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54章 霸业

初唐:砥砺前行 第454章 霸业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54章 霸业

第454章 霸业

王方翼本人同意调往西域,操作起来就简单多了。

不过一纸调令的事情……

除了王方翼,陈青兕第二个想到的人是娄师德,将娄师德调往西域,裴行俭、王方翼、娄师德,后期再将唐休璟,或者李谨行往西域调,安西四镇,四镇将官都是名将,就看看谁敢造次。

不过娄师德的调任要比王方翼麻烦多了。

王方翼本是军中将官,将他调往西域,不过是一道手续问题。

娄师德就不一样了,他是状元出身,一直干的是行政工作。

历史上他是因为朝廷为了跟吐蕃决战,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

娄师德虽是文臣,在这种环境下,头戴红抹额前去应募。

李治大为兴奋,任命他为朝散大夫,让他随军出征。

此次统兵的大将正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敬玄,结果可想而知,给论钦陵揍的爹妈在哪都找不到了。

如果不是黑齿常之冒死夜袭吐蕃军营,李敬玄跟他的十万大军都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娄师德也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收集逃散的将士,鼓舞士气,稳住了军心,随即出使吐蕃,与赞婆会于赤岭,劝退了吐蕃大军。

因为这一事,娄师德才在军方站住了脚,才有了后来坐镇河源,八战八捷的事迹,从而走向人生巅峰,戍边、为相足足三十载。

以能力而言,娄师德自是毋庸置疑。但他不是那种惊才绝艳类型的人物,他是一块厚重的磐石,看着毫不起眼,只有在用他的时候,才会体现他的重要。

现在的娄师德不过是一个地方县尉,将他调往西域,缺乏理由说法。

官场上除了皇帝,任何人行事都得讲究逻辑规矩,没有依据的提拔人,哪怕对方真有本事有大才,也会坏事的。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薛仁贵。

薛仁贵的能力,那自不用说,属于这时代最拔尖的将帅。

因受吐蕃威胁,李治将他从安东军调到了西军,结果将帅不和,导致了大非川之败,损失惨重,十万大军近乎覆没。

将一个县尉强行调往西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陈青兕思量再三,决定先将他调入京师,再从京师调往西域。

西域现在有裴行俭在,急不得一时……

太极宫,朝会。

李治高坐上方,听着下面官员的汇报。

突然他皱了皱眉头,身子微微倾斜,悄悄的在案几下搓揉着右大腿,肩膀上下微微晃动,眉头微皱。

那动作在陈青兕的眼中有些怪异……

一般来说,在桌下跟五姑娘打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当然陈青兕不会认为李治会在这庙堂之上,对着云云诸公,干那龌龊之事。

多半是风痹又犯了。

风痹就是后世的风湿病,一旦发作又疼又痒,极难忍受。

“唉,多灾多病,偏是李唐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足足有三十多年,你说气不气人?”

陈青兕在心里嘀咕,李治都不知道自己那么能活,已经开始为自己安排后事,避免自己突然暴毙。

便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人站了出来。

“陛下,龙体为上,臣请重修大明宫,以避湿寒。”

说话的是工部郎中韦思谦。

李治的风痹,几乎人尽皆知。

李治在庙堂上作出如此不雅的动作,定是风痹复发无疑。

长安最初规划的时候,大师宇文凯经验不足,只顾着往大宏伟方向考虑,却忽视了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

为了在地理和天象相对应,象征北极星的皇宫太极宫,被安排在长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然而过于理想化的设计,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极宫处在长安城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导致夏秋季潮湿而燥热,冬季又过于寒冷。

对于李治这种得了风湿病的人,那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这一点从洛阳的规划就可以看出,宇文凯吸取了足够的经验,洛阳整体的规划,结构布局,确实在长安之上。

其实在李世民时期,已经发现太极宫湿冷的问题,李世民在周边找了一圈,发现龙首原的地段就很好。

于是,李世民立刻发动孝心,觉得自己老爹年事已高,要给他建造一座备清暑的宫殿,取名永安宫,以求太上皇李渊长永安泰。

要说玩还是李世民会玩,修建宫殿都得打着老父亲的名义,整個就是父慈子孝。

李渊并未等到机会住新殿,贞观九年病故于大安宫,新殿也因此改名大明宫。

不过李世民也没有机会搬迁新殿,唐王朝各种征伐,耽搁了新殿的建设,只是打下了根基,定下了大体框架。

故而韦思谦此刻表述是“重修大明宫”。

一时间大殿有些寂静。

陈青兕微微皱眉,修宫殿,可得花费一大笔的钱。

封禅已经挥霍了不少,未来还要跟吐蕃大食作战。

吐蕃还好说,至少能够通过陇右、灵州向青海输送物资,跟大食作战,那可了不得。

大食作为西方最强的国家,这个时代,与大唐并列唯二的军事强国。

真要开打,少不得动用举国之力。

西域离中原相隔万里,与之开战,后勤运输将会是天文数字。

这大战一起,什么时候结束,只有老天爷知道。

一年?

两年?

甚至三五年都有可能。

那种规模的战役,考验的不只是前线兵卒的实力,还有整个国家的经济以及高压下的承受力。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

就是受不住杨广一个又一个大动作,直接压垮的。

但你真要细说起来,抛去杨广愚蠢的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干涉,征伐高句丽有错吗?修大运河又有错吗?

都是战略政治正确的举动,偏偏就将隋朝推向灭亡。

后方撑不住,哪怕前线打了胜战,都有可能坏事。

陈青兕在脑中思考着怎么开口搅黄这件事。

韦思谦的提议有拍马之嫌,但确确实实为李治这个皇帝的身体考虑。

太极宫的情况,李治身体多病,都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韦思谦从这个角度建议,让陈青兕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身为一个后世人,他自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华夏的光芒映照四方,让华夏文化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流,让天下人都敬重皇帝,以皇帝纪为标准,而不是采用耶和华的诞生日作为公历纪年的开始。

作为兵部尚书,陈青兕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尽可能的将一切做好,安排出色的将帅,以应对未来必定发生的大战。

但备战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大唐更不是他陈青兕的大唐。

靠他一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他这边呕心沥血的干,结果朝廷这边,今天因为这原因修个宫殿,明天因为那原因修个园子。

那还有什么盼头?

便在他准备开口的时候,却听上方李治说话了。

“此事以后再议!”

陈青兕有些愕然。

李治敲了敲腿,说道:“朕这毛病,不是修大明宫就能好的。朕继位之后,多有天灾,还有外患**,少有休养生息之日。此乃朕之过也,现今四方安定,万朝来贺,天下太平。正是休养生息,于民安定的时候。万不可乱动劳役,让百姓多受苦难。”

李治这一番话说的极其漂亮,配合他那人畜无害的相貌,几乎就将“仁德”二字刻在了脸上。

一时间,恭维声连片传出,不少人甚至挤下了几滴眼泪,直夸李治是千古圣君,爱民如子。

陈青兕一时竟没反应过来。

他印象中的李治也不是什么爱民的皇帝,他有自己的私心私利,绝对不会因为百姓而委屈自己。

在他的记忆中,历史上的大明宫可是李治举全国之力,大兴土木营建成功的。

史称“征盘石之匠,下荆扬之材,操斧执斤者万人,涉债砾而登崔鬼;择一干于千木,规大壮于乔枚”,甚至于修到一半,发现经费不足,还特地减京官一年的俸禄,将大明宫修建而成。

大唐皇室也从太极宫迁入大明宫,开启了大明宫作为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的序幕……

历史上的李治可没委屈自己,也没有顾念什么百姓。

本能的应和了两句,陈青兕带着满心的疑惑,回到了兵部,准备处理公务。

陈青兕这边屁股都没坐热,得到了李治的召见。

“不将打工人,当人呀!”

陈青兕轻声嘀咕了一句,从皇城进宫,抵达了李治所在的承乾殿。

大殿之内依旧是李治、武皇后的帝后组合。

李治面前只有薄薄的几层奏章,而武皇后的面前却堆了厚厚一叠。

“臣见过陛下,殿下!”

陈青兕分别向李治、武皇后作揖。

李治让陈青兕入座。

而武皇后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示意。

陈青兕刚坐下,李治就说明了来意。

“西域方面传来消息了!”

陈青兕坐直了身子,洗耳恭听。

李治说道:“果然,吐火罗、波斯他们并没有听劝,依旧一意孤行,选择出兵攻打撒马尔罕……”

陈青兕见李治的脸上透着几分恼怒。

尽管朝廷当下并没有实控位于西域外围的吐火罗、波斯,可名义上他们是臣服大唐,隶属朝廷控制的。

他们无视朝廷的禁令,擅自发动战争。

让李治这位大唐的皇帝脸上无光。

陈青兕问道:“输了?”

他问出了早就知道结果的问题,

尽管因为内部什派的缘故,白衣大食在穆阿维叶死后不久就让黑衣大食取代,白衣大食只存在了不到百年。但毋庸置疑的是大食国真正的巅峰不在四大哈里发时期,也不是后来的黑衣大食,而是在穆阿维叶统治下的白衣大食。

身为一代雄主,如果他让丧家之犬的波斯,以及吐火罗组建的联军击败。

凭什么缔造出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军事帝国?

李治脸上透着几分讥讽道:“输了,输得极惨,近乎四万的联军,给两万大食人如牲口一样撵着杀,从撒马尔罕城下,一直追杀到乌浒水,我们约定的地方。这才罢休……”

他说道这里的时候,语气有些不对,里头带着几分肃然,也带着几分庆幸,道:“爱卿战略眼光果然毒辣,若不是你建议促成约定,以乌浒水为界,现在恐怕对方已经乘势而上,不说波斯的那点地盘,即便是吐火罗也有覆灭之危。”

“真到那地步,无法不闻不问。”

波斯终究不是西域诸国的一员,灭就灭了,没有多少人在意。

可吐火罗却不一样,作为西域老牌国家,在西域还是有一定威望的。

如果坐视吐火罗遇袭而无动于衷,朝廷这些年在西域累积的威望将受到打击。

吐火罗周边的石国、安国、康国哪敢相信朝廷能够庇佑他们?

到时候归顺了大食国,又当如何?

西域外围失去,西域核心地又如何?

两国之间有底线,真要触碰了,哪怕完全不是出战的时机也不能退,退了,就完了。

陈青兕笑道:“经过此战,吐火罗跟波斯,应该听话了吧!”

波斯跟大食国是不可能和解的,大食国现在占领的土地大半都是波斯故土。

百姓也有一部分是波斯人,不将波斯王室血脉除去,大食不会罢休。

吐火罗挨了顿打,损失惨重,也结下了仇怨。

他们无力抵挡大食,只能更加亲近唐王朝,以求自保。

毕竟现在他们能活下来,全靠朝廷画的红线。

李治道:“朕就是受到他们两人的请罪书才召见爱卿的,活该落得如此下场。”

他顿了顿,目光炙热,看着陈青兕一字一句的道:“从这一仗可以看出,大食国的军事很强,并不逊色我们。与他们的决战,将会决定谁才是天下之主。朕并不长于军事,好在上天待朕不薄,有爱卿助我。你我君臣并力,便如父皇与李卫公覆灭突厥一般,将大食国踩在脚下!”

陈青兕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李治并不是一个爱民的皇帝,身上也有很多毛病,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一位雄主,固然比不上他父亲,在华夏帝王中却也排得上号……

他不会为了百姓委屈自己,但会为了自己的霸业,为李唐江山委屈自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