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169章 去与来

满唐华彩 第169章 去与来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169章 去与来

在离开长安之前,崔氏准备往长寿坊颜宅走一趟,遂将两个儿子招到跟前。

“你们可知三娘近来在忙何事?”

“孩儿不知。”

“这傻孩子整理了历年进士文赋,要助她阿兄中进士呢。你们那对叔婶却不想想,若薛白中了进士后却成了别家女婿又如何?想到春闱榜下一群无耻之徒厚着脸皮抢他们辛苦栽培的成果,我却远在河北,气死人也。”

“阿娘,万不可如此说!”

“一家的慢性子,吩咐你们观他人品,到底有没有个准话?”

颜泉明闻言踟躇,颜季明却很笃定道:“孩儿懂薛郎,他实则自重之人,可为良配。”

“十二郎恐怕是视他为知已了。”颜泉明道:“薛郎身边脂粉围绕.….”

“你住口,瞻前顾后,你济得了何事?”崔氏一挥帕子,打断了大儿子的啰嗦,“时间不多,为娘当有决断!”

“是。”

颜家兄弟双双行礼,崔氏主意既定,领着这两个英姿勃勃的儿子出厅,颇有一家之主的气势。

到了长寿坊颜宅,崔氏当即拉过韦芸长谈了一番,末了,道:“你我妯娌选夫婿的眼光不俗,挑女婿的眼光又岂能差了?既看中,务必果断。”

“反而是怕太好,过满则亏。”韦芸低声道,“那孩子声名鹊起,圣人、右相皆瞩意,颜家如何敢争抢?”

“颜家怎么了?儒学世家,世代清誉,比五姓七望尚渊远流长,你我世家女都心甘情愿地嫁进来,颜家女儿还能连公主都比不上?只论教养已是云泥之别。”

“话虽如此,那赌约完成前谈论婚嫁,却是太拂逆圣人颜面了。”韦芸低声道:“嫂子也知薛白如今排戏之事……”

崔氏虽瞧不起皇家女,倒不至于敢忤逆圣人。圣人兴致勃勃地打赌,说赢了要赐婚,她这边先把赌注毁了,不合适。

青岚那种傻乎乎的婢女才愿意为了保护郎君而献身,名门世家却要顾虑各方面的影响。

“真是烦。”

崔氏眼看不能在临走前将养女婚事定下,只能千叮万嘱。

“这场打赌务必是要赢的,到时他讨个大官当了再迎娶三娘,方为圆满。此事你家老十三大概不会上心,你亲自盯着。倘若误了三娘终身,虽千里之遥老身也要来将她接走,往后便只是我的女儿,你们休想再养。”

“可薛白虽好,未必没有更…….”

“笨。”崔氏教训道:“若只看才貌人品,自还有别的人选。可你当我为何瞩意他?亏你还是個为娘的,终究是没养过女儿。

两日后,敦化坊颜家本宅。

薛白、杜五郎昨夜与颜家兄弟躲在屋中饮了一点酒,宿醉起来,颜家兄弟便要离开长安了。

“十二郎留下如何?”薛白再次问道,“以你的才华,参加科举,两年必进士高中,官途更顺。”

“可我有门荫。”

“大丈夫当自食其力,岂靠父辈庇佑。”

“阿爷在河北营田,亦须我帮衬出力。”颜季明检查着行李,不为所动。

杜五郎凑过去看了一眼,很是惊讶,问道:“你如何有这般多的彩笺?”

“一些小娘子送的。”

“颜十二郎也会骗人。”杜五郎不信,“矜持的小娘子怎么可能写这种东西。”

颜季明看了薛白一眼,挠了挠头,自将行囊扎好。

“走吧。”

几个年轻人汇入队伍,从敦化坊向长安城东而行,一路上,薛白与颜季明并辔而行,一直在小声说话,交代事情。

“薛郎不必担心我,反倒是你,身处朝堂漩涡之中,不会次次皆顺。若春闱高中,也该试着跳脱出来,在地方上磨砺、养望,待茁壮了再返长安。”

“十二郎这是千金之言啊。”

“千金之言?”颜季明也见过杨钊两次,不由道:“京中风气真是太浮夸了。”

“毕竟是盛世。”

“不说这些了,你凑过来,我有些私事与你说......”

在他们身后,则是乘着马车的颜家家眷。

颜嫣今日也来相送,掀开车帘看去,正见到薛白在马背上倾过身听颜季明说悄悄话的场面,觉得这动作有些危险,男儿真是太不懂事了。

下一刻,薛白回过头来,看了她一眼。

“嗯?”

颜嫣当即瞪他一眼,示意他好好骑马。

小人儿的这一眼分明没什么气势,薛白却是被她瞪得回过头去,不声不响地骑马。

颜嫣得意,挥了挥拳头。

韦芸将这一幕看在眼里,脑中回想着崔氏的话。

终究是送到了灞桥。

路边的酒肆,有胡姬卖酒,有歌女唱歌,唱的是李白的歌。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杜五郎翻身下马,折了几根柳枝,与薛白一起赠与颜家兄弟。

颜季明颇爽朗,哈哈大笑道:“若舍不得,薛郎赠我一首诗吧。”

“没有那许多诗,不如下次好好再聚。”

“看。”杜五郎道:“他只为上进作诗。”

颜季明道:“可这一别不知何年再见了。”

薛白却很笃定,连送别的感伤都没有,道:“一定会再见的。”

冬风吹动着灞陵的柳树,它们已见过太多送行。

北归的车马离去,吵吵闹闹之后,天地山川复归于平静,积雪一点点盖住地上的脚印,有人驱马缓缓从东面而来。

此人四十余岁,身材魁梧壮阔,衣着俭朴,面有严正之气,眉宇间却有落落寡欢之态。

独自走过官道,从春明门进了长安城,眼前是一派繁华景象,他囊中羞涩,并不转头去看那些胡姬,酒菜的香味入鼻,他遂从行囊中掏出一个胡饼啃着。

一路行到崇业坊,他寻人问了路,摸索着寻到了一座小小的院落前,叩了门,开门的却是一个不认识的人。

“敢问,董庭兰先生可是居于此?”

“他不在,我们一个月前才置了这宅院,不知兄台找谁。”

“那……..”

院门已被重新关上,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一愣,抬眼对着这长安街巷微微叹息,掏出袖子里的铜钱数了数,牵马往崇仁坊方向走去。

待路过十字街口的一座酒楼,隐隐有曲乐声传来,他耳朵一动,忙系马往酒楼中一看,果见一名五旬老者正在吹筚,他不由展颜而笑,因这老者正是他的好友董庭兰。

待到一曲罢,喝彩声中,董庭兰走下台,径直走向这中年男子。

“哈哈哈,高三十五,多年未见,我正打算到宋中,你竟到长安来了!”

“董先生曲艺更高了。”

酒楼中有一个华服青年听到两人的对话,上前执礼问道:“与董先生交好的高三十五?敢问可是作《燕歌行》的高适高三十五郎当面?”

“正是,渤海高适,见过兄台。”

“李嘉祐,赵郡李氏,家中行十一,最喜诗歌、乐曲,哈哈哈。”

这李嘉祐二十六、七岁模样,性格热情,看起来像是个纨绔子弟,不管不顾地便请董庭兰再吹胡笳,要与高适共唱一曲。

但他说着喜欢《燕歌行》,却又不唱,反而要唱自己所作的绮靡婉丽诗文。

“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如。蛾眉暂一见,可直千金條.....”

高适好生尴尬,勉为其难地与董庭兰陪着李嘉祐吃了酒。是夜,却是住到李家的客院,原来董庭兰近来是在李府当门客。

“让你见笑了。”回了屋中,董庭兰收拾着乐器,“李十一郎有些不拘小节,你莫介意。我也是太过潦倒,招待不足。”

高适与他的重逢只有欣喜,道:“今日见董先生,忽有感而发,有一诗相赠。”

“好,洗耳恭听。”

高适稍作思量,开口吟了起来。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诗写的既是董庭兰,也是他自己的境遇,两人皆是感叹。但须臾反而豪爽地大笑起来,珍惜这“相逢无酒钱”的友谊。

之后细聊起近况,高适问道:“董先生原本不是在房公门下吗?”

“房公外贬了。”董庭兰叹道,“我居长安大不易,遂也打算游历四方,故说要去宋中见你。你又是为何入长安。”

高适脸色严肃起来,应道:“子美写信来,劝我科举入仕,信上说了春闱五子在年初肃科场风气一事,董先生可有耳闻?”

董庭兰道:“何止有所耳闻啊,房公的外贬也与此事有关。你可知这一年来,长安有一人物声名鹊起?”

“自是知晓,子美写信正是劝我来长安寻薛郎。

董庭兰点了点头,更详细地说起了这些事…….

他是当今颇有名气的琴师,但与李龟年这种宫廷乐师不同的是,他大器晚成,少年时甚至做了乞丐,到了五十岁才开始成名,寄居在房琯府中当门客,为宾客表演。

春闱之事,他其实赞赏春闱五子敢为天下士人争公道的行为,房琯亦是鼓励广平王出头。至于后续的一些事,他一个琴师亦不知细节,只知房琯因此事被贬。

因此,董庭兰对薛白并无恶感,认为是名重天下的房琯不惜官位而保住了这些年轻人,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故而,依老夫所见,薛白并无左右科场之能。只是颇幸运,先有房公庇佑,后得杨国舅青眼。”

“原来如此。”

高适却见杜甫信上对薛白颇为推崇,猜想董庭兰毕竟是乐师,应道:“我既来了长安,还是去结识一番。

“也好。”董庭兰道:“李十一郎亦要参加天宝七载的春闱,近日也有意要拜会薛郎,让他带你同去如何?”

“哈哈哈,猜想高三十五便是为春闱而来,我也确是要拜会薛郎。”

次日,李嘉祐一听说高适想要见薛白,不由大笑,道:“春闱五子之中,皇甫冉与我便是至交好友。寻个时日你我便往他府中走一趟,如何?”

“如此,多谢十一郎了。”

“埃,不必客气。”

李嘉祐洒脱不羁,随意摆了摆手。他是千金之子,虽礼遇高适这样有名气的诗人,却不会太过在意。反而看向董庭兰。

“董先生可知,薛郎近来在排戏曲,将呈至御前共赏,一道去如何?也许薛郎欣赏你的琴技,为你也争个供奉宫中的机会。

“不必,不必。”董庭兰连忙婉拒,苦笑道:“年轻人求的是声色犬马,老夫这张老脸皮丑得厉害,如何能得他举荐?”

“想必薛郎不是如此浮躁之人。”

“是我老了,没有这种进取之心喽。”董庭兰显然不信,摆了摆手。

高适对待此事却很认真,劝道:“董先生一道去吧?我虽居于梁宋,亦闻薛郎之词作,该不是只顾美色之人。”

毕竟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开口,董庭兰这才勉为其难地应下。

宣阳坊薛宅中一片清歌曼舞。

薛白不住这里,是难得才过来一趟,这日正在听念奴给他讲解音律。

“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有黄钟、大吕、太簇、夹钟…….”

面对着这样一个绝色美女讲解,薛白却是越听越迷茫,末了,待李腾空过来,称李月菟到了,他便起身。

“好了,今日便学这些,待我慢慢消化。”

“喏。”念奴还想继续教他,笑道:“奴家下次可是要考薛郎的。”

薛白其实学得很辛苦,愈发明白何为音律需天赋,但本就是他自己为了上进要学的,只好苦笑道:“你还真是个好老师。”

他随李腾空到了堂上,只见一个少年郎正负着双手,抬头在看堂上的画像。

听得脚步声,这少年郎回过身来,端的是生了一副好相貌,目若朗星,气质温润…....却是李月菟。

李月菟女装时不算很漂亮,男装打扮却很显她的气质,彬彬有礼地一执手,笑道:“薛郎有礼了,小生张珙,字君瑞,西洛人士。”

薛白懒得与她闹,甚至都不愿走近,问道:“你若要扮张生,如何保证你不会故意输了?”

“正是怕圣人赐婚,我方才一定要助薛郎赢了这场戏。”李月菟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要我嫁你,乃是阿爷的意思,如今阿爷居于宫中反省,我不嫁你便是反省。”

这小女子大概是得了李泌或谁的指点,知道什么才是对东宫有利。说的这些话亦是符合东宫利益,而不是符合李享个人利益。

薛白见她明智,心中稍稍点头,开口却是道:“我也是有艺术追求的.….”

“嗯?”

李月菟颇潇洒地转了个身,道:“我的唱功,可不是‘薛白嗓’能挑挑拣拣的。”

“这戏不是一般的唱法。”薛白坚持开了几嗓,给她展示了一下戏曲的唱腔。

“我知道,阿兰都与我说过了……小生寒窗苦读,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李月菟说来就来,还舒展双臂,在厅中转了一圈,最后一个转头,飒爽潇洒。

薛白默然片刻,心知原本确实是小看她了。

“那就这般吧,这出戏便全权拜托三位李小娘子了。”

李季兰听了,眼中春意更浓,笑应道:“这赌约关乎先生终身大事,这就拜托我们了。”

她遂被两个朋友瞪了一眼。

正在此时,薛白得到通传,有客来访,遂到前堂待客。

堂上客人有三位,显然是以那年轻俊朗的锦衣公子李嘉祐为首。

但见礼之后,薛白再看向那衣着寒酸的中年男子,神态已有了不同。

“高适?久仰大名了!”

“我亦久仰薛郎盛名..”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薛白径直问道:“高兄此诗,讽的是何人?”

这是高适如今传得最广的一首诗,有人说是讽张守珪,有人说是讽安禄山。

薛白与颜家兄弟闲谈时也聊过这个话题,更倾向于后者。

因开元二十四年是张守珪派遣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因安禄山轻敌冒进,才导致了大败,张九龄欲杀安禄山也正是为此事;且安禄山喜好声色歌舞,能自作胡旋舞;另外,高适在同一时期的诗文中对张守珪并没有讽刺,反而有所赞扬。

当然,讽的是谁,终究是诗人说了算。

此时开门见山一个问题,高适的回答却关乎于权场站队。张守珪已逝,安禄山圣眷正浓。

高适看着薛白,有了片刻的思忖,眼神坚毅起来,掷地有声答道:“安禄山。”

今天是两段剧情之间的过渡,需要先构思好下一段的剧情,写的非常慢。下一章大家真的不用等,明早再看吧~求,离总榜前十已经很近了,非常感谢,

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