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289章 消失的奏章

满唐华彩 第289章 消失的奏章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289章 消失的奏章

满唐华彩正文卷第289章消失的奏章寒冬腊月里,白昼短,睡得多,一天天过得尤其快,转眼,正旦日过去,到了天宝九载。

这是庚寅虎年,圣人已在位三十八年,李林甫已任相近十六年,大唐鼎盛,万邦来朝。

年节里长安城依旧有宵禁,因此时人更在意的是上元节,到那时才没有宵禁,长安城彻夜灯火通明。

天宝九载,初二。

虢国夫人府。

冬日的阳光透过纸窗,已是日上三竿了。

杨玉瑶在温暖柔软的被窝里醒来,感受到薛白与她紧贴的肌肤热乎乎的,伸手一摸,他背上的肌肉坚韧又有弹性。

“男人身上就是阳气重些。”

“嗯?”

“我自己睡,醒来都是手脚冰凉的。”

薛白嘟囔道:“不都是与明珠一起睡?”

“她也是手脚冰凉的。”

“你们得多喝些热水,拿艾草泡脚。”

杨玉瑶有些欣喜,觉得薛白真是关心她,但她却还是要敲打他的。

“我昨日与杜家姐妹打骨牌,输了六百多贯,对了,她们气色不错,你可是卖大力气了?”

“你气血才好。”薛白眼都不睁,翻了个身。

被子里有些冷风进来,杨玉瑶连忙掖住,修长的双腿勾蹭着,道:“再赖一会。”

“说来,圣人近来不愿见我。”薛白道,“我都请求觐见好几天了。”

“我问了玉环,圣人说伱变得无趣了。”

“呵。”

“骨牌不打,酒也不喝,歌也不唱……猜也能猜到,你进宫又是要说李延业私会吐蕃人一事,不够烦人的。”

薛白不得不承认道:“圣人说的对,他近来在忙什么?”

“长安太冷了。”杨玉瑶道,“圣人还是想到华清宫去,可之前的妖贼让高将军有些顾虑,杨国忠正在重修华清宫城。你献上的骨牌游戏圣人还是喜欢的,不过近来胡儿献的宝货也到了,圣人兴致很高,打算上元节大宴群臣,会有很多赏赐。”

“郭虚己死了,剑南的局势圣人是如何想的?”

“这我哪知道的。”

“得等到上元节,我才能见到圣人?”

“或者你再想个好玩的递上去,不过……”

说着,杨玉瑶也不知想到什么,凑到薛白肩头咬了一口,留下一排浅浅的牙印,之后道:“你回长安以后,不怎么见到玉环吧?”

“是。”

“她也不常在圣人面前替你说话,生你气或是生我气了?”

薛白大约知道原因,但不说破,语态从容地反问道:“你做了什么惹她生气的事?”

杨玉瑶微微得意地笑了笑,道:“除了与你这义弟,我哪还有做什么。”

放在前两年,利用圣眷解决麻烦是薛白最有效的手段,朝中重臣对他的忌惮也是来源于此。偏偏他自己不愿当佞臣,这手段如今渐渐不管用了,倘若让政敌意识到这点,于他是很危险的事。

祸事的根由,大概还是在那年七夕,在长生殿与杨玉环共躲了一夜。

薛白莫名有些后悔,之后,那张原本在脑子里有些模糊的面容又清晰了些。

他摁下这些杂念,嘲笑自己所谓的忧国忧民,实则是躺在美人的被窝里瞎想。

“我知你在忧虑什么,还是李延业那案子吧?你想找圣人帮你那老丈人一把。”

杨玉瑶说着忽然停了下来,轻哼了一声,埋怨道:“大清早的……”

~~

元月里,积雪正在消融,天反而更冷了。

右相府中,连李林甫都感到早起很艰难,但他还是卯时就起来处理文书。

待看到罗希奭对颜真卿的弹劾,他思量着,开口问道:“正旦里,薛白都在做什么?”

李岫近来随身陪他处置事务,为了能尽快耳濡目染或是多受些苦,此时正侍立在旁发呆,闻言不由心想,薛白总不能来相府拜年吧。

“回阿爷,他无非是在御台史做事。”

“休沐了呢?”

“终日在颜家、杜家、虢国夫人府。”

李林甫道:“颜真卿既答应了罗希奭,今已时至天宝九载,他既不认错,还在操办女儿婚事。何意?”

李岫道:“想必是脾气太硬太臭,不碰壁不肯回头吧?”

“那便治罪贬谪。”

李岫得了吩咐,先思考了一会,认为颜真卿名著于世,本是不宜轻易贬谪的,但这次李延业之事,确是颜真卿做错了,阿爷也许是事先就知道圣人秘令李延业见吐蕃人,故意设了个套给颜真卿跳,他还真就跳了。

现在,颜真卿已在圣人心里留下了一个搬弄是非的印象,确是没有问题。

“阿爷妙计,我让苗晋卿拟个折子,陈希烈若敢不批,回头圣人便要怪罪于陈希烈。”

“你总算是开窍了。”李林甫难得赞许地对儿子点了点头,道:“你可知圣人为何倚仗为父十余年?便是我这揣磨圣心的本事。”

“是。”李岫道:“陈希烈没这本事,注定成不了事。”

“但杨国忠、张垍有。”李林甫语气冷峻,思虑着,挥了挥手道:“先贬了颜真卿,杀鸡儆猴,他们当中马上就会有人心虚了。”

~~

哺时。

道政坊,丰味楼,各雅间里有一众士绅官员正在把酒言欢。

偶然间也有人提到些朝堂之事。

“哥奴举荐陇右节度副使阿布思为京兆尹,诸兄可知为何?害怕有能之士出将入相取代他的相位,如今连三品重臣都用胡人了,我看不如整个朝堂全换成胡人,就没人再能威胁到哥奴的地位了!”

“敦诗,你言语过激了,至少,阿布思任京兆尹比杨国忠好。”

“任京畿首府之主官,原由仅因他比杨国忠好?那何不让你我来任职……”

而另一间厢房里,有人则谈得更深些。

“李延业的案子有了变化,据公文所诉,吐蕃人欲求和,李延业奉旨询问,颜真卿为求名望,拿他当了垫脚石。”

“颜公不是那样的人。”

“郑延祚也到京城了,告到了大理寺,称颜真卿是诬告他。”

“不论如何,公文上这般说,可见李延业、郑延祚皆有底气。”

“……”

种种杂谈之中,诸如此类的议论国事的对话都会被偷听的伙计暗中记下来,最后整理到达奚盈盈手上。

今日杜妗也在,薛白则是午后过来的。

几人看着长安城这些舆情,各自摇了摇头。

杜妗道:“哥奴开始反击了,你老师的风评急转直下啊。”

薛白还是维护颜真卿的,道:“人云亦云的评价没有意义。”

“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人云亦云,而是这次圣人、宰相不站在你老师这边,只怕连你也改变不了圣人的心意了。”

“可有发现那些吐蕃人的异动?”薛白问道。

“一直派人盯着,他们近日来并未私下再见任何人。”

“南诏使者那边呢?”

“并未发现双方有所接洽。”

薛白与颜真卿都认为吐蕃派人到长安包藏祸心,这是直觉,但目前为止确实未曾找到证据,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麻烦了起来。

杜妗相信薛白的直觉,偏是查不出半点东西来,不由也是柳眉微蹙。

站在她身后的则是她从偃师县带出来的任木兰,年纪虽小,如今却已是他们的心腹。因今日谈的不是什么机密,也不拘着她听。

“要我说,只是派人盯着,可没有用。”任木兰道:“打探消息,还得是靠无赖、乞儿。”

“这是长安,不是偃师,哪有许多乞儿?”杜妗沉思道。

任木兰自告奋勇,道:“让我去打听……”

薛白想了想,不再理会她们,站起身来。

“你去哪?”

“找人了解一下南诏的事。”

出了丰味楼,走过积雪初融的街巷,薛白也在想自己这次消息全面滞后的原因。

因为事情不同了,以前无非是朝堂上争权夺势,涉及到的只那几个人,派伙计盯着,总能有蛛丝马迹;这次却是真正的军国大事,牵扯到边陲各国,若还在这市井里由着几个小丫头去打听,又能打听到什么?

除了在偃师蓄养的一批死士,薛白意识到自己在地方上还没有任何势力。

一个合格的当权者,该有门生故旧、耳目爪牙,遍布四海,偏他入仕才两年,势力还没培养起来。

得去借势。

~~

暮鼓声才响完,光福坊中,薛白在一座宅门前叩了门环。

李泌听到通传,从床上爬起,披了一件大氅到客堂,只见薛白正坐在那烧炉子,像是打算在他家长谈。

“薛郎入夜来坊,为了颜公一事?”

“这么早就睡了?”

“暮鼓声响过了,本该不会有人来。”

“你是道士,不会算?”

“我是道士,又不是神仙。”李泌在火炉边坐下,伸手烤着现成的火,道:“颜公做的没错,李延业私会外蕃,犯了国法,该弹劾。”

“但朝廷似乎不这么想。”薛白道,“圣人觉得老师多事了。”

“无妨,外放两年罢了。”李泌道,“若让我出主意,颜公干脆辞官归去。”

“是吗?”

“真的。”李泌挥了挥手,似挥去权力带来的烦恼,“颜公做了该做的,其余的勾心斗角,大可跳脱出去,不予理会,是非对错,往后世人自有评说。”

薛白没这么洒脱,干脆直说道:“李延业召见吐蕃人,不是因为和谈。而是吐蕃将有政变,九政务大臣中有人要杀尺带珠丹。”

李泌眉毛一挑,讶道:“为此事?你怎知晓的?”

“哥舒翰与我说的。”

李泌起身,往门外看了一眼,回过身道:“这是军国大事,你轻易告诉我?”

薛白坦诚道:“告诉你又如何,我怀疑这是障眼法,我怀疑吐蕃人实际上是为了南诏而来的。”

“你不会是为了帮你老师,开始做局吧?”

“这种军国大事,我不与你开玩笑,但我不了解南诏,你可否帮我查?”

李泌反问道:“剑南节度副使鲜于仲通与杨国忠交情不浅,你何不去问他?”

薛白道:“信不过他,信你。”

李泌哑然笑了笑,摇手道:“但我若帮你,可有条件。”

“什么条件?”

“不瞒你,不久前张驸马与我相谈过,打算出手帮你们师徒一把……你退了婚,娶和政郡主如何?”

“他自己过得不好,倒想害我,你也这般想?”

李泌道:“于东宫有利,便于社稷安稳有利,不是吗?”

“走了。”薛白道,“我去找杨国忠。”

“你若要问南诏的事,年中,我在翰林院拟了一份旨意,给云南太守张虔陀。”

李泌虽然也狡猾,但却不会为了争权夺势而耽误国家大事,因此,薛白才走两步,他已开口说了起来。

薛白停下脚步,回身问道:“内容?”

“圣旨,我岂能告诉你?”

李泌笑了笑,把手指放在炉火上的水壶里,蘸了些水,在地上写起来。

薛白借着炉火的光亮看去,只见他字迹飘逸,与颜楷相比是另一种味道。

“初,姚州进奏,阁罗凤欲叛,圣人以此问张。”

两列以水写成的字须臾便渗在地砖里,消失不见了。

薛白问道:“张虔陀如何回禀?”

李泌摇了摇头。

“奏章还未回来?”薛白道,“岭南的荔枝可是三日就能到长安。”

李泌道:“我不知,你若有本事,去问问中书令。”

薛白笑了一下,李泌难不倒他,总归是借势,能借东宫之势,借一借右相之势也行。

“那我去了。”

“我帮你查吧。”李泌叹息一声,因想到李林甫也想嫁女给薛白,眼下若真让他们联姻了,东宫的处境就更艰难了,他遂道:“你到客房住下,我明日问问给事中。”

“地方各道、州、藩镇在长安都设有进奏院。”薛白道:“张虔陀若有奏书回来,当首先送到剑南进奏院,且有记录吧?”

“你想做什么?”

薛白道:“你待诏翰林,何不去调阅进奏院的文书?”

“此事违大唐律例。”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有宵禁行走的牌符,李翰林可想逛逛长安?”

~~

各节度使设在长安的进奏院一般分布在东市周围的几个坊内,尤其以最繁华的平康坊、崇仁坊居多,因与尚书省选院相近,且与东市相连,最重要的是离右相府近。

剑南进奏院则是设在务本坊,在国子监的西边。

夜色中,薛白、李泌提着灯笼,身后刁家兄弟牵着马,缓缓而走。

路上,李泌问了薛白一个与正事无关的问题。

“太子、右相皆想嫁女于你,你是如何感想?”

“一个道士,问这些做甚?”

“道士也会想要闲聊,尤其是被好事者从被窝拉出来,在寒冷宵禁的长安乱逛之时……”

薛白忽然道:“你猜,务本坊的巡视由谁负责?”

李泌当即会意,小声问道:“金吾将军,李延业?”

“看来,你也这般想?”薛白道,“那你我判断一致了,吐蕃人必有阴谋。”

李泌本以为薛白是明确了此事才问的,因此做出了猜测,不想竟是一句试探。

他摇了摇头,干脆闭嘴不谈。

两人到了剑南进奏院前,刁庚当即上前拍门,声震如雷,像是把整个长安城都从夜色中惊醒了。

等了很久,才有人来,把门打开了一条缝。

“来者何人?”

李泌拿出一枚金鱼符,道:“待诏翰林,急调一些文书。”

不由分说,刁氏兄弟推开了门,薛白大步而入,冷着脸道:“奉令调阅川西半年来所有诏令、文牍,速带我等去。”

他一个八品监察御史,气势比待诏翰林还强。

待进了一间都厅,薛白才低声向李泌问道:“不是五品才有鱼符?”

“圣人赐的。”

李泌荣辱不惊,淡淡应了,亲手点了一支烛火,开始翻阅文书。

薛白则与刁丙低语了两句,让他到外面盯着,方才也拿起记录查看。

过了一柱香时间,李泌不由打了个哈欠,因他素来是起得早的;薛白今日则是一直到中午才起来,此时正是最精神的时候,眼睛亮得像是一只在捉老鼠的猫。

“你看这里,三个月内,张虔陀进献宝货给圣人五次,当有奏章一并入京。”

“不对。”

李泌皱了皱眉,道:“看这时间,张虔陀进献之后,圣人命我拟旨问南诏之事,却只提到之前姚州都督状告阁罗凤。”

“也就是说,圣人没收到张虔陀的奏章?”

“至少这一封没收到。”

“之前的呢?”

“有。”

薛白问道:“什么内容?”

李泌本不欲说,此时却意识到事态有些严重,压低了声音,道:“天宝八载夏,张虔陀提议,把阁罗凤的一个庶弟送回南诏。”

“何意?”

“阁罗凤有个庶弟,名叫蒙归忠。这兄弟二人从小便不和睦,阁罗凤当了南诏王,蒙归忠便逃到长沙,张虔陀希望把他接回南诏。”

“蒙归忠?”

“是,圣人赐的名字,阁罗凤叫蒙归义。”

薛白道:“那在张虔陀看来,阁罗凤有反意了?”

“未必。”李泌道,“大唐为牵制吐蕃,助蒙舍诏一统六诏,而南诏强大之后,朝廷对它的态度自然要有所转变,扶持之余,也该有所提防。张虔陀如此提议,该是出于此等考虑。”

薛白道:“我觉得我们猜对了,吐蕃与南诏,只怕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联合了。”

李泌抿着嘴不答,许久才道:“还没到那一步。”

“找出张虔陀的奏章看看?”

“奏章到了进奏院,圣人却没看到,会在何处呢?”

李泌思忖着,转过身,看向门外。

只见刁丙匆匆赶了回来,一边跑一边道:“金吾卫来了!”

下一刻,披甲的金吾卫锐士大步而来,喝道:“何人胆敢犯夜?!”

他们手持火把,光亮映在李泌的眼睛里,之后,那双眼睛里浮起深深的忧虑。

李泌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是知道如薛白所言,他们猜对了。

在万里之外,吐蕃必定已经与南诏联合了,阻止不了了,无非是朝廷早一些知道、晚一些知道的区别而已。

~~

次日,李林甫才起身,便听说了一个消息。

“右相,昨夜,薛白、李泌犯了宵禁,在剑南进奏院,被金吾卫拿下了。”

“还不肯认错。”李林甫叱道,“弹劾不成,薛白这是做甚?做个局陷害李延业?!”

“是,右相明鉴。”

“人呢?”

“没敢怠慢他们,羁留了一夜,南衙现在也不知如何处置,来问右相。”

“放了李泌,把薛白带来见本相。”

“喏。”

吩咐过后,李林甫想到,上一次见薛白,还是那竖子以手持碎瓷意欲伤他,双方从此势不两立。

说来,薛白越来越不讨喜了,全无最初时的乖巧,这一次,只怕也未必能降服。

如此一想,他不由感到十分无趣,有些后悔把人召过来添堵。

然而,薛白这次来,态度竟有好些。

“右相春安,我正有一件事要报于右相。”

“是吗?”

薛白开门见山,道:“据我所知,只怕南诏已倒戈于吐蕃。”

李林甫听罢,神情毫无波澜,道:“你与颜真卿师徒情意深重啊,为了替他挽回名声,不惜做到如此地步。”

“右相可曾看到张虔陀的奏章……”

“但本相记得,当初你被太子坑杀,是本相给了你一个活命的机会。”李林甫语态铿锵,目光冷冽,“你求本相放了杜家,你求本相为你安排身世,你求本相嫁女于你。到头来,你为颜真卿卖命奔走,而屡屡悖逆于本相?!”

薛白不知道李林甫为何刚过完年就发疯,还真想了想,大概是因为眼看着他自己一年比一年老,李家后继无人又结仇满天下吧?

“南诏若叛了,右相的威望可就跌到底了。”

“本相比你清楚。”

“这般说吧。”薛白沉吟道:“吐蕃将有内讧或许是真,但他们有了私下见李延业的机会,只要顺带着使些小动作,对大唐都是莫大的损失,而这一切,就发生在右相眼皮子底下。”

“亏你想得出来。”

“到时南诏一叛,世人只会说右相老眼昏花……”

“无知竖子。”李林甫道:“你连南诏是如何一统诸部都不知,也敢信口雌黄?我大唐如此强盛,弹丸之地的南蛮如何能叛?可知何谓‘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薛白不厌其烦,再次问道:“右相可曾看到张虔陀的奏章?”

李林甫嗤笑一声,道:“本相再告诉你,张虔陀对南诏之敲打,皆出自本相之决议。”

“敲打?”

“大唐扶持南诏,目的在于牵制吐蕃,故而南诏一统洱海之初,本相早命云南太守筑城收质,缮甲练兵,于南诏险要之地筑城立寨,以驱南诏为大唐所用。如此布置,你告诉本相,它如何叛唐?!”

“那我只问右相三个月间收到了张虔陀几封回奏?连这等小事都被手下营营苟苟之辈瞒着,何谈掌控万里之外?!”

李林甫叱道:“够了,你还没资格与本相议论国事。”

“那右相又召我来,难道还是想逼我退婚,招我为婿吗?”

“你……”

面对薛白如此挑明的态度,李林甫反而说不出什么话来,怒气上涌,胡子都像是要炸开。

“这次,真是右相错了。”

薛白执了一礼,语气平和地道:“查李延业,一切就清楚了,告辞。”

他转身离开厅堂,心中对李林甫愈发失望透顶。

带着这隐隐的恼火情绪,走进长廊时,却有一道清丽的身影迎面而来。

薛白不由驻足。

……

李腾空是被李岫以“阿爷不舒服”的借口喊过来的,迎面遇上薛白,她不吃惊,却还是有些心烦意乱,转身便要走。

她不明白,他最近为何总来右相府。

因他与阿爷那些事,屡屡乱她心神,实在是烦人。

“小仙娘子。”

薛白却是唤了她一句,脱口而出的还是两人初识时的称呼。

李腾空不想应,脚步更快。

两人在首阳山看日出时关系分明已更好些,回长安前,她没敢想以后会有更亲近的来往,但未必没有这类期待,反而是她阿爷一搅和,她只想避着薛白。

“我有正事。”薛白两步追上,也不多说,径直低声道:“南诏叛了,你阿爷不信,帮忙劝劝他,可好?”

李腾空竟未多问,只是向李林甫所在的大堂看了一眼。

她了解她的阿爷。

之后,她与薛白对视了一眼,须臾便看懂了薛白的眼神。

于是她开口,只回答了一个字。

“好。”

~~

这日再去丰味楼与杜妗等人商议,薛白对事态已更清晰了。

“我们之前想错了,事态比预想中要坏。吐蕃人不是来与南诏人联络的,他们不需要在长安见面,因为南诏已经暗中归附吐蕃了,吐蕃人只是随手阻断了消息,让朝廷更晚知道此事。”

杜妗问道:“但目前为止,都还是你的推测,此事你没有证据。”

“查李延业就会有证据。”

杜妗身后的任木兰再次道:“我去,我可以去把证据偷出来,我非常会偷东西。”

“不必,老师没有弹劾错,朝廷只要拿下李延业一审便知,而李泌已入宫,请圣人彻查此事。”

“圣人会听他的吗?”

薛白其实没有把握,走到窗外看着长安城,道:“也许吧。”

天空中,一片浮云遮住了阳光。

坊墙那边,人们搭了梯子,往树梢上挂上花灯,为上元节做着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