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火红年代 > 第122章 回京

重生在火红年代 第122章 回京

作者:爱吃葡萄的狗哥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34:28

第122章 回京

第122章 回京

一副对联写完,全家人都沉默了下来,最后还是李父偷偷去外面买了一副对联贴上了事。

今年的春节李父李母并没有正常上班,而是在家里陪着全家人过年。

自从79年一月份,全国日报上刊登了一封标题为《春节为什么不放假》的读者来信后,春节不放假这个持续十余年的政策略有松动。

以前春节是不允许请假的,等报道一经发行,有人试探性的请了三天假,被厂里很痛快的批准后,县里工厂算是撒了欢,大批工人纷纷请假,李父李母俩人顺势也请了三天的假期。

家里有四个妇女,包饺子的活自然不会和去年一样落在李清风的身上。

李清风在家里也有了当大爷的待遇,此时的李清风和李父老两口以及李老大三人在里屋关上门拉上窗帘,偷偷摸摸的搓起了麻将。

“自摸,给钱给钱”

将面前的麻将往桌上一推,李清风咧着嘴伸手问三人要钱。

坐在旁边的李母,黑着一张脸,一边给钱,一边小声的嘱咐道:“你小点声,别让邻居听见,这要是被人发现可了不得”

“明白明白”李清风一边收钱,一边小声的点头称是。

麻将放在后世那是妥妥的国粹,但是在这个年头是明令禁止的东西,一直不能公开示人。

自从55年全国禁止打麻将后,明面上麻将这玩意是在全国绝迹了,但是实际上一直有人偷偷摸摸的打,麻将这才彻底绝迹。

直到政策开始松动后,麻将这玩意才重新冒头,都是约上几个好友偷偷玩,没有在明面上打的,李母手里的这幅麻将就是李父去年偷偷做的。

打麻将这玩意有瘾,李清风在后世也是会打的,好多年没碰过麻将,这次猛地重新坐到麻将桌上,只感觉根本停不下来。

四人直到大嫂催促李老大回去,这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今天的牌局。

感觉刚躺下没多久,耳边就传来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睁开迷迷糊糊的眼,看了眼漆黑的窗外,翻个身继续睡。

“醒醒,去院里把鞭炮放了”

意识还没沉醉在梦乡时,李母推门走了进来,催促着李清风赶紧起床去把鞭炮给放了。

睡意正浓的李清风哪里肯出去外面受这个冻,蜷缩了一下身子,含含糊糊的不愿意去,让李母去叫李父去点鞭炮。

在起五更放炮的这件事上李母可不会含糊,眼见李清风赖着不起,一把将李清风的被子给掀了抱走,等李清风去门口放完炮以后再还给他。

被子都没了自然不可能继续赖床,李清风只能披上军大衣,哆哆嗦嗦的拿起自己的煤油打火机,将院里李母早就准备好的鞭炮点着。

经过这么一折腾,李清风也没了睡意,穿好衣服和已经被李母叫醒的姐妹俩,在炉子边听着李父的呼噜声烤火。

大年初一拜年,李家作为本地的土著,亲戚还是不少的,从七点天刚蒙蒙亮开始,李家全体出动,在清晨的冷风中朝着叔伯家中走去。

一趟拜年下来,李清风的膝盖有些疼,一早上跟着李父磕了不少头。

这年头的拜年的标准流程是进门先寒暄两句吉祥话,紧跟着就是磕头,在世的长辈磕三个,去世的长辈对着遗像磕四个。

拜年也不是没有收获,一路红包收了不少,按照现在的习俗没结婚之前都有红包,虽然都不多,一毛两毛的,但也是个意思。

老一辈都不会挣钱,给小辈们发的红包全都是子女们平日的孝敬,一毛也是对晚辈的祝福。

今年在家没去黑市晃荡,手里的钱够用,没必要再冒这个险。

在家待到年初八这个年一过完李清风就待不下去了,想着还要给李红梅买房子,李清风索性直接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给胡家宝拍了个电报说明情况,和李家人来了一处车站告别后,李清风扛着行李上了火车。

这会不是返校时间,火车上并不拥挤,李清风顺利的找到了一个空着的座位。

从四九城火车站下车,李清风找了个小胡同把行李全部塞进空间,自己则是叫了个三轮按照王为民给的地址直奔米市胡同。

“师傅停下,到这就行”

李清风刚到米市胡同这边,就看到穿着军大衣,拢着袖子的王为民和同伴一起往前走,连忙让蹬三轮的停下来。

从三轮车上下来,大喊着王为民的名字,冲着他招手。

正闷头朝前走的王为民,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确定叫自己的人是李清风后,咧了咧嘴,兴奋的快跑扑了上去。

“哥,你怎么在这啊”

“快松开,你小子一年没见,力气怎么这么大了,我差点被伱撞翻”最近一年没干农活,李清风身体有些虚,被这一扑,差点被撞翻到地上。

王为民松开李清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这不是一年没见,有些激动嘛”

揉了揉被这小子撞得有些生疼的胸口,李清风没好气的捶了他一下:“没吃饭呢吧?走吧,去下个馆子,咱们好好聊聊”

“哎,好好好”王为民笑着点头答应下来,说着就要跟李清风往前走。

刚走没两步呢,王为民停了一下,连忙往后跑了两步,和他一起的那个小伙伴说了两句,这才重新跑了过来。

走在国营饭店的路上,李清风好奇的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去了?怎么大中午的才回来?”

“挣钱去了呗,在百货大楼帮人排队买电视机,洗衣机什么的,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挣一块钱”王为民随口说道。

听到这么说,李清风来了兴趣:“帮人排队能挣一块钱?什么情况,详细说说”

“也不是天天都能挣到,这电视机,洗衣机不是限量吗,一天就卖多少台,卖完就结束,我们每天早早的过来排队,要是轮到我们的时候还能买到机器,就把位置让给后面买不到的人,一般人家都会给个一块钱的”

李清风了然的点了点头,这不就是后世的黄牛吗,在这个年头竟然都有雏形了,中华儿女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觑,什么时候都能发现挣钱的机会。

接下来李清风就和王为民聊起了其他的事,至于工作问都没问,这年头工作多难啊,去年回城的知青还有大把没分配到工作的。

王为民这小子家里情况也不是多好,要不然也不会刚回来还没休息两天呢,就急着出去挣钱,能分到工作才有鬼呢。

随便找了一家国营饭店,李清风要了两个菜,一瓶二锅头,俩人就这么聊了起来。

在王为民嘴里得知,在李清风走后,村里有老光棍看到知青点里没什么知青,就动了歪心思,想打吴香倩的主意。

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吴香倩察觉,把事情捅到了大队长那里,这次大队长没含糊,当时就把那老光棍叫了过来好好教训了一通。

年前知青回家的口子放开后,大队长也没卡着他们仨,索性直接让三人全部回了城。

听完王为民的讲述,李清风感叹连连,下乡能在大队长那小老头手下干活,也是自己的运气,人虽然有些小毛病,喜欢偏袒自己村里人,但还算是个好人,最起码没有欺负自己这些知青们。

一瓶酒下肚,李清风看着脸上有些泛红的王为民,在心里琢磨着怎么安排自己这个小弟。

再怎么说王为民也当了自己两年多的小弟,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不管他。

思索了一番,也没什么好主意,想来想去,还是小妹李红梅的门路比较合适,组装电视机挣钱。

这个年头有一件怪事,国家早在七十年代初就提倡个人组装收音机,电视机。

而且还给工人发了很多组装电视,收音机的书籍,前两年的时候,还可以免费领部分组装收音机,电视机的元器件。

现在的各种配件很便宜,进入79年后,各种组装需要的元器件已经不那么难买,而且价格一直很便宜,个人组装一台电视机的成本在七十以内,收音机更便宜,十来块就能组装一台收音机。

按正常的工业生产程序,流水化的生产出来的成品价格应该比个人组装要便宜很多,但国内一台成品电视机卖好几百,一套完整的电视机元器件却只卖几十块,这让李清风一直不是很理解。

今年已经改革开放,可以尝试着在街道报备成立一个家电服务机构,光明正大的开门接家电维修的活计,私底下接一些组装电视机的“委托”。

这种维修家电的个人门店一直都有,在街道报备就行,街边上的修车摊就是这么来的,只要你有手艺,去街道报备一下就能开业。

如果家电服务机构报备成功,到时候让王为民出面接生意,维修,组装的活可以交给郝爱国和李三喜他们。

这样既帮了自己小老弟找了个正经的营生,又能帮郝爱国他们挣出养家的钱,妥妥的一箭三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