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35章 跪伏

初唐:砥砺前行 第335章 跪伏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35章 跪伏

第335章 跪伏

陈青兕并没有将上官仪、薛元超的邀约放在心上,而是回到了后院去陪自己的妻子跟孩子。

萧妙宸也知道自己郎君即将面临一大考验,但她并没有询问,在自己没有办法的时候,她没有焦虑,也没有说出来添堵,只是在一旁相陪,相信自己的丈夫一定能渡过难关。

陈青兕将儿子镜镜抱在怀中,小家伙满了一岁,已经会认人叫人了。

小家伙被自己的父亲抱在怀里,嘴里不住的叫着“耶耶,耶耶!”

耶耶,有父亲,也有祖父的意思。

在这个时代多指父亲。

小家伙话说的不利索,奶声奶气的,说话依旧有着严重的婴语口音,但是叫“耶耶”的时候却是糯糯的,字正腔圆。

陈青兕抱着自己的宝贝孩子,心都化了。

陈青兕真就不将上官仪、薛元超的邀约放在心上,但外边的世界却闹腾了起来。

以上官仪、薛元超为首的的崇尚宫体诗文的士人,这些日子满心憋屈,他们根深蒂固,人多势众,本占据着主动,奈何支持盛唐体的精英才情逆天,骆宾王、卢照邻两人在长安无人可挡,张柬之、富嘉谟、杜审言也是人中龙凤,再有杨炯、王勃两个孩童。

杨炯、王勃是最可怕的,两人年岁太小,没人去寻他们麻烦,赢他完全胜之不武。可真要无视他们,偶尔会冒出惊人之语,震惊四座。

这输给骆宾王、卢照邻不算丢人,可输给一个孩童,那可就将脸面丢到姥姥家了。

便如那郑家的郑世翼,当年也是一个好人物,可输给了王勃,现在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以至于尽管支持宫体诗文的士人势众,却有一种反被压制的错觉。

尤其是在贺兰敏之花重金砸出切合盛唐体诗句的新曲之后,新曲风靡长安,大街小巷都在传。

毕竟长安城内小康家庭甚多,百姓打发时间的主要娱乐就是歌舞。

唐王朝常胜不败,民族自信心十足,之前听得都是龟兹传来的胡人乐舞。那时没有的选,自是听得津津有味,现在大唐有了自己的诗歌,自然选择听自己国家的诗歌。

多重原因,导致盛唐体势头一时无两,致使崇尚宫体诗文的士人渐渐陷入恐慌。

可现在上官仪、薛元超出手了,而盛唐体的开创者陈青兕却选择了认怂,避而不战。

极度的反差,让坚持宫体诗文的士人腰杆子都挺直了,他们一扫这些日子心头的烦闷,瞬间觉得自己又行了,加倍将这些日子的憋屈还回去。

自从上官仪、薛元超出手以后,下面的胜负反而不重要了。

这也导致了局面再度易转。

面对这种情况,最开心的莫过于促成这一切的崔信明。

听着四处传来的捷报,崔信明也是一扫心中解郁,说话的声音都洪亮了几分道:“早该如此了,上官仪这家伙,迂腐愚昧,早听我等之言,何至于如此?”

他们很早以前就察觉李治打算用上官仪来掌管士林,以此来对付自己,也一直在暗中给他使绊子。

陈青兕入京之后,他们就暗中唆使上官仪对付陈青兕。

结果上官仪竟大义凛然的表示,此非君子所为。

也让他们少看了一场,狗咬狗的大戏。

“该来的,终究会来的,好戏不算晚……”

崔信明大手一挥,说道:“继续挑唆彼此争斗,务必要让双方彻底撕破脸面,最好让他们彻底敌对,陷入无止境的内斗,让朝廷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我们……”

崔信明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重新掌控了一切。

杜家宅邸。

张柬之、骆宾王、富嘉谟、杜审言这四位大将聚在了杜审言的家中。

张柬之、骆宾王在长安是没有房产的,富嘉谟倒是有,只是宅邸甚小,不适合聚会。

而杜审言出身京兆杜氏,是一个能与韦氏齐名的京畿豪门,祖传宅邸占据小半个街坊。

这里也成了推行盛唐体的作战总部。

面对对手的反扑之势,四人聚在一起碰头。

富嘉谟虽是文人,但脾气暴躁,骂道:“一群宵小鼠辈,不敢正面对抗,竟使用这种下作手段,可耻,可恶!”

富嘉谟并不当只此事,还指卢照邻的离去。

卢照邻在他们对抗最激烈的时候,收到了族里的来信,信很长,但内容很短,综合起来就是四个字“母危速归。”

卢照邻也看出了这信内容未必是真,可身为人子,又焉能在这种事情上豪赌?

即便是为了那微不足道的一两成可能,卢照邻都必须回去。

杜审言出身士族,见惯了各种钩心斗角,早已习惯,颇为冷静,说道:“莫要作无畏抱怨,想想如何破局。”

富嘉谟脸上满是不甘,将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道:“真要有计,何至如此?”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都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他们想什么都没有,真正的胜负已经不看他们了,而是陈青兕。

但陈青兕不擅宫体的弱点,人尽皆知。

上官仪、薛元超两人又是当时宫体诗文大家,真要对上,多半是胜多输少。

不过陈青兕输在宫体诗文上并不算太丢人,只要在盛唐体里寻得面子就好。

避而不战,却是他们几人始料未及的。

骆宾王看着张柬之,问道:“孟将,先生不是无担当之人,当初在青溪县为县令,为了别县的无关百姓,都能挺身而出,何况是现在。他让我们莫要着急,静待便可。是不是有什么顾虑?”

他这话音一落,三人目光都落在了张柬之的身上。

他们这群人以文化见长,适合负责教育礼节方面的工作,对于时政的敏感很是一般。

张柬之不一样,他的诗人身份只是兴趣,政治权谋才是他的长处。

此番他们能够反击的游刃有余,皆是张柬之在背后谋划。

张柬之顿了顿道:“先生或许是不愿与上官侍郎正面对上。”

富嘉谟忙道:“这是为何?”

张柬之顿了顿道:“直接对上了,就会让真正的对手看笑话了。”

骆宾王、富嘉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杜审言瞬间明白,说道:“孟将兄是指关东士族?”

杜审言所在的京兆杜氏跟李唐皇室关系极好,也是全力支持配合朝廷的世家,有过为了朝廷与关东士族打擂的经历,一听张柬之说的话,很快明白原委。

骆宾王、富嘉谟略微迟钝,却也知朝廷与士族之间彼此忌惮又彼此依存的关系,也有点明白了。

张柬之不想在这事情上多太多。

杜审言却没有这份心思,说道:“我曾听族叔说过,陛下重用上官仪,是为了压制关东的士人。如此说来,先生也是如此……这上官侍郎便是赢了,也胜之不武吧。”

张柬之道:“我觉得他未必就能赢!”

“怎么说?”

三人再次看向张柬之。

张柬之摇头道:“不知。我之能,比先生若萤火皓月,看不透他的谋划,只是觉得,先生不是轻易认输之人,他这么做,应该自有打算。先生,既然要我们少安勿躁,我们就等等吧。”

尽管对于这个答案,三人并不满意,可事到如今,却也只能耐着性子等。

他们这一等,崇尚宫体诗文的士人更加嚣张了,似乎胜负已定。

上官宅邸。

上官仪、薛元超聚在一起,两人并没有多少喜悦,心中皆有一个坎,感觉过不去。

薛元超忍不住道:“陈侍郎竟拒绝了你我的邀约,这是真的不敢赴约,还是……”

他缄默了片刻,说道:“是宁愿输,也不愿意让对方看笑话?”

上官仪闷闷的喝了杯酒,摇头道:“不知!”

他顿了顿,又道:“希望,是前者。”

上官仪一直以君子约束标榜自身,如果真是后者,他一直坚持的东西,要碎了。

“父亲……”

上官庭芝也是春风得意,一改之前颓废。

上官仪看着面前的“犬子”皱眉道:“我与你叔父有事情相谈,若是无事,莫要打扰。”

上官庭芝忙道:“孩儿说一句话便走……”

他向着两人作揖,问道:“父亲、叔父,再过不久,三月三上巳节,那可是春游踏青的大好日子,陈侍郎不至于还不适吧。不如?”

“滚出去!”

上官仪勃然大怒,判案而起。

上官庭芝吓了一跳,不敢再言,灰溜溜的走了。

崔信明很快得到了这类消息,带着几分嘲讽的道:“迂腐之极!”

崔冬日皱眉道:“上官仪不愿在此邀约,这可如何是好?”

崔信明道:“无妨,到了这一步,谁都无法扭转局势。上官仪不愿,自然有人愿意。此人,不论陈青兕,还是上官仪,他都无法拒绝。”

陈青兕最近很低调,不管外头的风言风语。

直到二月二十五日这一天,陈青兕在后院陪着妻子与孩子,突然得到韩王府管事求见的消息。

韩王?

陈青兕想了片刻,才在脑海里寻得他的消息。

大大伸了一个懒腰,机会来了。

大唐韩王叫李元嘉,字元嘉,高祖李渊与宇文昭仪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

此人是李唐宗室里少有的才俊,精通左右互搏之术。

这不是陈青兕瞎说,而是宫里传来的消息,说李元嘉能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口诵经史,目数群羊,兼成四十字诗,一时而就,足书五言一绝:六事齐举,代号“神仙童子”。

夸不夸张,陈青兕并不知道,反正是这么流传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元嘉好学问,藏书万卷是宗室大臣里为数不多的诗人。

之前每每入京述职,先帝李世民都会设宴款待李元嘉,然后邀请宫廷诗人一并作诗玩乐。

毫无疑问,李元嘉最爱宫体诗,也最擅长宫体诗。

陈青兕来到前堂。

一位内侍负手等待。

见陈青兕到来,内侍皮笑肉不笑的呈递拜帖,说道:“韩王殿下最爱诗文,听说陈侍郎才情无双,特邀侍郎三月三,游太白山。殿下同时还宴请了长安诸才子作陪,包括上官侍郎、薛侍郎,不知陈侍郎,会不会身体不适?”

陈青兕展颜笑道:“韩王殿下邀请,不管身体如何,在下一定赴约。”

内侍轻笑道:“如此甚好!那咱家这便告辞了?”

陈青兕道:“内侍慢走,不送了。”

他说着,还真就不送了,只是走回了内院,到了书房,从案几上取过一本空白的折书,滴水研墨,伏案书写,一气呵成。

吹干了墨迹,陈青兕道:“来人,将这本折书,送到上官侍郎的宅邸,亲自交给他。”

几乎在同一时间,上官仪、薛元超收到了李元嘉的请帖。

薛元超应允之后,立刻来到了上官宅邸。

看着上官仪手上的请帖,薛元超苦笑:“如此是不去也不行了。韩王这是逼着我们一战……”

上官仪道:“将他忽略了,韩王最喜宫体诗文,他如何愿意见盛唐体压过宫体诗文?好手段,相比,陈侍郎那边也收到请帖了。”

便在这时,外头传来陈家管事姜辰求见的消息。

上官仪、薛元超惊愕的互望一眼。

上官仪并没有过多的犹豫,说道:“请他进来!”

姜辰受过礼仪方面的培训,一举一动,很是妥当:“见过上官侍郎,薛侍郎,家主有一封信,命在下亲自交给上官侍郎。”

上官仪回了一礼,亲自上前接过,说道:“替某向陈侍郎问好。”

姜辰回礼退去。

上官仪看着手中的信,莫名的生出几分忐忑。

薛元超很是好奇,却也并未上前,而是在原地等着。

尽管他与上官仪的关系好,这他人信件,却是要避嫌的。

上官仪撕开了信封,是一本薄薄的书折,书折上有五个字《春江花月夜》。

上官仪打开了书折,入眼便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这是一首沿用陈隋乐府的宫体诗,字句优美,词藻绚丽之极……

膝盖忽然一软,身子竟不自觉的前倾,警觉过来,赶忙以手撑地,呈跪伏之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