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95章 风云人物

初唐:砥砺前行 第495章 风云人物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95章 风云人物

第495章 风云人物

陈青兕眼中透着几丝震撼,如果一切如他所想,那事情可就严重了。

从手中的消息来看,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一个人……李义府。

当初陈青兕决定扳倒李义府的时候,是以自己为诱饵。利用李义府迷信的弱点,诱使李义府上钩。

这一举动,是将李义府彻底得罪了。

陈青兕也是除了李崇德之外,最不想李义府回来的人。

在李义府被贬罚之后,陈青兕没少针对李义府提拔起来的那些官吏,确定核心人物都给驱赶出庙堂才安心。

所以陈青兕是肯定在这长安城里是没有李义府当年的亲信……

那么还能是谁?

只有两个可能,或是袁公瑜、王德俭那班人,偷偷潜回长安,或是李义府本人。

陈青兕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袁公瑜、王德俭这些人只是帮凶,他们受到了贬罚,但并没有如李义府那样直接流放,贬为白身,绝大多数是保留官身的,只是贬罚到偏远的地方当官。

他们几乎是不可能偷偷潜回的,毕竟好好的一个大活人失踪,还是曾经在庙堂上兴风作浪的人物,怎么可能不引人注意?这不招而回京,那可是大过。

反正李义府不一样,他死了。

谁会在乎一个死人?至少在这一切疑点都指向李义府之前,陈青兕真没想过李义府可能活在这世上。

现在剥丝抽茧的分析下来,却发现是有这种可能的。

武皇后身旁一直缺少得力的助手,长时间依靠杨姥、韩国夫人为其在外行事。两个妇人真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她一直想将李义府召回京师收为己用的,只是让自己给搅黄了。

李义府也因此气急攻心而亡……

李治特别下旨,规定李义府不在大赦之列,足可表明已经断了启用他的意思。

与其老死在南疆,李义府诈死入京,为武皇后出谋定策,却也说的过去。

只是武皇后这胆子也太大了一些,李义府这种情况也敢用?

真让李治知道,她这个皇后怕是要人为性意外死亡。

李治是不会废后的,这点陈青兕很清楚。

都到这个地步了,李治是不可能废后的,哪怕武皇后捅了天大的篓子。

李治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培养一个太子了,他的身体支撑不住,真废了武皇后,让现在的太子如何自处?意外死亡,不再立后,都比废后可能性大。

但不管结局怎样,对于武皇后来说,都是无法翻身。

陈青兕细究起来,却也能够理解武皇后为何有此胆略。

历史上同一时间的武皇后因为封禅为自己取得的政治资本,这一时期的她已经成为李治不可或缺的政治伙伴。

天皇天后二圣临朝……

现在武皇后因为自己的干预,错失了很多机会,并没有讨得李治的欢心,地位远比不上历史的她。

封禅前后的武皇后受到谣言的打压,李弘也在这个时候,也因各种原因,不再与她这个母亲探讨政事,局势已经坏到了极点。

陈青兕从不怀疑武皇后的魄力。

现在想来,武皇后的改变,确实在封禅以后,跟李义府“病故”的时间遥相呼应。

只是这一切都是自己的推测,没有一点证据。

何况自己的推测也不一定准确。

陈青兕脸上阴晴不定,闭上眼重新整理了思绪,突然阵眼,开口说道:“万国俊那里先不要打草惊蛇,既知他的存在,那就跑不了。我们人惊动了他一次,短期内就不要继续了。他这样心里有鬼的人,最是多疑。一次就会让他多想,再来一次,只怕不妙,先放他一放再说。”

“你安排人去一探巂州,去查一查李义府的情况,他病故的细节,必要的时候,直接掘墓开棺验尸。找一个经验丰富,值得信任的仵作,我要确定躺在墓穴里的那个人到底是不是李义府。”

“还有,王德俭、袁公瑜、侯善业这些李义府的旧部,派人去他们的贬罚之地,确认他们是否在当地任职,有无长时间离开岗位。”

“那个崔詧,他跟李义府也是有联系的,绛国公府的敬氏用了五十万钱在李义府的手上买官。只是,我一直想不明白,崔詧对于他有何用?算了,继续让静霞道人与之接触。”

陈青兕一时想不明白,也懒得想了。

“已经发现了老鼠洞,不愁抓不到老鼠。”

“去吧!”

周奎领命而去。

陈青兕目送周奎出门,脑中想着应该怎么样才能让狄仁杰牵扯进来。

狄胖胖才是抓老鼠的一把好手,尽管他现在还不胖。

“可以想法子让他往李崇德身上去调查……说不准就能将李义府抓着他的把柄给揪出来。”

陈青兕在盘算着如何用好狄仁杰这副王炸。

陈青兕并没有急着行动,背后的老鼠到底是不是李义府,还不确定,此事过于匪夷所思,而且关系重大。

他一介兵部侍郎也没有理由掺合其中,得寻得真正可靠的线索,再将之交给狄仁杰即可。

没有人比狄仁杰更适合干这事情了。

十一月六日。

陈青兕用八抬大轿将李红清娶进了家门。

一家二夫人,因为陈青兕的两首诗,非但没有受到口诛笔伐,反而成为了一段佳话。

就在迎娶的当日,李治的旨意也跟着传达,册封李红清为县夫人,地位与萧妙宸相当。

萧妙宸原本是郡夫人,不过因为陈青兕为了苏定方,当众羞辱当朝宰辅,给降了一级。

古代妻以夫荣,他降萧妙宸也跟着降,同为县夫人。

时间飞逝,一晃两月。

陈青兕已经得到了王德俭、袁公瑜、侯善业这些人的消息,确定了他们都在贬罚之地为官,并没有长时间离开的情况。

至于针对李义府的调查,还没有消息传来。

这也在情理之中,李义府被贬罚的巂州位于南疆,路远难行。

何况还需调查李义府是真死假死,确实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陈青兕也没有因私废公,忽视备战,各种军事装备战略物资开始西州囤积,整个朝廷的战略重心开始向西方倾斜。

这日兵部收到了来自于海东半岛的消息。

“陈尚书!”“叫侍郎!”陈青兕更正道。

张铭道:“在下官心中,陈尚书就是陈尚书,重新调回来,那是迟早的事情。”

陈青兕确实因为顶撞宰辅与知法犯法两事受到了惩处,但李治的偏心却是显而易见的。

陈青兕虽被贬官,但依旧代行尚书之事。至于罚三年俸禄,这确实是真罚,看着比较狠,但回头不过一个月,李治找了个理由赏了陈青兕一大笔的粟米赢钱还有布匹,正好是陈青兕的三年俸禄。

这事说巧合,傻子都不信。

陈青兕也不二次更正,而是道:“你我人后如此,人前得注意。”

陈青兕对于李治的宠信,也觉得挺舒服的。

无可否认,只要你对李治有用,能够给他创造价值,李治这皇帝还是很不错的。

陈青兕接过张铭递来关于海东的消息,见公文内容,大喜过望。

“好一个刘仁轨,好一个薛仁贵。还真让他们干成了……”

陈青兕大喜过望。

海东传来好消息。

刘仁轨、薛仁贵一文一武,成功收服了长白山女真和蒲卢毛朵女真。

“长白山女真跟蒲卢毛朵女真,值得尚书如此重视?”

陈青兕道:“倒也不是如此,只是顺势而为,增强实力而已。”

要想控制海东半岛以及倭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东海舰队。

朝廷在陈青兕的建议下于岭南海搞了一波偷袭,控制住了往来于广州通海夷道的大食国的海船,以逃税为由,正大光明的将他们拿下了。

大唐一直重视陆权,对于海权并不了解。

主要原因还是长安离广州太远了,而且有着固化思维。

广州岭南,那都是瘴气遍布,山岭丛生的荒芜之所,属于犯人的流放之地。

事实也是如此,现在的岭南在道路上还是有诸多不便。

但靠近大海的广州完全不一样,在海商的刺激下,广州的发展日新月异,境内的西方商人汇聚,甚至不亚于长安。

这一切李治远在长安并不清楚,受固化思维的影响,只要岭南不乱就好,哪里指望岭南能上缴多少赋税?

因为忽视,广州的商贸利益都让大食国的商人,以及广州内部的豪强侵吞了。

李治这一抓,那是连着萝卜带着泥,抓了一大片人,险些引发动乱。

还好李治听了陈青兕的提醒,说大食国的商船为了预防海盗,有一定的武装力量,聚集起来数量不少,得调遣兵马做好准备。

面对朝廷的大军,大食国的商人船队与广州吃的盆满钵盈的豪强给一锅烩了,将组建东海水师的军费都给凑齐了。

后世人都说倭国人善于学习,但其实真正善于学习的人是华夏。

从老祖宗在春秋时期就留下了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就是见到比你强的,就应该向他看齐,而不是自欺欺人,见到比你弱的,也不能盲目自大,要自省。

唐朝为何喜欢打马球?就是因为李世民发现这玩意是真练骑术,带头学习吐蕃的文化。

面对大食国的航海经验,面对大食国的海船,大唐的匠师不但能够虚心学习,还能举一反三,将对方的文化技巧尽数学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因为吸取了大食国的航海经验,海东的商贸网更加的顺畅,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原,或是被内部消化,或是转为各种工艺品向西域倾销。

东海水师的组建条件彻底满足……

缺的唯有人。

朝廷便想着从哪里招募合适,陈青兕想到了历史上关于倭国的一个典故,刀伊入寇。

后人调侃是东北老铁在一千年前对倭国展开的远征。

其实就是长白山女真、蒲卢毛朵女真对于倭国展开的劫掠。

长白山女真分布于长白山及其南脉狼林山脉一带,蒲卢毛朵女真位于布尔哈通河中下游至咸镜南北道沿海一带,都是靠着大海而生的渔猎民族。

他们这类渔猎民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个人战斗力极强。

为了生存,他们靠着木板小船沿着海岸线南下,在九州岛纵横无敌,杀得自诩英勇的倭国人哭爹喊娘。

他们称呼这段历史为“刀伊入寇”。

江南人擅水不假,可他们擅的水大多在湖河,真正的海上经验不多。

长白山女真、蒲卢毛朵女真那是靠着山海吃饭的,能够倚靠木板小舟从东北一直横渡整个海东半岛杀到倭国境内,这能力可见一斑。

而且相比江南人,女真人的单兵素质确实更强。

陈青兕便想着将善战的东北人收服,将他们编入军中,以便尽早的形成战斗力,未来在与大食国的决战中,或许能有奇效。

于是他向刘仁轨建议让他们招募女真人入伍,将善战的东北各方蛮夷直接编入军中。

刘仁轨还真就干成了此事,他以柔招抚施恩,又利用薛仁贵的武勇震慑,刚柔并济,募集了三千东北夷族,编入了东海舰队。

“如此一来,薛仁贵就不能动了。”

陈青兕思量着。

陈青兕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将薛仁贵调到西域,以增强西域的力量。

只是一直没有行动是因为薛仁贵两箭下平壤,干的实在太过出色,他在东北坐镇,能够凭借自己无敌的神勇,让高句丽尽早归附。

现在薛仁贵不但镇服了高句丽,连东北诸部都服他,就不便调动了。

“也不知薛仁贵有没有水战天赋!”

陈青兕暗暗嘀咕,刘仁轨是有水战能力的,也是大唐为数不多的水军将帅,陈青兕让他负责东海水师自是放心……

如果薛仁贵也能培养出水战天赋,那就再好没有了。

陈青兕对于刘仁轨上表的公文作了批阅,然后交给了议政厅。

处理完手中的事情,陈青兕有些急切的返回陈宅,然后钻入后院,听浅言丫头说八卦。

八卦的主角正是狄仁杰。

在这两个月,狄仁杰正式取代了明崇俨,成为了大唐的风云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