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火红年代 > 第397章 谁教你这么衣锦还乡的?

第397章 谁教你这么衣锦还乡的?

在丈母娘家里待了三天,元宵节过完,一家四口告别老两口,坐上火车离开姑苏。

在看不到老两口身影后,胡家宝抹掉眼上的泪水,关上窗户没好气的说道:“我哥嫂子他们太过份了,两年没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三天,他们两口子连面都不露一下”

“不是专门来电话解释了吗,咱哥去南方进货,咱嫂子一个人在店里抽不开身,我又不是什么大人物,来就来呗,不能影响人家赚钞票啊”看着气呼呼的胡家宝李清风笑着安慰道。

“赚钞票,赚钞票,魔都跟姑苏挨着,回来一趟花不了几个小时,能少耽误她挣多少钱,我嫂子那人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以后她要是再找你办事,你别搭理她”

李清风知道胡家宝这是为自己打抱不平,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自然不会真的相信她的这句话。

“行了,别说了,嫂子挺好的,我都听初一说了,嫂子每次见到她都给买好吃的,好玩的”

一旁在上铺晃脚丫子的初一,也跟着附和:“舅妈可好了,妈妈你不准说舅妈的坏话”

“嘿,你个小没良心的,一点吃的喝的就把你收买了”

“我这是仗义执言”

“你还仗义执言呢?知道这四个字怎么写嘛你”

“我会”初一梗着脖子说道。

“那你写一个看看”

“现在没有笔,有笔我就写”

胡家宝没有说话,随手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递了过去。

看到真有笔,初一傻眼了,才上二年级的她,哪能把仗义执言这四个字写全。

拿着笔支支吾吾了半天,眼珠子一转,连忙说道:“只有笔没有本,你让我怎么写字?”

早有准备的胡家宝冷笑一声,变戏法般的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

“.”

“爸爸,我想尿尿,你带我去上厕所吧”

在李清风老家,李付强自从收到儿媳妇从姑苏打来电话的后,立马开始折腾了起来。

把自己那个盗版碟工厂停工一天,将所有手下聚集起来,挨个分派任务,折腾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忙碌,在李清风一家四口乘坐的那辆火车即将停靠前,总算将准备工作完成。

李付强在车站转悠一圈,看着自己的布置,不时的满意点头。

在路过欢迎队伍时,看着一群服装不统一,乱糟糟聚在一起的老娘们,老头子的秧歌队,老李同志深深的皱起了眉。

挥了挥手,把自己的侄子兼司机李奇叫到跟前,不悦的说道:“这一群老娘们怎么回事?不是说县里的歌舞团吗?怎么来的都是一群老娘们?县里的歌舞团不长这样啊?”

“二伯,这些人是我从下面乡里请来的秧歌队”扫了一眼那群老娘们的队伍,李奇连忙解释道。

“胡闹,让你请县歌舞团来扭秧歌,谁让你从乡里找人的,年龄到就不说了,净是些连统一服装都没有的歪瓜裂枣,等会要跳起来,县里人还以为我李某人请不起歌舞团呢”

听完李付强的训斥,李奇心里忍不住吐槽自己这个二伯真难伺候。

人长得不好看,年龄大怎么了?跳的好就行了呗,要求那么多干嘛。

心里吐槽的那些话,李奇可不敢说出来,推了推脑袋上带着狗屁帽子,开口说道:“二伯,是这样的,我昨天去县里看了,县里歌舞团的那些人都是些年轻姑娘,大部分都还是没结婚的单身女青年呢,我觉得不合适,就没请她们”

“嗯?年轻姑娘怎么了?就是年轻姑娘跳起来才好看”

“按照您要大办的要求,不是等我三哥下火车,要学着洋鬼子往脖子上套花,送花嘛?我想着三嫂也一起回来,看到年轻姑娘往我哥身边凑,我担心三嫂心里不舒服,这才没请歌舞团的人来”

李付强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侄子说的这番话有点道理,砸吧砸吧嘴,有了放弃了请歌舞团的这个打算。

看了一眼那边的秧歌队,那些不整齐的服装,又实在是碍李付强的眼。

一番权衡之下,李付强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这样吧,等会的秧歌就让他们扭,不过服装上你想想办法,去县里歌舞团借些衣服来,最起码让她们有个统一服装,这就系一根红带子,让我的脸往哪放”

“好嘞,我现在就去办”

有了吩咐,李奇也不耽误,开上桑塔纳直奔县歌舞团,花高价临时租了几十套演出服。

把装备换了一遍后,乡村秧歌队还是挺像那么回事的,看着有了点正规军的意思,李父心里多多少少也有了点安稳。

嘱咐李奇看着点现场,他则是去陪着一起来的县里领导和记者聊天。

中午临近十二点,李清风乘坐的火车缓缓到站。

当李清风一家从火车站出来时,看到火车站外的布置,李清风整个人都惊呆了。

“不是,这.这怎么回事”

看着红毯铺路的广场,各种彩色旗帜在路边迎风飘扬,高高竖起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柠檬公司董事长李清风先生回乡’“拳打小鬼子,脚踢美利坚,横扫全世界,东明男儿就是强”的横幅,李清风有种扭头扛着火车跑路的冲动。

一旁的胡家宝看着眼前这幅场面,也是震惊的合不拢嘴。

自从过年一别,对于现在的李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知道李父肯定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在李清风的欢迎仪式上搞点事情出来。

在下车的时候,胡家宝已经做了心理建设。

只是没想到李父能把场面搞得这么大,胡家宝做的那点心理建设,克服不了这么大的场面.

不等李清风转回返回火车站,一阵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紧跟着锣鼓声齐响,排列整齐的秧歌队开始扭起了秧歌,欢迎李清风的回乡。

这场面,那叫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看到以公公为首的一大堆人过来,胡家宝快速抱起十五说道:“十五好像尿裤子了,我带十五去厕所换个裤子”

说完,不等李清风回话,抱着十五拔腿就走。

“等等,别留我一个人啊”

听到李清风呼唤的胡家宝,不但不停,脚步反而更快了几分,很快消失在视野,原地只留父女俩大眼瞪小眼。

看着消失的背影,李清风苦涩一笑,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顾不得去看胡家宝,此时红光满面的李父已经带着人迎了上来。

来到李清风的面前,李父板起脸,佯装生气的说道:“哎呀,老三你可算是舍得回来了,连着两年没回家,我还以为你把这个家给忘了”

“哪能,哪能啊,这不是工作忙嘛”李清风讪讪一笑,尴尬的说道。

就当李清风还想说什么时,一旁跟着来的一群中年人里为首的那人笑着开了口:“李老板,李老师的生意都做到全世界了,工作肯定忙,没有时间过年可以理解的嘛。”

“是啊,李老板也是咱们县首屈一指的企业家,自然明白做生意的不容易,特别是这种国际上的生意,涉及到多个国家,在路上都要耗费不少时间”

听到旁边有陌生人站出来说话,李清风看了说话之人一眼,疑惑的重新看向李父。

受到李清风的眼神示意,李父连忙为李清风做起了介绍:“老三啊,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东明的赵昊赵书记,这位是咱们东明的县长徐旺,徐县长.”

一通介绍完,了然的点了点头,都是县里的头头脑脑,李清风脸上挤出笑容和众人一一握手寒暄。

火车站人来人往太多,一行人在出站口没多留,互相认识过后,便在李父的带领下走出火车站。

一出火车站的大门,李清风就体会到了什么叫社死。

当着门口围拢密密麻麻看热闹老百姓的面,先是一个秧歌队围着李清风跳舞,随后一个花圈在李清风没反应过来时,被秧歌队里领头的那个中年妇女套在了脖子上,手里还被塞了一束手捧花。

摸了摸叶子,嗯.是假花.

要是只给花也就算了,这边秧歌队送完花,那边一个学生打扮的十几岁小姑娘手里拿了大红花就迎了上来。

在李清风生无可恋的眼神中,将一朵鲜艳的大红花扎在了李清风胸前。

李父看到自己的安排全部用了上来,满意的点了点头,精神抖擞的率先在吹吹打打中朝前走去。

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土不土,洋不洋的装扮,李清风心情复杂的在红光满面的李父的指引下,被秧歌队包围着开始了戴花游街。

游街的长度不长,只有区区两百米,走完也只要十几分钟。

但是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对于李清风来说是这辈子最不想回忆的经历。

太踏马羞耻了

上了李父的桑塔纳,李清风马上将身上的假花,大红花摘掉,不满的对着笑得合不拢嘴的李父说道:“爸,你看你办的这叫什么事,你可真能折腾,我哥说得对,您真是年龄越大,越狂野”

“你个小兔崽子懂个什么,老子这是帮你衣锦还乡,挣了大钱,要是不花出去让别人看见,那你这钱不就白挣了?”李付强老脸顿时拉了下来,一副我为你好的模样说道。

“衣锦还乡?谁家衣锦还乡是这么玩的?”

“怎么不是,你看以前中了状元的,哪个不是披红挂绿的跨马游街,这是荣誉,你懂不懂”

“呵呵,我不懂,你懂,你这么懂,怎么整出来的东西还是土不土,洋不洋的?”

“胡说,我这按照香江电影上的桥段弄的,怎么可能土”

“怎么?秧歌队,大红花也是从电影上学的?”

“这踏马叫中西合璧,你懂个屁”

懒得和李父争执这个,累了,毁灭吧。

李清风靠在车窗上,思索着等会怎么着才能把刚刚记者拍的照片,视频都要回来。

那玩意最好还是不要留,按照后世网友的尿性,这些照片和视频要是流传出去,指不定让他们玩出什么花活呢。

午饭没有回家吃,让李老大把游街结束后,偷偷跑回来的胡家宝母子三人送回家里。

李清风则是和李父一起,前往县里最大的饭店,陪着县里的头头脑脑一起吃饭。

在县城中心临街的一栋两层饭店包间内,李清风父子三人和一众官员相谈甚欢。

特别是李父,那叫一个兴奋,现在商人的地位远没有后世那么高,以往作为县里的大户,李父也只能跟一些县里的中层领导打交道。

这还是第一次和一二把手坐在一起吃饭,对方说话还很好听,一口一个李老板,李老哥叫着,搞得李父飘飘欲仙。

酒过三巡,赵昊给徐旺使了个眼色,对方会意后,立马对着李清风开始了哭穷。

什么县里穷啊,县里的几个工厂这些年经营不善,县里公职人员工资都快发不起了之类的话。

虽然没明说,不过话里的意思是个人都明白,县里没钱,穷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你这么个大老板,不得回馈一下家乡?

老板捐钱在这个年代很正常,但凡是在外面挣大钱的,就没有不给家乡捐款的。

牟其钟倒腾飞机搞了个大的后,当月就给县里捐了一大笔钱。

李清风在心里对县里的一二把手的好感尽失,这两位不是个眼光长远的。

头次返乡,不说招商引资,让李清风建厂为县里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见面的头一件事,就是让李清风捐款用来发工资,搞福利。

李清风也没说什么,按照惯例允诺给县里捐一百万的现金。

除了一百万的现金外,李清风还提出了一个阳光计划,成立柠檬教育专项资金,对县里所有的适龄学生的学费进行补贴,并且为所有学生提供一餐午饭。

考虑到由于现在政府没钱,农民上交公粮或其他农副产品时,政府无法支付相应的收购费用,以‘打白条’的形式给农民结算费用。

农民生活困难,地里产出无法维持家里孩子的学费支出,柠檬基金全额承担农村户籍学生的学费以及书本学杂费,并且每日提供三餐。

赵昊和徐旺对于李清风只捐一百万觉得有些少,不过也不好说什么,毕竟白给的钱,不要白不要。

另外李清风负责了县里的教育投入,县里财政也能宽松一些,上级的教育拨款也能挪作他用。

总的来说,这两位对于李清风的这次捐款还是很满意的,接下来的宴席更热闹了几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