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79章 也配?

初唐:砥砺前行 第379章 也配?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79章 也配?

第379章 也配?

革新亲唐派。

当年倭国圣德太子师从高句丽的大师慧慈,从慧慈那里了解到了汉传佛教,通过佛教,感受到了东方的文化。

当时中原隋文帝结束了南北朝,开创开皇之治,国势强盛。因隋文帝本人幼年育于佛寺,终生笃信佛教,大势推广并培植佛教势力。

故而在慧慈口中的隋朝“官制完整,国势强盛”吹嘘的天上有地下无。

圣德太子记在了心里,也促成了日后的遣隋使。当然这个时候,倭国还是很自信的,他们自诩以天为兄,太阳为弟,觉得自己并不逊色中原,也有了那经典的“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气得已经继位的炀帝杨广暴跳如雷,将倭国的使者挡驾于外,拒不见面。

直到一年后,倭国改变了态度,杨广这才与百济、赤土等国使者接见了倭国的大使小野妹子。

这一次的会面,杨广应该是感受到诚意了,很快就安排了使者文林郎裴世清出使倭国。

也是从这时起,华夏的文化正式影响倭国,从而催生了多次遣唐使的存在。

倭国并非所有人都是夜郎自大的,至少小野妹子、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吉士长丹、吉士驹、高向玄理、河边麻吕这些遣唐使,他们是亲眼见识过中原是何等景象。

只要眼睛不瞎,就不会有人觉得华夏比不过倭国……

这些倭国最初的改革主力,最初都是亲唐派的。

但随着圣德太子的病故,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架空了倭国新皇,开始否定改革,清算改革派,甚至将有圣德太子血统的上宫王族杀绝,惹得天怒人怨。

乙巳之变也由此而来。

轻皇子、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一行人暗杀苏我入鹿,重新夺回了大权。

随即轻皇子登基,号孝德皇帝,立中大兄皇子为太子,开始了大化革新,倭国也因此腾飞。

但因为圣德太子的失败,改革派内部发生了分歧。

孝德皇帝觉得应该沿用圣德太子的亲唐政策,而中大兄皇子野心更大,他觊觎新罗土地,又与新罗有仇,新罗又是大唐铁杆盟友。

两人之间起了分歧。

孝德皇帝、中大兄皇子都是走圣德太子的改革路线,但孝德皇帝是亲唐派,在政策上希望与唐交好,如新罗一样,得到更多的便利。

而皇太子中大兄皇子是没有大唐的改革路线,就是学大唐的制度改革,却将大唐踢出去的意思。

最终中大兄皇子架空了孝德皇帝:孝德皇帝的行政中心在难波京,也就是后世的大阪,中大兄皇子以皇太子的身份领着百官迁都飞鸟京,直接将孝德皇帝丢在了难波宫,以至于被活活气死。

中大兄皇子为了避免落下谋朝篡位之名,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母亲前皇极皇帝,继续以皇太子的身份统御百官。

因中大兄皇子是胜利的一方,拥戴孝德皇帝的改革亲唐派也失去了声音。

中大兄皇子因决策失利,触怒了大唐,致使皇帝惨死。

销声匿迹的改革亲唐派死灰复燃……

犬上三田耜是倭国第一波遣唐使,他是亲眼见识过大唐贞观盛世的繁华,知道大唐不可敌,坚定的站在孝德皇帝身旁,从而受到了排挤。

但他威望奇高,中大兄皇子也不敢拿他如何,只能供奉起来。

残余的改革亲唐派以他为首。

就在中大兄皇子回到飞鸟京,举行首次集会,商议为气死的齐明倭皇安葬。

就在如此气氛下,犬上三田耜毫无畏惧的站了出来,指着身着孝衣的中大兄皇子掷地有声的说道:“皇太子一口一个陛下因病驾崩,真以为能够瞒得了天下人?”

中大兄皇子目光森然的看着犬上三田耜,他已有预料,知道此番大败,自己威望大跌,必有跳梁小丑作妖,却不想竟选择在这个时候。

“那依犬上大仁说说,陛下是如何薨的?”

大仁是犬上三田耜的爵位,圣德太子改革的核心是为倭国定下了爵位制度,称之为冠位十二阶,分别是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等,每一阶都使用当色来制作冠帽,由上而下是紫、青、赤、黄、白、黑,两阶一色。

犬上三田耜厉声道:“某听说陛下之所以薨,皆是因为皇太子恣意妄为,无端我国惹下如此强敌,连累陛下身死。不忠不孝,当有此败!”

犬上三田耜话语中也暗指中大兄皇子当年气死孝德皇帝一事,言语间用词不可谓不阴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中大兄皇子留,妥妥的逼宫架势。

中大兄皇子眼中闪过一丝温怒,他知此番大败回京,会面对严峻考验,却不想来的如此之快,甚至不等安排已故皇帝身后事,直接逼宫。

面对犬上三田耜所言之事,中大兄皇子甚至无法辩驳。

这一切也跟陈青兕无心插柳有关。

陈青兕放出了中臣大辉泄露倭**情导致倭国大败的假消息。

整个倭国都信了。

中臣是倭国神官世家,而自圣德太子起,倭国主推佛教。

倭国佛教源于起源于中原,实打实的汉传佛教,与天竺已经没有关系了。

故而佛教大多亲唐……

中大兄皇子当年能够架空孝德皇帝,神官世家出身的中臣镰足是第一功臣,也是他的左右臂膀,越是这时候,越不能牺牲臂膀。

断臂在非常时刻固然能够求生,却也能加速死亡。

“胜败之罪,在我!”中大兄皇子独自承担此过,“本殿为我日本长远谋划,无愧于心。贼人侵我本土,本殿自会想办法退敌。可逼死陛下之罪,本殿当不起……”

“犬上大仁……”中大兄皇子怒瞪双眸,“你人在飞鸟京,只听的几句胡言乱语,便在此处胡言乱语,真当本殿不敢杀你?”

犬上三田耜给压抑的太久了,也没觉得气氛不对,说道:“皇太子真以为你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满朝文武大臣,谁不知晓此事?”

中大兄皇子不怒反笑,道:“那好,本殿倒要看看,谁敢信口胡说。”

他说着目光在大殿内转了一圈。

犬上三田耜直接望向最上首的左大臣阿部内麻吕、右大臣苏我石川麻吕。

倭国的左右两位大臣是坚定的保守派,阿部家,苏我家都是倭国顶级的豪门。

其中苏我为最,当年苏我氏的苏我虾夷、苏我入鹿如此嚣张,孝德皇帝、中大兄皇子即便发动政变,除去两人,也不敢动苏我氏,只敢除去苏我虾夷、苏我入鹿那一脉人。

阿部内麻吕、苏我石川麻吕代表了倭国的豪门利益,他们对于改革恨之入骨,焉能放过这个对付中大兄皇子的机会?

意外出现。

苏我石川麻吕见犬上三田耜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说道:“犬上大仁瞧本官作甚?本官在筑紫一直陪伴陛下左右,亲眼见她因为劳累消瘦大病,总不能让某说假话吧。”

阿部内麻吕也说道:“陛下病故乃我等亲眼所见,实不知犬上大仁,为何会有如此一说!”

犬上三田耜呆立当场。

中大兄皇子脸色显现一丝嘲弄,也有一丝庆幸。

倭国这一败,对他来说太伤太惨。

中大兄皇子在逃亡的路上已经遇到回京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保守派跟亲唐派肯定会趁机对其发难,而他是无法面对两派的围攻。

他必须要拉拢一派,才能稳住地位。

保守派的目的只是维护旧贵族的利益,而亲唐派是要他死。

因故在回来的路上,中大兄皇子先一步向保守派的阿部内麻吕、苏我石川麻妥协,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放弃一部分改革,亲自颁布了让他们私有部民的诏书。

部民就是奴隶……

天下所有改革十之**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倭国的改革也是想将贵族手上的奴隶转私为公,以增加人口生产力。

准许他们拥有奴隶,等于将改革成果放在地上践踏了。

但效果还是很显著了,只要自身的利益不变,保守派压根不管中大兄皇子怎么折腾。

犬上三田耜也反应过来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哈哈,圣德太子,伱若有眼,看一看这个你一手带大的人,如何践踏你的成果……”

他如疯魔一般的离去。

中大兄皇子绷紧着脸,脸上是火辣辣的疼,甚至不敢看周边刺眼的目光。他好像赢了,又好像没赢。

会议继续,定好葬礼事宜,中大兄皇子草草结束了会议。

一言不发,回到内院,抽出佩刀,对着木桩一通乱砍,发泄心中不满悲愤。

直至累瘫在地,手上的刀刃都卷了口。

在他身侧的倭姬王怯生生的看着自己的叔叔兼丈夫,道:“中臣大紫冠在殿外等候。”

中大兄皇子一言不发,回到殿中,将中臣镰足请入殿内。

“多亏了大紫冠的提醒,今日犬上三田耜是有备而来,若非我们准备充分,今日无法善了。”

犬上三田耜有的只是威望,并没有硬实力。但他身后站着的是弁正、道昭那群和尚。

倭国的和尚,那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

中臣镰足道:“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不将唐军赶出本土,此事依旧无法善了。”

中大兄皇子恼怒的一拳锤击地板,说道:“可恶,唐奴,真是得寸进尺。你有什么法子?”

中臣镰足道:“请罪求和,根据在下所知,唐廷并不在乎我们倭国,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高句丽。只要我们请罪态度诚恳,准备足够多的重礼。应该能够说服他们退兵……”

中大兄皇子眼中满满的都是屈辱,问道:“派何人合适?”

“难波惠日!”

中臣镰足说了一个名字。

“就他吧!”中大兄皇子显然知道这个人。

难波惠日是倭国的宫廷药师,跟着犬上三田耜一起出使大唐,还是犬上三田耜的副手。

当即亲自写了一封国书,然后让人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命难波惠日出使大唐。

难波惠日带着倭国国书,以及厚重的礼物,来到了已经为唐军掌控的长门国。

两国交战,不为难来使,这是规矩。

黑齿常之也没有为难难波惠日,派人将他护送到刘仁轨处。

刘仁轨也让人将他送往熊津。

陈青兕得知难波惠日带着国书求见的消息,并没有立刻见难波惠日,而是让他将国书呈上。

难波惠日老老实实的将国书呈递。

陈青兕带着几分期待的将国书打开,看着中大兄皇子写的国书,脸上露出一丝嘲弄,果然如此。

他想了不想直接将国书撕了,交给看的目瞪口呆的卢照邻道:“去,让那个叫难波惠日的使者,跪在大都督府外,面色向北,让他捧着这国书,什么时候想好错在哪里,什么时候起来。”

在华夏势力覆盖之内,没有国家能称皇,能自称天子。

倭国就是例外……

一个岛国,一个弹丸之地,一个还未从奴隶制走出来的蛮夷,却有着与华夏朝廷平起平坐的野心。

想着国格与中原一样?

也配?

历史上除了“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这事情以外,还有一件事情,贞观年间,犬上三田耜第一次出使大唐以后,李世民很高兴,也派遣了使者前往倭国册封,宣示大唐皇帝的谕旨。

使者叫高表仁,宰相高颎的儿子,家世十分显赫,学问、见识、个人形象各方面都很出众。

高表仁抵达难波津,受到了最隆重的欢迎,三十二艘礼船一字排开,彩旗高挂,鼓乐齐鸣。

高表仁最初还挺高兴的,觉得倭国虽小破,却也算是礼仪之邦。

可随后真正面见倭国皇帝的时候,起了冲突。

大唐皇帝天可汗的谕旨,一个小小的倭王得从位置上下来面北而跪,以君臣之礼跪接大唐皇帝的谕旨。

此举遭到了倭国君王与大臣的反对,舒明倭皇认为自己与大唐皇帝都是天子,并不存在君臣关系,不愿意下跪。

倭国臣子也觉得如此。

高表仁直接气乐了,一点面子都不给,二话不说当场拂袖而去,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片刻也不愿意在倭国逗留,返回大唐。

这封国书也是一样,虽然说尽了好话,但国书里却将倭国与大唐摆在一个档次的。

唯一的区别是战败一方而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