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火红年代 > 第326章 衣锦还乡被李父玩明白了

第326章 衣锦还乡被李父玩明白了

老家那边都是一群地里刨食的穷哈哈,听到城里的同族要出资大修祖坟,这是好事,没有不长眼的会不同意,当即派人往城里传信,表示同意大修祖坟。

收到老家的消息后,李父钞票开路,找来了县里惟一一辆用来接待领导考察的中巴车,一大家子男丁坐上车,风风火火的往老家赶去。

“嚯,平时没发现,现在人都聚起来一看,咱们老李家的人还挺多的”坐在中巴车上,李清风看着外面乌压压的人头,对着旁边的李老大说道。

李老大朝着窗户外张望了一下,开口说道:“不错,人确实多,就是穷了点。”

将目光放到这些人的穿着上,李清风认同的点了点头。

现在农村的生活也就比前些年好了那么一点点,依旧还是穷的一批,成人的衣服上补丁摞补丁,正儿八经的体面衣服没几件。

路过准备下车的三叔听到兄弟俩的交谈,笑着接话道:“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要是搁十多年前,那时候连个衣服都没的穿,全家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就一条裤子?开玩笑呢吧?那其他人怎么办?”听到三叔所说,李老大惊呼道。

李老大没下过乡,从小在城里长大,毕业就参军,退伍分配到派出所,一直在辖区内忙活,就算是下乡办案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深入了解过真正的农村情况,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

“这有什么好骗你的,前些年就这样,穷的人家,一家人就那么几套衣服,谁出门谁穿,夏天的时候小娃娃都是光着屁股在外面疯玩,冬天的时候躺到家里床上裹着被子不出门”三叔笑呵呵的说道。

有过下乡经历的李清风点了点头,开口附和道:“三叔说的没错,我下乡的那个村子,比咱们这边要好一点,但是也有穷的要命的家庭,确实是这个情况”

有了自己老弟的佐证,李老大的精神受到了冲击,以前只是知道农村穷,但是穷成这样还真是第一次知道。

李家一行人从车上下来,和村里的同族简单寒暄一下,便在村里长辈的带领下,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朝着一户人家走去。

北方很少有宗族祠堂,每逢讨论族内大事,一般都会去族内最德高望重(最有钱)的那一家。

屋里人太多,李清风作为小辈又不需要参与进去,在院里和村里同辈人尬聊了一会,便觉得没什么意思,索性提出要在村里逛逛。

有了李清风的带头,几个不习惯这种氛围的小堂弟和大侄子,也跟在李清风身后走了出去。

看着村里光着屁股蛋,小鸟到处乱甩,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的小孩,几个没见过这个场面的大侄子咧嘴直乐。

在村里溜达了一圈,李清风这一群人,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在阴凉地下乘凉的老头老太太们盯着,脸皮厚如李清风都有点受不了这个眼神,索性直接去到村外小河边泡个澡,消消暑。

顺着土路出了村,嘱咐着跟在自己身后的几个人不要碰地里还没熟的玉米棒子后,李清风便带着他们朝着村外小河边走去。

走在农村的生产路上,空气中充满了地里传来的农家肥的味道。

还别说,这味挺熟悉的,让李清风想起了当年下乡在地里挑着粪桶施肥的场景,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

村外小河这边有不少半大孩子泡在水里面玩水,一路走过来,满头大汗的李清风也没管其他人,率先脱下衣服,穿着一个大裤衩子下了水。

河水不深,李清风嘱咐好几个侄子和堂弟不要乱跑后,便不再管他们,而是自顾自的闭上眼睛泡在水里消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远处传来了打骂声,李清风也不在意,半大孩子打架很正常。

随着声音越来越大,李清风察觉到了不对劲,这声音怎么这么耳熟?

李清风连忙从水里起来,招呼上还泡在水里的小堂弟们,穿上衣服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

等到了地方一看,好家伙,怪不得声音眼熟呢,原来是自己的两个本家侄子正跪在地上被村里人指着鼻子骂呢。

扫了一眼两个侄子前面放着的西瓜,李清风立马明白这是发生了什么。

这年头不是后世,你在路边随手从地里摘个西瓜,玉米棒子没什么,现在可不行,要知道偷粪罪才取消没几年呢。

农作物更是被看的死死的,但凡是被人抓到,小孩打一顿,大人会立马扭送派出所。

李清风推开看热闹的小孩们,上前打算和对方交涉:“那个,同志你好,实在不好意思啊,我是这俩孩子的家长”

有了李清风的出头,正指着俩孩子骂的易光明扭头看了过来,上下扫视了李清风一眼,开口说道:“你是从城里来的李家人吧?”

“对,同志,这俩孩子还小不懂事,你看要不让他俩人先起来,有什么咱们大人直接协商”看着跪在地上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的俩侄子,李清风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听到孩子还小这句话,易光明脸色古怪的看了李清风一眼,然后又看了看地上跪着的俩一米六左右,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

心里暗自想到,这城里人可真惯孩子,这俩人的个头在农村都能下地干活了,在城里竟然还是孩子。

“李同志,你看看我们家的西瓜被这俩孩子糟蹋的,你要是说渴了,从地里摘个瓜,我也不说什么,你看这俩小子摘了我四五个瓜,砸开一个只吃中间那一块,剩下的都给丢了,你说说看,有这么办事的吗?”易光明指着地上被俩人糟蹋的西瓜,气愤的说道。

看了一眼地上被糟蹋了的西瓜,李清风被这番话说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心里对自己那俩带着孩子来老家的堂哥也是很有意见,这在家里怎么教孩子的。

心里想归心里想,现在事情还是要解决的,李清风连忙从兜里掏出烟给对方递烟,嘴里不停地说着好话。

做了错事,花钱砸人私了这一套在城里行得通,在老家农村还真不好使,今天敢砸钱把事情解决,明天自家的名声在村里就坏了。

虽然李家从父辈开始,就不在村里生活,但是毕竟这里是李家的根,说句不好听话,人死了还要往祖坟里埋呢。

好话说了一箩筐,易光明总算是松了口,答应让俩人从地上起来。

眼见事情有了解决,李清风连忙从兜里掏出一张大团结来塞到了易光明手里。

“哎呀,使不得,使不得,都是乡里乡亲的,你爷爷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咱们都是一道街的邻居,西瓜吃就吃了,怎么能要你的钱呢,那我成什么了?”易光明看到十块钱连忙开口推辞。

“一是一,二是二,我们家孩子糟蹋了你地里的瓜,理应要给钱的”

“不行,这钱我不能收,太多了,几个瓜不值这么多钱”

俩人一番拉扯过后,这一张大团结最终还是被易光明收了起来。

拿了十块钱的易光明有些不好意思,让李清风稍微等等,他亲自下地又摘了一大麻袋的西瓜,带出来让李清风带回去吃。

出了这个事,李清风也没心思继续待下去,叫上自己的几个小堂弟,拉上地上的两个侄子,一起往村里赶。

路上,抬着一麻袋西瓜的俩小子走到一半就累的走不动了,舔着脸开口说道:“叔,瓜太重了,我们俩抬不动了”

“抬不动了?在人家地里糟蹋西瓜的时候,你怎么不说你吃不动了?赶紧抬,我告诉你们俩,今天这事别以为就这么过去了,等回家以后还有一顿收拾等着呢”李清风头都不回的说道。

听到李清风的话,兄弟俩对视一眼,皆是苦着个脸,抬着一麻袋西瓜闷头朝前走。

赶到李家人聚集的院子时,人已经都不在了,李清风一打听,得知都去坟地了以后,嘱咐俩小的待在院里不要出来,李清风则是带着几个小堂弟急匆匆的赶往祖坟。

每年过年都要来祖坟烧纸,对于祖坟的位置,李清风还是清楚的。

当几人赶到祖坟时,就看到李父被众人围在中间,红光满面的李父叉着腰,神气十足的对着祖坟比比划划的。

挤进人群外围,李清风听了那么一耳朵,顿时忍不住无语的看向人群中间的李父。

怎么想的?竟然想把祖坟周围的两亩地给承包下来(土地国有资产,不允许买卖),在两边盖上围墙,把祖坟给围起来。

问题是,这种离谱的想法,竟然还得到了同族人的认可,纷纷表示赞同。

李父说干就干,当时就找来了这一块地的主人,商量起来承包他的地来。

李父开的价码不低,土地主人一合计,觉得承包给李家人比种地划算,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不过人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地承包给李家可以,但是公粮,农业税,水利辅,教育辅,三提五统这些杂七杂八的人家不管,需要李家人自己出钱缴纳。

农税是06年取消的,这年头种地还是要交公粮,缴税的。

公粮是公粮,农税是农税,这是两回事。

交公粮指的是平价粮,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按时间送到粮站去,价格是由粮站统一规定。

交完公粮,还需要缴农税和各种杂税,像是什么村提留,乡统筹,特产税,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教育附加费、计生费、优抚费、民兵训练费、或者临时的一些费等等大概20多种。

这年头种地真不挣钱,也就能让人吃饱,如果农闲时不进城打零工,连家里小孩上学的学费都拿不出来。

这些税对于李父来说,完全就是小意思,大手一挥,表示这些东西我们承包了自然就落到我们头上,你只管拿钱就行。

解决完地的事后,开始请来的阴阳先生上场,头发灰白的老头,下巴上留了一撮的胡子,穿着一件灰色长袍,手里拿着罗盘在坟地前转来转去,手里不停的掐着手指。

“你瞧的这么认真,你能看出点什么来不成?”李老大看着李清风手里捧着从阴阳先生那里借来的书看的认真,忍不住笑着问道。

李清风把视线从线装书上收了回来,把书合上笑着摇摇头:“基本上看不懂,这玩意是前清朝的老书,写法文绉绉的,根本看不懂里面写的什么意思”

老头转悠了好半晌,这才收起罗盘,冲着李父等人说道:“修坟的时间算出来了,下月十八是个好日子,那天可以开始正式动工”

算出时间后,阴阳先生拿了五十块钱走人,一行人便又浩浩荡荡的回去商量祖坟的大修事宜。

说起花钱的事,那一个个是真有想法,全部立碑属于基本操作,还有人提议要修一个大大的牌坊,立起来十二三米的那种。

对于族人提出的修建宏伟建筑的建议,马屁被拍爽了的李父大手一挥统统应允。

并且还提出了幼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理念,发钱,发钱,统统发钱。

以后村里族人小孩上学的学费,家里条件不好老人的养老钱,全包在李父身上了,衣锦还乡这个词算是被李父给玩明白了。

这一壮举,更是得到了所有族人的热烈夸赞,好话跟不要钱一样往外蹦,本来就红光满面的李父,更是被这一通吹捧搞得飘飘欲仙。

李清风也懒得管李父在里面大撒钱,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就由李父折腾吧。

趁着一群人在屋里唾沫横飞的聊着的时候,李清风把自己的两个堂哥叫了出来,把他们俩儿子在人家瓜田里的光辉事迹讲了一下。

听到李清风的讲述,两个堂哥当时就是气的脸色通红,要不是现在条件不允许,要不然的话,这俩人就要动手了。

屋里关于祖坟的讨论,很快就出了结果,那就是李父出钱,其余人出力,尽快把这件事给办好。(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