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火红年代 > 第297章 都是懂成本嫁接的

第297章 都是懂成本嫁接的

在倪广南的一番慷慨陈词下,屋里安静了下来,会议室内的技术员都看向了李清风,就连王为民也看向李清风,等着他做决定。

李清风揉着眉心,自己就是一个民营企业,怎么还扯到为国为民上来了,这又不是自己旗下的子公司,如果是自己的产业,赔钱也要扶持这没毛病。

问题是,742厂跟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啊,是国家的企业,要扶持也是国家扶持,凭什么要我掏真金白银来扶持?

怪不得柳爱国能轻易的把老倪给踢出局,就老倪这样的性子,哪个股东见了不恶心?恨不得赶紧让他走人滚蛋,眼不见心不烦。

望着等着自己拿主意的众人,李清风沉默了一下,转头看向王为民问道:“为民,你是要在国内做影碟机的,咱们国内的芯片主要是你在用,你是个什么想法?”

“啊,那个.哥,我听你的”

王为民支支吾吾了片刻,有心想说用便宜的,不过看着倪广南等一众科研人员虎视眈眈的眼神,王为民怂了,把锅重新甩给李清风。

眼见王为民靠不住,竟然把锅重新甩给了自己,李清风心里那个气啊。

行,你敢把锅甩给我,我就敢接着,反正这笔钱是你掏。

当即李清风便沉声说道:“老倪说的有道理,我们不能花钱去养别国的芯片产业,咱们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将来都会变成射向我们的子弹,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不被卡脖子,那就需要扶持我们本国的半导体企业”

“太好了”

“等等,先别急着鼓掌,我的话还没说完”不等老倪等一众研究员开口欢呼,李清风就开口打断道:“这笔定单我们确实可以交给国内的企业,但是,742厂毕竟是国企,促进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可以,补贴也可以,但是不能我们一家补贴吧?”

说到这里,李清风停顿了一下,扫视了一眼屋里人的表情,这才缓缓的继续说道:“所以,我的意思是,把政府拉进来,和日本企业给我们提供的报价相比,超出的部分,政府承担百分之七十,我们承担百分之三十”

哪怕是倪广南也知道,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振兴,光靠一家民营企业,就算把柠檬公司卖了也不够补贴的。

能给国内一笔订单,再加上小额的补贴,大头让政府拿,已经可以说是忧国忧民的民族企业家了,因此,面对李清风的提议,也都点头对此表示赞同。

考察团内部统一意见后,正式和742厂开始了业务接触。

不等杨厂长开口吹牛皮,在李清风的示意下,老倪拿出了解码芯片的相关资料交给了罗主任:“罗主任,我们这里有一款芯片想要贵厂代工,这是芯片的资料,您看看742厂能不能生产”

罗主任是标准的理工男,面对国内第一个主动找上门的生意,没有直接满口打包票一定能生产,而是接过老倪递过来的资料,仔细的查看了起来。

在罗主任看资料的时候,众人全都安静的喝着杯中的茶,没人开**谈。

坐在主位上的杨厂长,看着安静的会议室,忍不住在心里祈祷罗主任一定要把这笔代工订单留在厂里,

这柠檬公司可是大金主,听说公司里的现金流几十亿美元,以前还做计算机的时候,四九城的878厂,魔都的无线电十九厂,魔都元件五厂这几家工厂吃的盆满钵满,订单接到手软,为国内创汇千万计。

现在人家找到自己厂,那订单金额能小?怎么着也要是上千万的订单吧?厂里最近这些年看着风光,隐隐有半导体领域之首的意思,但是效益也就那样,订单全靠国家统筹,根本没有来自于市场上的订单。

就在杨厂长的期待中,罗主任终于看完了资料。

罗主任放下资料后没有说话,点了一根烟,苦笑着摇了摇头:“老倪,你们要的这个芯片对工艺的要求不高,我们厂能造”

在座的都是人精,从罗主任的表情上也能看出来,他的话还没说完,而且剩下的话还都不是什么好话。

果然,深吸一口烟后,罗主任眼神暗淡了下去,继续苦涩的说道:“虽然这款芯片对工艺的要求不高,但也是比较先进的芯片,我们厂的生产工艺跟国际上的先进企业是有一定的差距,生产出来良品率会偏低,给你们的价格会比较高”

在芯片领域中,生产设备只占半导体成本的几分之一,生产工艺才是大头。

以现在国内在半导体领域的水平,虽然生产设备齐全,但是也仅仅是可以生产而已,没有市场推动内需完善生产工艺,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几年后造不如买大行其道的基础。

“老罗,你怎么说话的,生产成本高怎么了,我们厂不是已经组织人手在攻克生产工艺嘛,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一个结果,再说了,国家对半导体领域是有补贴的.”看到老罗把送上门的生意往外推,杨厂长一下子就急了,连忙开口解释,试图挽回这笔订单。

不等杨厂长把话说完,倪广南就开口打断了杨厂长的发言:“老罗,我们对于国内的芯片行业很是了解,你说的情况我也清楚,我们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你说一个大概的数字,一块芯片的价格给到我们是多少?”

杨厂长一听有希望,顿时又来了精神,连忙给罗主任不停地使眼色,意思很明显,先报一个低的价格,把人给留住,剩下的事情,等拿下订单以后再说。

经过罗主任等一众人员的商量之后,742厂给出了780块一颗的报价,一月大概能交货2000颗。

听到这个价格和产量,李清风的脸一黑,当时就有起身走人的冲动。

这个价格太吓人了,国外工厂代工给的价格是80美元一颗,按照现在的官方汇率来算是240块钱,而且月产量以万计,只要给够订单,需要多少就能有多少。

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要知道VCD一旦生产,那就不是几万台,单单国内未来二十年里,就是几千万的销量。

按照百分之三十的补贴,如果能谈成,一台需要多付出162块的成本,嘶,不敢想象。

最终在老倪等一众老头那可怜兮兮的目光注视下,李清风还是硬着头皮开了口:“杨厂长,这款芯片我们前期需要生产二十万颗,未来十年里,大概有三千万颗的芯片的需求”

嘶~

李清风把订单量爆出来后,会议室里742厂的一众领导全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太尼玛吓人了,仅仅前期就是二十万颗需求,如果按照罗主任的报价,单单前期的交易额就高达一亿六千万。

只有后期的三千万颗芯片,杨厂长更是想都不敢想,完全踏马的是一个天文数字。

率先反应过来的杨厂长,目光炽热的盯着李清风,看李清风一行人的目光就好像是看美女一样,恨不得把李清风一行人给吃进肚子里。

“李老师,倪老师,王总,这笔订单一定要交给我们厂,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明年年底之前,我们厂一定会改进生产工艺,把产能提升上去,把价格降下来”不等杨厂长开口,罗主任双眼通红的看向考察团一众人等。

罗主任作为从事了一辈子半导体行业的技术人员,曾经亲眼见过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辉煌,自然清楚国内半导体领域越来越差的根结在哪。

国内的半导体领域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56年就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

60年我国就将半导体工业的“研发 生产”体系初步的建立起来,65年就成功研制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当时日本才刚刚进入这个领域没两年。

直到改革开放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依旧处于国际前列,没有掉队太多。

但是因为国内对于芯片没有市场需求,一直没有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无法催动生产工艺的进步,导致国内半导体领域良品率低的吓人,仅仅只是能少量生产,国门打开后,面对世界上的同行这才毫无一战之力。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个大单子,并且有意扶持国内半导体领域,罗主任哪怕知道希望渺茫,也想为国内半导体产业争取一线生机。

“对对对,考察团的各位同志们完全可以放心,要相信我们,最晚明年年底,我们厂一定会改进生产工艺”杨厂长也是连忙开口附和。

终止了会议,李清风拉着王为民碰了个头,想要问问他是怎么想的。

国内这边VCD说到底是王为民在做,李清风并不打算进入这个领域,躺着收专利费,卖芯片不香吗?这玩意的利润比实业高多了。

“哥,老倪他们的态度你也看了,我没怎么上过学,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我觉得老倪他们说的对,不能花钱去养别国的企业,贵就贵点吧,钱是挣不完的”

听着从王为民嘴里说出的这么一番话,李清风都惊呆了,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王为民吗?不会跟自己一样被人夺舍了吧?

认真的注视了王为民许久,直到看的王为民心里发毛以后,李清风这才拍了拍王为民的肩膀:“你小子现在的思想觉悟比我都高了,如果能谈成的话,成本也就增加一百多,我不收你专利费,也不在芯片上挣你钱,机器卖两千块,你还是有利润的”

听了李清风的话王为民脸色有些复杂,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怎么?你这是什么表情?有什么话直说”

“哥,我是这么想的,既然生产成本增加了,那当时订的售价是不是也要改改?咱们卖两千二一台,您看怎么样?”

“你的意思是苦一苦老百姓?”

“对,为了国家的发展,苦一苦老百姓呗”

“你是懂转移成本转嫁的”

“.”

和王为民统一了思想,李清风也不拖沓,找到杨厂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做了一份资料让他送上去,看看当地政府怎么说。

当这份资料递上去后,在无锡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事情太大,当地做不了主,只能层层上报,很快到了JS省会金陵这边停了下来,没有继续上报中央。

在94年施行分税制之前,江苏还不是散装江苏,各个城市行政部门还是很听金陵这个老大哥的话的。

等到94年以后,下面的县市开始不服金陵这个老大哥的管理,逐渐形成了13个中央直属团 40个独立团 若干直属大队,区小队这种散装格局。

金陵详细了解过以后对于VCD这个行业的未来很是看好,同样派出了调查团过来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

金陵,无锡,考察团三方经过多次碰头会后,金陵调查团拿着这几天调查到的资料返回金陵。

两天后,金陵那边派出重要人物来到无锡,亲自体验过影碟机后,向柠檬公司给出了准确答复。

李清风提出的方案可以实行,江苏这边愿意集全省财政之力进行补贴,但是影碟机工厂要建在JS省内进行生产,企业税不进行减免。

在等金陵的答复后,李清风彻底无语了,好嘛,这边也是懂成本转嫁的。

王为民想要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该是自己的利润,一毛都不想放弃。

金陵想要让影碟机厂落户江苏,在拉动江苏经济,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还想从税收上回点血。

李清风又拉着王为民开了一场碰头会,对于企业所在地在哪,王为民是无所谓的态度,现在的问题是,门头沟那边的工厂已经盖好,还向当地银行借了巨额贷款。

对于这个问题,李清风思索了一番,决定把门头沟工厂接过来,解决王为民的后顾之忧。

这边的想法很快报给了金陵,金陵那边连忙拿出金陵市内的工业用地地图,让王为民随意挑选地块建厂。

本来以为事情得到了完美解决,就在李清风准备返回四九城时,这事又出了幺蛾子。

无锡这边不愿意了,企业是因为我们无锡才来江苏的,凭什么要把厂建到你们金陵?(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