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190章 秘书省

满唐华彩 第190章 秘书省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190章 秘书省

满唐华彩正文卷第190章秘书省平康坊,右相府。

杨钊走过庭院,见到管事苍璧,笑嘻嘻问道:“管事可是特意在此迎我啊?

这态度显得很是亲热,却已没有了一两年前那种恭谨。

“是。”苍璧皮笑肉不笑,“杨中丞,脱了靴子随我来吧。”

杨钊脱靴走上长廊,一路上左顾右盼。他马上也要在宣阳坊建新宅了,如今正在参考右相府的格局。

直到进了议事厅,他才收敛了轻浮之色,摆出严肃恭谨的神态。

“下官请右相春安。”

李林甫竟没有隔着屏风见他,脸上泛着一些淡淡的笑意,问道:“杨銛如何回事?出尔反尔,干涉中书省事务,许是本相近来显得太和气了?

杨钊心下一凛,意识到自己近来有些狂了。

自从太子的兵权被夺掉之后,索斗鸡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攻讦政敌了……因为朝堂上确实没有能威胁到他的政敌。

今日这一句问话,几乎就是在问“你们是想冒头吗?”

一秒记住httpsm.

“右相误会了。”杨钊忙道:“此事,确非我阿兄想参与中书省之事,实是……薛白请求,而且,圣意难违啊。”

“圣人不过问国事,若要任薛白为校书郎,自会示意本相。”

“也许。”杨钊已是今非昔比,眼珠一转,张口便道:“圣人示意过右相?

李林甫闻言沉默了一下。

杨钊赔笑道:“紫云楼御宴上,十一娘等人也在吧,圣人好几次说要与薛白谈论戏曲呢,岂好放出京去?阿兄保证,只此一回,下次绝不再到中书省动右相批阅的文书!”

这态度还是好的,服软得很快。最重要的是,杨钊这窝囊样子确实让李林甫瞧不起。

这不是韦坚、卢绚、韩朝宗、李适之、李齐物、王忠嗣、裴宽等等那种名望才能俱佳、有可能威胁到相位的人。杨家兄弟,一个是唾壶,一个是昏庸软弱的药罐子,偏偏圣眷又高。

“国家大事,不可擅自改动。”李林甫沉声道:“莫再让本相看到有下一次。”

“一定不敢!

李林甫这才挥退杨钊。

苍璧当即进来,低声道:“阿郎,唾壶自从当上御史中丞、度支郎中,有些太猖狂了。”

“本事不大,自视不低。”

有了这对比,薛白都显得不那么狂了…...

薛白以往卑贱,来右相府时也从不献媚,不卑不亢的,一晃一年多过去,如今走过右相府的长廊,还是那样的态度。

“竖子好算计,既得了校书郎,又来做甚?”

“我得给右相一个解释,以免右相错怪国舅。”薛白道:“是我提前请国舅到中书省坐镇,以免被外放出京,这些都是国事,我不宜如以往般叨烦圣听,因此特地来说一声。”

“敢拂逆本相,有何可说?

“才献了戏曲,以右相的心胸,当不至于因一个小小官职与我生气。”

苍璧听得一头冷汗,暗想薛白居然敢这样嘲讽阿郎,真是不怕死。

倒没想到,容下一个九品官职变动的心胸,李林甫居然还真有。

“我娶不了腾空子,也不会娶门阀世家之女,因我已有想娶之人。”薛白道,“我不怕得罪天下世家,造竹纸、印集注、领寒门举子闹礼部、拒绝大姓拉拢……我敢当个孤臣,但不知右相可否容我?

李林甫声音冷硬道:“你本该有不激怒我的办法。”

“本相高看你了,滚吧。”

“谢右相,告辞。”

薛白今日来,是来摆出当官的态度的。

马上要步入官场了,且还是在这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那他的原则是什么、底线在哪里,哪些事可妥协,哪些不能,一开始就得摆出来。

他刚硬、执拗,同情贫寒之士,不想被旁人操控,除此之外也能不择手段,大唐朝堂并非完全不能容忍这些特点,更可怕的反而是今日妥协了,明日又变卦,今日接纳了高门大户的好处,明日却不帮他们办事。

先表明态度,这是先难后易的做法,世人少有强硬的,如张珀、杨洄,都不曾在最初决定命运时抗争过。

总之,薛白激怒了李林甫,又安抚李林甫,再表明自己不识好歹,是走不远的,让李林甫容他自生自灭。

事实上,一旦证明了他不是薛锈之子,他与李林甫就没有利益冲突,得了一个“滚”字就是个很好的结果。

然而。

“薛白!

才出右相府,身后却响起一声呼唤。

薛白转身看去,只见李岫匆匆跑来,不管不顾,一把便拎住他的衣领。

“休当我阿爷看不出你的心思!”李岫道:“我劝你最好考虑清楚,若不想当相府女婿,我们还留着你做甚?!”

放过狠话,李岫推了薛白一把,径直而去。

薛白又看了眼右相府的门楣,摇了摇头,去长寿坊帮师娘搬家。

搬家不是简单之事,他一连帮忙了三天,且认清了敦化坊颜家本宅的门,与颜家众人都混了个脸熟。

待一应物件都摆好了,韦芸便招过薛白叮嘱了起来。

“你明日可是到秘书省去?

“是。

“你家中也没个人帮衬,待制官服的衣料赐下了,便拿过来,师娘着人给你缝制官袍。”

“如此只怕太过劳烦师娘?”

“不劳烦。”韦芸瞥了颜嫣一眼,方才又转回目光,道:“当年你老师初得校书郎时,我已与他成亲了,当时他捧回八匹衣料来,让我给他缝官袍。”

薛白原本想说“我还没有成亲,幸得师娘帮衬”云云,他一惯是很会说话的,奇怪的是今日却说不出来。

该是因为被颜嫣瞪了几眼。

落日西沉,春日的暮光洒在古朴的宅院中,一片祥和。

颜嫣走过长廊,四下看了一眼,小声嘟囔道:“我可不会做针线活……分明青岚就很会做。”

次日,秘书省。

秘书省位于皇城的西南隅,就在皇城十字大街附近不远,北面对街是司农寺,南边是御史台。

此处负责的是管理和典校经籍,简单而言,即大唐的图书馆。

薛白抵达秘书省时,环顾一看,相比于南边御史台的热闹,秘书省就显得清静很多。大门处也无守卫,只有一个门房,以及两个杂役正在院内打扫。

他上前亮了告身,那门房彬彬有礼地道了一声“校书郎稍待’向内跑去,不一会儿引了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出来。

“久闻薛状元大名,今日终得相见。学生刘太真,字仲适,乃萧夫子的弟子,随老师在秘书省校对书籍,请。”

文元先生就是与李华齐名的萧颖士,也是颜真卿的天才好友之一,薛白曾见过一次。

萧颖士十九岁中进士,起家秘书省正字,迁集贤校理,如今已迁任从六品上的秘书郎,正是薛白的官长。

刘太真长相俊美,看起来有些腼腆,话却多,一边引着薛白向内走,一边介绍。

“隋朝时秘书省便在此处,原有八万余卷图书,大唐接管时因战火已损毁了许多。高祖武德五年,令狐德菜任秘书丞,购募并增加人手抄写书卷;之后,魏文贞公任秘书监,勘定古籍…….

“秘书省一度改称‘兰台’,秘书监称‘兰台太史’,秘书少监称‘兰台侍郎’,秘书丞称“兰台大夫’。以往,著作局和太史局附设于秘书省,掌修国史、天文历法,十分权重

“但到了开元元年,仅剩下掌管图书一职,成了清水衙门,清而不贵。一度甚至连官廊也被御史台占去,秘书省几乎名存实说到这里,刘太真看了薛白一眼,似想看看这位校书郎是否

只想借校书郎作为升迁的踏板。

薛白脸色没有变化,依旧是从容文雅的态度。

刘太真遂笑了笑,道:“不过,到了开元五年,圣人下令修书,命二十余宿学名儒修撰《群书四部录》《古今书录》等巨刊,秘书省可谓起死回生。之后,贺监担任秘书监,使此间再次兴盛!

说罢,他带着薛白穿过了一道院门,抬手一指。

前方是一个极开阔的官院,有许多人正在忙碌着,造纸、制笔、裁纸、缝书,一派热闹景象,院内弥漫的是一股竹纸与墨水混合的味道。

“熟纸匠、装潢匠各十人、笔匠六人,二十名工匠。”

刘太真如此与薛白介绍了一句,拍了拍手,朗声道:“诸君,猜猜这位是谁?”

“状元郎来了!”

一名正在制作毛笔的老工匠转头一看,当即停下手里的活计,咧嘴大笑道:“造竹纸的状元郎来了!”

十名熟纸匠们当即放下手里的器物,欢呼起来。

“哈哈哈,薛郎最该来的就是我们这!快看我们造的这竹纸!”

“老汉我与你们说,薛郎造的竹纸,那竹子窜得可快了,取之不尽的哈哈哈。”

忽然见到这情景,薛白是有些诧异的,甚至不知如何应付这些人的热情。

他入仕以前,认为大唐朝堂一直就是在勾心斗角。

却没想到,入仕的第一日,首先见到的这些连官身都没有的工匠其实是在勤勤恳恳地做事的。

不仅是勤勤恳恳,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真挚笑容便可以看出来,他们是真心希望纸价能更低廉,希望天下有更多的书籍。

穿过工匠所处的院子,刘太真带着薛白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

看眼前是一个大堂,比一旁的厅堂都要大得多。

薛白走到门边往里一看,只见里面摆着的恐有上百张书案,每张书案后都有人坐着,正在抄书。

“亭长六人,掌固八人,楷书手八十人!”刘太真每次见这景象都觉自豪,喃喃道:“此为大唐秘书省,抄书堂。”

这一句话之后,他闭口不言。

风吹过树梢,周围安静下来,薛白听到的是“沙沙沙”的抄书声。

毛笔在纸上写字的声音应该是很轻的,但八十楷书手同时写字,还是汇聚成了文华传承的声音。

“沙沙沙.….

薛白忽然有些庆幸,在步入仕途之后第一个听到的声音是这“仲适,你带薛郎到何处去?

离开抄书堂,往官廊那边走了一段路,前方,忽有一名紫袍老者在檐下唤了刘太真。

刘太真连忙上前执礼道:“回陈监,正要带薛郎去见老师。”

刘太真略略犹豫,只好执礼退下。

工女市辟即云儿名卯。

“老夫与薛郎是忘年交,来为他引路罢了,你自去吧。”

而此时,站在那的紫袍老者,正是当朝左相,颍川郡公,崇玄馆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秘书少监、秘书省图书使——陈希烈。

薛白也不诧异。

他已打听过了,如今的秘书监是唐高宗之孙、许王李素节之子李璀,李瓘这种宗室勋贵也就是虚领,拿个俸禄;陈希烈这个秘书少监才是管书籍的,算是这位左相少数权柄之一。

“见过左相。

“来,初次到秘书省,老夫带你看看。”

陈希烈抚须而笑,引着薛白往里走去,道:“秘书省清而不贵,只管书籍,却有许多进士趋之若鹜,你可知为何啊?”

“书籍乃造福万世之重事。”

“你啊,可知这秘书省出过多少名臣?”陈希烈道:“令狐德菜、魏征、虞世南、颜师古、马怀素、贺知章…….还有,张九龄便与你一样,以校书郎为起家官,官至宰执。”

说着,他轻轻拍了拍薛白的背,道:“此处一度沉沦,甚至为御史台所欺,老夫以左相领衔秘书省,便是为了重振兰台声望!你既入此门,务必奋发,往后为秘书省再添一名臣。”

“盼能不负左相厚望。”薛白随口应道。

都是权场上打滚的,很默契地没有提此前的龃龉,气氛融洽。

走进官廊中堂,秘书省的官员们已有一部分被陈希烈招来,为薛白引见。

“秘书丞,蒋公将明,字公亮。

蒋将明年逾六旬,是个大方脸,额头上满是皱纹,看起来十分亲切,气质完全是个老学究,相处起来当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

秘书郎有四人,其中,萧颖士是薛白的熟人了。

之后引见的是个五旬年岁的矮小官员。

“秘书郎,晁衡,东瀛人,原名叫……阿倍仲麻吕,因慕大唐之风,不肯离去,哈哈哈。”

“薛郎大名,我久仰了。”晁衡非常热情,他官职虽高,与薛白见礼时脸上堆满了笑意,“摩诘先生也是我的好友,我常听他说起你的故事。”

薛白反应却很平淡,礼貌地应了。

他知道晁衡不是坏人,偏是对东瀛人喜欢不起来。

之后便是下发布料,以及一些琐事了,陈希烈一点也没有架子,这些都是亲自安排的。

薛白是九品官,衣料是青色的,做汗衫和裤子的则是白色布料,以及一双官靴、一根发簪、一个幌头、一块木简笏板。

“你可要知道,并非每个官员都有赐下衣料的,这是圣人对你的恩宠。”陈希烈又交代道。

薛白受领了,转向宫城方向,道:“臣谢陛下隆恩。”

陈希烈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你看,一个官员要凑齐四季时服,需绢布十匹,如今一匹绢作价四百八十钱,光衣料就要五千钱了,整整五贯不止,再加上旁的行头,若无圣人恩典,一个贫寒举子如何能置办啊?

“左相所言甚是。”

“故而说,得有善心的名门大族帮扶寒门,你却带着他们闹事,岂不让人心寒?

薛白明白了,陈希烈别的手段没有,就打算这么“春风化雨”

地感化他,反正这位左相有的是闲工夫。

“敢问左相,我的俸禄有多少?”

“老夫届时会带你去领,若没记错,校书郎一月的禄米换算钱币,依今载的粮价…….该是一千八百九十七钱,你只有这一个官职?

“是,只有这一个官职。”

俸禄连两贯钱都不到,而仅为拿到这个官职就要花费数百贯,可见这大唐官场求一官职之难了。

旁人不像薛白能发明炒菜与竹纸,也不知是靠什么活的。

诸事交代妥当,陈希烈最后道:“待到下个月,你便来正式视事即可。

“下个月?

“若忙,待到下一个旬日再来即可。

“左相放心。”薛白道:“我不忙,明日便可来视事。”

“急甚?官服都未裁好。”

薛白道:“为国出力,岂好因衣衫未妥便要耽误?”

陈希烈一时语塞,只好抚须道:“少年热忱,是好事,若是能先把家事处置妥当了,那便更好了啊。”

不到哺时,秘书省的官员们就已经在侧堂会食了。

会食的菜肴非常丰盛,与中书省、吏部都是一个规格的,荤素都有,让人十分惊艳。这就是左相领衔秘书省带来的好处之吃完,官员们稍坐了一会儿,也就各自下衙还家了,看起来颇为清闲。

薛白本想多待一会与纸匠们交流,但得先去颜宅把衣料送过去,只好在第一天也早早下衙。

皇城中报时的鼓声响起,他抱着衣料走在太阳下,回望了一眼巍峨的衙署,心想,该给这种清闲秘书省带来一点点的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