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39章 两月,百济灭

初唐:砥砺前行 第339章 两月,百济灭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39章 两月,百济灭

第339章 两月,百济灭

海东半岛的平衡确实被打破了。

但并不是陈青兕预想中的那样,有第四方力量的介入,而是一个人的发挥。

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出身百济王族,祖上是扶余国后裔,因封于黑齿而以封地为姓。

黑齿家世代担任百济达率兼任郡将,达率相当于大唐的兵部尚书,郡将则是地方统帅。百济领土不大,这个郡将等同于封疆大吏。

这些年百济多次进攻新罗,也不闹大,只是抢了好处就撤,或是占据一村一县,总之就是避免与新罗正面交锋,利用一切手段方式占便宜。

只是夜路走多了终究会遇到鬼,百济这种不要脸的方式,激怒了新罗大将金轩中。

在百济一次进攻的时候,金轩中果断出击,与百济大战一场。

双方大红了眼,一支流矢射中的百济军统帅黑齿沙次,致使他命丧当场。

黑齿常之临危受命,接替了自己父亲的职位,接管了他的兵权。他趁着新罗庆贺胜利的时候,率部奇袭,一举夺城,本欲斩杀金轩中为父报仇,却得知金轩中被调回都城。

黑齿常之气恼非常,长驱直入,连破六城,追上金轩中取其首级而归。

许是百济小打小闹习惯了,又或者黑齿常之追击过于迅猛,新罗无人可挡,给打得落花流水,战线几近崩坏。

百济本不想闹大,但是黑齿常之这一番大胜,刺激到了百济国君扶余义慈,觉得小打小闹满足不了胃口,乘势抢夺了新罗多座城池。

三方的平衡也因此打破。

高句丽见自己的“盟友”已经发力,自己也加强了攻势。

新罗现在是真的有些支持不住了。

陈青兕听到平衡被打破的方式,也是略微错愕,随即也觉得释然,果然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战场上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动,就能影响整个局势跟着改变。

李治对于这种改变很是兴奋,眼眸中透着丝丝灼热。

从大局来说,海东不定,后方不稳。

高句丽雄峙海东,人口众多,民风剽悍,拥有强国的基础,放任不管,必成大害。

于私来说,李治一直想走出自己的父亲的阴影,覆灭高句丽,平定海东,完成自己父亲未完成的事情,即可尽身为人子的义务,亦也让天下人知道,他李治不输父亲。

许敬宗道:“陛下已经多次劝和,百济小国,非但不听,反而得寸进尺,更进一步扩大战事。此举已经触及朝廷底线,决不可容忍,必须出兵,让四方诸夷知道,四方诸夷,妄动兵戈者,诛。”

许敬宗自是知道李治的想法,最先表态。

其实此事也用不着商议,海东有变之日,即是大唐出兵之时。

这是一年半前就已经定下的国家战略……

唯一没有定下的是如何出兵,是采纳苏定方的跨海强袭,还是使用李绩的稳重进兵之法。

苏定方求的是一个快,直接从登州乘船横穿东海直奔百济熊津江口,打对方一个出其不意,强势登陆。

李绩求稳,因海上风浪大,情况未知,他建议是横渡渤海湾,从山东半岛使船抵达辽东半岛,这条线唐军熟悉路径气候,稳定安全,然后沿着辽东海峡的海岸线行船,抵达百济,以避免行船风险。

两者一稳一快,各有千秋。

李治望向姜恪、陈青兕说道:“行军路线,兵部可有建议?”

姜恪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兵部更加倾向苏邢公的策略,但得拖上一拖,现在这个天气,并不适合横渡东海。”

他想了想,说道:“还是让陈侍郎跟您解释吧,他记得多。”

姜恪事先没有备案,很多东西他知道,却一时间说不出口。

李治也不在乎,姜恪本就是凭借军功晋升,在细节方面,确实要逊色文臣许多,望向陈青兕。

陈青兕道:“自那日定下方略之后,兵部在姜尚书的领导下,对水军船舰进行了修复,朝廷水师也在津沽训练。根据训练情况可见,朝廷水军已经具备跨海运兵作战之能。这些年,登州方向官民合作。刘刺史联系了地方渔民,商人,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东海洋流、四季风向等详细情况,乃至于航海路线。兵部上下经过细致确认,刘刺史得到的消息属实。若在春季出兵,风险将降至最低。”

刘刺史?

李治想了想,说道:“可是青州刺史刘仁轨?”

陈青兕特地提他,就是有心让刘仁轨露露脸。

海东的战场,怎么少得了他这位抗日英雄?

“正是他!”陈青兕在李治面前,也没有隐瞒两人关系,毕竟当初那一首《别刘大》,人尽皆知:“刘刺史才略,臣下了解。他多半通过细枝末节,琢磨出了一二,在这方面特别上心。”

李治并不怀疑,刘仁轨的能力是他所器重的,只不过在对方跟李义府之间,他选择了李义府而已。

“正好,先礼后兵!”

许圉师提议道:“陛下可以先下一封国书,让百济将所有他们取得的新罗领土都还回来。一来,可以给他们一种我们不愿动兵的假象,此外亦可作战前调度,等待合适的出兵时间。”

新罗、百济双方交恶数十年,彼此领土归属错综复杂,谁都有道理。

百济是不可能同意,归还土地的。

李治并没有立刻下令对百济的战事,而是暗中调度军备物资。

一直清闲的兵部,也瞬间忙碌。

粮草、军械、兵卒调动,将官安排都得过兵部的手。

不过陈青兕这些日子都混迹在档案室里,各类档案也记载了调度的情况。

陈青兕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虽是第一次负责,却并不生疏,一切安排,游刃有余。

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如预料的一样。

百济国君扶余义慈拒绝了李唐朝廷最后的“善意”,在显庆七年二月,李治正式下令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青州刺史刘仁轨负责后勤运输工作。

领命之后的苏定方从胶东半岛的成山渡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达熊津江口。

百济根本就没有想到唐军竟然能够跨东海运十万大军,在熊津江口并未设下重兵布防,以至于百济守兵不敢出城寨来战。

苏定方抢滩登陆,依山列阵,一战破熊津江口,杀敌三千,七万唐军步卒顺利登岸。

到了这时,百济援军才姗姗来迟。

苏定方率步、骑兵冲阵,刘伯英水师配合,夹江并进,一战击垮百济援兵。

苏定方留水军驻扎熊津江口,亲率大军长驱直入,直捣百济都城泗沘。

百济国君扶余义慈大骇,举全国之兵来战,苏定方一战歼敌两万,兵困泗沘城。

百济国君扶余义慈归降……

从出兵,到灭国,耗时两月半。

长安,皇宫!

李治看着凯旋的战报,昂首大笑,笑声中满是畅快之意。

陈青兕在下首页不知道说些什么。

是大唐太强?还是苏定方太强?或者百济太弱?

这完全就是摧枯拉朽嘛!

不过看着洋洋自得的李治,陈青兕还是决定要及时浇一盆冷水。

“陛下,臣以为,现下如此高兴,为时尚早。”

李治愕然道:“这是为何?”

陈青兕道:“百济悬于海外,攻之容易,长守却难。我朝首次接管此地,不知民生,不晓国情,甚至不知语言,久必为患。这留守之人除了需要精通军略之外,还得善于安抚民心的良臣安抚当地百姓,以收民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控此地。”

在他的印象中,唐军在百济方面的治理存在大的纰漏。

一方面是苏定方并没有很好的控制军纪,导致了唐军在攻打都城的时候,一部分兵卒纵兵劫掠,引发了百济百姓的不满。一方面是刘仁愿这个蠢货并没有安抚好百济民生,使得内部发生叛乱。

黑齿常之这位历史上的唐朝名将,本已经投降了苏定方,也被逼得举起了义旗造反。

当时苏定方已经撤回长安献俘,百济因此一片弥乱。

后来是刘仁轨与新罗的金庾信联手,用了三年时间,才将百济内部的叛乱平定,在此期间刘仁轨还在白江口大破倭国水军,将夜郎自大的倭国岛民打服了好几百年。

苏定方此次出征前,陈青兕以兵部侍郎的名义特地再三叮嘱了苏定方,让他注意维持军纪,甚至他还旧事重提,在苏定方的伤口上洒了一把盐。

苏定方作为隋末唐初就冒头的大将,本不应该蹉跎二十年的。

苏定方很得李靖器重,以至于在当年的灭突厥之战时,命他先登。苏定方率领二百名手持弓弩的骑兵为先锋,纵马突袭,一口气突进突厥牙帐,逼得颉利可汗与隋朝的义成公主仅带数十骑随从逃跑,随即李靖大军赶到,DTZ溃不成军,唐军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杂畜数十万。

这一战苏定方表现的神乎其神,就是因为年轻气盛,大胜之后未能制止麾下兵士抢掠,以至于受到了冷遇。

这个时代的战将太多,苏定方这一冷遇就被人遗忘在旮旯角了。

直到李治登基以后,苏定方才有了一展所长的机会。

如果有后悔药,苏定方保管不会为了那一些身外之物,二十年不得晋升。

陈青兕到现在都记得,苏定方听到自己揭他伤疤,那一脸吃了屎一样的表情。

也是因此,陈青兕可以肯定,苏定方不会重蹈覆辙,至于刘仁愿这个人,他之前在与论钦陵的对决中争功冒进,以至于造成所部兵马覆灭,致使另一路兵马陷入危局,已经受到了惩处,除名为民。但李治惜才,又给提拔为中郎将,协助席君买坐镇青海。

因为他的出现,历史上百济内部复国行动的原因,已经不存在。

不过陈青兕心里清楚,他的任何行动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站在百济的百姓这一边,唐军就是入侵者,而唐军接管百济,也必不可免的伤及百济地方豪强大族的利益。

就算没有苏定方的劫掠,没有刘仁愿的妄为,也可能出现内部的动乱,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抹平这些问题。

而一个出色的行政人员,将会大幅度的缩短这些时间。

李治问道:“苏邢公不合适?”

陈青兕道:“论及军略,苏邢公乃当世唯二之选,余下一个是李英公……”

其实在他心里,李绩还真差苏定方一级别。不过没有必要为了这点事情,得罪他人,哪怕李绩就算知道,也未必会计较。

他继续说道:“可让他静下心来治理民生,安抚百姓,那真太难为他了。”

李治一想也对,战事过于轻松惬意,他甚至动了一鼓作气,继续北上攻打高句丽的心思,想将苏定方留在百济,但听陈青兕这么一说,亦觉得有道理。

李治问道:“那爱卿觉得何人合适?”

陈青兕想也不想,说道:“臣平素往来,多是文臣士人,多以文治为主,少有精于军略,长于打仗的。思前想后,唯有刘仁轨一人。”

李治又听到“刘仁轨”,不免笑道:“陈爱卿当真看中刘刺史。”

陈青兕忙道:“臣举贤不避亲,刘仁轨兼之文武,确实是少有的栋梁之才。”

李治也没有立刻同意,只是道:“朕会考虑的。”

陈青兕也不再说,将话题转移到新罗上面道:“陛下,对于新罗方面,现在不可大意。我军以雷霆之势,拿下了百济,在百济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以掌控百济全境。此举必然刺激新罗,对于他们亦不得不防。”

李治也想起了之前自己被新罗女王舔的有些是非不明的情况,沉着脸道:“朕知道,新罗若是识趣,朕自然会看在他们三代连年朝贡不绝的份上,留其国祚。还想在背后搞小动作,饶不得他们。”

两人针对海东方面的情况又做了细谈,直至黄昏,陈青兕方才离开了皇宫。

这走在回家的路上,陈青兕都觉得有些不现实。

他们兵部做足了准备,结果两月,就搞定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