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58章 尊老

初唐:砥砺前行 第58章 尊老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58章 尊老

第58章 尊老

“陈县令!吃胡饼……”

史务滋手上拿着两个胡饼,上前放在了案几上。

陈青兕道:“我吃过早膳了。”

史务滋想了想,还是如实道:“这是周大娘亲手做的胡饼,她让学生带给县令的。担心县令不收,让学生说是学生买的。周大娘盛情难却,学生只好收下。”

陈青兕看了看胡饼,道:“既是周大娘的好意,本官难以拒绝。你也吃一个,尝尝周大娘的手艺。”

史务滋赶忙拒绝:“外祖父忙着县学,家中无人生火。学生这些天都在集市上买些吃食饱腹。就是吃了周大娘的胡饼来的,还是让县夫人尝尝吧。周大娘的手艺不俗,胡饼烙的很香,软糯可口,很受人欢迎。”

陈青兕用手撕开一点尝了尝,嘴里满是油面的香气:“味道确实不错,等我会儿……”

他说着拿着胡饼去了内堂。

萧妙宸、浅言、晴空什么山珍海味没有吃过?

但吃着这除了油面,没有什么特别味道的胡饼却是津津有味。

会说话的浅言更是不住夸赞,“郎主这般辛苦,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陈青兕也有些高兴,尽管这只是小小的两个饼,却也是对他这些日子工作的肯定。

返回前堂,史务滋老实的在一旁杵着,便如木头一样。

陈青兕道:“别那么拘束,鉴于你这些天的表现,提拔你为青溪县的佐史。”

史务滋连忙拜谢,眼中透着一丝丝的喜悦,他出身官宦世家,看不上这区区佐史,但得到了陈青兕的认可,却比什么都要开心。

陈青兕问起了集市的情况。

史务滋眉飞色舞,说道:“集市已经有了烟火气息,正如陈县令预估的那样。百姓们将孩子送到县学以后,自身便闲不住了。如周大娘这般,有些手艺的,直接上市集支个摊,卖些面饼。有些在街市上打的零工,气力足的,甚至去山里砍柴。气力小的也有不少去捡拾枯柴。”

陈青兕欣慰颔首,勤劳刻苦不向生活低头是华夏百姓最质朴的品行,只要能够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机会,他们就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奇迹。

史务滋说着眉宇间又有一丝忧愁,但接下来的话,他不好说下去。

他是负责劝说通知百姓送孩子入县学的,走街串巷,对于县里许多家庭的情况很了解。

县里壮丁不足,有些年轻妇人身体健朗,体力不会比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差,能够承当一些力气活。但还有许多老妇人老头,他们体力不支,腿脚不便,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与隐患。

但是就青溪县的这种情况,能够做到现在这个样子,陈县令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何必说出来,徒增烦恼?

陈青兕想了一想,道:“也就是说,还有好些人找不到事情干?”

史务滋无奈道:“这也没办法,现在是冬季,山上没有野菜吃食,往来的游人商队也不多,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杂事供人选择。”

“这样……”陈青兕道:“伱以本官的名义发一张告示,就说县里招募吃苦耐劳的雇工,不限男女。城西有一块废弃的库房,你去找城东的胡大匠,让他将库房设计一下,本官要在那里建造一个独孤院,为县里的孤寡老人寻个去处。”

史务滋眼中闪过一抹敬意,原来面前的这位县令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

那个库房地理位置不差,有不少人愿意出高价将地方盘买下来,这位县令都没有同意。

而今回想起来,想必对方在脑海中早有规划。

那里就是为了独孤院遗留的。

独孤院就是后世的养老院。

尊老爱幼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夏朝还是奴隶制的时候,已有类似的机构。

《礼记·王制》就有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正规的养老院,也就是独孤院。

“陈县令!”

史务滋并没有立刻领命,而是深深作揖道:“您的善心仁德,不亚先贤。可维持一个县学,已经让县里财政吃紧,再加一个独孤院,养那么多的孤老,如何支持的下去?一旦县里拿不出余粮余钱维持,将会导致整个县的复兴计划全盘落空。”

“过犹不及,请陈县令三思而行。”

陈青兕对这个下属多了几分欣赏道:“你说的有道理,依照一般的独孤院,以我县有的财政情况是无力维持的。本官打算建造的独孤院与一般独孤院不同,孤老不同于孩子。孩子这个年岁,读书是第一要务。孤老有务工的能力,体力活干不了,可以干轻便的活。腿脚不好,就干手上的事。如针线上的缝补、织布,再如做饭、浆洗等等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

“她们存在的问题是找不到这些可干的活,便由我们官府出面,为她们接一些工作,维持独孤院自身运作。现成的就是用膳问题,县里的衙役都没有固定的用膳之处,完全可以交给他们负责。再如我们县里的那位匡差役,大老爷们一个,孤零零的,一套内裳,正穿七天,反穿七天,晒个太阳,再穿七天,一身的味,都不好意思说他。”

史务滋忍俊不禁。

“现在有了独孤院,花点小钱,换一身清爽。就他这样的大老爷们,还是舍得的。”

陈青兕说道:“依我估计,也就前期府衙得给些补助,真的运作起来,说不准还能给县里增加收入呢。”

之前一直不敢行动,那是心里没底。现在有了李红清的五万钱,便不怕了。

到时候独孤院的支出收入归县里负责,陈青兕只要从中动些手脚,五万不义之财,很容易就洗成干净的钱币。

这手段,他不要太熟。

史务滋顺着陈青兕的思路想下去,越想越是兴奋,眼中闪着光,深揖道:“陈县令济世救民之能,学生望尘莫及。能跟随县令左右,乃学生此生最大幸事。”

陈青兕笑道:“不必拘礼,这些日子,你也帮了本官不少的忙。对了,你学问好,顺便帮本官想个名字,独孤院不太吉利。”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