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66章 猎虎治病

初唐:砥砺前行 第466章 猎虎治病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66章 猎虎治病

第466章 猎虎治病

陈青兕前脚离开皇宫,便让人去查那帅气的有些不像话的青年道士究竟何人。

皇帝作为大唐的统治者中原共主,他的生活是最没有秘密可言的。

且不说那些无所事事的太监宫女,那些蹲墙角的起居令、起居郎、起居舍人能够将一个帝王每日的流程接见了什么人,记载的一清二楚。

陈青兕现在的能力,要调查突然出现在李治身旁的陌生人太简单了。

这天家无私事,好奇的人绝不止陈青兕一个。只是他们并不像陈青兕那样,怀有别样心思而已。

陈青兕这刚在兵部办公署坐下,已经有人将那位青年道士的所有消息送到他的案前。

陈青兕接过递来的帛布,只是看了一眼,眼眸中就透着几分明悟,原来是他。

帛布上清晰的写道明敬,字崇俨,洛州偃师人……

明崇俨,名字较为冷门,但却是一位左右时局的人物。

他是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五世孙,家学渊源深厚,幼年入道,学习巫术、相术与医术,年纪轻轻,便有很深的造诣,三术通达,名动一方。

古人迷信,明崇俨靠着三术,不但当任正谏大夫还兼御医、皇家方术士。既能参与国政,又能为李治治病,还能以鬼神之说为武皇后排忧解难,得到了李治、武皇后的信任,红极一时。

最巅峰时,李治甚至为其五代祖处士明山宾制碑文,亲书于石,以示宠信。

明崇俨在他最辉煌的时候,突然就死于盗贼,他的死引发了极大的动荡。

明崇俨与李贤交恶,明崇俨甚至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貌类太宗”,又言“相王相最贵”,左夸李显,右赞李旦,想着法子要废李贤。

故而明崇俨这为盗贼所杀,武皇后是一百一千个不信,还没有任何道理的一口咬定是太子李贤让人干的,这也导致了李贤、武皇后本就有隔阂的母子正式决裂。

这个时候李治的病已经很严重,眼睛完全不能视物,一切行动都得倚仗武皇后,也是武皇后身为皇后权势最大的时候,次年就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

李贤也因此被废除了太子之位。

但其实明崇俨的死,大概率是意外。

因为调查明崇俨死因的人一個叫狄仁杰,一个叫苏无名。

后世有热剧将苏无名写成狄仁杰的徒弟,但其实不然,两人是同事关系,且在当时是齐名的破案能手。

只是狄仁杰不只会破案,而苏无名只会破案,名气自是天差地别。

但在狄仁杰在大理寺的时候,两人是不相伯仲的。

两个断案高手,都未查出是李贤所为,还是能表明一些东西的。

当然如果李贤有本事将两人收入麾下,那另说。

可李贤真有这本事,也不至于让武皇后随随便便贬罚了。

总之明崇俨之死,导致了武皇后、李贤母子彻底决裂,从此大唐走向了另一极端世界。

陈青兕收敛心神,继续看着手中的帛布,上面关于明崇俨的身份与记忆中的一样,不过事迹却差太多了。

历史上的明崇俨就跟那神力书生宋令文一样,跟着封禅队伍跑,得到了赏识,授黄安县丞,恰好刺史女儿重病,明崇俨用偏方殊物治疗,引起了李治的兴趣,擢授冀王府文学,从而进入庙堂。

而现在此人是被武敏之看中,从而推荐给了太子李弘。

李弘也是多病的体质,让明崇俨医治之后,感觉大为舒畅。

武皇后闻之,将其介绍给了李治,从而步入大众视线。

陈青兕看着帛布,从逻辑上来分析,明崇俨的出现晋升一点问题都没有。

武敏之现在在长安也是一号人物,风流潇洒,才气过人,年轻一辈大多依附他左右。

明崇俨能够讨得李治、武皇后的宠信,能力自不用说,加上都是世间少有的美男子,惺惺相惜也在情理之中。

陈青兕突然脸露古怪,看了皇宫方向一眼,不知道李治的头上会不会带点绿?

关于明崇俨,一直有一种说法,他是武皇后心中的白月光,相比后来的薛怀义、沈南蓼、张易之,张昌宗的精神慰藉,明崇俨才是让武皇后最心仪的对象。这才会因为他的死,直接跟自己的亲儿子决裂。

当然,都是野史之言。

但不可否认,明崇俨的相貌确实帅气,史书上特别记载的八个字“容貌俊秀,风姿神异”,当之无愧。

只以外貌而论,武敏之、明崇俨可谓这时代的翘楚。

明崇俨在历史上是武皇后的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他通过武家的关系崛起,多半是武家的人了。

那幕后之人是不是他?此念在陈青兕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很快就否决了,明崇俨现在二十出头,至多不过二十五,哪有那么重的心思手段,以及实力?

他的背后,多半有人。

得好好查查!陈青兕想着走到一片的水盆,将手中的帛布放入水中,搓揉了一番。

墨迹遇水溶解,帛布上的字迹消散。

这个时代纸张还是高档货物,如电视里的那种用了就烧,多半不可能。

帛布才是主要书写材料,可以洗净反复使用。——鄯州,安集大使府。

安集大使是李治特地为苏定方设立的一个职位,这个时候节度使刚刚出现,远没有后世权势之重,甚至连官职都不算。

唐朝以都督为地方最高军事统帅,李治朝战事不断,为了让前线将领便宜行事,个别关键的地方都督都授予“使持节”的生杀之权,当初陈青兕在百济便是如此。

这种都督加“使持节”的官,便叫节度使,但只是一个叫法,并没有得到朝廷承认。

而安集大使就是在这些节度使上安插了一个统帅,节度诸军,完全负责支援吐谷浑,抵御吐蕃。

“大帅!”

王孝杰一脸疲惫,肩膀上扛着一头三百来斤的老虎,虎虎生风的走进了大使府。

他是苏定方的老部下,而且苏定方为人亲和,从来不摆架子,对于军中的兄弟更是如此。

王孝杰出入安集大使府就跟进自家大院一样。

得知苏定方在大厅看书,大叫着走了进去。

这还没有踏入大厅,一股热浪就冲了出来。

现在是十二月天,鄯州这里已经下起了大雪,冰寒刺骨,但大厅里的热气却直往外冲。

这让王孝杰眼中闪过一丝忧色。在他的眼中,苏定方就跟神一样,无所不能。

遥想当年,跟西突厥作战,适逢天降大雪,只是短短数个时辰,积雪深达二尺。

所有将帅都不敢进兵,苏定方却一意孤行,踏雪进发,昼夜兼程,成功击破贺鲁,追杀至咸海,生擒而归。

那所向无敌的身影,刻在了王孝杰的脑海中,让他至此心生盲目信心,只要有苏定方在,在艰难的困境都能取胜,没有任何理由,任何道理,只是因为率领他的那个人叫苏定方。

王孝杰最大的愿望就是跟随苏定方到底,跟在他身旁,为他冲锋陷阵,跟着他吃香的喝辣的。

然而此番与论钦陵对峙于那禄驿,苏定方却没能如他想象中的那样,横扫敌手,相反还染上了风寒,引发了风湿旧疾,疼痛难耐。

王孝杰听说虎骨有祛风通络,强筋健骨之效,能治风湿痹痛,脚膝酸软,效果以新鲜虎骨最佳。

王孝杰二话不说便深入祁连山脉去杀虎。

大冬天的虎迹难寻,王孝杰花了足足两个月时间,才杀虎而归。

王孝杰离开了两个月,并不知苏定方现在的情况,可这大厅传来的热浪,便知情况不太好。

如他们这样的习武之人,大多耐寒抗热,即便是冬日,也少用炭火,以免产生依赖。毕竟真到了战场,踏冰卧雪那是常有的事情,士糜冰,马秣雪都不在少数,哪里用这炭火。

踏入屋内,果然见苏定方披着大衣,坐在炭火前烤火。

屋子四角也摆着火盆……

苏定方见王孝杰背上的老虎,眼中也透着几分感动,道:“你这家伙,原来去杀大虫了,也不知会一声。”

因为李渊的祖父叫李虎,避讳虎就成了禁字。

虎牢关变成武牢关,老虎也给叫成大虫。

不过老虎这字样太寻常了,民间大多都不刻意避讳,尤其是远离朝廷的江南。

该怎么叫,还是怎么叫,没那么多讲究。

不过苏定方、王孝杰都是吃公家饭,还是注意避讳的。

王孝杰将背上的老虎丢在地上。

“嘭”的一声响,扬起了不少的尘土。

“大帅,感觉如何,可有好些?这大虫刚杀不久,最是新鲜。可取骨入药,为大帅去病。”

苏定方道:“无妨,都是一些老毛病,并不碍事。过了冬就好……”

王孝杰道:“炭火多了对身体不好,大帅可得注意。”

炭火会导致中毒的化学原理,这个时代确实不清楚。但生活的经验让他们知道炭火多了会伤身甚至致命。

苏定方道:“门窗都开着呢。好了,你也别一味的关心我这把老骨头,多注意自己,回去好好歇息。这大虫的骨头,自有人处理的。”

这个气候去深山老林杀虎,绝非易事。

王孝杰受了多少罪,可想而知。

苏定方也心疼自己这位爱将。

王孝杰一副完全没事的模样,告辞去了。

苏定方目送王孝杰离去,眼眸中闪过丝丝笑意。——吐蕃,乌海!论钦陵亲自操练兵士,吐蕃兵很意外的分作多个小股部队,刀牌手、长枪手、大盾兵、弓箭手、弩手、骑兵,他们相互配合,在巨大的校场上来回移动,时而突进,时而撤退,时而穿插,时而止步,相互之间配合的极为默契……

在论钦陵身旁的赞婆直接看呆了眼,说道:“阿兄,太厉害了,这兵相互配合,默契无间,谁能匹敌?”

论钦陵紧绷着脸道:“你太小瞧天下人了,我这军阵,跟李靖的军阵比起来,还是差点火候。我研究了多年,始终无法参透其中关键。”

论钦陵在初次与唐军的作战中就察觉了一点,唐兵的战斗力要比他们吐蕃强上一个档次。

论兵卒武勇,他们吐蕃应该占据上风才对。

他们吐蕃人居于高原,生活条件恶劣,所有兵士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唐军尚武固然不遑多让,可有气候的加持,理当胜过一筹。

唐军的装备在他们之上,这个不假。

但他们吐蕃的装备亦不差,他们的冶炼技术融合了东方、西方的优点,也能抵挡刀枪剑戟的创伤……

不管从什么方面分析考虑,他们吐蕃兵都没有理由被唐兵如此压制。

通过反复回忆寻源,论钦陵发现了缘故。

军阵。

或许在一对一,二对二的情况下,唐军确实占不到优势。

但只要上了一伍,唐军的优势立刻显现。

数量越多越是如此……

论钦陵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李靖给大唐留下了一套特殊的训练方式……

在唐军的编制中有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个兵种,每每战斗,诸多队伍各司其职,将自身的特性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

《孙子兵法》、《吴子兵书》等兵法在大唐是烂大街的玩意,可李靖留下来的练兵之法,指挥配合之术,战阵变化的奥秘,却是机密。

经过系统化训练的唐兵,在整体的战术理念上就胜过这个时代所有兵家将帅一个档次。

论钦陵不愧是吐蕃千年来不世出的将才,他竟通过与唐军的交战,通过唐军的兵种配置,通过苏定方指挥时军阵的变化,自己硬生生领悟了一套简略版本的李靖军阵。

只是简略版,已经让吐蕃的兵卒受益匪浅,战斗力飙升。

“阿兄,我要学。”

赞婆眼睛泛着光。

论钦陵也在上一场战役中察觉出了自己这个弟弟在军事上的天赋,道:“阿兄教你。”

正在论钦陵跟赞婆讲解军阵的时候,一骑闯入军中。

来人手持令牌直接到了论钦陵的面前,高声道:“大论有令,茹帅立刻回京,不得有误。”

论钦陵接令不敢犹豫,将军中事务交给赞婆后,领着亲卫快马加鞭返回逻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