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28章 波斯与大食

初唐:砥砺前行 第428章 波斯与大食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28章 波斯与大食

第428章 波斯与大食

“陈尚书,陛下有请。”

陈青兕这位隐相的身份也是实至名归的,时不时的就会受到李治的召见,进宫商议政务,几乎拥有与宰相相同的待遇。

陈青兕也习惯了李治时不时的召见,来到了贞观殿。

一如既往的,武皇后依旧在李治的左上席。

自从被李治处罚以后,这位大唐的皇后老实了许多,踏踏实实的协助李治处理政务,为了让自己的丈夫开心,还默许了李治跟姐姐武顺的事情。

李治因武顺的愚蠢,知她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打算将之弃用。

反正自己也不吃亏……

但现在白得了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李治也没有理由拒绝,毕竟武顺的风情万种,还是让他有些食髓知味。

对于武皇后的态度,李治也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男人嘛,谁不喜欢自己的女人对自己百依百顺?

尤其是武皇后这样性子内刚又极有野心的女人。

“见过陛下,殿下……”

在这个时代陛下是皇帝一人的尊称,而殿下则是皇帝以下,皇后、皇太子、公主、诸王的统一敬称。

李治让陈青兕入座,武皇后很温和的点头示意。

皇帝、皇后尽显亲和姿态。

待陈青兕坐定,李治问了一个让陈青兕意外的问题。

“爱卿对于大食国可曾有过了解?”

陈青兕道:“有过了解,若说吐蕃是我朝身旁的强敌,那大食国便是朝廷最远的强敌。大食国之强,更甚吐蕃。”

其实历史上吐蕃的巅峰实力是不亚于大食的,历史上在大唐实力退出西域以后,吐蕃就跟大食国为了争夺西域大打出手。

双方互有胜败,但最具规模的三大战役,皆是吐蕃获胜。

但吐蕃也因此损失惨重,尤其是随着气候的转凉,吐蕃赖以生存的山南雅砻河谷不再适合畜牧,内部也内乱频生,再也没有机会崛起。

只是现在的吐蕃,被陈青兕影响下的大唐掐住了咽喉,肯定无法成为历史上的那个庞然巨物了。

有噶尔东赞、论钦陵两人在,陈青兕就不会小觑吐蕃,但从战略层面上分析,只要他们不掉链子,吐蕃就不可能获得历史上那样的机会。

李治似笑非笑道:“这世上还有爱卿不知的事情?”

陈青兕道:“当然有,臣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只是陛下善于用人,所问的问题不是在臣最擅长的地方,就是臣的本职工作之内的事情,自然有问必答……臣身为兵部尚书,自当要了解朝廷可能存在的潜在敌人,大食国野心勃勃,自在其中。尤其是大食国覆灭波斯以后,已经将力量扩展到了西域外围,随时随地都有可以深入西域,伤及我朝的利益。”

这自古以来,华夏王朝的经济内循环都是以长安、洛阳为主,然后向周边辐射。

西域的巨大利益却另辟蹊径……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原本边陲之地,因为丝绸之路,发展成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大型都会。

到了玄宗时期,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这一切都是掌控西域带来的利益。

如果不是因为吐蕃的崛起,武周外战的疲软,导致西域一度落于吐蕃之手,大唐的盛世绝不至于拖到玄宗时期。

李治显然很满意陈青兕的回答。

武皇后也微微抬起那狐媚的桃花眼,微不可察的看着下手的青年,抿了抿唇。

这家伙太会打官腔了,说话进退有度,真就是官场的老油条。

李治说道:“那爱卿应该听过波斯两次派人来长安求援一事吧。”

陈青兕颔首道:“听说过。”

这件事情陈青兕是在清流党聚会的时候听高智周说的。

高智周是礼部侍郎,随着盛唐体的推行,现在很多文人聚会,渐渐开始以诗词为主。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无可避免。

社会越发达,对于文化的需求就越大。

但陈青兕主持的聚会,还是以实干为上,聚在一起,主要是讨论行政之事。

高智周就说起过波斯曾两次向大唐求助……

第一次是唐永徽二年,大食国攻破波斯都城泰西封后,国王带着一帮波斯贵族东逃,满心想着复国的他们向唐王朝求救。

只是永徽二年,李治刚刚登基一年余,大权皆在长孙无忌之手,而且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欺负李治年少,意图趁势攻取唐西州和庭州。

这种情况之下,李治自然有心无力,只能以“远不可师”拒绝。

第二次是在两年前……

波斯的贵族逃到了吐火罗,在吐火罗的帮助下,收复原波斯东部的部分失地,呼罗珊地区。

但大食国肯定不干,派兵打算再次灭了波斯,顺带将吐火罗也一起收拾。

波斯的首领卑路斯不得不向李治求助,而且还表示愿意臣服。

这个时候的李治已经有了底气,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还亲自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

大食国见卑路斯有了大腿,也怂了,不敢进攻,直接退兵。

至于原因,那还得吹一吹苏定方。

这位大唐战神在干西突厥的时候,几乎打到了咸海和里海,兵锋之盛,西方上下无不瑟瑟发抖。

即便是大食国也要掂量一下分量……

也因此大唐多了一个波斯都护府,将力量延伸到了赛因斯坦的疾陵城,华夏的力量首次侵入中亚。

当然有一说一,唐朝并没有在波斯驻军,并非实控疆域。

“朕刚刚得到消息,说大食国发生了内乱!”

李治一字一句的说道:“他们一个叫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的首领遇刺了,现在大食国内部争夺哈里发之位,已经开始相互内斗。”

他担心陈青兕不知道哈里发是什么,还特地解释了一下。

“哈里发就是他们的首领类似于君王。”

李治道:“波斯王卑路斯向朕请求趁势出兵,夺回波斯失去的土地。成功之后,他们愿意永远臣服我大唐,将泰西以东的大片土地作为谢礼。爱卿,觉得如何?”

面对中亚那片对中原王朝来说既陌生又充满神秘的土地,李治这位心大的皇帝的开拓欲再次被激发……

陈青兕却陷入了迷茫之中,尽管他对于大食国的历史了解的不深,却也知道历史上可没有这一回事。

波斯难民反攻大食?

怎么想怎么不靠谱。

一定是蝴蝶效应导致的结果……

陈青兕道:“容许臣细细思量!”

李治并未答话,而是作了一个自便的手势,脸上还透着几分笑意。

这才对嘛!

真要说什么来什么,一点都不经过大脑思考就能拟定庞大的战略计划,真就是文武曲星下凡不成?

陈青兕现在的表现反应,才证明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其实如陈青兕想的一样,因为他的出现历史出现了小小的偏差。

阿拉伯人并非只知蛮力的莽夫,也会政治策略。

苏定方在西域打出来的威势让大食国甚为忌惮,他们自是不愿意大唐将手伸到中亚这片地域的,所以他们一方面向大唐“朝贡”,一方面寻找大唐的敌人结盟。

两个意图,朝贡是假,阿拉伯人不希望大唐成为波斯人复国的后盾,游说是真。

李治当然不蠢,尽管陈青兕在百济,他依然作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并没有理会阿拉伯人的要求,反而积极控制乌浒水域诸国更可以此为基地与大食国对抗。

以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接纳于阗国以西、波斯以东的中亚十六国归附,以各国辖境建置都督府,以其王都为治所,属部为州县,共置羁縻州八十八处,县一百一十处,军、府一百二十六处。

阿拉伯人一计不成,拉拢大唐的敌人吐蕃。

于是历史上大食国、吐蕃两国联手,呼罗珊都督府大唐的安西大都护府隔乌浒水对峙,吐蕃进兵安西通往中亚的要冲护密,切断吐火罗与大唐的联系,并在次年对安西四镇发起进攻……

西域形势因此大变。

大食国趁势于发动进攻,大破波斯、吐火罗诸国,建立仅两年的波斯都督府沦陷,卑路斯逃亡吐火罗。

故而后世人说大唐最鼎盛的疆域,仅维持两年,便是这个原因。

而现在吐蕃因为陈青兕的原因,给关在了高原之上。

由大将席君买坐镇青海湖,战神苏定方在陇右为援。

大唐的苦主论钦陵让苏定方吊着锤……

大食国依旧可能与吐蕃达成军事联盟,但吐蕃远无法如历史上那般在西域掀起风浪,牵制住大唐大部分兵马,让大食国完成对波斯都督府的攻伐。

少了吐蕃的援助,大食国不敢轻易进攻,也就使得波斯都督府存在至今。

面对大食国内部的内乱,波斯王卑路斯动了新的念头。

这才有了今日之事……

大食国的内乱!

陈青兕细细思量,整理着脑子里为数不多的记忆。

在他的记忆里大食国在古时华夏有三种叫法,分别是白衣大食,黑衣大食跟绿衣大食。

其中白衣大食出现的最早,跟大唐正式交锋的是黑衣大食,而绿衣大食则跟华夏没有多大的联系,他们的主要势力范围在埃及。

白衣大食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实力却是大食的巅峰,疆域最广阔的时候东至中亚、西至西班牙。

大食的巅峰就在李治、武周时期……

这么说来大食此次内乱并不会给大食带来不良反应,反而会让他们走向巅峰。

陈青兕沉思了近乎一个半时辰,李治也不打扰陈青兕,自顾自的看书。

武皇后亦有足够的耐心,重新看着自己批阅过的奏章。

直到一声

“陛下!”

“臣并不觉得此次协助波斯复国,与我大唐而言是一个机会。”

陈青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治有些遗憾,问道:“为何?”

陈青兕道:“吃力不讨好,波斯归顺我大唐并非真心臣服,而是打算利用我大唐的力量助其复国。且不说大食实力强劲,不易对付。就算朝廷战胜了大食,波斯真会心甘情愿的将土地割让?”

“在就算波斯真的将土地割让,我们文化不同属,人民种族不一,连基本的言语都不同,又如何治理?难不成我们大唐的官,去治理当地百姓,还得先学习西方的文字言语不成?”

“不稳定的因素太多,不值得冒险。”

李治其实未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诱惑太大。

毕竟中亚地区对于这个时代的华夏王朝是从未涉足过的领域……

总得有人拉他一把。

陈青兕继续道:“这些都是臣是以最顺利的情况来说的,臣并不觉得大食国会因此次突如其来的内乱而大损。除非朝廷打算举举国之力与大食国决战,仅以西域的力量远不足以取胜。我们还没有做好与大食国决战的准备,当然他们也没有。”

李治皱眉道:“朝廷对于波斯掌控有限,如果我们拒绝,只怕对方会因此离心。”

陈青兕道:“臣却以为这是一个机会,让他们认清自己的机会。我大唐不是波斯复国的工具,得让他们知道没有我们不行,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臣服。臣觉得,可以给他们道义上的支撑,如果他们听话,朝廷覆灭高句丽,内部整合之后,将重心向西推进,自会领着他们心想事成。”

“但若他们不听劝,一意孤行,碰一个满头包,自然会乖乖听话。”

“陛下,莫要怕他们离心,当今世上,除了我大唐,他寻不得第二股力量能够战胜大食,使之复国。”

这话李治爱听。

李治说道:“波斯的阿罗憾申请为朝廷游说拂林国,招抚诸藩,真知道他有心为波斯拉拢盟友,但此人才华出众,遣他出使西边诸国,对于我大唐也是一大利好。朕以同意他所请,任命他为拂林国诸藩招慰大使并于明日设宴,为其践行。届时,由你作陪。”

陈青兕明白李治的心思,他这是在为未来布局。

中亚这块地方,现在不打,早晚得打。

这就是大唐王朝,除非打不动,没有实力,只要有一点机会,就不缺进取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