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火红年代 > 第86章 时代精英的眼光

重生在火红年代 第86章 时代精英的眼光

作者:爱吃葡萄的狗哥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34:28

第86章 时代精英的眼光

第86章 时代精英的眼光

这年头的人精力就是足,白天在地里干了一天活,晚上周拥军他们还要拉着李清风举着火把去公社参加庆祝活动,弄得只想睡觉的李清风苦不堪言。

在回去的路上,不知疲倦的王为民拉住李清风的胳膊兴奋的问道:“哥,你说咱们是不是很快就能回城了?”

此时李清风的眼睛都抬不起来了,双脚跟灌了铅一样往前走,实在是没精神搭理这傻小子。

见到李清风不回答,马文慧也凑了上来,推了推李清风的肩膀:“哎,王为民问你话呢,你怎么也不回答一下”

“回答什么?还想着回城?想得美,回城以后有那么多岗位能安排咱们几百万知青?有那么多粮食能养活咱们?还是洗洗睡吧,等上面的政策再说吧”看着几人都等着自己的回答,李清风强打起精神说了这么一段话。

李清风这话还真没说错,一个个的都想回城。

问题是知青太多,几百上千万,这么多青年城市里哪有那么多岗位安置,谁能解决他们的口粮问题?只能先这么糊弄着,等待经济发展上去再考虑知青回城的问题。

直到78年底震撼全国的西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这些知青们才开始陆陆续续回城。

这次运动的导火索就是‘知青工作二十四条’,该决议肯定了自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强调指出今后任然要‘有计划的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

这项决议还明确规定,今后兵团,农场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

简单来说,就是李清风这些插队的还有机会返城,但是那些农场或者兵团的,他们这些人就不再是知青了,而是成为一名光荣的农场(兵团)职工,以后就老实的在农场(兵团)待着吧,不要再想着返城的事了。

隔壁的兵团还好,半兵半农,生活条件都还过得去,一年还有几个月的猫冬时间,他们虽然不满,但是也没有大规模的闹腾。

但是西南的农场知青那日子可就比兵团惨多了,一年到头不停的干农活,生活条件艰苦,经常没有蔬菜,几个月没肉吃也是常有的事,就连住房问题都没办法解决,几十人,几百人挤在破烂的临时住房居住十分常见。

将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边疆,现在连返城的机会都没有。

当时这事闹得轰轰烈烈,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就连国外不少媒体都参与报道。

随着消息的传出,各地知青闻风而动,知青返城大潮就此拉开序幕。

李清风的话一出口,本来还高兴的众人脸色都拉了下来,没人再说话,闷着头的往前走。

没人说话,正合李清风的心意,给他们泼一盆冷水浇浇心头的火热,这样自己也能安生两天,不用白天累死累活的干一天,晚上还被他们夹着去参加庆祝活动。

果然和李清风预料的一样,后面的几天里,众人都是无精打采的,就连精力最旺盛的马文慧都没什么精神,好几次李清风喊她去抽烟她都不愿意去,每天回来就是往床上一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看着众人死气沉沉的样子,李清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看来自己这是对他们打击过头了。

等秋收彻底结束,进入猫冬后,众人还是那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李清风觉得应该还是给他们一点希望,要不然的话知青小院每天都是死气沉沉的,李清风也觉得难受啊!

只是在李清风还没开始给他们打鸡血时,一份家信打破了知青小院的平静。

胡家宝的收到了一封家里的来信,神色兴奋的将所有人聚集在一起,扬了扬手里的信件,激动的和众人说道:“我爸爸给我写信了,并且还给我寄来了一套复习资料,信上说高考很有可能在最近三年内恢复,让我提前做好准备”

众人一听,连忙接过胡家宝爸爸寄过来的信查看,李清风也凑过去看了起来。

胡父是个有远见的,不愧是老一辈的大学生,信上以高考停止的原因为切入点,仔细的分析了高考会在未来三年内恢复的可能性,写的很是深刻。

只是一些问题的根源写的很是隐晦,不过这也怪不得胡父,毕竟刚刚经历过动乱,谁知道会不会有第二次?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看过信上的内容后,李清风在心里感慨,不管什么时代,社会上的精英份子都是不容小觑的存在,穿越的怎么了?如果没有上帝视角,那也就是个小卡拉米。

等所有人都看过信以后,除了李清风外的众人面面相觑,毕竟已经过去十年了,众人不是很相信上面的内容。

将手中的信纸放下,李清风抬头看向胡家宝,笑着问道:“胡叔叔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来着?”

“魔都医学院”胡家宝一挺胸脯,骄傲的说道。

李清风点了点头,魔都医学院是建国后首批的全国重点大学,后来改名为魔都医科大学,两千年的时候和复旦合并,成为了复旦的医学院。

能从这样的学校里面毕业,哪怕是学医的,能有这样的远见也就不是一个什么奇怪的事情。

看着众人怀疑的眼神,李清风将桌子上的信还给胡家宝,起身回屋里拿出了最新的几期报纸,摊在桌子上一一的给众人点了一些字眼。

众人看的云里雾里的,没有明白李清风这是什么意思。

李清风看着众人一头雾水的模样,笑着摇了摇头:“我说伱们一个个的脑子真是跟浆糊一样,我买的报纸你们平时都白看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动向往往就藏在新闻的字里行间”

对着他们一挥手,让众人全都把脑袋聚过来,李清风指着上面的标题耐心的给他们解释道:“看到这个字眼没,现在的报纸每隔上几天就会提到人才的重要性”

“你们报纸上这篇论调的标题,发展需要人才,可人才是从哪来的?”

“国家会慢慢步入正轨,步入正轨以后首先解决的是什么?那就是发展问题,想要发展,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是需要知识作为储备,知识从哪来的?这可不是能从肚子里带出来的东西”

“人才的挖掘培养是需要层层选拔的,怎么选拔才能挖掘培养出来人才?这点就不用我多说了吧?胡叔叔的那封信上面说的三年内恢复高考,还是很正确的”

李清风一口气说完这么一长串话以后,端起放在火炕上的搪瓷缸子喝口水润润嗓子,随时等着众人的膜拜。

胡家宝家里的来信,再加上李清风给大伙的讲述,一个个的眼中冒出了精光,其中以周拥军他们最为兴奋。

老知青们下乡的时间最长,心里的希望早已在每天的农活中磨灭,现在突然听到高考会在三年内恢复,一个个激动的眼泪盈眶,不分男女的互相兴奋的拥抱。

就连李清风都被激动的大姐姐赵海霞抱了一下,李清风只是错愕了一瞬,反应过来连忙趁着这个机会想和所有的女知青们来一场友谊的拥抱。

抱胡家宝她们几个的时候很顺利,只是在马文慧这里吃了瘪,被马文慧恶狠狠的眼神给瞪了回来。

就这样,知道高考可能恢复的众人,一个个又陷入了大内卷的学习时代,比当初为了民办教师岗位时的复习更为刻苦。

课本上的知识对于李清风来说不算什么,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后世就学过的,可以称得上难度的就是语文和政治这两门课程。

李清风这段时间全部用来突击学习语文和政治,时不时的还会向胡家宝请教一些政治上的问题。

时间就这么在学习中临近年关,看着外面白茫茫的大雪,李清风收起课本,准备收拾东西回家过年。

今年是李清风下乡的第二个年头,在前段时间和大队长申请了回家探亲,在李清风的香烟攻势下,大队长在李清风的介绍信上盖上了大队的公章。

和李清风一起回家的还有胡家宝和王香兰这两个女知青,她们两个一个是魔都,一个是姑苏,这两个地方挨着,路上能互相之间有个伴。

各自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拿着手里买好的车票,在站台上等着回家的列车。

这边是始发站,车上的人不多,除了兵团的知青外,没什么别的乘客。

知青的素质还是高的,没有出现霸占别人位置的情况发生,三人顺利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上。

今天要出去吃饭,没有第三章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