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210章 法海

满唐华彩 第210章 法海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210章 法海

“都不必多礼,薛卿可知,朕让你兼任太乐丞,有何用意?

“臣请圣人赐教。”

“太乐署舞乐日渐稀松,已远被教坊比下去了。你五音虽不全,曲词却写得好,莫让朕失望。”

说着,李隆基得意地笑了笑,指着薛白教训道:“你啊,该好好排一出戏。”

薛白心知这皇帝为何得意。

他想当能臣,不愿陪李隆基声色犬马。这点,李隆基也是有所察觉的,但李隆基自有办法依朝廷规矩,让他乖乖来排戏。

“臣自当竭力。

“好,七夕之前,能否将这一出戏排好啊?”

“那恭请圣人七夕观戏。”

“哈哈哈。”李隆基笑着看向杨玉环,似在邀功一般。

李龟年则上前,说了薛白想要以湖为戏台想法,李隆基当即大加赞赏。

“不错,唱江南风情,离不开水,如《得宝歌》便是在漕船上韵味,这戏台便不搭了,移到西面芙蓉园搭水台……朕便说,薛9常有天才之想,未让朕失望啊。”

“臣不敢当。

“莫拘束,将戏本呈来,朕看看。”

薛白连忙双手奉上。

“给我。”

不等高力士使宦官来拿,杨玉环已欢呼出声,亲自提着裙摆上前,从薛白手里夺过那卷轴。

薛白只觉香风掠过,目光看去,笑靥如花,匆匆一瞥,她已经拿着戏本跑掉了。

虽然谢阿蛮已提前念了里面的一些诗文、戏词,但此时再看,也依旧让人惊艳,杨玉环看得目泛异彩,只觉读来满口余香。

“太真,让宫人先抄录一份如何?

李隆基脸上挂着无奈的笑意,劝了杨玉环几句,她不听,他也没有办法,干脆与薛白、李龟年等人先探讨起戏角的人选来。

永新可到了啊?

“回圣人,她正在扮男装。”张云容应道,“当不让圣人失望的故事,对角色信手拈来,道:“至于青蛇....

“好,想必只有她能唱许仙。”李隆基虽还未看戏本,却是看过薛白写说到这里,圣手潇洒抬手一招,一名宫装丽人怯怯从队伍中走了出来。

“薛卿看看,她来演青蛇,可适合啊?”

薛白忽然被喊到,只好看向那丽人,只见她穿着鲜艳的对襟半臂薄衫,耳垂珠玉,颈挂流苏,也是个十足的大美人,就是有些眼熟。

他是愣了一会,才认出这位原来是范女,毕竟之前也没见过范女见他目光看来,莫名地显出些愧疚之色,低下了头。

下一刻,杨玉环从戏本上移开目光,颇不满道:“我已答应阿蛮来扮青蛇了。”

“朕不过是提议。”李隆基云淡风轻地一笑,道:“薛卿,你写的戏词,

觉得青蛇由谁来扮为好?

薛白迅速行了一个叉手礼,在李隆基目光示意之前,避开那道目光作为难状。

“你说,谁扮适合?”杨玉环也在施压。

“谢典事扮更合适。

薛白斟酌着,给了一个回答。

连安禄山都知道先拜杨玉环,没理由他却分不出好歹。此事也好抉择,李隆基权力虽重,这些事上却非常大度,得罪了他,过两天也就好了;杨玉环却是有些小心眼的,得罪了她,都不知她要记多久。

至于范女如何想……薛白余光瞥去,见范女递了个理解并示好的眼神。

“这竖子。”

李隆基抬手指了指薛白,除了不再叫他“薛卿”,倒也没有发怒,笑道:“却还有个难题,唯不知法海由谁来扮…….

长安。

达奚珣从右相府出来,脸上带着深深的思忖之色。

“达奚侍郎,遇到难事了?

抬头一看,原来是王、王准父子刚刚过来。

“见过亚台。”达奚珣连忙向王铁行礼。

世风如此,唐人喜欢以别名来标榜官位,比如称县令为“明府”,称县尉为“少府”。“亚台”便是御史大夫的尊称,因其仅次于宰相台辅,也叫“亚相”“司宪”。

这也是为何王缺一定不肯把御史大夫让给安禄山的原因之一,如今他已是右相一系的第二号人物。

“我先去见右相。”王缺轻轻拍了拍达奚珣的背,进了右相府。

王准却不进去,以兴灾乐祸般的表情问道:“达奚侍郎还没说,为何愁眉不展?

“不瞒王少卿,又与那薛白有关,右相想将他外放,他却又在御前排了一出戏.....

“哦?什么戏?”王准对官职之事不感兴趣,只问他在乎的。

达奚珣还真知道,他把消息报给右相,右相实则早查到了,薛白要排的是《白蛇传》。

说过此事,他叹道:“事情到这一地步,依我之见,不如真答应给个东都的畿尉。”

“我正要带着斗鸡去昭应县。”王准道:“到了御前,我帮忙打听打听,帮你们一把,如何

“哦?王少卿愿施援手

“我与达奚兄是好友,他当了刊报院的官,对我有好处。”王准摸着下巴笑道。

次日,王准与贾昌便带着斗鸡出发往华清宫。

队伍中各色人等都有,有宫中宦官,鸡坊小儿,还有他们的酒肉朋友。

他们出发得迟,到了昭应县已是天黑,便由达奚抚招待着喝酒作乐。

“依我看,右相就不必压着薛白的官位。只要他愿意交刊报之权,旁的有何打紧?如今他圣眷正浓,压得住吗?

酒过三巡,说起薛白之事,达奚抚已有立场,希望尽快与薛白达成一致。

王准则更懂李林甫的心意,道:“正是因为圣眷正浓,右相才要将他赶得远远的啊。”

“我可说过了,薛白若赖在刊报院不走。”达奚抚道:“右相岂非更不王准会心一笑,道:“对了,说说他在排的那出戏。”

“说到此事,圣人还要再从长安招些宦官来。”

“为何?

“有个戏角不好找,要有人演一恶僧,与贵妃对戏,又要唱功了得,还得生得丑恶,愿意剃头,最好还是个宦官。”

达奚抚说到这里,有人帮他添了一杯酒。

这是王准最好的一个朋友,也就是此前与他到教坊厮混的邢綫。

邢解听着他们说白蛇传的戏角,眼珠转动,忽然道:“大郎,你鸡坊不是有个人选吗?

“哪个?

“刘化,替鸡坊与宫中递信的那个胖宦官。”

王准问道:“他能唱?

“他以前是南曲的小奴,十多年前净身入宫的,唱得不错。”邢綫道:‘来的路上,我恰好听他唱了几嗓,真是了得。”

王准道:“能唱就行啊,我明日带他见见圣人,但得先让他改个姓名。

贾昌问道:“为何让人换姓名?

“卯金刀嘛。”王准道:“身边若有人刘姓,圣人非常忌讳的。”

《春秋演孔图》言“卯金刀’名为‘刘’,赤帝后,次代周”奠定了刘氏为帝的正统地位,从汉代开始,便有如“非刘氏不王”、“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卯金修德为天子”东汉谶纬之语,是为“金刀之谶”。

从南北朝到大唐,刘姓造反者络绎不绝,哪怕到了如今亦然。

开元元年,谶语称“释迦牟尼佛末,更有新佛出,李家欲末,刘家欲兴”;开元十三年,洛阳妖贼刘定高率众攻通洛门;开元二十三年,东都人刘普会造反;开元二十四年,长安醴泉县妖人刘志诚作乱。

当然,忌讳是一回事,刘姓的人那么多也忌讳不完,一般来说想被重用,改个姓名也就是了。

达奚抚道:“那就让这个刘化改个姓名,再举荐他试试。”

“好…...

宴后,达奚抚安顿好客人,回了住处,却有一名心腹凑近了。

“少府,没醉吧?小人有重要事说。”

“说。

“前日,县令觐见圣人之后,该是与人提了洛阳那边的谣言。”

达奚抚不悦,道:“他这是何意?

“定是想让杨党的人查少府,想要对付少府。”

“呵。”达奚抚冷笑道:“由他们去查,最好再检举我一个匿丧不报。”

“那此事.....

“不必理会。”达奚抚道:“谋官之事,我与薛白再谈一谈,两个人就能敲定的事,不必多惹麻烦。”

华清宫,芙蓉园。

鼓声一起,忽有人高声唱起戏来,声音颇具威严。

“老僧法海,驻锡金山。衲衣龙杖离禅院,去到江南度许仙……吹!

江南佛地,岂容妖孽混迹其间?

试戏之人这般一开嗓,满座皆惊。

在台下看着的谢阿蛮怡好被“法海”一指,吓了个哆嗦,差点摔进薛白怀里。

“好!

李隆基抚掌称赞。

他其实不太喜欢和尚,原因有很多。比如武后兴佛,当时,法相宗的三祖刘慧沼助武则天建立了她称帝的正统言称。而早在北魏时,金刀之谶与弥勒信仰结合起来,在李隆基眼里也是动乱的根源。

因此他一改武周对佛教的崇尚,推崇道教,把老子请进七圣殿里。

至于眼前“法海”,李隆基则知道他刚剃了头发演的和尚,且在薛白这出戏里,法师也是个恶角,自是能够接受的。

老子就在不远处的七圣殿镇着。

“朕的弟子之中,还真无人能唱出这等煞气来……你叫什么名字?”

“老奴刘化,本是鸡坊典引,但今已改名‘法海’,恳请圣人恩典。”

“改名了好,是个懂事的。”李隆基朗声道:“薛卿,你觉得他唱得如何

薛白道:“回圣人,该是没有更适合的人选了。”

“那这戏角便定下了,你好好排戏。”

“遵旨。”

华清宫中度日轻松,薛白每日做的,无非也就是排排戏曲,洗洗汤浴。

我真是好羡慕薛郎过的神仙日子。”

这日,达奚抚如约与薛白一道逛着昭应城,提及公务,他不由道:“薛郎公务清闲,你可看我,昭应城人满为患,达官贵胄车马络绎不绝。’

“达奚兄辛苦。”

“岂止辛苦?这从九品的县尉当得,下得不管城中百姓,因你不知哪个便是公卿门下。上则有县令压着,且华清宫中行走者皆身披红紫,人人可驱使我。

达奚抚长叹一声,总结道:“若是可以,我真想卸了这官职。”

薛白不由笑了笑。

“薛郎怎么不理我?”达奚抚玩笑道。

“我?我想当长安县尉。”薛白道,“我老师就是长安县尉。”

“不行,你得先任畿尉方可,你老师亦是如此。”

“可我更得圣眷。”

达奚抚四下一看,拉着薛白到渭水边的无人处,换了诚恳的语气,

道:“你我开诚布公如何?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右相想把你外放出关中。

“我知道,他可以试试。”

“但我给你一个建议。”达奚抚道:“以你的才气,当志在宰执,而不可长期居于编修之职,长安县尉确是你青云路上最好的一步。”

“可你方才说,要任赤尉,得先任畿尉。”

“昭应尉,这是你目前最好的选择。你助我升官,我助你升官。”

薛白摇头道:“口头承诺,不算数。”

“不,我会说服我阿爷。”达奚抚道:“我觉得右相应该容忍得了你任昭应尉……但他也最多容忍一个畿尉。

这就是薛白故意挤压李林甫心里预期的后果。现在李林甫还能撑,达奚抚已经先妥协了。

达奚抚就会不停劝达奚珣说“比起刊报院主编,给薛白一个昭应尉吧,右相也能忍了,最后推托是圣人之意”。

为了谋一个官职,这父子是敢于擅作主张的。毕竟,只要谋到了刊报院的官,李林甫还得用他们。

薛白看出达奚抚是真的有诚意,问道:“我如何信令尊?”

“你不信我?”达奚抚反问道。

“说了,右相想把我远远外放。”

“但我信薛郎。”达奚抚道:“这样,京城诸司的考课就在九月,我阿爷会先给薛郎评议……..

唐代官员是要考课的,也称为“考功”、“考绩”,考核官员的品行、政绩。

标准分为“四善”与“二十七最”,四善指“德义有闻、清慎明着、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侧重于品行;另有二十七类具体职责的要求,侧重对才能政绩的考核,每次抽考一项。因此,上上等的结果是“一最四善”。

薛白再有圣眷,考课却不是只靠圣眷能决定的。他若在官场上混,事事都要靠圣人,那还不如当个狎臣。

有了考课评优,才是升迁的第一道关。

“薛郎评了优等之后,我会请旁人上书,拔擢你我的官位。”达奚抚又道:“薛郎只需要点头答应即可。

薛白听了,思忖着这个方案可行与否。

达奚抚道:“我有诚心,我真的很想升官。”

薛白不打算用达奚抚“匿不报丧”之事威胁,这种手段不宜多用,遂问道:“你我一道拔擢……你没有什么把柄落人口实吧?

“放心。”达奚抚道:“我已经做好升迁的万全准备了,相信你也一样。

“那好。”

“一言为定了,薛少府...

与达奚抚约定好之后,薛白已基本做好了升迁的初步准备,剩下的只要交给达奚父子。

朝堂上很多事就这般波澜不惊,私下做好了利益交换即可。

薛白要做的就是等,等一出《白蛇传》唱罢,众人都认为他的才能太过出众,理当得一次升迁。

如此,华清宫的戏台每日都在排演。

许仙、白素贞岁月静好,忽有一恶僧跳出,“味”地一声,大喝道:“岂容妖孽混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