,一个穿着绿袍的中年官员步入尚书省,向守在门外的护卫执礼道:“军器监丞皇甫冉,得北平王相召,前来求见。”

“请。”

皇甫冉步入省台,只见到处都是繁忙景象,小吏们抱着卷宗匆匆赶过,不说兵部,便是吏部、礼部、户部也在忙着大量的升迁、封赏事宜。

官廨中,薛白正站在窗前负手思索,见到他来,显出友人般的笑意,说话的语气也是轻松。

“茂政兄猜猜,今日请你来何事?”

皇甫冉先是关上门,方才应道:“能找到我,想必不会简单。”

这些年,皇甫冉从虞乡县尉起家,一路迁到军器监丞,品级跃得不慢,却不算突出。重要的是他掌管了军器监这样的实权差事,等长安一战论功行赏,自是前途无量。

两人相识于微末,同是春闱五子,可今日薛白却没找元结、杜甫、杜五郎,因皇甫冉出于皇甫德仪一族,牵扯三庶人案,当年亦是由张九龄出手保护下来的。

“圣人到蜀郡了。”薛白开门见山道,“你说此事能简单吗?”

皇甫冉一愣,指了指宫城方向,问道:“那宫中那位?”

薛白道:“假的,杨国忠扮的,已经死了。”

好半晌,皇甫冉没说话。当年野无遗贤案,他们大闹长安,也算是闯了大祸的,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薛白还能犯下这种程度的大祸。

“圣人到蜀郡去了,他对我、对殿下都有些误会,认为我们想要政变,其实我只是想迎他回长安……”

薛白与皇甫冉说起此事,就比与李光弼说的时候诚实得多,大概解释了两句,便抛出了他的想法,道:“我想让茂政兄往蜀郡一趟,迎回圣人。此行,或许会有些危险。”

“你让我去与圣人谈判?”

“是。”

皇甫冉叹道:“如此,我们可真就是逆贼了啊。”

薛白道:“看忤逆了谁,当圣人与天下人的利益相悖,不忤逆他,便是忤逆天下人,不是吗?”

这句话很大胆。

皇甫冉若真应下了,那在圣人眼中就是反贼了。可他犹豫了一会,竟是点了点头,道:“好,你要圣人答应什么,又能答应圣人什么?”

“有两件事我们必须要,一是名义、二是粮草……”

薛白说了很久,皇甫冉认认真真地听着,渐渐感到肩上的担子愈发重了,脸色凝重了起来。

之后,薛白还拿出地图,指点着蜀郡的地势又交代了几桩事。

“放心,我记下了。”

皇甫冉完全领会了薛白的意图之后,站起身,忽又想起一事,问道:“对了,圣人若要把高力士、杨贵妃等人送过去,当是可以答应下来吧?”

薛白一愣。

对于这个小要求,皇甫冉并不认为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只是想到了便问出来,没等薛白的回答,快步而出。

薛白已经为他安排了副使、向导、护卫、快马,他当日便出了长安,直奔蜀郡。

~~

当是时,北方正战火连天,而蜀郡依旧是天府乐土。

皇甫冉一路马不停蹄,到蜀郡依旧花了十天,他不知这十天之内关中的战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心中焦急,却告诉自己见到圣人时一定不能着急。

他先是往益州城门处打听天子驻跸于何处,站在城门处往城中望去,意外地发现益州城里正是一片盛世繁华的景象。可见战火未燃到之处,人们对大唐的强盛还抱有强烈的信心。

“我是从长安来迎圣驾的使者,敢问圣人何在?”

“平叛了?我就说要不了多久就能平叛。”守门的兵士是個乐天派,笑呵呵地应道:“圣驾在天回宫。”

“如何去?”

“天回宫在城外,不难找,跟着那些修建宫城的民夫就成。”

皇甫冉遂拨马往西南而行,一路上便能见到官吏组织着大量的民夫挑着木石,排着长长的队伍。想到守长安的艰辛,他不由心疼这营造行宫的花费。

等到了正在改造的剑南节度使行营,他上前一打听,得知圣驾在不远处山上的玄中观。再赶到玄中观,发现此处也在扩建。

通报了姓名,好不容易才有一名官员迎了出来,却是道:“圣驾去青城山了。”

此事也好理解,玄中观、天回宫都正在营建,人多了自然就杂,未必安全。故而,李隆基由剑南兵马护卫着,浩浩荡荡往青城山游玩了。

皇甫冉只好继续赶路,从益州到青城山是有官道的,且还是近年才修缮过的用来进贡的直道,他带着使团飞马狂奔,在天黑前就奔出了一百余里。

然而,歇息时,一个跑去探路的向导却是赶回来道:“郎官,走错了!”

“怎么会?这是去青城山的路不假。”

“圣人……圣人没往青城山。”向导喘着气道:“转往新津了。”

“没探错?”

“銮仗浩浩荡荡,百姓们都看到了,不会错。”

皇甫冉无奈,遂只能连夜掉头,赶路去往新津。

夜里小歇了一会,天明时,他到了岷江上游的西河岸边,见到新津渡口人潮如织,官吏、士卒、乡绅、百姓们都站在那边望着对岸那一座秀丽的青山。

还能听到人们正在高谈阔论,仿佛战乱从未降临在大唐。

“早在开元年间,新兴寺的佛殿柱子上自然生出一座老君圣像,圣人遣人来把老君像请回长安,立在皇宫大同殿供礼。这次来啊,就是来新兴寺还愿的。”

说话的是一个佛门信徒,一番话却惹恼了一个道士。

“你错了,圣人此番是去宝真观见赵真人,请赵真人做法庇护大唐。你们若不信,我这里还有一首圣人写给赵真人的诗,名为《送赵法师还蜀因名山奠简》,你等听着!”

皇甫冉排着队过木桥,也听到了圣人的那首诗。

“江山寻故国,城郭信依然。”

“二室遥相望,云回洞里天。”

他不由心想,江山如故,可惜圣人的故国已经不在了啊。

于是,当他再看到山脚下那代表着皇家威严的侍卫、仪仗,已难以再崇敬圣人,只觉得深深的可悲。

~~

古寺建在山顶上,于树林中露出一角,甚是清幽。有小和尚正在撞钟,以迎接圣人。

“咚、咚……”

钟声悠远,飘落到了山下的西河,扬起荡漾的波澜。

李隆基正盘坐于寺中高台,与寺中住持对谈。

他是打算去宝真观寻赵真人,路过此地,忽然想到了当年的祥瑞,临时起意到寺里来看看的。

在一个气质平和、与世无争的老僧面前,李隆基不再掩饰他的情绪,任它像河面漾起的波澜一样飘荡。

“朕励精图治,开创盛世,不曾料,竟是养虎为患。迫朕幸蜀者,并非安禄山。”

时至今日,李隆基提起安禄山依旧是不屑的。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安禄山能造成的威胁有限。

“真正吃人的虎,是朕的儿孙。他们为了夺取朕的皇位,一个一个都不择手段……”

这些苦恼,一个山中老僧其实是无法开解的,总不能像劝寻常人一样,劝圣人落发出家。

正为难之际,崔圆趋步到近前,禀道:“陛下,长安遣使来了。”

“这般快?”

李隆基恢复了冷静,思忖着,倾向于不见对方。

就在前两日,他已经见过了李亨派来的内侍鱼朝恩。鱼朝恩趴在地上痛哭,因圣人还活着而无比感动,也替李亨消除了一些“误会”。

简而言之,就是李亨误以为圣人被李琮派薛白弑杀了,怀揣着对李琮的愤怒与对大唐的忧虑才赶往灵武,哪怕群臣几番劝进,他也怀着万一圣人还活着的期盼几次拒绝,最后是为了不让李琮的阴谋得逞,才不得不称帝。

为了阻止李琮谋逆,抢在李琮前面称帝?这种理由,李隆基当然不信,他动心的是李亨提出的条件,遵他为太上皇,仍掌朝政。再加上薛白守住长安形成的威胁。他相信与李亨的合作能够十分坚实。

此外还有一件小事,李亨已经把嫔妃、内侍、宫人们往蜀郡送来了,过些日子便会到,能很大地改善他在蜀郡的生活。

这种情况下,他不论见不见长安来使,都打算先晾一晾对方。

“禅师也看到了,那些虎狼闻着味又向朕追过来了啊。”

“陛下或可一见。”老僧缓缓道,“许会有答案。”

之所以这般说,实在是这个山中老僧不擅于在那些有关权术的问题上对答,想着让圣人去见见旁人,好喘一口气。

这就是他太没有面圣的经验了,还不明白伴君如伴虎,要谨慎提出建议。

没想到,李隆基竟是听了他的,吩咐道:“朕要到山巅看看,领人过去。”

~~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能望到开阔壮丽的蜀地山河,使人胸襟为之一阔。

也只有在这里,李隆基才能收起杀意,召见来使。

“臣,礼部祠部司郎中皇甫冉请圣人安康。”

“皇甫冉。”李隆基道:“朕记得,朕离京前,你还只是军器监主簿,如何一跃为五品郎官?谁任命伱的。”

“臣……”

皇甫冉没想到圣人竟然能记得他一个小小官员的名字、官职,大为惊诧,须知长安城中大小官员有近三千人。

李隆基将皇甫冉的惊讶看在眼里,微微一哂,心中略微得意。

他一向喜欢用各种手段来震慑人心,让臣民们以为他无所不知,进而心生怖畏。

“你阿翁是淑妃的兄弟,你因三庶人案而怨朕,是吗?”

李隆基这里说的淑妃,指的其实是皇甫德仪,因皇甫德仪的儿子鄂王李瑶便是三庶人之一,旁人早已不敢这么叫了。

换作平时,听圣人这般问,一般人肯定要回答“不敢”的,但,皇甫冉想了想,却是答道:“鄂王是冤枉的。”

“冤枉?”李隆基一讶,以不容置喙的语气喝道:“你知他是冤枉的?他谋逆时你才多大!”

皇甫冉道:“可圣人心里知道,冤杀了他们。”

“你好大的胆子!”

“禀圣人,如今北平王守在长安,臣前来拜见圣人,我与他皆是三庶人案的遗孤。我们愿意一起,为过去的错误弥补。”

李隆基听得大怒,冷着脸道:“朕唯一的错误便是没更早看到那小兔崽子的狼子野心。”

皇甫冉道:“北平王说,当年他平定南诏,因其地桀骜不驯,他遂留一支兵力镇守,若圣人在蜀郡护卫不足,可北上护驾……”

“威胁朕。”

“臣并不认同他这些话。”皇甫冉道:“臣此番来,为的是圣人。”

他从面圣伊始就表现得很直率,甚至是忤逆。可此时话风一转,却显得十分诚挚,塑造了一个说话耿直但还算忠诚的形象。

“臣之所以答应出使,并非是想为殿下立所谓的从龙之功,而是为大唐社稷谋划。殿下虽盼着能迎圣人归朝,却断然不会逼迫圣人,圣人坐镇蜀郡,只需下两道圣旨,一则为殿下正名,二则命江南转运粮草入长安,则叛乱可定……”

李隆基面无表情,实则听得很认真。

薛白提出的条件并不算苛刻,没有要求他立即回京。那么,他在蜀郡便可左右长安的粮食,相当于扼住李琮的喉咙。

“够了!朕为何离开长安?因那逆子意图宫变,如今却要朕下旨宣扬其功?”

“殿下是太子,却未在圣人离开后登基。反观……”

“那是他根基浅!否则他便不会找人假冒朕,而是直接登基了。”

“正是如此,殿下才迫切需要陛下的支持,方能尽快平叛,并在平叛之后,归权于陛下。”皇甫冉道:“反观忠王,为太子十余年,羽翼丰满,今更是擅自称帝,陛下若纵容他,才是养虎为患啊!”

这是与鱼朝恩截然不同的劝说方式。

李隆基顺着皇甫冉说的情况思考,能想出一条使自己重掌大权的路——暂时支持李琮对抗叛军,并且与李亨对峙,而他则借机重塑威望。

重塑威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往天下各地派出心腹大臣。可从长安出逃,再经历陈仓兵变,他身边根本没有多少可用之人。

若是想讨要回那些心腹大臣们,唯有在长安的李琮、薛白一方可以满足这个条件。

心里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可李隆基态度依旧冷峻,叱道:“逆贼,朕岂会再信他们?”

皇甫冉跪倒在地,道:“臣绝不赞同太子、北平王的忤逆之举,可臣确定一件事,那便是他们决心先平定叛乱,而后再谈储位归属,而忠王只怕并无此等决心。臣恳请陛下,先平胡逆,再断家事。”

随着这一句话,李隆基招过崔圆,吩附了几句,让崔圆带着皇甫冉私下去谈。

作为天子,他自是不会去谈具体的条件。

“不知陛下还有何顾虑?”崔圆问道。

李隆基道:“薛白,一介贱奴敢冒充天家血脉,竟敢让朕下旨承认他。”

崔圆便明白过来,圣人其实也认为这局势下与长安和解更好,可是担心一旦承认了薛白的身份,往后再难扼制住对方。

“陛下。”崔圆低声道:“臣以为,诏书可以下,便也能改。倒不妨暂且答应他们?让他们将诸王送至蜀郡,如此,等陛下分封诸王,又岂惧一冒充皇孙者?”

他这意思,简单而言,是要让圣人到时食言而肥。

李隆基于是眯了眯眼,冠冕堂皇地答道:“先平胡逆,再断家事。”

~~

崔圆便带着皇甫冉单独去谈。

李隆基则独站在那,想着薛白带了一个假圣人回长安,这不仅是犯了谋逆大罪,还要失信于天下。可他竟要下旨为薛白开脱、正名,命天下各郡转运粮草至长安?

这种念头,让他心中始终有一股不平之气,难以压下去。

只是,多年君临天下的经验告诉他,权谋一道绝不是以眼还眼,而是如何有利就如何做的。

不因气而动怒,唯顾社稷之利,此方为掌权者应有的觉悟。

他负手站在山顶上往北方看去,看到远山上挂着的白云随风消散,山下的西河滚滚而去,喃喃道:“终是江水拦不住,放任白云自去留……来人,笔墨伺候。”

这山上少有笔墨,随侍们连忙跑回山寺,好半晌,才寻来了一支大笔。

李隆基遂提笔在山石上写下“修觉山”三个大字。一个字一块山石,字有二三尺之大,飞翥沉着,极有气势。

他今日于此修得了更大的觉悟,往后誓将不再受人蒙蔽,再造盛世、重振英名。

次日,他又御笔亲题了两封圣旨,送往长安。由此,那北平郡王暂时成了他承认的北平郡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